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从内部培养
('\n\t月底,林志华再次来到工厂。<br /><br />"李总,客户对你们最近的交货质量非常满意。"林志华笑容满面,"他们还想讨论明年的合作计划。<br /><br />"明年的计划?"李向阳有些意外,"现在就开始谈明年的事情?<br /><br />"是的,他们希望能够建立更稳定的供应关系。"林志华解释道,"初步的意向是明年的订单量要比今年增加百分之五十。<br /><br />李向阳陷入沉思。订单增加当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br /><br />"林老板,给我们一些时间考虑一下。"李向阳说道,"我们需要评估一下自己的承接能力。<br /><br />"当然可以,但客户希望在年底之前能够有个明确的答复。<br /><br />送走林志华后,李向阳召集核心团队开会。<br /><br />"明年增加百分之五十的订单,大家觉得我们能承接吗?"李向阳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br /><br />马庆福先开口:"从产能上来说,新生产线投产后,应该没问题。<br /><br />"但是管理跟得上吗?"刘万山提出了关键问题,"人员增加了,管理难度也会相应增加。<br /><br />李向阳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担心的问题。<br /><br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管理就会成为瓶颈。如果管理跟不上,质量就难以保证,到时候可能会失去现有的客户。<br /><br />"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李向阳经过深思熟虑后说道,"首先要完善管理体系,然后要培养更多的管理人员。<br /><br />"那我们接这个订单吗?"马庆福问道。<br /><br />"接,但要分阶段实施。"李向阳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明年上半年先增加百分之二十,下半年再增加到百分之五十。这样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和适应。<br /><br />刘万山听了李向阳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分阶段实施确实比较稳妥,这样我们也有时间观察新的管理制度在扩大规模后的效果。<br /><br />"就这么定了。"李向阳敲了敲桌子,"庆福,你觉得呢?<br /><br />马庆福搓了搓手,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我没意见,只要能赚钱,怎么做都行。不过..."他顿了顿,"咱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再招几个管理人员?<br /><br />李向阳深深地看了马庆福一眼。这个合伙人虽然有时候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但在关键问题上总能想到点子上。<br /><br />"你说得对。"李向阳起身走到窗前,"现在咱们几个什么都要管,确实有些吃力。咱们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员?<br /><br />刘万山接过话茬:"我觉得首先需要一个生产主管,专门负责车间的日常管理。其次还需要一个质检主管,专门负责质量监督。<br /><br />"还有财务。"马庆福补充道,"现在账目越来越复杂,光靠老刘一个人记账肯定不行。<br /><br />李向阳点了点头,这些确实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好的管理人员不是那么容易找的,特别是在这个小县城里。<br /><br />"我有个想法。"李向阳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沉吟片刻后说道,"与其从外面招人,不如从内部培养。<br /><br />"从内部培养?"马庆福有些不解。<br /><br />"对,从现有的工人中选拔一些有潜力的,送他们去培训,然后提拔为管理人员。"李向阳解释道,"这样既能解决人手问题,也能给工人们一个上升的通道。<br /><br />刘万山眼前一亮:"这个想法不错,内部培养的人对厂子的情况更了解,忠诚度也会更高。<br /><br />"那我们就先物色一下人选。"李向阳做出决定,"每个部门推荐两到三个候选人,然后我们再进行考察和培训。<br /><br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李向阳开始在工厂里仔细观察每一个员工。<br /><br />他不动声色地走过每个车间,看着工人们的工作状态。<br /><br />有些人干活麻利,手脚勤快;有些人虽然动作不快,但非常仔细认真;还有些人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br /><br />"张师傅,这个工序你做了多长时间了?"李向阳停在一个三十多岁的工人面前。<br /><br />张师傅放下手中的活,有些紧张地回答:"李厂长,我做这个已经快两年了。<br /><br />"有没有想过学习其他工序?<br /><br />张师傅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变得忐忑:"李厂长,您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工序做得不好?<br /><br />"不是。"李向阳摆了摆手,"我是觉得你很有学习的潜力,想让你多掌握一些技能。<br /><br />张师傅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那太好了,我一直想多学点东西。<br /><br />类似的对话在接下来几天里重复了很多次。李向阳发现,大部分工人都有上进心,只是缺少机会。<br /><br />周五下午,李向阳把几个部门的班组长叫到办公室。<br /><br />"我想让你们每个人推荐两到三个人选,要求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愿意学习,品行也要过硬。"李向阳开门见山。<br /><br />"李厂长,您是要选管理人员吗?"包装车间的班组长小心翼翼地问道。<br /><br />"对,我们准备从内部培养一批管理人员。"李向阳点了点头,"但是要求很严格,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责任心。<br /><br />几个班组长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有些兴奋。在这个年代,能从工人提拔为管理人员,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br /><br />"李厂长,我们回去仔细考虑一下,明天给您答复。"生产车间的老班长说道。<br /><br />"不急,慢慢考虑。"李向阳挥了挥手,"但是记住,推荐的人不仅代表你们的眼光,也关系到厂子的未来发展。<br /><br />第二天上午,几个班组长就拿着名单来了。<br /><br />李向阳仔细看了看,发现有几个名字出现在不同班组长的推荐中,这说明这些人的能力是得到公认的。<br /><br />"张建军、李小明、王秀娟..."李向阳念着名单上的名字,"这几个人我都有印象,确实表现不错。<br /><br />"李厂长,这个王秀娟虽然是女的,但是心很细,质检方面很有天赋。"包装车间班组长特意介绍道。<br /><br />李向阳点了点头。在这个时代,女性进入管理层确实不容易,但如果真有能力,他不会因为性别而排斥。<br /><br />"那就先从这几个人开始培养。"李向阳做出决定,"每个人先轮岗学习三个月,然后根据表现决定具体的岗位安排。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