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大明黑科技,历史性的时刻!
('\n\t朱允熥亲自利用大明科学院中的铁罐,磁铁,铜线等材料,手工制作出了一套简易的扬声器与话筒装置。<br /><br />随后,他安排人员将电池、电线接入线路,展开了一次百米远距离的通话实验。<br /><br />当远处的科研人员,在耳边清晰听见传来的声音时,现场顿时一片沸腾。<br /><br />众人眼中尽是难以掩饰的兴奋与惊奇。<br /><br />虽说百米距离,扯开嗓子也能相互呼喊,但电线传音与人声嘶喊本质上不可同日而语。<br /><br />电线传音,无需大声吼叫,便能被轻松接收。<br /><br />便如同有魔法一般。<br /><br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实验,让原本对“电”抱有模糊印象的科研人员,终于直观地感受到了电力的现实用途与无限前景。<br /><br />此前,他们多有疑虑,心中颇为茫然。<br /><br />若不是这是皇帝陛下亲自交办的“研发项目”,许多人恐怕早已怀疑其用途与价值。<br /><br />如今,事实胜于雄辩!<br /><br />趁着众人情绪高涨,朱允熥开口讲道:<br /><br />“眼下这套装置尚且简陋,通话距离受限。”<br /><br />“你们要继续钻研,持续改进。”<br /><br />“未来,通话距离提升一千倍、一万倍,乃至亿万倍,皆是可期之事!”<br /><br />“到那时,只需架设通信线缆,便可让金陵城的人与北平的人直接通话。”<br /><br />“更进一步,甚至无需架设线缆,便能隔空对话,实现无线通话!”<br /><br />一席话说罢,全场静默片刻,旋即爆发出一阵低声惊叹。<br /><br />科研人员面面相觑,心中已然掀起惊涛骇浪。<br /><br />两地相隔数千里而能直接对话?<br /><br />那不是神明才有的手段吗?<br /><br />即便传说中的神祇,掌握此等本事者,亦是寥寥无几。<br /><br />只有极特殊的“专业神仙”,才有这样的本事。<br /><br />所谓“顺风耳”般的能力,人类用电也可以实现?<br /><br />若换作旁人说出此番狂言,他们必定嗤之以鼻。<br /><br />可眼前开口的这位,乃是大明天子。<br /><br />更是他们心中的“科技真神”!<br /><br />他以往所提出的每一个“不可思议之项目”,皆已变为现实。<br /><br />面对这样人物提出的“愿景”,他们又怎敢不信呢?<br /><br />最近,大明科学院新设立了天文学部,与司天监协同合作,专门负责观测天象、解析星辰奥秘。<br /><br />天地浩渺,日月星辰皆藏有无穷奥妙。<br /><br />“大地是一个圆球,如同星星一般,太阳的体量远超地球,浩瀚星辰多为恒星……”<br /><br />一桩桩新奇的天文认知,正如风暴般冲击着大明科学院众科学人员的认知世界,颠覆了他们旧有的天地观。<br /><br />与此同时,朱允熥在提出微积分与三大物理定律之后,又亲自讲授了万有引力定律。<br /><br />运用万有引力,就能计算出天体的重量,以及它的运转轨迹。<br /><br />除了这些开天辟地般的学说,还有各种各样的指导、科学启发更是数不胜数。<br /><br />譬如,朱允熥提出了细胞学说。<br /><br />如今,大明科学院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自制的显微镜,已经能清晰观察到细胞的存在,证实他的说法,也揭开了生命世界前所未见的微观层面。<br /><br />此外,还有数不尽的小发明、新理论,接连涌现。<br /><br />科学,正在大明大地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神奇魅力。<br /><br />几乎每隔数日,便有新的突破。<br /><br />每一个新成果,都是对世界认知的一次拓展。<br /><br />在这一连串奇迹背后,朱允熥这位大明皇帝,始终是引领潮流的指路明灯。<br /><br />他总能准确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引领众人披荆斩棘,开拓未知领域。<br /><br />如今,在他的启发下,电力通信,这一伟大设想即将迈出关键一步。<br /><br />科研人员心中皆满是豪情壮志。<br /><br />千里传音,若能实现,堪称神器!<br /><br />与蒸汽机相比,电的神秘与奇妙更胜一筹。<br /><br />蒸汽机虽然伟大,但它的原理浅显易懂,就连一个种地的老农民,只要有人好生向他讲解一番,他亦能理解个大概。<br /><br />只不过制造起来略显繁复罢了。<br /><br />然而,电的奥秘,连许多资深科学人员都难以彻底掌握,更遑论寻常百姓。<br /><br />越是如此,越能激发科研人员内心深处的炽热激情。