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14章 出发<br />
没有注意到青一道长,小刘对温故无力地解释:“我真没有安排它表演这个!”<br />
温故和气地说:“看出来了。它只是天性勇武,挺好的。”<br />
小刘猎户还是有些崩溃的样子。<br />
事情没按照他的计划进行啊!咱出场太不体面了!<br />
不过,既然发生了,他还是把原计划走了下去,将“麻团儿”的能力,展示给温故看一看。<br />
经过训练的隼,能辨认颜色,能侦查和寻找目标,还能送信。<br />
在如今这样的世道,确实对赶路很有帮助。<br />
隼和隼主人,温故都给予了高度赞扬,言辞文雅又不失亲和地夸了近一盏茶的时间。<br />
小刘猎户被夸得整个人都快飘起。他从没被读书人这么夸赞过,只觉得这个“东家”真是好人啊,他现在感觉自己就像那什么……<br />
小刘猎户费劲回想以前听过的那句名言。<br />
对,千里马遇到伯乐了!<br />
自己这一身本事,不会被埋没!<br />
正自我满足,自信心爆棚,就听温故问道:<br />
“乌鸦聪明,听说报复心也强,它们是否会给你们带来困扰?”<br />
“报复?”<br />
小刘眼中茫然,等回过神,说道:<br />
“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隼鸦争斗,我们没遇到报复。”<br />
温故想了想。<br />
也对,打鸦的是隼,就算报复也该对着隼。<br />
不知道这两个群体,在人们注意不到的地方是怎么干架的。<br />
不管如何,没牵扯到人就好。<br />
“麻团儿”确实有本事,但如果牵连到人,无疑会给路途带来更多困扰。<br />
好的是,如今看来,麻团儿的“麻”,不是麻烦的“麻”。<br />
“它抓鸽子不?就是飞奴。”温故又问。<br />
“我爹说贵人老爷们养飞奴,为了不得罪人,我们一开始就有针对训练,让它不去抓飞奴。但是……呃,它们天性如此,偶尔会忍不住。”<br />
小刘猎户解释道:“我爹还说,如果是非常重要的消息,贵人们会同时放出几只飞奴传信,以免中途一两只遇到意外。”<br />
也就是说,飞奴送信过程中的折损,贵人老爷们是有考虑到的。<br />
就算被“麻团儿”抓到一只,其他飞奴总有能把信送到地方的……除非,那群飞奴运气都差,全军覆没。<br />
应该不会去坏贵人老爷们的事情。<br />
关于这个问题,小刘猎户再次说明:“其实经过训练,它们自制力还可以,只要没给命令,很少去抓飞奴。”<br />
温故有了大致了解。<br />
就算“麻团儿”抓飞奴,那也是到达北地之后会头疼的。<br />
目前,总的来说,小刘猎户和“麻团儿”都是非常好的助力。<br />
随后,温故又问了小刘对离家的准备,和他说说接下来的打算。<br />
待在村里的最后这些天,气温又有降低。白天和夜晚温差大,得多做考虑。<br />
人员已经集齐。<br />
原本北上的只有温家兄弟二人,现在增加了一个道士,一个猎户附带一只隼。<br />
两人组合,扩大成了四人一鸟的小队。<br />
不过,在温故看来,人还是太少,路途中若碰到合适的,还是得多拉些人进队。<br />
离村前,物资做最后的清点。<br />
温故又在木匠那里换了一双木屐。<br />
木屐不稀奇,村里以前也有人穿。<br />
木匠曾见城里贵人老爷们穿过一种用于登山的木屐,他给温故做的就是这种。<br />
以往贵人们用的东西,他就算看明白了,也不敢私自仿制,只能偷偷做了穿着玩,然后毁掉。<br />
后来,县城的富户和贵人们走的走,没的没,也不用去顾及那么多了。<br />
他给温故做的这双木屐,就是仿照贵人们喜欢的样式,既可以登山穿,也可以在下雨天或者雨后穿。<br />
做得大,可以穿着自己的鞋靴直接踩木屐。<br />
尤其是下雨后,避免鞋子粘泥,可以用上。<br />
木匠还特意给刷了漆,能防虫防腐。<br />
漆没剩多少了,镇上寻到的也不多,其中一半还是镇上棺材铺里寻到的,大家忌讳。<br />
给温故这双木屐刷的漆,是木匠自家的存货,原打算都留着自家用,这次特意分了些给温故刷木屐。独轮车那种体型太大,刷这双木屐还是舍得的。<br />
