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年来未曾回京亦未跨入张家门内。<br/><br/> 绍谨依先皇遗命召他回京,授予吏部主事之职。<br/><br/> 他曾在张通达初回京时单独召见他一次,之后两年便与此人甚少联系。他此时仍不知晓,这个人对于他日后的生活有多么重要。<br/><br/> 后来,绍谨听说多善走后孙公公顿失依靠,甚至被一些不长眼的小太监欺负,便将孙公公调到身边侍候。<br/><br/> 当然绍谨也晓得,他之所以听得到这些传闻,必是孙公公在背后使了什么小手段,可是他并不在乎这些事,无论如何昔日他受苦遭难时,孙公公会给予他帮助,他不想当个不知感恩图报的人。<br/><br/> 他并不晓得,当年孙公公会拿东西来甘露院,全都是受了多善的指示,并非出自本意……也许他一切都知晓,只是知晓不如不知晓。<br/><br/> 孙公公调来数日后,一个左右无人的机会下,绍谨终于收到了那封信。<br/><br/> 仔仔细细看了那封信两次后,绍谨将那信燃烧成烬。<br/><br/> 「我本该杀了你。」绍谨与缓道。<br/><br/> 孙公公连忙下跪,保证他从未看过内容。<br/><br/> 「可多善已死,若再杀了你清平肯定不会原谅我。」绍谨悲伤一笑。<br/><br/> 接着,他命孙公公退下,再也不曾提起那封信的事,如同那封信从不曾存在一般。<br/><br/> 一时之间,绍谨身边所有曾沾雨露的人全部都离开了,独留他一人长夜寂寞。<br/><br/> 太后以后宫无主朝廷不安为由,主张替绍谨择期大婚。想当然尔,她选中的首要人选自是出身于她的娘家。<br/><br/> 对此丞相也表示赞成,只是他的希望人选与太后不同,他推荐的是他的亲孙女儿。<br/><br/> 这一次绍谨未再沉默相应,一味的听从只会让这些人爬到头顶。<br/><br/> 在太后将某名女子的画像呈上时,他看都不看一眼便让人将之退回,并让人分别传了十个字给太后与丞相。<br/><br/> ——天家大丧三年不纳新妃。<br/><br/> 太后闻言大怒,但碍于绍谨此时已登基为皇不便明着责骂,只是趁绍谨早晨请安时开导开导。<br/><br/> 「……帝王的本职确实是治理天下,可传宗接代亦是重责大任先皇与怀仁太子都在短时间内故去,若再发生什么事这天下该由谁治理?皇室的规矩虽然重要,但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眼下你身边连一个侍候的人都没有,如何是好?」太后说得情真意切,演得像个真心关怀的慈母。<br/><br/> 绍谨微笑聆听,频频点头,像个乖巧的孩子。<br/><br/> 「皇上如今尚且年轻不会考虑,只得由我这个老人家作主,丞相的孙女儿秀外慧中皇上也一并纳入宫中吧。」考虑到不能不安抚丞相,太后希望绍谨能将丞相孙女儿纳为妃子,正宫当然是她娘家侄女。<br/><br/> 绍谨仍旧微笑着。<br/><br/> 「正如太后所说,朕尚且年轻等个三年不纳妃有何差异,难道太后是在暗示朕活不过三年?」绍谨温和地说出锐利如刀话语。<br/><br/> 太后被戳中核心一时无语,想骂他放肆却想起他现在已是皇帝,想拿话反驳又想不出什么好话,只得眼睁睁看着他告退离去。<br/><br/> 后来,绍谨连早晨向太后问安一事都省了,说是不方便打扰太后颐养天年,实际上则是不给她机会再行干涉。<br/><br/> 经此一事,大婚对象的事暂且搁下,反正不过是三年时间,他们三个人无论是哪一方都等得起。<br/><br/> 只是……<br/><br/> 这件事情让太后与丞相皆察觉,原来这个沉默的帝王并非泛泛之辈,更不像他们想的那么容易控制。