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按理说,蓝玉与徐辉祖一个是朱允熥的舅佬爷,另一个是他名义上的“姐夫”,皆是朱允熥至亲至信之人,理应通力协作,互为犄角。<br /><br />可偏偏,两人脾性迥异,理念相左,尤其在重要军务上面的分歧极大,动辄争执,时常吵得不可开交。<br /><br />一个刚猛果决,雷厉风行。<br /><br />一个沉稳谨慎,注重规制。<br /><br />各有所长,却难以彼此容忍。<br /><br />朱允熥虽是皇帝,但每每听闻两人又争得面红耳赤,心头便不免一阵阵发胀。<br /><br />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调和这类“亲信之争”。<br /><br />他们既是朝中重臣,又是自家亲戚,责罚太重伤情分,放任不管又影响政事。<br /><br />如何拿捏分寸、平衡各方利益,这才是真正考验帝王手腕的地方。<br /><br />听得朱允熥的话,徐妙锦神情微凝,眼中游移不定的思绪也随之敛去,整个人顿时沉静下来,眼波如水,神色温婉。<br /><br />她缓缓开口,语声低柔而清晰:“臣妾尚未出阁时,哥哥便常与臣妾谈起宫外之事。”<br /><br />“年幼时说些趣事奇闻,讲得有声有色,哄得臣妾常常笑得乐不可支。”<br /><br />“年岁渐长,哥哥行事日趋稳重,便时常与臣妾商议政事,叫臣妾为他出谋划策。”<br /><br />说到此处,徐妙锦眼中泛起一抹怀旧的柔光,继而轻叹道:“臣妾自幼性子不羁,最爱女扮男装,混迹街头巷尾,看民风、赏市景,哪里都想去瞧上一瞧。”<br /><br />“又自许聪明,总喜欢帮哥哥们出主意。”<br /><br />“他们又都宠着我,以至府中的一任大小事情,反倒是我这个小丫头片子作主。”<br /><br />“可自打入了宫门,做了陛下侍妾,偌大的皇城便成监禁的牢笼。”<br /><br />“臣妾至今,还是头一回出宫。”<br /><br />她抬眸望向朱允熥,语气中不觉透出一丝幽幽怨意:“陛下常常悄悄出宫,在金陵微服私访,往来街市,却从不曾带臣妾同行半步。”<br /><br />说完,徐妙锦顿了顿,语气再变:“哥哥虽曾数次入宫给臣妾请安,却再不似从前在家中那般,将宫外之事讲给臣妾听。”<br /><br />“臣妾曾好奇相询,哥哥却道:本朝有明文规定,后宫不得干政。”<br /><br />“若是臣妾知晓政务,为家族考量,难免会生私念,说不准哪日便在陛下耳边进言几句。”<br /><br />“又或是托宫中其他妃嫔、宫女、太监之口,暗中相助。”<br /><br />“如此但难逃后宫干政之嫌,反而不美。”<br /><br />“所以哥哥说,倒不如不闻不问,凡宫外事,一概不知,免惹事端。”<br /><br />“这些,皆是哥哥亲口所言。”<br /><br />她说着微垂螓首:“哥哥每回进宫,都在众目之下,臣妾身侧也从未缺过侍女。”<br /><br />“与哥哥,实未有过单独私语片刻。”<br /><br />“陛下若不信,大可召来宫中人一问便知。”<br /><br />话音刚落,朱允熥便抬手轻轻在她臀上拍了一掌,发出清脆一响,笑道:“该打!朕何曾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说过不信你了?”<br /><br />“你叫朕去问宫女,莫不是连怀疑朕对你的心?”<br /><br />徐妙锦又羞又急,玉颊飞红,嗔声嗔气地道:“陛下乃天子,怎能如此轻佻无礼?”<br /><br />朱允熥哈哈一笑,将她搂进怀中,附耳低声道:“朕就偏偏要轻佻又如何?”<br /><br />“偏就喜欢逗你,看你恼羞成怒的模样。”<br /><br />说罢,他双手便不安分起来,悄然探向她身上的敏感之处。<br /><br />徐妙锦虽略作挣扎,却也并未真个反抗,旋即便未再动弹,任他放肆作乱,眉眼间多了一分羞赧的顺从。<br /><br />“不过,臣妾在宫中的确听到了一些哥哥与梁国公不睦的传言。”<br /><br />徐妙锦在朱允熥抚摸下喘息微促,脸颊泛红,却仍强自镇定地继续说道:<br /><br />“上回哥哥入宫,臣妾便忍不住责备了他几句。”<br /><br />“梁国公毕竟是陛下的舅姥爷,又年长这么多,哥哥就该多几分敬让,怎可整日针锋相对、斗个不停?”<br /><br />她略顿了顿,眼神中掠过一抹复杂:“可谁知哥哥一听这话就急了,他说,他与梁国公的争执,并非私怨,而是为国事而争,若不争才是有负职守,有负陛下。”<br /><br />“说到这些,他情绪颇为激动,也顺势提起了他们近日争论的缘由。”<br /><br />“是因西南战事不利。”