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牛英大马金刀返回了东明县,他是县尉,二把手,但是他当二把手,又有谁敢当一把手呢?所以这个县是没有知县的。<br />
    不但没有知县,甚至衙役都没有几个……牛英治理地方很有特色,不管大事小情,他一声令下,自然有人照着做。<br />
    征收税粮,征调民夫,全都是他的一句话。<br />
    如果地方上有冲突,那也不怕,他安排了几个老兵,扛着县衙的令牌,到各地巡视,小的冲突,直接当地解决,解决不了就来县衙,由他这个县尉决断。<br />
    几年下来,他处理的案子,没有一个不服气的。<br />
    从一些指标来看,东明县简直做到了三代之治。<br />
    耕者有其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偷窃抢劫,没有欺压百姓,没有冤假错案……很完美吗?<br />
    不!<br />
    哪怕牛英自己都承认,差得太远了,这块饱受水旱灾害侵袭的土地,穷得惊心动魄,气冲斗牛。<br />
    全县有耕地八十万亩,人二十万不到,差不多每个人能分到四亩田,一个三口之家差不多是十亩。<br />
    东明的亩产不及南方,每亩最多一石粮食,其中要交的田赋是三斗,再扣除一些徭役杂税,摊到每个人头上,一年只有三百斤粮食。<br />
    这还是丰收年景,稍微遇到灾害,立刻就要折半。<br />
    老百姓一点结余都没有,盖房,成亲,上学……每一样事情,都要借钱。运气好苦干几年,还能还上,运气不好,直接就会被债务压垮。<br />
    牛英不敢多用衙役,也是这个道理,他想把开销压到最低,减轻百姓负担。<br />
    可即便他再努力,也只能如此了。<br />
    贫穷,饥饿,灾害,像是梦靥,萦绕在所有人的头顶。<br />
    这么个局面,要怎么办?<br />
    民力,地力,已经完全到达了极限……甚至向外移民都做不到。<br />
    九牧林家能组织移民高丽,那是福建有移民闯荡的习惯,而且闽商实力雄厚,福建的物产也算丰饶,茶叶通行天下,都是十分能打的拳头产品。<br />
    一个壮丁出海,家里的妻子和父母还能采茶炒茶,走街串巷,贩卖山货……维持家用,不至于无依无靠。<br />
    而且出海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相当多的培训,认识几个字是必须的吧,了解目的地的情况也是应该的吧……总不能像发配罪犯一样,把人装船扔出去,然后就不管了。<br />
    东南的学风还是很浓厚的,识字的人也多。<br />
    很遗憾,这些条件放在东明县,全都达不到。<br />
    一家之中,就那么一两个青壮,让他们去海外,家里的妇孺老弱怎么耕田种地,怎么养活自己?<br />
    设身处地想想,你决定离开,然后父母妻儿就会挨饿,受冻,甚至丧命,你还能走得了吗?<br />
    举家迁徙,又哪来的钱财粮食?<br />
    即便朝廷愿意出,老百姓也不会轻易就愿意背井离乡,还是需要教育宣传……否则的话,就只能用绳拴着,效仿老朱,强制移民……而且还是强制移民海外!<br />
    没有足够的准备,这种程度的移民,必定会沦为一场灾难。<br />
    所以说任何一项措施,都要先考虑清楚状况。不然盲目模仿,必定会出大事情。<br />
    赵桓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他也总结了不少经验,目标不妨伟大一点,但是步子必须稳健……移民开拓,发展商业,点科技树,走工业路子……这些看似正确的东西,最好要先弄清楚条件。<br />
    没有足够的基础,步子大了,就只会扯着蛋。<br />
    一样的国策,不同的国情,结果也肯定是南辕北辙。<br />
    这么高深的理论部分,牛英是不清楚的……但是却不妨碍他坚定执行赵桓旨意。<br />
    牛英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全县的老兵,老农,一共五百多人,齐集一堂。<br />
    牛英满脸红光,笑容可掬。<br />
    “这回俺见到了官家,官家问了好多事情,咱们大家伙的难,官家都知道哩!”<br />
    在场这帮人纷纷点头,十分感慨,都说官家还是好官家,比他爹强多了云云。<br />
    牛英看着这帮人,突然笑了,“你们是不是觉得官家也就是问问?告诉你们吧,官家已经下旨了,今年的秋税就要降到一成,官家减赋了!”<br />
    此话一出,人们短暂发愣,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足足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有人反应过来,继而泪流满面。<br />
    人们黑压压跪倒,痛哭流涕,望着京城方向,磕头作响,拜谢皇恩!<br />
    百姓们山呼海啸一般的热情,让牛英也是颇为感动,眼圈泛红了。<br />
    说起来他一个军中悍将,能跟官家说得上话的,跑到这么个穷县当县尉,是为了什么?还不是觉得自己能做点事情,能让乡亲过得更好。<br />
    有人贪图享受不假,可也有人想着造福桑梓,得到百姓的认可。<br />
    不管文人还是武夫,都不乏这样的人物。<br />
