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随着第三方面军军长安正邦下达对《最后生还者》位面本土聚居地的肃清命令,三支重装合成旅即刻开拔,对判定已无和平改编可能的区域展开军事行动。<br /><br />帝国远征军的成建制部队掌握着领先当地上百年的科技优势,面对这样的力量,那些聚居地几乎毫无反抗之力。<br /><br />仅仅一天时间,无论是以捕猎外乡人、肆意奴役折磨为生存手段的蛇帮,还是类似“火萤”的反政府武装乌鸦帮,亦或者FEDAR组织。<br /><br />只要被远征军判定为无法和平收编,便遭到了系统性肃清。<br /><br />在行动中,对主动投降者,远征军会将其送往劳改营,但这些营地并非用于采矿劳作,毕竟机械的作业效率远非人力可比。<br /><br />这些人的主要价值在于充当炮灰。<br /><br />按照嬴璟宸的说法,他们的用途与《战锤》中的克里格死亡兵团类似,未来若爆发战争,便需冲在阵线最前方,以血肉之躯为帝国开道,用这种方式为过往的罪孽赎罪。<br /><br />言归正传。<br /><br />远征军随后对类似杰克逊小镇、尚存底线与人性的幸存者聚居地展开和平收编。<br /><br />然而统计结果显示,收编人数仅三十余万,即便算上被肃清区域的人口,总数也不过五十余万,远不及上一个位面的规模。<br /><br />显然,二十余年的末日浩劫已让这个位面的人类数量锐减,岁月的磨蚀与生存的残酷,正一点点掏空世界的生机。<br /><br />安正邦将《最后生还者》位面的统计数据呈报给嬴璟宸后,后者对人口数量颇为不满。<br /><br />上一个位面尚有数亿人口,只需鼓励生育便能逐步恢复;而这个位面仅余数十万人,要重现数亿甚至十几亿的规模,耗时难以估量。<br /><br />加之主世界正为几十年后的决定帝国命运的星际战争做准备,根本无法大规模迁移人口至该位面。<br /><br />就在嬴璟宸思索对策时,一部曾看过的电影《逃出克隆岛》突然闯入脑海。<br /><br />尽管电影中克隆技术被用于富人的器官储备与生育替代。<br /><br />但其中展现的细胞核提取与基因重组技术、体外胚胎培育系统、器官定向诱导技术、加速生长技术乃至记忆信息写入等科技,却让他萌生了全新构想。<br /><br />他随即打开系统商城,目光在琳琅满目的技术列表中穿梭,最终定格自己想要的东西——人造人全自动化培育基地。<br /><br />在详细研读完人造人全自动培育基地的技术资料后,嬴璟宸当即下单购置了12座。<br /><br />他计划将这些培育基地部署到《最后生还者》位面,通过基因培育的方式为这个世界补充人口。<br /><br />根据资料显示,培育基地产出的成人体与正常人类毫无二致,既没有基因缺陷,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克隆体。<br /><br />其核心技术在于可通过编辑基因信息,让每个培育出的个体都成为独立存在——他们会拥有不同的容貌特征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性格特质,甚至连基础生理指标都能通过参数调整实现差异化。<br /><br />还具备常人所拥有的所有功能,比如繁衍、学习等等。<br /><br />这一技术的时效性更是远超自然生育。<br /><br />如果说正常人类从婴儿成长为成年人至少需要十八年,那么培育基地只需一年就能完成整个生长周期。<br /><br />单座基地每年可稳定培育出20万成年男女,12座基地的年培育量便能达到240万。<br /><br />更关键的是,整座基地采用全自动化管理模式,日常运作中只需定期补充基础物资,并派驻少量人员负责外围看护即可,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与管理难度。<br /><br />照此计算,仅需10年时间,12座培育基地就能累计培育出2400万人口。<br /><br />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年男女在培育完成后会自然繁衍,形成人口增长的叠加效应。<br /><br />而随着后续逐步增建培育基地,人口基数还将呈几何级扩张。<br /><br />当培育规模达到一定量级,这个曾因末日而凋零的世界,完全能在帝国科技力量的推动下,重新构建起繁荣的文明图景。<br /><br />在将12座人造人培育基地部署到《最后生还者》位面后,嬴璟宸确认该位面已完全纳入帝国实际控制范围。<br /><br />随后,在手下的举荐下,他选定了一名行政长官、一名军事总督,以及一批中基层官员和帝国国防军成员,派遣他们前往该位面长期驻扎。<br /><br />这些人员肩负的任务与卢伯明一致:一方面要替帝国管理好这个位面,推动当地发展;另一方面则需在发展过程中,向主世界输送各类物资,实现位面资源与帝国核心的联动循环。<br /><br />这支管理队伍的进驻,标志着帝国对该位面的治理体系正式落地,也为后续人口培育计划与文明重建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br /><br />——过渡线——<br /><br />白驹过隙,帝国占领《最后生还者》位面已近一年。<br /><br />这一年间,帝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接连拿下三个位面——《三国演义》位面、《釜山行》位面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位面,成功将其转化为资源供给地。<br /><br />至此,帝国已实际掌控五个位面。<br /><br />在多位面资源的持续输送下,帝国星际舰队的雏形逐渐显现。<br /><br />尽管目前主力星舰仅十余艘,但从首次位面开拓至今不过两年时间,这样的建设速度已堪称惊人。<br /><br />眼下,嬴璟宸在召开内阁会议后,正式确立了【十年发展】方针。<br /><br />即全力推动星舰建造基地的扩建工程,并不断地从系统兑换科技技术加速帝国科研迭代。<br /><br />与此同时,【帝国公民基因优化计划】的普及正悄然改变着人才格局。<br /><br />这项基因优化工程,通过序列筛查与定向改良,不仅提升了公民的基础体能与抗病能力,更在智力开发与神经突触活性层面实现了代际突破。<br /><br />得益于基因优化与培育技术的双重驱动,帝国每年都涌现出大批崭露头角的科研人才。<br /><br />他们在高能物理、空间曲率航行、生物基因链重构等前沿领域频频取得突破。<br /><br />这些迸发着创新火花的人才,正如同散布在帝国各领域的火种,在十年发展方针的指引下,逐渐汇聚成推动文明跃升的燎原之势。<br /><br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壁垒的不断突破与建造体系的成熟,星舰产能将呈指数级提升,帝国距离拥有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星际舰队,已然为时不远矣。<br /><br />帝国强盛不远矣。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
科幻未来相关阅读More+

全民领主:我有一个小世界

佚名

杜林日记

半步炼狱

足球:才16岁,让我退役复出?

懒惰的咕噜大王

从鼠人到战争神王

都正

继承机修店后,我徒手打造乱世机甲

佚名

蓝星OL,我可以看到职业进阶路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