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便是如此。<br />
不过……<br />
“卢老爷怎么会愿意让我来?”贺枕书还是觉得奇怪。<br />
卢老爷对字画似乎并无特殊爱好,不会像其他富贵人家那般, 收集一大堆字画摆在家里。但人家摆在堂屋里的唯一一幅字画,可是堂堂秦大人的墨宝, 有那墨宝珠玉在前,又怎会愿意找临书先生这样初出茅庐的普通画师来题写匾额?<br />
就算达不到秦大人的地位,也该是个书法名家才是。<br />
“哎呀,还不是都是莺莺一番好意,说想感激你们。”白蔹被再三询问,才总算说了实话。<br />
卢老爷至今不知道卢莺莺当初命悬一线时,是贺枕书从中帮了忙,但卢莺莺是知道的。<br />
这位千金大小姐心思单纯,几个月前就曾提过想将这件事告诉她爹,让她爹好生感谢贺枕书一番。<br />
贺枕书却拒绝了。<br />
暂且不论那医治方法本是白蔹前世自己找到的,归根结底,贺枕书当初会去寻白蔹,为的还是给裴长临治病。若说有什么恩情,白蔹这段时间对裴长临倾力医治,还推荐他们去往江陵看大夫,已经算是两清。<br />
贺枕书自认这件事并非自己的功劳,不愿以此邀功,可卢莺莺仍然感念他们的救命之恩。<br />
白蔹这么一说,贺枕书立刻明白过来。<br />
留下“临书阁”之名,邀请贺枕书来题字,恐怕都是那位卢小姐的意思。<br />
对方一片好意,贺枕书也不再推辞,当场题写了匾额,交给白蔹带回去镌刻。<br />
.<br />
望海庄的工程顺利落成,婚事自然也能如期举行。<br />
十二月初,卢府招婿,青山镇乃至府县内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皆来庆贺。<br />
贺枕书与裴长临也以卢家小姐朋友的身份受邀参加婚宴。<br />
贺枕书不是头一次见识到富贵人家的婚事,更不是第一次体会到卢府的财大气粗,但卢府这婚宴的豪华程度,仍叫他叹为观止。迎亲的队伍从青山镇一直排到了望海庄,江水之上,十数条游船以红绸装饰,喜乐震天,礼炮齐鸣,可谓是热闹非凡。<br />
白蔹着一身红衣,立于游船最前方,从头到脚都是一派意气风发,神采飞扬。<br />
“姓白的恐怕是这江陵府头一个,招婿入赘还如此风光的人了。”贺枕书与裴长临站在岸上观礼,忍不住感叹起来,“难怪都说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件快意乐事之一,瞧白蔹那模样,与我们初见他时可真是截然不同。”<br />
莫说前世那被卢家赶出家门,无家可归、几欲寻死的白蔹,就说这一世,他们初次见到白蔹时,对方还在操心卢莺莺的病情,整个人狼狈至极。<br />
短短数月过去,情势已经大不相同。<br />
“的确。”裴长临轻声应道。<br />
卢家这婚宴办得热闹,江水两岸皆是前来观礼的百姓。盛装打扮的卢小姐被喜娘簇拥着迎出另一艘游船,喜娘不知动了何处,两艘游船的船舷忽然打开,下方伸出一块木板。随着两艘游船缓缓靠拢,木板竟彼此相接,严丝合缝地扣拢起来。<br />
这玄妙的设计旁人哪里见过,两岸百姓传来阵阵惊呼,两位新人便在这惊呼声中走上甲板,完成了拜堂之礼。<br />
岸上,贺枕书收回目光:“这就是你帮卢家弄出来的惊喜?”<br />
这段时间,裴长临嘴上说着工程结束可以好好歇着,但实际根本就没在家闲几天,仍然成天往青山镇跑。<br />
问就是在帮卢家准备婚事。<br />
他一个木匠,能帮人家筹备什么婚事,猜也猜得到,多半又是鼓捣了什么新奇玩意。<br />