    过了许久,等大家伙平静下来,牛英才让他们坐好……该商量一下要怎么办了!<br />
    “田赋减下来了,官家的意思是希望大家伙能拿出一点土地,发展百工百业,不必全都种田……要让大家伙发挥才智,各显神通,想办法把日子过得更好……咱们就商议商议,要怎么办……”<br />
    接下来的几个月,东明县就跟开了锅似的,从上到下,全都在讨论。<br />
    在秋收之前,终于讨论出来了眉目。<br />
    首先,每家每户,要多给一点菜地,根据各个村子的情况不同,从半亩到两亩不等……可别小看这点菜地,落到一个勤劳的农夫手里,能折腾出花来。<br />
    首先是种植一些萝卜白菜,这是基本的蔬菜。<br />
    然后可以种一些豆子,芝麻,做豆腐,榨油,芝麻酱……餐桌立刻就不一样了。<br />
    还能在房舍边上,弄个猪圈,养两口肥猪。<br />
    再有空余的地方,种上几十株果树,孩子们就有水果吃了,丰收的果子还能晒果干,拿来酿酒。<br />
    在果树下面,再养一些家禽,每天还能收获一些鸡蛋。<br />
    一个农户,可不是耕田种地那么简单。<br />
    每一个过得好的农家,都是个小型的农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br />
    能把这些都做好,七八成的农户都能保证基本的口粮和蔬菜,还有一些肉蛋供应,吃得好了,人也就壮了。<br />
    正如赵桓预料的那样,农村的确是百工百业,只要释放出空间,很快就能兴旺起来。<br />
    首先一点,东明的石匠都忙活起来,不少百姓种植了黄豆,准备着弄一个石磨。或者干脆更进一步,建个磨坊,一些富裕的农户已经开始筹措更大的举动了。<br />
    也有百姓种植了桑麻,纺车的需求也上来了。<br />
    木匠也变得忙碌起来。<br />
    想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可手里的钱又太少了。<br />
    在这个关头,康国银行的借贷就送了过来。<br />
    牛英代表东明县,和银行的人谈了一份借贷协议。<br />
    他们一共借了八千缗,年息百分之五,另外由朝廷出面,承担百分之二,也就是老百姓要承担的利息只有百分之三!<br />
    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懵了。<br />
    百分之三?<br />
    仅仅是原本的一成啊!<br />
    这还真不是夸张,很多地方都有族产义田,除了用来接济贫苦之外,也能放贷……比如始作俑者的范氏义田,就是靠着放贷赚钱,逐步扩张到了八千亩,至于大圣人朱熹,也是放贷高手。<br />
    年息两三成已经算是良心的良心。<br />
    利滚利,驴打滚儿,能活活把一个家给吞了。<br />
    可这一次落到百姓头上的利息居然只有百分之三,低到让人不敢相信……<br />
    “牛爷,不会是朝廷故意设套,害咱们吧?”<br />
    牛英气得把眼珠瞪圆了,“放什么屁?这是官家的意思!再说了,上面也盖着俺牛英的印,要是假的,你们就拿斧子,把俺的脑袋砍下来!”<br />
    百姓们连连摆手,赔笑道:”咱哪敢啊……就是,就是有点不干相信。”<br />
    牛英哼了一声,“说实话,俺也不敢信……咱们是遇上了好官家啊!”<br />
    借到了钱的东明县,迅速动了起来……虽然钱不多,但却已经能发挥很大作用了。有一个王姓老汉,凭着祖传的手艺,在县城干了个铁匠炉。<br />
    一口气收了二十名学徒工,准备大干一场。<br />
    还有个姓韩的兽医拿着钱租了个门面,专门给牲畜治病,深受百姓欢迎。<br />
    相比之下,最大的投资还是落在了木器行上面。<br />
    东明县的木匠不少,手艺也不错,只不过以往只能趁着农闲的时候,做几个补贴家用,这一次机会来了,就干一票大的。<br />
    足足投入了五千缗,由八个最好的木匠挑头,成立木器行。<br />
    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就是鼓风机。<br />
    令人惊叹的是由于他们的东西质量过硬,竟然得到了军械监的认可,第一笔采购下来,就是一万二千缗!<br />
    穷苦的百姓第一次看到了发财的希望,乡镇作坊,迅速发展壮大,吸引着青壮劳力加入其中。<br />
    这一片饱受黄河摧残的土地,迸发出了勃然生机。<br />
    牛英这个军中悍将,杀人屠夫,居然成了治理地方的干吏,带领百姓致富的表率。<br />
    面对这个奇幻的结果,武将们倍感欣慰,回京述职的曲端叉着腰,就对着政事堂诸公毫不客气道:“本王真是没想到啊,居然连一个军中退役的老卒也比不上?看起来这圣贤书也不过如此啊!”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天灾信使

听日

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乐事薯片黄瓜味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正义利剑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