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p> 于是孟知府试探着开口道:“罚没卖粮银,服徭役三年?”<br />
陈冬月没说话,但却噘起了嘴。<br />
........一旁的孔杰看向了屋顶的横梁。<br />
多吓人啊,好好一个嫂子,怎么还会噘嘴了。<br />
孟知府只能又试探道:“这么罚好像太轻了哈.......”<br />
“不,不轻了啊,孟大人。”贾忠诚蜷缩成了一团,滚在地上眼泪涟涟。<br />
可孟知府压根不搭理他,又试探地问了声:“那就......罚没所有家财,服徭役五年?!”<br />
“行吧,”陈冬月耸了耸肩,“大人说啥就是啥。对了,那沈万福......”<br />
“一,一样?”孟知府好像在询问,又好像在......没好像,他就是在询问。<br />
陈冬月又无所谓地耸耸肩,“大人说啥就是啥。若是没什么事儿,巡检司还有事儿,那下官就先走一步了。”<br />
“行行行,你忙去吧。”孟知府赶紧朝陈冬月摆手。<br />
待得陈冬月走后,孟知府便打发了孙同知赶紧去打听粮价去,而贾忠诚也被麻经承给拎去了牢房。<br />
此时,孟知府的幕僚,小声问了句,“大人,您为什么如此惧怕那个陈司长啊?您这......怎么可是都城孟家的人啊!”<br />
“怕她?!”孟知府拍案而起,可却又因为眼前一黑,又跌坐在了椅子上。<br />
他揉了揉太阳穴道:“你知道的,女人很多时候都是不讲道理,不顾大局的。<br />
本府这不是也想着,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嘛,毕竟大伯在朝廷做左相也不容易。”<br />
“也是,”幕僚长点点头,“我看着孙大人好像也挺怕她的,咱强龙不压地头蛇也正常,咱不丢人嗷。”<br />
“我也没觉得丢人!!!!”<br />
说完这句,孟知府又觉耳鸣不已,脑袋一晕,急急忙忙又要喊府医了.........<br />
第391章 告一小小的段落<br />
又过两日,陈冬月得了麻经承的消息,说是沈万福在他姐夫被抓的时候,就得了消息,提前跑了。<br />
捕头们去抓人的时候,沈万福已经带着全家跑路了。<br />
不过捕头们追了两日,最后在南州和聊州的交界处,抓到了沈万福的家人。<br />
坏消息是,沈万福趁乱跑脱了。<br />
麻经承已经派了七八个捕快追去了南州,希望能把他尽快抓捕归案。<br />
好消息是,沈家的钱财,大部分都在沈万福的媳妇,沈贾氏和大儿子沈奎身上。<br />
经过清点,除去房产田亩之外,沈家光现银和银票,就有整整八千多两。<br />
这还不算沈家一众人等身上的金银细软在内。<br />
一个小小的巡检司的二把手,甚至连个末流官员都算不上,居然有那么多现银,让办案的捕快皆是大呼没想到。<br />
而从贾家搜出来的钱财,那就更多了。<br />
具体有多少,麻经承肯定不会告诉陈冬月。<br />
毕竟她充其量不过只是个报案人和证人,又不是主办的官员,所以案件细节也轮不上跟她交代。<br />
但是就麻经承说的,贾家要比沈家富裕十倍有余,陈冬月大致就能知道,这个贾忠诚家到底多有钱了。<br />
老实说,贾家的财富,不仅让搜查的捕头们大吃一惊。<br />
连带着孟知府和孙大人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居然可以累积下来那么多财富。<br />
除此之外,经过府衙几个班差役的清点,兴民仓里现存的粮食,仅有不到三千石!!<br />
粮仓账籍上,可有整整五万六千石啊!<br />
贾忠诚真是狗胆包天,简直把聊州的常平仓,当成了自家粮仓来用了。<br />
再联想到这人家里搜出的八万多两现银,和五进的宅子,上千亩的田地......<br />
孟知府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贾忠诚在管理兴民仓的十几年里,到底捞了多少钱。<br />
虽然姓贾的在受审的时候说,准备高卖低买,等今年麦子收上来了,会把粮仓卖掉的粮食都补齐的。<br />
但是这话,谁还能信?!<br />
于是孟知府和孙大人当机立断,把贾忠诚又从牢房里提溜出来,给暴打了一顿.......<br />
打完了人,孙大人还对着孟知府嚎啕大哭了整整两个时辰。<br />
孙大人说自己御下无能,虽然自己是清白的,但是因为底下的人屡屡出事。<br />
他这同知当来也没意思了,他说自己准备等贾忠诚案办结了,就上表去吏部请辞。<br />
孟知府知道孙瀚文这货,肯定不会请辞,但是却也不敢冒险。<br />
若这货真得了失心疯,上表请辞,把兴民仓的事儿给捅上去了呢?<br />
那等待孟知府的,就是写不完的陈情表和不知道哪家政敌的背后插刀。<br />
所以他还是那句话,能在府衙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往都城去报。<br />
于是孟知府只能劝慰了孙大人几句,让他别再说请辞的话,聊州百姓且离不开他孙同知呢。<br />
现在最重要的,是得赶紧去问问今年的粮价走势。<br />
既然钱都抄家抄来了,粮价若是合适的话,就得赶紧偷摸着把粮给定下来,以免夜长梦多。<br />
孙大人见孟知府并没有想要揪着这事儿不放,于是也放下了心来,一门心思地筹粮去了。<br />
真是当官当久了,什么事儿都能遇上。<br />
从中了进士至今,孙大人已经当官差不多三十年了。<br />
他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还会有掏钱出来,给官府填补粮仓亏空的时候......</p>