<br /><br />他们渴望成为能“造神器,启未来”的先驱者,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br /><br />如今,天子亲临指导,更令他们血脉贲张,摩拳擦掌,一个个在心底暗下誓言:<br /><br />一定要在电的研究上闯出一片新天地!<br /><br />就在众人热血沸腾之际,一名科学院官员上前禀报道:<br /><br />“陛下,除了这电池之外,臣等依照陛下提示,研制出了电磁感应装置,也成功产生了微量电流!”<br /><br />此言一出,朱允熥顿时精神一振,眼眸中光芒闪过。<br /><br />这比利用化学电池制造出电,将有更大的发展前途。<br /><br />“好!”<br /><br />他当即道:“速带朕前往观摩!”<br /><br />……<br /><br />在另一间实验室,朱允熥见到了另一个简陋的发电装置。<br /><br />用天然磁铁与铜线圈制作而成,靠手动旋转磁铁来产生感应电流。<br /><br />当朱允熥看着科研人员进行试验,验证了电磁感应产生的微弱电流,兴奋得差点跳了起。。<br /><br />原本他以为科学院仅仅研制出了化学电池,却没想到,他们居然已成功跨进了电磁感应的门槛!<br /><br />这意味着,大明即将真正迈入机械发电的新时代。<br /><br />朱允熥喜出望外,随即迫不及待地向在场的科学人员详细讲解电磁感应的原理。<br /><br />并告诉他们,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之分。<br /><br />“用手摇产生的电还是太过微弱,比电池的电更微弱,你们可以试试以蒸汽机驱动转轮,那样转速更高,产生的电力也会更为强劲,且可以利用蒸汽机持续稳定供应。”<br /><br />“除此之外,要设法在天然磁铁的基础上,设法制造出更强的磁铁。”<br /><br />“天然磁铁的磁性太弱了,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br /><br />“对了,电本身可以制造出强磁铁,但怎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么做,你们得一步步慢慢去试。”<br /><br />他对这些东西的技术细节不是特别清楚,只知道电磁感应的原理,以及加快转速和使用强磁铁能产生更大的电流。<br /><br />更具体的技术,只能让这些科研人员自己去探索了,话锋一转,朱允熥提及电力未来的应用场景:<br /><br />“许多材料在电流通过时会发光,借此可研发电灯,为大明点亮黑夜。”<br /><br />说到这里,他略一顿,心中暗自权衡当前的工艺水平。<br /><br />钨丝灯泡的原理,朱允熥当然是清楚,这在后世是非常简单的常识。<br /><br />然而,眼下的大明尚未掌握钨的提炼与应用。<br /><br />毕竟,钨熔点极高,冶炼工艺极其复杂,不可一蹴而就。<br /><br />但幸运的是,大明已经掌握高温炉技术,大明科学院的各类实验正紧锣密鼓推进,钨的发现和提炼,指日可待。<br /><br />朱允熥心中思索,出言建议道:<br /><br />“你们可以试试用碳化的竹丝作为灯丝材料,进行试验。”<br /><br />“当然,这是朕的一个提议,具体的材料,你们自己慢慢去试。”<br /><br />他对于这个东西的记忆也有点模糊,不敢十分肯定。<br /><br />不过,这并不重要。<br /><br />无非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一种种去试就行了。<br /><br />爱迪生一个人都能完成的试验,大明科学院一个如此庞大的机构,这么多的科研人员,就算试验一万种材料,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br /><br />更别说,他们还不差钱。<br /><br />朱允熥也提醒他们要特别注意安全。<br /><br />“尔等须牢记,电之力虽可造福天下,但若失于谨慎,亦能瞬间夺命。”<br /><br />“就如闪电能夺人性命一样。”<br /><br />“待蒸汽机带动电磁线圈发电之时,电流绝非如今这般微弱,而是有着极为恐怖的能量和威力,你们必须严加防范。”<br /><br />随后,朱允熥又详细讲解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基本概念,重点强调铜线外必须包裹橡胶绝缘层,以策安全。<br /><br />使用的工具,亦是一样。<br /><br />天然橡胶在大明已广泛运用。<br /><br />对于大明科学院这等顶级科研机构来说,使用它们给铜线制作绝缘层,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br /><br />至于用石油衍生塑料做绝缘体……<br /><br />朱允熥心知肚明,虽然眼下已经展开石油勘探与初步开发,但提炼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石油的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br /><br />用石油制作塑料的技术还没有掌握,短期内不可能用上。