贺枕书幽幽道:“你对别人家的婚事倒是上心。”<br />
他们自己的婚事,当初可是一团糟。<br />
那时贺枕书满心不愿,裴长临也重病在床,他们……甚至好像还没拜过堂。<br />
“没拜堂,也没圆房,聘书也被我兄长收走不知扔到哪儿去了。”贺枕书说笑道,“我这真能算嫁给你了吗?”<br />
裴长临瞬间有些慌乱,连忙拉住他:“怎么不算?”<br />
“之前是情况特殊,聘书、婚礼,我以后都补给你,好不好?至于……”他顿了下,“至于圆房……”<br />
不知想到了什么,小病秧子耳根微红,小小声道:“等我病好了,也补给你。”<br />
贺枕书本意只是与他说笑,并不是想当真要与他计较这些。<br />
听见对方这么认真回答,反倒被弄得有些难为情。<br />
他别开视线,耳根也阵阵发烫:“好好观礼,别说那乱七八糟的。”<br />
“……傻子似的。”<br />
.<br />
卢家婚事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蒙学书院的入学考试。<br />
青山镇的官办蒙学开设尚不足三年,今年是第三次在民间招生。<br />
比起前两年,今年参与入学考试的学子足足翻了好几倍,可见随着蒙学开办,许多百姓都渐渐意识到,进入官家的书院,远比花钱去普通私塾来得好。<br />
然而,在刚知道这个消息时,贺枕书还着实焦虑了好一阵子。<br />
官办蒙学对学子的年龄只限制在了虚岁七岁以上,这就意味着,只要尚未考中童生,无论年岁多少,都能来参与入学考试。<br />
据阿青所说,他在陪安安去报名时,甚至见到了好几位白发垂髫的老者。<br />
安安再是用功努力,也不过是个六七岁的小崽子。要他去与那群苦读数十年的书生共同竞争入学资格,未免有些太难为人了。
不过……<br />
“卢老爷怎么会愿意让我来?”贺枕书还是觉得奇怪。<br />
卢老爷对字画似乎并无特殊爱好,不会像其他富贵人家那般, 收集一大堆字画摆在家里。但人家摆在堂屋里的唯一一幅字画,可是堂堂秦大人的墨宝, 有那墨宝珠玉在前,又怎会愿意找临书先生这样初出茅庐的普通画师来题写匾额?<br />
就算达不到秦大人的地位,也该是个书法名家才是。<br />
“哎呀,还不是都是莺莺一番好意,说想感激你们。”白蔹被再三询问,才总算说了实话。<br />
卢老爷至今不知道卢莺莺当初命悬一线时,是贺枕书从中帮了忙,但卢莺莺是知道的。<br />
这位千金大小姐心思单纯,几个月前就曾提过想将这件事告诉她爹,让她爹好生感谢贺枕书一番。<br />
贺枕书却拒绝了。<br />
暂且不论那医治方法本是白蔹前世自己找到的,归根结底,贺枕书当初会去寻白蔹,为的还是给裴长临治病。若说有什么恩情,白蔹这段时间对裴长临倾力医治,还推荐他们去往江陵看大夫,已经算是两清。<br />
贺枕书自认这件事并非自己的功劳,不愿以此邀功,可卢莺莺仍然感念他们的救命之恩。<br />
白蔹这么一说,贺枕书立刻明白过来。<br />
留下“临书阁”之名,邀请贺枕书来题字,恐怕都是那位卢小姐的意思。<br />
对方一片好意,贺枕书也不再推辞,当场题写了匾额,交给白蔹带回去镌刻。<br />
.<br />
望海庄的工程顺利落成,婚事自然也能如期举行。<br />
十二月初,卢府招婿,青山镇乃至府县内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皆来庆贺。<br />
贺枕书与裴长临也以卢家小姐朋友的身份受邀参加婚宴。<br />
