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在这边发现了碎瓷片!”<br /><br />“看,下面这个土层,明显是文化层,里面有大量瓷片和窑具!”<br /><br />“我觉得这个瓷窑规模肯定不小,老张你看呢?”<br /><br />十天以后,沈乐发现窑址的地方,吵吵嚷嚷,人头攒动。挖掘机已经停下来了,村民和民工们站在黄线外面,抽着烟看热闹;<br /><br />沈乐母校下来的老师,热情地拉着当地考古队的研究者,高一脚低一脚,到处踏勘,指指点点;<br /><br />老教授请来“反向抢救性发掘”的校友,悠闲坐在一只空桶上,和沈乐相视一笑:<br /><br />哥们,我任务完成了,可以闪人了啊!<br /><br />沈乐向他远远点点头,钻进一群学弟学妹当中,踮着脚听教授们的议论。<br /><br />几位老人、中年人一边走,一边聊,时不时地还要停下脚步,往地下戳一杆子。<br /><br />每当这时候,总有学生跑上来,哐哐地服其劳,折腾半天,上来一洛阳铲的土,再捧过来请老师研判。<br /><br />折腾过两三次,沈乐就看不下去了,飞快出手抢活儿:厚重的土地,在他的洛阳铲下和豆腐一样松软,咔嚓一下到底,再咔嚓一下提起来。<br /><br />别人下一铲子的速度,他至少能下十铲子,大大提升了评估效率。<br /><br />众人在窑址周围转了两天,就大概确定了遗迹的范围,接下来,就是划探方、试掘:<br /><br />一座瓷窑遗址,由许多窑炉、灰坑、作坊遗迹组成,占地面积几千平方米。<br /><br />这样的遗迹发掘,当然不可能一群人乱糟糟地涌上去,你一铲子,我一铲子,想从哪里挖,就从哪里挖;<br /><br />也不可能挖掘机直接平推过去,上来就给遗址来个大揭盖。<br /><br />所以,一般来说,是由考古专家先根据山形、水脉、朝向,大概估计一下遗迹所在的位置,在地面上划出一个个方块;<br /><br />然后,责任到人,一个个学生分片包干,每个(或者每几个)负责一片区域,一点点往下挖。<br /><br />谁先挖到东西,老师分析、研判过后,确定这里有重要发现,再集中力量干活!<br /><br />这时候,京城来的专家,和当地的专家商量几句,就开始划探方、点人头。<br /><br />沈乐站在学生群里,看着老教授点几个人,指一片区域;再点几个人,再指一片区域。点到第六个探方,自然而然,把沈乐一起拎了过去:<br /><br />“知道要干什么吧?”<br /><br />“知道……”<br /><br />学弟学妹们稀稀拉拉地回答。老教授隐蔽地瞟了沈乐一眼,见他面色安定,没有半点茫然、慌张的样子,一挥手:<br /><br />“去吧!”<br /><br />这时候别的探方已经开始干活了。沈乐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人一把洛阳铲,垂直下探。<br /><br />顺着山形走势选择点位,往下戳,拎起来,观察拎上来的泥土,测量土层深度:<br /><br />在预备好的简易地图上标注好一连串的点位和深度,汇总数据,送到带队导师面前——<br /><br />挖掘机进场,开挖!<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这是要挖什么?——不是说考古发掘,都要我们自己动手挖吗?”<br /><br />第一次跟出来考古的师弟满脸稀罕,还在探头探脑。边上,年长的带队师兄“啪”地一巴掌,打在他后脑勺上:<br /><br />“考古当中的地层从上到下有哪些?说!”<br /><br />“有自然层和文化层……”师弟能被带出来干活,功课也不是一团糟的那种,背课文而已,张口就来:<br /><br />“自然层包括包括原生自然堆积的生土层,和无遗物的自然沉积,产生的间歇层……文化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房屋重建摊平旧居,和废墟自然掩埋……”<br /><br />“那我们现在挖的地,自然层有多厚?”<br /><br />“有……”师弟哑巴了一下,赶紧努力回忆刚才洛阳铲带起的土层,和观察、记录下来的厚度。<br /><br />可怜他刚刚开始出野外,对这方面还不太熟,洛阳铲拿到手里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回想师兄师姐记下来的数字:<br /><br />“厚度,从0.2米,到2.25米不等……分布于东半边的大半个探方内……”<br /><br />“那不就得了。”