温故确实挺喜欢,虽然不知道实用性究竟如何,但这个古典的样式,很合他心意。<br />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谢公屐……吧。<br />
木屐也确实有带的必要,路途中,很多是泥土路,下过雨之后连续好些天地面都干不了,走上去,一脚带起一堆泥,多走几步,脚上就跟坠了秤砣一样。以往可以不在意,但如今形势不一样了,有了顾虑。若是需要办什么事,可以临时穿一穿。<br />
木匠用的漆,是从某些种类的树上采集下来的生漆。<br />
传承不知多少年的古老技能。<br />
敲定了离开的日子,村长还特意找温故聊一聊。<br />
就沿着村内走一圈。<br />
“之前村里建起的围墙,是把自家院墙拆了,把那些空置的破败的房屋拆了,拆拆补补才勉强建起来的。”<br />
“不过,很快就会变好了,镇上搬回来的东西,能加高加固围墙,还能给村民们修补房屋。”<br />
“等冬季下雪的时候,出去再寻一些砖瓦石块木材搬到村里,坞堡很快能建起来了。若是能建成,村中肯定会更安全,何必冒险北上?你们不如再考虑考虑?”<br />
村长是真希望他们能留下来,不论温故还是道长,都是厉害人啊。<br />
已经劝几次了,今天是最后一次。<br />
温故这次倒也没有敷衍的意思,而是严肃地跟村长分析了现状——<br />
蛊毒邪疫侵扰之下,多少人能幸存?恐怕十不存一。<br />
不幸的那九成里面,又有多少变成了外面那种怪物?<br />
村中垒壁建起,可防十,防百,却不可防千、万,甚至更多。<br />
待在这里能安然一时,却并非长久之计。<br />
更何况,物资有限,即便能维持两年,那两年后呢?<br />
温故给村里提醒,不要安于现状。<br />
村长独自站在那儿,沉思了很久,又去找刘猎户商议。<br />
次日,天蒙蒙亮,温故一行就在村口集合,准备启程了。<br />
清晨温度较低,这个气温环境下,外面即便是深度异化的邪物,行动也无法迅捷,只要在视野开阔的地带,就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也好应对。<br />
温故都计划好了,上午和下午赶路,中午气温高的时候,可以停留歇息,补充食物水分。<br />
至于晚上……<br />
气温是低,但路都看不清,还是选地方睡觉吧。<br />
当然,冬季对邪物的限制更大,但真要是等到冬季,反倒不利于远行。<br />
现在这个时节正好。<br />
堆满了货物的独轮车推出。<br />
三个布背包已经装满了,其他一些必须携带的杂物,也用大布袋打包好,都放在独轮车上。尽量避免暴露在外。<br />
小刘猎户在家里磕了头才出来。<br />
昨天村长来他家,把温故的提醒说过了,小刘深觉自己肩负重任。<br />
此次远行北上,既要给自己谋前程,还要为全村寻一个未来。<br />
走出村口,小刘回望村里,又看向山那边。<br />
那面山坡上有一片野葛,所以他们村叫葛村。<br />
小时候进学堂,别的他都学不进去,但学堂先生说过的一句诗,他却记得很清楚。<br />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br />
这次北上,不知道是否有机会再回来,是否有机会再看到蔓延山坡的那片野葛。<br />
心中又升起强烈的伤感和不舍。<br />
但等情绪缓过来,又变得意气风发,干劲十足!<br />
小刘他爹刘猎户带了一队人,护送他们一程,顺道再拖些木材回村。<br />
温故选择的路线附近有两个村子,之前刘猎户只带人去搜寻过粮食,这次顺便把一些木质的家具物件也拖回去,免得放原地腐烂。<br />
出村之后,有村民帮他们推独轮车,给他们示范怎么推才能更轻松,也让他们这一段路多省些力气。<br />
日头升高,天地明亮起来,而他们也到了分别的路口。<br />
老刘把小刘拎到一旁,想说什么,憋了好一会儿,又没能说出来。<br />
该说的,在家里已经说过了。<br />
此时父子俩都是红着眼睛。<br />
老刘:“离开时是你们四人,希望到达北地的时候也是你们四人,都能完完整整地到达!”<br />
小刘眼中含泪,重重点头。<br />
温故神色肃然,一一拜别。<br />
心说:想什么呢,咋可能只有四个人!<br />
抱歉,到家时间太晚。<br />
明天开始要多更!<br />
不出门了,宅家码字!<br />
