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名传青史,哪有这等好事
('\n\t对于王通来说,现在太需要时间去发展了。自从离开长安之后,几乎一直在打仗。<br /><br />虽然打的都是胜仗。<br /><br />但是,打仗也是要死人的,除了会死人,还有很多人会受伤,会残废。并州人口才190多万,养的军队有十二万,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战死的人数和重伤残废的人数也不少。<br /><br />还都是男性青壮。<br /><br />190万人,除掉这将近12万男性青壮,再除掉一些官差、衙役、工匠、看家护院、世家私兵、仆佣等等。剩下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有多少?<br /><br />别说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男子严重不够。<br /><br />就连下种生崽的男子也严重不够,很多女人为了怀上孩子,只能去找村长帮忙。<br /><br />(备注:别想歪了,主要是村长人脉广,可以帮忙介绍对象。)<br /><br />因此,对王通来说。<br /><br />与袁绍达成一个短期的停战协议,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会不会停战五年,那得看有没有需要。<br /><br />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找个借口将违约的责任推给袁绍。<br /><br />当然,这样可能会坑了公孙瓒。<br /><br />但王通与公孙瓒之间并没有……正式结盟,之前只是给了公孙瓒一些钱财,让他将重兵集结在范阳,牵制一下袁绍的兵力而已。<br /><br />而且,王通还打算在袁绍进攻公孙瓒时,去帮一下公孙瓒,坐收渔翁之利,趁机将一只脚踏进幽州。<br /><br />就如同后世做生意一样。<br /><br />杀熟才是最好赚钱的。<br /><br />套用老美政治家基辛格的名言,则是:做王通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王通的盟友却是致命的。<br /><br />总之,这是一盘大棋。<br /><br />不能急功近利,得整体布局。<br /><br />如果硬是要用比较冠冕堂皇的话来说,就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br /><br />(备注:现在王通的智力是95,有不同观点的读者,请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智商。)<br /><br />……<br /><br />辛毗走了之后,王通就又闲下来了。<br /><br />闲得无聊之时,突然想起一件大事——按历史进程,此时曹操应该在打袁术,这并不重要。<br /><br />重要的是,在曹操将袁术赶到寿春之后,在回军途中收了许褚。这也不是很重要。<br /><br />最重要的是,曹操收了许褚后回到濮阳,深感人才还是太少,于是就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求贤令》。<br /><br />这可是名传青史的大事。<br /><br />王通觉得,这种名传青史的好事,不能让曹操去干,必须得扯到自己身上。<br /><br />于是,就打算抢了曹操的台词,让名传青史的变成自己。<br /><br />“诩诩,磨墨!”<br /><br />“哦,好的。”<br /><br />“嘉嘉,铺简!”<br /><br />“好嘞,来啦!”<br /><br />贾诩屁颠屁颠地磨墨,郭嘉一瘸一瘸的跑去拿来竹简铺好。<br /><br />王通略一沉思,便“文思泉涌”,提起笔来,刷刷刷地写了起来:<br /><br />“求贤令,王通。<br /><br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br /><br />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公何以霸世……”<br /><br />一篇“唯才是举”的《求贤令》,不到片刻就被王通写完,令贾毒士和郭瘸子都震惊不已。<br /><br />如图所示:<br /><br />……<br /><br />(附录图片:王通写的求贤令。)<br /><br />……<br /><br />毛笔字也写得不错。<br /><br />王通现在的毛笔字,已经不再是在蔡府夜宴时写的如鸡爪似的字。<br /><br />究其原因,是因为以前虽然摸张超手下的一些将领的尸体,却因为那些将领们的毛笔字技能等级太低,没有被“摸尸系统”获取。<br /><br />后来杀了李儒。<br /><br />李儒是“博士”。这个“博士”还是汉灵帝刘宏钦封的,不同于后世的博士、硕士的学术等级。而是一种给予有学问者的官阶。<br /><br />博士的书法自然也是不错的,因此,王通现在的书法技能是高等三级。<br /><br />这已经是非常好的了。就连书法家老丈人蔡邕,也惊讶于王通在书法方面的神速进步。<br /><br />只是经常拿着王通的字看过来看过去,时不时地念叨一句:“怪了,这怎么是李儒的笔迹……”<br /><br />然而。<br /><br />蔡邕所不知道的是。<br /><br />王通还正等着,摸他的尸。<br /><br />只要蔡邕一死,王通的书法水平就会直接跳级,并且成为“飞白书法”的传人,以后给死人写碑文变成第二职业,将赚死人钱,变成一种副业。<br /><br />几千年之后的考古学家们,再印墓碑上的字,制成字帖供人学习,又可以赚上一大笔。<br /><br />……<br /><br />“诩诩。”<br /><br />“属下在!”<br /><br />“让人将此文抄录一千份,贴到天下各县去。”<br /><br />“诺!”<br /><br />“嘉嘉。”<br /><br />“属下在!”<br /><br />“你跟曹操帐下的那些什么荀彧、戏志才、钟繇等人都认识?”<br /><br />“是的。”<br /><br />“让人火速给他们每人都送一份去,越快越好。”<br /><br />“这……”<br /><br />郭嘉虽然不太明白王通的意思。但还是应了一声:“属下这就去办。”<br /><br />想了一下,王通又道:“最近,本将写了一些诗词,你也一并让人送去濮阳,在读书人中间传播一下。”<br /><br />说罢,又将一叠写满诗词的小册子交给郭嘉。郭嘉随便翻看了一下,惊叹不已!<br /><br />……<br /><br />数天之后,豫州濮阳。<br /><br />县衙之中,刚宠幸完何进的儿媳——尹夫人的曹操,突然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一首诗来:<br /><br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br /><br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br /><br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br /><br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br /><br />……<br /><br />戏志才见之,大呼:“好湿,好湿!<br /><br />一旁的荀彧上前进言道:“主公,如今咱们虽然新得了颍川和南阳,但是,却缺少官吏啊?”<br /><br />“何至于此?”<br /><br />曹操诧异地问道:“之前的那些官吏呢?”<br /><br />荀彧道:“之前的官吏,都是些袁氏的门生故吏。在咱们占据南阳和颍川后,有很多官吏也都跟着袁术跑了。袁术虽败了一场,但影响力仍在,袁氏的门生故吏,并不是很愿意在主公治下出仕。”<br /><br />“这有何难?”<br /><br />曹操闻言,放声大笑道:“一篇招贤令足矣!”<br /><br />说罢,便铺好一张白绢。<br /><br />提笔写道:<br /><br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br /><br />然而,才写到这里。<br /><br />却听荀彧和戏志才齐声惊呼道:“主公,你这是抄袭!”<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