('<!--<center>AD4</center>-->\n\t\t\t\t 这不是不舍得你劳心吗?再说大弘农他们不也有……”<br/><br/> 怎么就又说不好经过前朝了呢?<br/><br/> 皇后淡淡“哦”一声:<br/><br/> “他们找你也是说这事儿的?倒是和阿铮英雄所见略同。”<br/><br/> 皇帝:“……”<br/><br/> 原来大弘农他们不是因为阿铮才来的?那为什么劈头盖脸就说是朕对阿铮不满意了?<br/><br/> 皇帝十分不明所以。<br/><br/> 奈何因着许多缘故,皇帝对着皇后总不自觉气弱几分,此时虽觉得皇后陛下的逻辑似乎有哪里不对,一贯“感觉皇后不对的时候一定是朕感觉出错”的习惯,也让他唯有讪讪一笑,随手翻着那《灭蝗图》:<br/><br/> “阿铮总想着往外跑,好在跑哪儿都没忘了送东西回来孝敬阿丹和我……只这一回拿这么,咳咳,这么要紧的东西,别是赶不回来过腊八罢?真是这小阿铮,在京的时候只说何等舍不得你我,一出门去,就甚事都忘了!”<br/><br/> 楚铮在小王村确实耽搁得挺久,这不,《灭蝗图》且是另让驿站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眼见着也都腊月初五了,正主儿却还不见踪影。<br/><br/> 早几年,皇后都随皇帝出征在外,虽疼爱楚铮哥弟等一干小辈,但正经节日里头,能得儿孙绕膝、安享太平的时候其实不多。<br/><br/> 皇后原也不在意,他本就不是什么甘心居于后院深宫的哥儿夫郎之流,皇帝许他战阵随行,甚至独领一军,皇后反而欢喜得很,纵然因此膝下未得一子半儿傍身,只太子孝顺,他也没什么不足的。<br/><br/> 只如今,想是年岁渐长,不比当年,却越发贪恋这儿孙绕膝的日子。<br/><br/> 尤其宠爱楚铮这么位,父族又与他有袍泽情分,爹家更是他嫡亲堂哥的小辈。<br/><br/> 若楚铮真赶不回来过腊八,不说皇帝太子心中思念,皇后太子君更是不痛快。<br/><br/> 然而自己不痛快是一回事,皇后却听不得皇帝说楚铮不好,杏眼一瞪,冲口就是:<br/><br/> “阿铮得了本画册也要送来给你,还不够惦记呢?”<br/><br/> 好吧,那么一本灭蝗图,到了皇后口中,一下子又成了画册而已。<br/><br/> 却不知道之前那样慎重翻看的却是谁?<br/><br/> 皇帝十分无奈,偏他还又爱惨了自家阿丹这难得和不讲理小哥儿似的小模样,只得讪讪一笑,认真看起那“画册”来。<br/><br/> 这一看,别的不说——<br/><br/> 蝗虫的生成过程,到底是不是□多少的土地才能产卵孵化,成长的各个阶段又是不是图册上画出来的怪模样,都不要紧,宫且楦等人商量出来的,关于蝗虫成因的说法:<br/><br/> “久旱出蝗,非关其他,不过是于田亩间索取太过,却疏忽回馈天地而已。”<br/><br/> ——这种说法真伪不论,但在皇帝看来,再如何都比每次出现蝗灾,都要归根到皇帝失德,又或者别的什么天意上,更好接受得多。<br/><br/> 虽然还是有皇帝的责任,但于田亩间索取太过的多是庶民呀,直接监管的也该是县官吏员之流,他这个皇帝,最多就是没早点发现蝗虫成因而已。<br/><br/> 至少扯不到因为他征战杀戮太过,又或者太子是否有福德居其位之类的闲话上头去。<br/><br/> 皇帝大乐:<br/><br/> “行,不就养些个鸭子鸟儿的吗?诏令下去,让各地多多的养着,吃不了蝗虫也还能宰来吃肉的。”<br/><br/> 皇后听得直摇头。<br/><br/> 太祖说来最初也不过寻常人家出身,自家这位陛下平日也是能吃得苦的,战旅征途之中更是不乏与兵士同甘共苦的大气,然而到底是个粗心的,哪儿知道这“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之类的俗话?