陈冬月没说话,但却噘起了嘴。<br />
........一旁的孔杰看向了屋顶的横梁。<br />
多吓人啊,好好一个嫂子,怎么还会噘嘴了。<br />
孟知府只能又试探道:“这么罚好像太轻了哈.......”<br />
“不,不轻了啊,孟大人。”贾忠诚蜷缩成了一团,滚在地上眼泪涟涟。<br />
可孟知府压根不搭理他,又试探地问了声:“那就......罚没所有家财,服徭役五年?!”<br />
“行吧,”陈冬月耸了耸肩,“大人说啥就是啥。对了,那沈万福......”<br />
“一,一样?”孟知府好像在询问,又好像在......没好像,他就是在询问。<br />
陈冬月又无所谓地耸耸肩,“大人说啥就是啥。若是没什么事儿,巡检司还有事儿,那下官就先走一步了。”<br />
“行行行,你忙去吧。”孟知府赶紧朝陈冬月摆手。<br />
待得陈冬月走后,孟知府便打发了孙同知赶紧去打听粮价去,而贾忠诚也被麻经承给拎去了牢房。<br />
此时,孟知府的幕僚,小声问了句,“大人,您为什么如此惧怕那个陈司长啊?您这......怎么可是都城孟家的人啊!”<br />
“怕她?!”孟知府拍案而起,可却又因为眼前一黑,又跌坐在了椅子上。<br />
他揉了揉太阳穴道:“你知道的,女人很多时候都是不讲道理,不顾大局的。<br />
本府这不是也想着,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嘛,毕竟大伯在朝廷做左相也不容易。”<br />
“也是,”幕僚长点点头,“我看着孙大人好像也挺怕她的,咱强龙不压地头蛇也正常,咱不丢人嗷。”<br />
“我也没觉得丢人!!!!”<br />
说完这句,孟知府又觉耳鸣不已,脑袋一晕,急急忙忙又要喊府医了.........<br />
第391章 告一小小的段落<br />
又过两日,陈冬月得了麻经承的消息,说是沈万福在他姐夫被抓的时候,就得了消息,提前跑了。<br />
捕头们去抓人的时候,沈万福已经带着全家跑路了。<br />
不过捕头们追了两日,最后在南州和聊州的交界处,抓到了沈万福的家人。<br />
坏消息是,沈万福趁乱跑脱了。<br />
麻经承已经派了七八个捕快追去了南州,希望能把他尽快抓捕归案。<br />
好消息是,沈家的钱财,大部分都在沈万福的媳妇,沈贾氏和大儿子沈奎身上。<br />
经过清点,除去房产田亩之外,沈家光现银和银票,就有整整八千多两。<br />
这还不算沈家一众人等身上的金银细软在内。<br />
一个小小的巡检司的二把手,甚至连个末流官员都算不上,居然有那么多现银,让办案的捕快皆是大呼没想到。<br />
而从贾家搜出来的钱财,那就更多了。<br />
具体有多少,麻经承肯定不会告诉陈冬月。<br />
毕竟她充其量不过只是个报案人和证人,又不是主办的官员,所以案件细节也轮不上跟她交代。<br />
但是就麻经承说的,贾家要比沈家富裕十倍有余,陈冬月大致就能知道,这个贾忠诚家到底多有钱了。<br />
老实说,贾家的财富,不仅让搜查的捕头们大吃一惊。<br />
连带着孟知府和孙大人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居然可以累积下来那么多财富。<br />
除此之外,经过府衙几个班差役的清点,兴民仓里现存的粮食,仅有不到三千石!!<br />
粮仓账籍上,可有整整五万六千石啊!<br />
贾忠诚真是狗胆包天,简直把聊州的常平仓,当成了自家粮仓来用了。<br />
再联想到这人家里搜出的八万多两现银,和五进的宅子,上千亩的田地......<br />
孟知府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贾忠诚在管理兴民仓的十几年里,到底捞了多少钱。<br />
虽然姓贾的在受审的时候说,准备高卖低买,等今年麦子收上来了,会把粮仓卖掉的粮食都补齐的。<br />
但是这话,谁还能信?!<br />
于是孟知府和孙大人当机立断,把贾忠诚又从牢房里提溜出来,给暴打了一顿.......<br />
打完了人,孙大人还对着孟知府嚎啕大哭了整整两个时辰。<br />
孙大人说自己御下无能,虽然自己是清白的,但是因为底下的人屡屡出事。<br />
他这同知当来也没意思了,他说自己准备等贾忠诚案办结了,就上表去吏部请辞。<br />
孟知府知道孙瀚文这货,肯定不会请辞,但是却也不敢冒险。<br />
若这货真得了失心疯,上表请辞,把兴民仓的事儿给捅上去了呢?<br />
那等待孟知府的,就是写不完的陈情表和不知道哪家政敌的背后插刀。<br />
所以他还是那句话,能在府衙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往都城去报。<br />
于是孟知府只能劝慰了孙大人几句,让他别再说请辞的话,聊州百姓且离不开他孙同知呢。<br />
现在最重要的,是得赶紧去问问今年的粮价走势。<br />
既然钱都抄家抄来了,粮价若是合适的话,就得赶紧偷摸着把粮给定下来,以免夜长梦多。<br />
孙大人见孟知府并没有想要揪着这事儿不放,于是也放下了心来,一门心思地筹粮去了。<br />
真是当官当久了,什么事儿都能遇上。<br />
从中了进士至今,孙大人已经当官差不多三十年了。<br />
他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还会有掏钱出来,给官府填补粮仓亏空的时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