<br /><br />不过,这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br /><br />并且,不会太久。<br /><br />毕竟,大明科学院已经集中了一大批科学人才。<br /><br />可以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br /><br />在知晓石油将来有大用的前提下,投入经费进行研究,技术攻关,解决石油的应用问题,绝对不需要太长的时间。<br /><br />接着,朱允熥忽然想起了“电报机”的概念,灵机一动,便当场向科研人员深入浅出地科普如何借助电磁感应制作一台简易的电报机。<br /><br />首先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是二进制编码。<br /><br />这在后世的计算机专业里面属于基础常识。<br /><br />就算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多也都会学习。<br /><br />但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知识。<br /><br />有了二进制编码,就能用不同的编码指代不同的汉字。<br /><br />这样做的作用是,发送电报的时候,只需要通过电流的接通与断开,就可以实现。<br /><br />比如说,接通电流时记为“1”,断开电流时记为“0”。<br /><br />通过不断的接通断开,接通断开,利用固定位数的编码,如十六位,或者三十二位数字,组成一个完整的二进制字符串。<br /><br />用不同的字符串,对应不同的汉字。<br /><br />这样,仅仅只需要简单的通电断电,通电断电,就能将一篇用汉字写成的文章,用二进制字符串的方式,发送给另一个人。<br /><br />对方收到二进制字符串之后,再对应解码,就能复现完整的原文。<br /><br />这是非常简单的知识。<br /><br />不过,在真实的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初期,西方科学家却曾在这个问题上走过弯路。<br /><br />他们最初的设想是直接发送二十六个字母,而不是二进制字符串。<br /><br />但电的特殊性,又决定不可能直接发送二十六个字母。<br /><br />为此,甚至有人一度提出铺设二十六条独立线路,为每个字母单独传输信号,并因此进行了不少徒劳的实验。<br /><br />直到后来,才有人提出采用断续电流的二进制编码法。<br /><br />而这一过程,竟然耗费了近百年的时间才得以完善。<br /><br />如今,朱允熥一番简单却又深入浅出的讲解,便让大明科学院的科学人员跨越了漫长的探索阶段,节省了近百年的时间,直接站在了成熟方案的起点上!<br /><br />这,正是他前世经验在科学研究中展现出的巨大价值!<br /><br />在科学院巡视一番后,朱允熥心情极好,满意地返回了皇宫。<br /><br />没过多久,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br /><br />大明科学院利用碳化竹丝成功制造出可持续发光的电灯泡,并通过电力实现了数小时的持续发光。<br /><br />随着不断改进,灯泡的寿命进一步提升,已有数批产品可连续工作达几十小时之久。<br /><br />与此同时,电线通话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br /><br />新的话筒与听筒很快问世,用电线进行通话的有效距离扩展到了数里之远。<br /><br />效果之好,令所有参与者欢欣鼓舞。<br /><br />“电报机”更是在短时间内被成功制作出来,按照朱允熥所讲授的方法,采用“0”“1”“0”“1”这样的二进制编码格式,发送出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并在十里之外成功接收,测试举得成功。<br /><br />毕竟,电报机的原理,说穿了其实真的非常简单。<br /><br />在人类真实的历史上,发明电报机的是一个画家,即电报之父莫尔斯。<br /><br />他的发明,也被称作摩斯密码。<br /><br />而莫尔斯此前甚至没有任何有关“电”方面的知识。<br /><br />只是偶然产生了兴趣,进行研究,然后就成功就电报机制作出来了。<br /><br />早期的科学研究,就是这么朴实无华。<br /><br />大明科学院有数不清的科学人员,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条件不知道莫尔斯好多少万倍!<br /><br />还有朱允熥直接解决了最难的“编码”问题,大明科学院的科学人员,自然很快就将电报机制造出来了。<br /><br />历史性的时刻到来!<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