<br /><br />“据他说,大明军队攻打昌都、甘牧之地尚算顺利,但在金川,却遭遇了不小的挫折。”<br /><br />“究其原因,一是金川地势险峻,群山壁立,道路艰难,我军的重型火炮难以运入战场,难施全力。”<br /><br />“其次,那里的土著构筑了大量碉楼,坚固异常,四面皆有射孔,可居高临下放暗箭。”<br /><br />“我军虽有火枪还击,却常因敌人隐匿其后而难以命中,往往连敌人的影子都难觅,便已中箭负伤。”<br /><br />“且这些雕楼彼此相距不远,互为犄角。”<br /><br />“打任何一座,都会面临从四面八方射来的暗箭。”<br /><br />“这种局面,实难迅速破敌,只能一座座碉楼慢慢攻克。”<br /><br />“哥哥的意思是,对付这等山地坚垒,须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br /><br />“虽说敌人依托碉楼固守,但他们不过手中只有箭矢,而我军兵士皆配有先进的火枪,射程比箭矢更远,也打得更准。”<br /><br />“倘若不急于求成,渐次推进,每次交锋我军往往能不伤一人,至多一两人受伤心,便能歼敌数十人,就这样慢慢磨,胜局自定。”<br /><br />“以此法虽耗时略久,却能大大减轻将士伤亡。”<br /><br />“反正金川终究要收归王土,未必要急于一时,何苦为抢一年半载的时间,而血染山河?让将士们白白牺牲性命呢?”<br /><br />徐妙锦语调一缓,神情却渐凝重:“可梁国公却不以为然。”<br /><br />“他说,此前那些地方文官,借用乡兵土勇,就能把土司兵马打得溃不成军。”<br /><br />“如今陛下亲下旨意,由军务处调遣新军进剿,自当雷霆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万钧、所向披靡,岂能这般磨磨蹭蹭?”<br /><br />“若新军攻势迟缓,不但叫陛下失望,怕是还会让一众文臣看轻了新军的威名与战力。”<br /><br />“因此梁国公主张雷霆出击,速战速决,务必限期拿下金川,绝不可贻误拖延。”<br /><br />“至于伤亡,打仗哪有不死人的?”<br /><br />“只要能速战速决,拿下金川,既能向陛下交差,又能在文官面前立威,打出新军的威势来……死几个人,又算得了什么?”<br /><br />“慈不掌兵!”<br /><br />“若新军将士怕死畏战,顾虑伤亡,那还谈什么精锐?”<br /><br />“不如趁早卷铺盖回家种地去!”<br /><br />徐妙锦复又一叹,声音中已透出几分不忍与忧虑:“可我哥哥却始终认为,新军乃朝廷斥重金、费尽心血所培养出来的中坚精锐,人数本就不如旧军多,每一个士兵都很宝贵,不能轻言牺牲,更不能拿他们去换一场‘好看’的胜仗。”<br /><br />“两人各执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终至不欢而散。这是他们争执的第一件事。”<br /><br />说到这里,她再次抬眸望向朱允熥,只见他眉头紧蹙,却始终未曾插言,只静静地听她说着。<br /><br />不过,许是听得入神,他手上的动作,已经停了下来。<br /><br />只是仍将手放在那些部位,没有做什么。<br /><br />“第二件事,是关于进军乌斯藏。”<br /><br />“我军兵士大多出身江南、关中、东南等地,自幼生长于丘陵平原。”<br /><br />“如今大军翻越群山,进入乌斯藏高原,许多人初上高地,便患上了‘冷瘴’之病。”<br /><br />“旧时医书中早有记载,说那地方寒气逼人,又常有不明之瘴,吸入之后便会头晕气喘,胸闷呕吐,轻者卧床,重者甚至昏厥,因此古人称之为‘寒瘴’或‘烟瘴’。”<br /><br />“如今的新医学中,则称之为‘高原反应’。”<br /><br />“据说这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乌斯藏地势极高,空气稀薄、气压低,人一旦进入那种环境,所摄氧气远不足平地,自然生出种种不适。”<br /><br />“且至今尚无良方对症,只能靠静养、少动,延长驻扎时日,让身体逐渐适应环境。”<br /><br />“基于此,我哥哥主张:凡军士初上高原,须在原地修整三至六月,待兵将习于风土,再图深入之策。”<br /><br />“可梁国公却不认同此议。”<br /><br />“他说,兵贵神速,倘若久驻不前,便给了敌人更多的时间备战坚守,错失战机。”<br /><br />“再者,乌斯藏地广人稀,山川险峻,沿途既无熟地,亦无充足物资,粮草、军械、衣药,皆需自山下长途运送。”<br /><br />“那里山势极险,补给看似路程不远,实则往来艰难无比,等同平地之上行军千里。”