师兄摊手。见师弟还是满眼迷茫,叹气道:<br /><br />“2米多厚的自然层,你要挖到什么时候去?一个月?两个月?这肯定要上挖掘机啊!<br /><br />——别说我们现在,就是解放之前三星堆考古,那些专家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花钱雇村民挖的,挖到东西了才自己上手!”<br /><br />“可是……”<br /><br />师弟小声嗫嚅着,分明还是有哪里没有转过弯来。边上,他们同门的一位师姐“切”了一声,扬声道:<br /><br />“你别跟他叨叨了,赶紧过来干活!回头分一块2米乘1米乘30公分的地给他挖,挖完了,他就知道什么叫杀人容易埋尸难!”<br /><br />这声音又脆又亮,周围几个探方猛然安静了一下,然后,轻轻的笑声四散飞扬。笑声里,师弟有点不服气地嘟囔:<br /><br />“是杀人容易抛尸难吧……”<br /><br />师弟的声音越来越小,湮没在挖掘机的轰隆声里,渐渐消失不见。<br /><br />沈乐会心一笑,和他们一起埋头苦干。这个探方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只要垂直挖下去,下面就是瓷器。<br /><br />奈何他的感应能力,并不能直接拿出来显摆,也不能指给导师看:<br /><br />“这里,这里,这里和这里是瓷窑,这里是灰坑,这里是放碎瓷片的地方,这里是窑工住的地方……”<br /><br />所以,等挖掘机干完了活儿,眼看个别地方已经有一丁点儿、一丁点儿的文化层裸露了,沈乐就卷起袖子,和师弟师妹们并肩干活。<br /><br />确切地说,是师弟师妹们各守着一块地方,努力挖掘,沈乐守着分给他的那个方块,努力假装挖掘:<br /><br />铲子下去,热流鼓荡,冲进泥土。然后,整片泥土轻轻震荡,翻卷,以一种违反牛顿三定律的方式,悄然松软,扬起。<br /><br />沈乐需要做的,就是假模假式地一扬铲子,然后弯腰,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捡起一片瓷片:<br /><br />“这里有发现!”<br /><br />“这里也有!”<br /><br />“这里也有!”<br /><br />别人辛辛苦苦,又要努力刨地,又要当心铲子碰碎、碰断了文物,半蹲、半跪在地上,一会儿功夫就汗流浃背。<br /><br />沈乐轻轻松松,眼看着他负责的那个方块,一会儿就下去一层,一会儿就下去一层,不到半个小时,已经比其他人那边,深了十几厘米……<br /><br />这样的工作速度,看得一起干活的几个同学一眼一眼,不停地偷偷瞟他。老教授见不是个事儿,伸手向他招了招:<br /><br />“沈乐啊,过来。到这里来开一条沟,垂直向下——”<br /><br />沈乐飞奔过去。铲起铲落,没多久,山坡边缘,一条长三米,深达四米的深沟,就出现在师生两人面前。<br /><br />老教授满意地看着平整如削的土面,点点头,往前一指:<br /><br />“这里不同的土层,你分辨得出吗?”<br /><br />“啊这……”<br /><br />沈乐差点儿五官纠结在一起。12平方米的切面,他用尽全力,也只能看出三层:<br /><br />上面一层浅色,当中一层深色,下面又是一层浅色。但是,都不用去回顾教科书上的内容,光看老教授的脸色,沈乐也知道,这种答案肯定不及格。<br /><br />他只好硬着头皮往土层上指:<br /><br />“这上面一层黄色的,应该是自然层,是两侧山坡冲刷下来的沙土……<br /><br />这些红,呃,红褐色的,能看到夹杂的瓷片,应该是文化层,最下面应该是生土……”<br /><br />老教授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索性吹了一下哨子,把所有学生集合过来,从年资浅的到年资深的,挨个儿点名,让他们分析这里的土层。<br /><br />最后,摸出激光笔,在切面上弯弯曲曲地勾勒线条,讲给学生听:<br /><br />“你们看,这里的土层,其实应该分为七层。第二层,红褐色,土质坚硬,包含物较杂乱,有少量的窑渣、红烧土块、砖块等,这是现代耕作的扰乱层……<br /><br />第三层,颜色比上面要深,是深红褐色,土质整体比较松软,这里要注意和上面一层的区别……夹杂有大量的窑渣,红烧土块和一定数量的瓷片,窑具……<br /><br />第四层,颜色、土质和上面一样,但是大家看,这里是比较纯净的瓷片和窑具堆积,这一点就和上面不同……”<br /><br />沈乐只能看出来三层的地层,他一口气讲出来八层。