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有当时名士卫鹤的题诗。<br/><br/> 杜康(让我康康):你等等,我去问问。<br/><br/> 没一会儿。<br/><br/> 杜康(让我康康):要是真的,我这边或许有个人会感兴趣。<br/><br/> 一听这半遮半掩的话,闻或跃就知道那个神秘买家在如今就已经对洗笔筒感兴趣了。这不是十拿九稳了吗?<br/><br/> 等闻或跃拿到了凉朝的洗笔筒,再去询问杜康的时候,那边给出的答案依旧是,他需要去问问。<br/><br/> 只不过,这一回闻或跃等的就不是演技尴尬的那一小会儿,而是真的很长时间了。当时闻或跃还满怀希望,觉得杜康这是去联系买家了。<br/><br/> 杜康也确实是在这一回才去联系的买主,是他早些年就开始合作的一个大客户,对方对一切大启朝的东西,准确的说,是对启昭帝时期的东西都非常有兴趣。当然,偶尔也会看看其他朝代的东西,但规律不好摸,收藏标准非常天马行空,杜康能做的也只是多和对方的助理打听。<br/><br/> 金主爸爸一直想收一个凉朝的塔式笔筒的消息,就是杜康不遗余力从助理小哥口中套出来的,他留心了两三年吧,才终于等到了一个主动送上门的。<br/><br/> 当时的杜康有多激动与彻夜难民,如今得到答复时就多如丧考批。<br/><br/> 助理:抱歉,J先生已经不需要了。<br/><br/> 杜康:!!!已经买到更合适的了吗?<br/><br/> 助理:这就不是你我应该知道的事情了。<br/><br/> 金主爸爸突然不收了,杜康也就只能去回绝了闻或跃——另外一个有可能的潜在的金主爸爸。未免没了买卖又没了情谊,杜康自认为已经很努力的去小心翼翼的回复了闻或跃,但那边却自此犹如泥牛入海,再没了声息。<br/><br/> 他肯定是生气了啊QAQ,爸爸再爱我一次!BY:杜康。<br/><br/> 闻或跃……<br/><br/> 倒也没有生气,就是整个人石化在了原地而已。第一次做生意,第一次就赔了个底掉,让他产生了一种很不真实的恍惚感。<br/><br/> 怎么会这样呢?怎么能这样呢?<br/><br/> 尽信书不如无书。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教会了闻或跃,这本天书到底有多不靠谱。现在连启动资金都没了,他真的是毫无商业天赋QAQ。<br/><br/> 神秘的J先生,很显然就是季在渊了。<br/><br/> 季家的主营项目是能源,但季在渊的个人兴趣爱好从小就在古董上,要不然他也不会一力主张推进启昭帝的陵寝项目。他一直很想要凉朝的塔式笔筒,甚至曾对专门负责为他物色古董的助理说过,多少钱他都一定要得到。<br/><br/> 只不过如今情况已经变了,古董之于季在渊,突然就不那么香了。<br/><br/> “为什么?”季在渊的堂弟季在龙斗胆问了一句,他终于从上沽市处理完事情回来了,浑身上下带着“短时间内谁也别招我,我脾气不好”的烦躁气息,帮不领情的傻子擦屁股,就很容易心态爆炸。<br/><br/> “因为我已经得到我想要的珍宝了啊。”陵寝也好,古董也罢,都不过是为了得到珍宝的铺垫,如今珍宝回来了,其他一切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起来。<br/><br/> 第17章穿到现代的第十七天:<br/><br/> 古董收藏实在是一件太过随心的事情,对方如果不是奔着升值的目的在进行投资,那真是什么操作都有可能出现。<br/><br/> 面对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现状,闻或跃……<br/><br/> 只是沮丧了一小会儿,就又重振了精神。主要是,事已至此,他不重振精神,也改变不了现实啊。闻或跃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特别突出的优点,文不成,武不就,性格也不算讨喜。唯一的优势就是心态好,随遇而安,才能活的久。<br/><br/> 闻或跃刚重新调整好心态,就收到了琅嬛斋的王叔发来的消息:【洗笔筒的鉴定结果出来了,是真的。