<br /><br />“若军队在高原停滞数月不前,物资补给必将绷紧,后勤难以为继,届时便是尚未攻敌,自身反而先乱了。”<br /><br />“再说,就算粮械能够运送上去,那得耗费朝廷多少银两?”<br /><br />“虽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说眼下国库尚充盈,但银钱也不是凭空来的,怎能如此无度消耗?”<br /><br />“军队上了高原,就应当争分夺秒,迅速向乌斯藏腹地推进,哪能随意拖延?”<br /><br />“可我哥哥却不同意,他说,这等做法是拿新军将士的性命去抢功,是不顾将士的生死、罔顾军心。”<br /><br />“高原反应极为凶险,若骤然深入,必有大量将士因“高原反应”而生病,乃至夺去生命,届时军队战力大减,士气低迷,也不利于平定乌斯藏。”<br /><br />“但梁国公依旧态度强硬,还是那句话,打仗哪有不死人?”<br /><br />“只要能将乌斯藏拿下,哪怕伤亡惨重,也在所不惜。”<br /><br />“他始终认为,朝廷要开疆拓土,要成就王霸之业,必由血火铸成,死几个人,不过是必要之代价。”<br /><br />“为此,两人几次在军务处争执不休,言辞激烈,甚至动了真怒。”<br /><br />“其余几位军务大臣,有的倾向于我哥哥的稳扎稳打,也有人支持梁国公主张的雷霆之势,还有些便是和稀泥,口头上说两者各有道理,实则避而不表态,生怕得罪了哪一边。”<br /><br />“于是,他们的争议就此僵持,谁也说服不了谁。”<br /><br />“臣妾是女子之身,虽自幼性子顽皮,爱穿戎装舞枪弄棒,但终归只是些孩童嬉闹之举,上不得台面。”<br /><br />“这等关系重大的战事,臣妾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妄言。”<br /><br />“今日既然陛下亲自问起,臣妾也只能将耳中所闻,原原本本向陛下回禀。”<br /><br />“陛下天资卓绝,文能治国,武能定边,自执政以来,屡建奇功,乃是当之无愧的大明第一军神。”<br /><br />“古来名将,没有一人能及陛下之万一。”<br /><br />“兵如何用,战如何打,想必陛下心中早有定策。”<br /><br />“依臣妾之见,此事若仍由哥哥与梁国公在军务处争执,只怕永难有个结果,还需陛下亲断圣裁,方可定纷止争。”<br /><br />朱允熥听至此处,眉头不由微蹙。<br /><br />这些事,他竟半点都未曾知晓。<br /><br />近来大明各项科技接连取得突破,他几乎每日都奔走于大明科学院、工厂,有时还会抽空前往京师大学,与大学的专家,学者谈一谈。<br /><br />至于朝中政务、边疆军务,他已然做起了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一切交由政务处、军务处全权处理。<br /><br />当然,也不能说朱允熥便真的完全撒手不管政事。<br /><br />事实上,他每日仍会亲自过目几份由各衙门呈送的专报,绝非全然不闻不问。<br /><br />第一份,是由政务处编纂的《奏报速览》。<br /><br />这项原本属于通政司的职责,后来经改制,已由政务处直接接手负责。<br /><br />其内容主要汇集天下各地官员所上的奏疏摘要,以及政务处对奏章的批复意见。<br /><br />不过,大多数内容仅为提纲挈领的简略版本,便于皇帝快速掌握要点。<br /><br />唯有政务大臣认定奏疏事关重大,或牵涉朝廷根本之务时,才会另附详细说明,以供圣裁。<br /><br />第二份,是由探听司与情报局联合编制的《每日简报》。<br /><br />这份简报汇聚了大明内外诸般情报,从官场动向,边疆异动、商贾流通,到诸国动向、民情浮沉,无所不包,乃是朱允熥打探天下消息的重要耳目。<br /><br />第三份,则是军务处呈送的《军情概况》,内容涵盖军队部署、周动、人事安排、边防防御、战事进展等,若有新军演练、兵员变动、武备筹措等事项,也一并录入。<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
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

反派儿子抛弃女帝?我反手娶回家

传奇小陈

玄幻:史上最强废材逆袭陆仁云青瑶

佚名

入赘为婿后,他只想吃软饭

佚名

穿到修仙界,我成了电影宗师

佚名

开局身高换悟性:我在水浒当霸主

佚名

骨中花 (兄妹1V1)

随心锁欲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