(本章完)</p>
没有注意到青一道长,小刘对温故无力地解释:“我真没有安排它表演这个!”<br />
温故和气地说:“看出来了。它只是天性勇武,挺好的。”<br />
小刘猎户还是有些崩溃的样子。<br />
事情没按照他的计划进行啊!咱出场太不体面了!<br />
不过,既然发生了,他还是把原计划走了下去,将“麻团儿”的能力,展示给温故看一看。<br />
经过训练的隼,能辨认颜色,能侦查和寻找目标,还能送信。<br />
在如今这样的世道,确实对赶路很有帮助。<br />
隼和隼主人,温故都给予了高度赞扬,言辞文雅又不失亲和地夸了近一盏茶的时间。<br />
小刘猎户被夸得整个人都快飘起。他从没被读书人这么夸赞过,只觉得这个“东家”真是好人啊,他现在感觉自己就像那什么……<br />
小刘猎户费劲回想以前听过的那句名言。<br />
对,千里马遇到伯乐了!<br />
自己这一身本事,不会被埋没!<br />
正自我满足,自信心爆棚,就听温故问道:<br />
“乌鸦聪明,听说报复心也强,它们是否会给你们带来困扰?”<br />
“报复?”<br />
小刘眼中茫然,等回过神,说道:<br />
“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隼鸦争斗,我们没遇到报复。”<br />
温故想了想。<br />
也对,打鸦的是隼,就算报复也该对着隼。<br />
不知道这两个群体,在人们注意不到的地方是怎么干架的。<br />
不管如何,没牵扯到人就好。<br />
“麻团儿”确实有本事,但如果牵连到人,无疑会给路途带来更多困扰。<br />
好的是,如今看来,麻团儿的“麻”,不是麻烦的“麻”。<br />
“它抓鸽子不?就是飞奴。”温故又问。<br />
“我爹说贵人老爷们养飞奴,为了不得罪人,我们一开始就有针对训练,让它不去抓飞奴。但是……呃,它们天性如此,偶尔会忍不住。”<br />
小刘猎户解释道:“我爹还说,如果是非常重要的消息,贵人们会同时放出几只飞奴传信,以免中途一两只遇到意外。”<br />
也就是说,飞奴送信过程中的折损,贵人老爷们是有考虑到的。<br />
就算被“麻团儿”抓到一只,其他飞奴总有能把信送到地方的……除非,那群飞奴运气都差,全军覆没。<br />
应该不会去坏贵人老爷们的事情。<br />
关于这个问题,小刘猎户再次说明:“其实经过训练,它们自制力还可以,只要没给命令,很少去抓飞奴。”<br />
温故有了大致了解。<br />
就算“麻团儿”抓飞奴,那也是到达北地之后会头疼的。<br />
目前,总的来说,小刘猎户和“麻团儿”都是非常好的助力。<br />
随后,温故又问了小刘对离家的准备,和他说说接下来的打算。<br />
待在村里的最后这些天,气温又有降低。白天和夜晚温差大,得多做考虑。<br />
人员已经集齐。<br />
原本北上的只有温家兄弟二人,现在增加了一个道士,一个猎户附带一只隼。<br />
两人组合,扩大成了四人一鸟的小队。<br />
不过,在温故看来,人还是太少,路途中若碰到合适的,还是得多拉些人进队。<br />
离村前,物资做最后的清点。<br />
温故又在木匠那里换了一双木屐。<br />
木屐不稀奇,村里以前也有人穿。<br />
木匠曾见城里贵人老爷们穿过一种用于登山的木屐,他给温故做的就是这种。<br />
以往贵人们用的东西,他就算看明白了,也不敢私自仿制,只能偷偷做了穿着玩,然后毁掉。<br />
后来,县城的富户和贵人们走的走,没的没,也不用去顾及那么多了。<br />
他给温故做的这双木屐,就是仿照贵人们喜欢的样式,既可以登山穿,也可以在下雨天或者雨后穿。<br />
做得大,可以穿着自己的鞋靴直接踩木屐。<br />
尤其是下雨后,避免鞋子粘泥,可以用上。<br />
木匠还特意给刷了漆,能防虫防腐。<br />
漆没剩多少了,镇上寻到的也不多,其中一半还是镇上棺材铺里寻到的,大家忌讳。<br />
给温故这双木屐刷的漆,是木匠自家的存货,原打算都留着自家用,这次特意分了些给温故刷木屐。独轮车那种体型太大,刷这双木屐还是舍得的。<br />
温故确实挺喜欢,虽然不知道实用性究竟如何,但这个古典的样式,很合他心意。<br />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谢公屐……吧。<br />