您什么时候需要鉴定书?[图片]】<br/><br/> 王叔是琅嬛斋的老掌柜,从穿“木头裙子”开始到如今,已经在琅嬛斋里干了快大半辈子。<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而琅嬛斋正是闻或跃继承来的那个古董店。琅嬛,神话传说中天帝的藏书之所。琅嬛斋,顾名思义,最早就是个书局,后来兼卖古书,再后来才一步步转型,做了正儿八经的古董生意。这铺子距今最少已有百年历史,是那家的辈辈传。一直到闻或跃母亲这里,琅嬛斋才成为了她的嫁妆随她一同出嫁,她去世之后,琅嬛斋就留给了小儿子闻或跃。<br/><br/> 只不过一直到“闻或跃”变成闻或跃,他都没有踏入过琅嬛斋一步,连店门朝是哪条街开的都不知道,和他的母亲一样,好像对这份不大的产业并不怎么伤心。<br/><br/> 闻或跃倒是很想去店里看看,研究一下这间百年老店,还有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唯一的问题只有,他并不知道地址。<br/><br/> 闻或跃只能硬着头皮问王叔:【我自己去店里拿吧。说起来,咳,咱们店的地址是?】<br/><br/> 说来是有些尴尬的,做人家东家的,却连自己家的铺子怎么走都不知道。闻或跃试过先用导航找一下,但导航里与“琅嬛”有关的地方,一口气蹦出来了十几个,这实在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名字。连“琅嬛斋”这样准确的名字,地图上都有仨,其中两个还挨的特别近,都在“庙后街”上。<br/><br/> 王叔曾告诉闻或跃,“寺后街”是雍畿过去有名的古董市场。<br/><br/> 闻或跃觉得琅嬛斋很大概率就在寺后街,他只是无法进一步从两个琅嬛斋里,准确的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br/><br/> 王叔那边大概是无语了很久,好一会儿之后才回过来了一条信息:【不然我还是把证书和笔筒一并给您送家里去吧。】<br/><br/> 王叔就差把“您心不诚”这话打出来了。<br/><br/> 怎么会有人不知道自己家的古董店在哪里呢?哪怕真的不知道,不会导航吗?不会查一下企业注册地址吗?不会自己看看法人代表的合同吗?为什么一定要问出来?<br/><br/> 闻或跃……真的不会查,也找不到合同了。<br/><br/> 倒不是合同丢了,闻或跃很肯定,合同就在他柜子里的那一堆文件里。但闻或跃名下拥有的零碎企业实在是太多了,自上回为了找到投资《江山》节目组的证明,他给翻乱了之后,就再没能还原回去。这也就间接导致了他一直没能找到与琅嬛斋有关的文件。<br/><br/> 闻或跃好不容易才说服了王叔相信,他这回想去店里看看,是认真的,他真的开始对自己的生意上心了。<br/><br/> 王叔半信半疑,但闻或跃是大老板,他肯定不能继续拆台。在给了微信定位之后,闻或跃就下楼打车,直奔了琅嬛斋。是的,闻或跃已经在那老师和季老师的殷殷教导下,熟练学会了使用各大APP,叫车软件便是其中之一。<br/><br/> 闻家自己有司机,也有车,但闻或跃并不想在闻老爷子面前暴露自己想要做生意的小心思,思量许久,还是决定打车。<br/><br/> 当然,闻或跃也是想锻炼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适应了现代生活。实在不行,他就再给家里的司机打电话。<br/><br/> 寺后街离闻老爷子所在的坐忘别墅区有点远,近乎于一南一北的两个大对角,就闻或跃对高铁时速的耳闻,他甚至觉得这个时间够他去趟隔壁省再回来。这天出门,别的先不说,闻或跃百分百是把雍畿交通拥堵的风土人情,给体会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br/><br/> 于是,他在自己的开业所需备忘录里,就又记下了一条——如果真的开始做生意,就必须得先从坐忘搬出来了。<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