贺枕书不是头一次见识到富贵人家的婚事,更不是第一次体会到卢府的财大气粗,但卢府这婚宴的豪华程度,仍叫他叹为观止。迎亲的队伍从青山镇一直排到了望海庄,江水之上,十数条游船以红绸装饰,喜乐震天,礼炮齐鸣,可谓是热闹非凡。<br />
白蔹着一身红衣,立于游船最前方,从头到脚都是一派意气风发,神采飞扬。<br />
“姓白的恐怕是这江陵府头一个,招婿入赘还如此风光的人了。”贺枕书与裴长临站在岸上观礼,忍不住感叹起来,“难怪都说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件快意乐事之一,瞧白蔹那模样,与我们初见他时可真是截然不同。”<br />
莫说前世那被卢家赶出家门,无家可归、几欲寻死的白蔹,就说这一世,他们初次见到白蔹时,对方还在操心卢莺莺的病情,整个人狼狈至极。<br />
短短数月过去,情势已经大不相同。<br />
“的确。”裴长临轻声应道。<br />
卢家这婚宴办得热闹,江水两岸皆是前来观礼的百姓。盛装打扮的卢小姐被喜娘簇拥着迎出另一艘游船,喜娘不知动了何处,两艘游船的船舷忽然打开,下方伸出一块木板。随着两艘游船缓缓靠拢,木板竟彼此相接,严丝合缝地扣拢起来。<br />
这玄妙的设计旁人哪里见过,两岸百姓传来阵阵惊呼,两位新人便在这惊呼声中走上甲板,完成了拜堂之礼。<br />
岸上,贺枕书收回目光:“这就是你帮卢家弄出来的惊喜?”<br />
这段时间,裴长临嘴上说着工程结束可以好好歇着,但实际根本就没在家闲几天,仍然成天往青山镇跑。<br />
问就是在帮卢家准备婚事。<br />
他一个木匠,能帮人家筹备什么婚事,猜也猜得到,多半又是鼓捣了什么新奇玩意。<br />
贺枕书幽幽道:“你对别人家的婚事倒是上心。”<br />
他们自己的婚事,当初可是一团糟。<br />
那时贺枕书满心不愿,裴长临也重病在床,他们……甚至好像还没拜过堂。<br />
“没拜堂,也没圆房,聘书也被我兄长收走不知扔到哪儿去了。”贺枕书说笑道,“我这真能算嫁给你了吗?”<br />
裴长临瞬间有些慌乱,连忙拉住他:“怎么不算?”<br />
“之前是情况特殊,聘书、婚礼,我以后都补给你,好不好?至于……”他顿了下,“至于圆房……”<br />
不知想到了什么,小病秧子耳根微红,小小声道:“等我病好了,也补给你。”<br />
贺枕书本意只是与他说笑,并不是想当真要与他计较这些。<br />
听见对方这么认真回答,反倒被弄得有些难为情。<br />
他别开视线,耳根也阵阵发烫:“好好观礼,别说那乱七八糟的。”<br />
“……傻子似的。”<br />
.<br />
卢家婚事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蒙学书院的入学考试。<br />
青山镇的官办蒙学开设尚不足三年,今年是第三次在民间招生。<br />
比起前两年,今年参与入学考试的学子足足翻了好几倍,可见随着蒙学开办,许多百姓都渐渐意识到,进入官家的书院,远比花钱去普通私塾来得好。<br />
然而,在刚知道这个消息时,贺枕书还着实焦虑了好一阵子。<br />
官办蒙学对学子的年龄只限制在了虚岁七岁以上,这就意味着,只要尚未考中童生,无论年岁多少,都能来参与入学考试。<br />
据阿青所说,他在陪安安去报名时,甚至见到了好几位白发垂髫的老者。<br />
安安再是用功努力,也不过是个六七岁的小崽子。要他去与那群苦读数十年的书生共同竞争入学资格,未免有些太难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