讲完了,声音高高扬起:<br /><br />“大家都来看一看,把区别记在心里!”<br /><br />学生们挨个儿上前,仔细看,伸手摸,掏出手机拍照,摸出笔记本画画。沈乐落在最后一个,比他们还多一个动作:<br /><br />双手按在一层层土坡上,闭上眼睛,调匀呼吸,展开精神力。用尽全部心神,去感受这些土层的呼吸,去感受它们的脉搏,去倾听它们,从远古时代传来的声音……<br /><br />“我……感觉……我有点明白了……”<br /><br />他一点点感知,一点点记忆。先前精神力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散开,“看”到的瓷片、窑具、烧过的泥土、砖块,全是星星点点,全都是孤立的;<br /><br />而经过老教授的梳理,经过老教授指着实物,手把手的教导,他“看”到的内容,渐渐成了一层一层,相互叠压,相互交错的土层。<br /><br />又倾听了一会儿,整个瓷窑的结构,在他的感知当中渐渐成型:<br /><br />这里是炉膛里已经熄灭的烈火,这里是沉寂了千百年的炉灰,这里是被砸碎的瓷片,这里是烧过一次,就再也没有用处,被弃置在土坑里的窑具……<br /><br />“我觉得,我有点搞明白了……”<br /><br />他轻轻叹息。睁开双眼,一跃而起,继续开始干活。心里有了数,手里就有了方向,一铲一铲抡得飞快。<br /><br />没过多久,身边就堆起了厚厚一叠各种瓷片、砖块和窑具,不得不停下来分拣:<br /><br />“这块像是瓶口、这块像是瓶底、这块、这块、这块……”<br /><br />完了,完全认不出了……<br /><br />“先别急着辨认瓷片!那是后面的活儿!先挖,挖完一个个登记,接下来才是辨认的事儿呢!”<br /><br />啊……好吧。沈乐放下手里的瓷片,挨个儿拍照,装袋,贴编号,录入。<br /><br />忙完自己负责的方块,又去接手别人的方块,眼看他们负责的这个探方飞快凹陷下去,比其他人大大领先了一截。<br /><br />老教授不得不再一次把他叫过去:<br /><br />“来,你来帮忙初步清洗一下这些瓷片,方便之后的分类。会做吧?”<br /><br />沈乐:“……”<br /><br />做这个工作对我来说,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不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或者趁着没有人看见,就随手乱拍清洁术……<br /><br />他老老实实,一件一件略微清洗,去除上面粘附的污垢,让它们好歹露出本来的颜色,可以的话,露出花纹和字迹。<br /><br />拿起一件,放下一件,再拿起一件,再放下一件,恍惚间,感觉自己成了某个小馆子后厨的洗碗工——<br /><br />比洗碗工还糟一些,毕竟洗碗工洗的不是这些奇怪的异形瓷片,也不用随时担心割破手……<br /><br />几百件,也许是几千件,也许是几万件瓷片清洗过去,沈乐感觉,自己对这些瓷片的形状,好歹有了点认知,已经开始在心底拼凑瓷器原本的形状。<br /><br />干着干着,就感觉背包里的瓷瓶奋力一跳,紧接着,手串也震荡了两下:<br /><br />【沈乐,赶快去看!】<br /><br />沟通内外速度最快的小油灯,已经嚷嚷了起来:<br /><br />【他们发现了好东西!应该是和瓷塔相关的好东西——瓷塔跳得很厉害!很想出来!】<br /><br />不,这时候你不能出来!沈乐一把攥住手串上的珠子,拔腿就跑。才跑出几步,山坡上面,已经一片哗然:<br /><br />“教授!”<br /><br />“教授,您快来看!”<br /><br />“这是透影白瓷吧——这一定是透影白瓷吧!”<br /><br />“别开玩笑了,透影白瓷哪里有这么大的!”<br /><br />“这器型很特殊啊!还有字!教授您看!【元】字印记,之前都没发现过!”<br /><br />“我这里也找到了!”另外一个方向,也有人趴在泥土里,高高举起一片白瓷:<br /><br />“刻着【元】字的瓷片!教授,我们有大发现了!”<br /><br />“教授您来看看,这个拼起来,到底是什么——”<br /><br />七嘴八舌当中,一个尖利的,急促的报警声,嘟嘟嘟嘟鸣响起来。紧接着,就是在场的特事局人员,用力吹响哨子:<br /><br />“撤离现场!立刻撤离现场——”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