木屐也确实有带的必要,路途中,很多是泥土路,下过雨之后连续好些天地面都干不了,走上去,一脚带起一堆泥,多走几步,脚上就跟坠了秤砣一样。以往可以不在意,但如今形势不一样了,有了顾虑。若是需要办什么事,可以临时穿一穿。<br />
木匠用的漆,是从某些种类的树上采集下来的生漆。<br />
传承不知多少年的古老技能。<br />
敲定了离开的日子,村长还特意找温故聊一聊。<br />
就沿着村内走一圈。<br />
“之前村里建起的围墙,是把自家院墙拆了,把那些空置的破败的房屋拆了,拆拆补补才勉强建起来的。”<br />
“不过,很快就会变好了,镇上搬回来的东西,能加高加固围墙,还能给村民们修补房屋。”<br />
“等冬季下雪的时候,出去再寻一些砖瓦石块木材搬到村里,坞堡很快能建起来了。若是能建成,村中肯定会更安全,何必冒险北上?你们不如再考虑考虑?”<br />
村长是真希望他们能留下来,不论温故还是道长,都是厉害人啊。<br />
已经劝几次了,今天是最后一次。<br />
温故这次倒也没有敷衍的意思,而是严肃地跟村长分析了现状——<br />
蛊毒邪疫侵扰之下,多少人能幸存?恐怕十不存一。<br />
不幸的那九成里面,又有多少变成了外面那种怪物?<br />
村中垒壁建起,可防十,防百,却不可防千、万,甚至更多。<br />
待在这里能安然一时,却并非长久之计。<br />
更何况,物资有限,即便能维持两年,那两年后呢?<br />
温故给村里提醒,不要安于现状。<br />
村长独自站在那儿,沉思了很久,又去找刘猎户商议。<br />
次日,天蒙蒙亮,温故一行就在村口集合,准备启程了。<br />
清晨温度较低,这个气温环境下,外面即便是深度异化的邪物,行动也无法迅捷,只要在视野开阔的地带,就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也好应对。<br />
温故都计划好了,上午和下午赶路,中午气温高的时候,可以停留歇息,补充食物水分。<br />
至于晚上……<br />
气温是低,但路都看不清,还是选地方睡觉吧。<br />
当然,冬季对邪物的限制更大,但真要是等到冬季,反倒不利于远行。<br />
现在这个时节正好。<br />
堆满了货物的独轮车推出。<br />
三个布背包已经装满了,其他一些必须携带的杂物,也用大布袋打包好,都放在独轮车上。尽量避免暴露在外。<br />
小刘猎户在家里磕了头才出来。<br />
昨天村长来他家,把温故的提醒说过了,小刘深觉自己肩负重任。<br />
此次远行北上,既要给自己谋前程,还要为全村寻一个未来。<br />
走出村口,小刘回望村里,又看向山那边。<br />
那面山坡上有一片野葛,所以他们村叫葛村。<br />
小时候进学堂,别的他都学不进去,但学堂先生说过的一句诗,他却记得很清楚。<br />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br />
这次北上,不知道是否有机会再回来,是否有机会再看到蔓延山坡的那片野葛。<br />
心中又升起强烈的伤感和不舍。<br />
但等情绪缓过来,又变得意气风发,干劲十足!<br />
小刘他爹刘猎户带了一队人,护送他们一程,顺道再拖些木材回村。<br />
温故选择的路线附近有两个村子,之前刘猎户只带人去搜寻过粮食,这次顺便把一些木质的家具物件也拖回去,免得放原地腐烂。<br />
出村之后,有村民帮他们推独轮车,给他们示范怎么推才能更轻松,也让他们这一段路多省些力气。<br />
日头升高,天地明亮起来,而他们也到了分别的路口。<br />
老刘把小刘拎到一旁,想说什么,憋了好一会儿,又没能说出来。<br />
该说的,在家里已经说过了。<br />
此时父子俩都是红着眼睛。<br />
老刘:“离开时是你们四人,希望到达北地的时候也是你们四人,都能完完整整地到达!”<br />
小刘眼中含泪,重重点头。<br />
温故神色肃然,一一拜别。<br />
心说:想什么呢,咋可能只有四个人!<br />
抱歉,到家时间太晚。<br />
明天开始要多更!<br />
不出门了,宅家码字!<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