<br/><br/> 他们却还没发觉,这个帝王的盛世之始,便是除掉他们两方势力,在年少的君王心中他们已不是可怕的敌手,而是不得不除的毒瘤。<br/><br/> 午夜,绍谨独坐龙床,那绣工精美的锦被冰冷着,他亦冰冷着。<br/><br/> 与日渐上手的朝政恰恰相反,他的 x_io_ng 口像开了一个大洞般,每到夜深人静时便隐隐作痛,偶尔也<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会无意识地寻找清平身影,等到张开口准备唤那个名字时,哑然失声,清平早已离开他了。<br/><br/> 他还记得最后一次清平笑颜温柔对他说话时的样子,那一天他刚从南方回来,禁军等着护他进宫,他要清平别担心去去便回,清平则回给他一个充满担忧与温柔的笑容。<br/><br/> 「我等你回来。」清平如是道。<br/><br/> 有一天夜里,他突然想起这句话,再也不忘。<br/><br/> ***<br/><br/> 距离京城两天路程处,有个小穷县,名为湖 yi-n 。<br/><br/> 虽然距离京城不远,但因为湖 yi-n 县地处偏远、道路交通闭塞所出产的作物极难远往京城贩售,再加上当地土地贫瘠亦无矿产,当地人大多贫困度日。<br/><br/> 故此县虽然离京极近,但是了解情况的人皆不愿派往此处为官。<br/><br/> 约莫两年前当地来了个新县令,人看起来挺斯文,名字却不怎么斯文,竟然叫蓝四牛,曾有位嘴巴不太干净的老乡说:「懒死牛?看来咱们要倒大霉罗。」<br/><br/> 这县老爷文采不怎么样,也没本领奉承上头,公文也多半由师爷处理,一点官威官体都没有。<br/><br/> 县民们皆说这个县老爷有与没有都一样,百姓们还是得自生自灭。<br/><br/>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县老爷少有文采但懂得种田耕地,他让人到南方买了些梅树苗子回来,在县里遍植梅树,计划将来让县里的人种梅、采梅、渍梅,再贩到京里生活,便可大幅改善。<br/><br/> 一开始县民们并不接纳县老爷的计划,说这梅树要能好好结果也要个五六年,指不定他们早就饿死了。<br/><br/> 县老爷却不放弃,派人在县里各处都种了梅树,誓要将此处改名为梅香县。<br/><br/> 这个县官老爷自然就是清平,绍谨终究诺言放他离宫为官,未久他便接到派令来此县。<br/><br/> 孙公公怕他在外地受委曲,也知道他自幼在宫中不谙世事,特地托人给他找了个好师爷,本来还打算给他带个几万两银子在身上,方便日后打点,可根本用不着他帮忙,皇上在绶予官职时也一并给打点用的银子。<br/><br/> 可是这两个人压根儿想不到,清平半两银子都没用来打点官场,反而利用皇上赐的银两让人往南买梅树苗去,对他来说打点关系人际不如用来造福百姓。<br/><br/> 这天早晨向来安静的县衙莫名热门起来,两名家丁与轿夫跑前跑后帮着收拾行李,他们的县太爷要回京述职了。<br/><br/> 离开宫里时皇上仅要求了一件事,他每隔两年必得回京述职一次,好在湖 yi-n 县离京不远这个要求并不难办到,清平毫无挣扎的答应了虽然他也没有选择。<br/><br/> 与之相对的是他舍弃了清平这个名字,亦不想用在桃宫时使用的多寿凡是跟宫里有关的名字皆被他舍弃,最后使用的是他八岁之前那个不像名字的名字,蓝四牛。<br/><br/> 他宁可做四牛,也不当绍谨的清平。<br/><br/> 况且应当被唤作「清平」的人并不是他。<br/><br/> 绍谨要求他初次回京的日期定在冬季,临近绍谨的生辰,他却不如期回京述职顺便帮绍谨过寿,那么做没有意义,他更拿不出合适的寿礼来。<br/><br/> 因<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