<br/><br/> 民间养 z_hi 鸡鸭可不容易,一不小心闹个什么病,自家一群死光也罢了,往往几家甚至几村子,一气儿血本无归也是常事。<br/><br/> 再则之前旱灾,纵然民间这几年富裕,朝廷救济也得力,不至于就活不下去,又哪儿来恁大底气,还敢将粮食喂鸡鸭?<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便舍得,这大冬日的养鸡鸭,也不是容易事。<br/><br/> 伸手一指桌上:<br/><br/> “你看信又没看仔细了不是?阿铮可说了,这《灭蝗图》先送回来,是让你我先挑着合适的人仔细研究研究,看上头说法妥不妥当——<br/><br/> 至于鸭子,他后头还有据说顶好的鸭苗备着,分了南北几地养着,不定养得多么好,肯定比你自己操心的强些。”<br/><br/> 皇帝 m-o 了 m-o 鼻子,只得耐下 xi_ng 子看起信。<br/><br/> 楚铮在信里也果然说得很明白,除了没供出楚吕两家的早年过往,其他什么棉花,什么火炕孵蛋,都一一描述得仔细,末了又说:<br/><br/> “我楚氏寻觅多年,不想今朝得见,吕氏竟不只知兵事而已。<br/><br/> 恁般大才,想来也是如今天下大定,福缘自至。<br/><br/> 如今棉花保暖诸事犹可,蝗灾一事不可不防,臣惟愿此事只是虚惊,然而有备无患……”<br/><br/> 皇帝撇嘴:“阿铮那么好一孩子,写起信来也是这样文绉绉的,不过吕氏倒真是出人意料。”<br/><br/> 嫌弃归嫌弃,到底给楚铮隐晦拍了一记龙屁,心下十分舒爽,再则也真不是遇难则避的 xi_ng 子,还真又召了太子并大弘农等人过来,将蝗灾一事交代了下去。<br/><br/> 皇帝不耐烦细务,太子却是个仁厚精细的,对皇后素来又极敬重,对太子君也是恩爱有加,连带着对楚铮也是看顾非常,听说了《灭蝗图》的来历,虽连在大弘农面前都没吐露半句,督促观察蝗虫孵化、督促各地有条件的多养鸡鸭等事,却做得更加仔细用心。<br/><br/> 更有皇后兴致好,拉着太子君,自家私房,并皇帝内库、太子内库等各处,都掏了不少银子出来,让各地庶民帮着养鸡鸭的,也不提蝗虫,只道各地将士卫土不易,便是不在边疆,这些年也多少有灭匪安民之功:<br/><br/> “鸡鸭鹅都只管多多的养来,来年给将士添道菜。”<br/><br/> 于是,果然是有备无患。<br/><br/> ☆、灭蝗行动<br/><br/> 蝗灾起时,皇帝太子本是养了要酬军的鸭子鸡们倒是先立了大功,那样铺天盖地的蝗虫,遇上了鸭子大军,也不过是美食加餐而已。<br/><br/> 鸭子们一路吃蝗虫,一路下鸭蛋,百姓们跟在后头捡得别提多欢快了,更有一等虔诚的,竟是推倒了本已建好的蝗神庙,换上鸭神祭祀——<br/><br/> 据说那神像虽仍是鸭蹼扁喙,却是铁盔利爪,好不威武。<br/><br/> 又有一等消息灵通的,早知道这鸭子得以恰好赶在蝗灾前养出这许多的缘故——<br/><br/> 据说竟是太子膝下唯一孩儿,太子妃嫡出的那个才五岁的小哥儿,童言稚语问皇帝:<br/><br/> “阿爷,鸭子是要宰了给将士们吃的吗?可鸭子吃掉就没有了,为什么不养着它们天天下鸭蛋吃?就是有些将士或许只喜欢吃鸭肉、不喜欢吃鸭蛋,也不定他们更愿意等一等,等鸭子养多了,每人一只两只的带回家,愿意吃肉就吃肉,愿意养着吃蛋就吃蛋啊?”<br/><br/> 皇帝才没急着在端午里头就将鸭子宰了,反又从内库中取出好些银钱,让多多养鸭子……<br/><br/> 结果,才过了半旬,蝗灾便起<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