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等待三司会审。<br/><br/> “皇上,这是怎么了,哥哥为何一进京就进了天牢。他自小身子骨弱可怎么受得了。”皇帝本想来看看儿子,结果一进屋就看到贵妃哭哭啼啼,近日的焦虑让贵妃难得显了老态,这让本就在老臣那受气、心里憋火的皇帝第一次没了哄人的心思,甚至心里忿忿不平,这赵贵比他还滋润,在外面女人不断,他在宫里只能守着贵妃,多看别的女人一眼都要不得安生。<br/><br/> 眼见哭泣打动不了皇帝,贵妃也很有眼色收放自如,改走温柔小意路线。“皇上,你消消气,哥哥做错了什么你尽管骂他,臣妾绝不偏袒。”<br/><br/> “呵,他做的好事,侵吞了数目如此之多的银两不说还让沿途官员为他安排女人夜夜笙歌,真是好大的排场。”<br/><br/> “这——会不会是有什么误会,他们都是一些刁民,指不定是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呢?”<br/><br/> “哼,朕同你说,这次证据确凿,一个馒头里面少得可怜,七成都是麦麸,那些老臣在朝上就差指着朕的鼻子骂了,你让朕的脸面往哪搁。”<br/><br/> 第125章蓝颜薄命的小太监(16)<br/><br/> “皇上,你就算不为臣妾想想也为皇儿想想啊,如果他的舅舅判了刑,日后人家会怎么想晟儿。”<br/><br/> 提到儿子,皇帝的神情果然走了松动。晟儿以后是要当太子的,将他舅舅抓起来确实影响不好。贵妃见皇上神情有所松动,再接再励道:“今年南方灾民颇多,朝廷经费不够,哥哥他往面里掺麦麸也是无奈之举。”<br/><br/> “你以为这理由就能堵住悠悠众口吗?朝臣信吗?百姓信吗?”<br/><br/> “皇上,现在当务之急是止住民间暴乱,不让有些人借机生事。他们要一个公道,咱们就给他一个理由。朝廷赈灾本就是出于好心,灾民们那么多不说还坐享其成,朝廷哪能供应得上,重量的同时质当然就跟不上了。如此一来,他们再继续生事,就是暴民的不对了。”<br/><br/> 皇帝一听,这也是个法子,现在暴民犯上作乱才是迫在眉睫的事,一旦处理不好可真要对不起列祖列宗了。只不过对于贵妃能想到这法子,“你老实说,赵贵有这胆子是不是你出的主意。”少了滤镜,皇帝看贵妃所为也有了不同的解读。所说以前的贵妃是放在面上的蠢毒,那现在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阴毒。<br/><br/> “皇上你这也太冤枉臣妾了,臣妾在宫中衣食不缺,何至于此。”贵妃撒娇卖痴,心里暗恼自己大意露了本性。<br/><br/> “那如果暴乱不平,贵妃你看谁出面解决比较合适啊?”<br/><br/> “臣妾以为当属太子。太子乃一国储君,自小聪慧过人,代表皇上出面也能表明皇上的爱民之心,再合适不过了”贵妃边说边看皇帝脸色,见他喜怒难辨就点到即止。<br/><br/> 皇帝觑着眼看了贵妃一眼,不置可否,只专注逗弄起小儿子。贵妃也摸不准皇帝的想法,直到第二日早朝传来消息,皇帝下旨令太子速速前往南方平乱,贵妃这才松了口气。<br/><br/> 同一时间,淑妃也在宫里得了消息,没想到这贵妃还真是个九命猫妖,这样都能全身而退,有个皇子就这么重要吗,那为什么那么多夭折的皇子得不到皇帝庇佑。<br/><br/> “娘娘,看来揭发赵家侵吞赈灾款的事也伤不了贵妃根基,反而害得太子受累。”<br/><br/> “太子的事算本宫欠他一回,你告诉父亲,若是太子平乱有何需要务必满足。”淑妃对太子的感官很复杂,一面觉得太子愚钝,皇后还是输了自己一筹,另一面又恨其不争,不像皇后亲子。想当初皇后入宫分薄了皇上对她的宠爱,她不是不嫉恨,但是皇后为人光明磊落,便是其他嫔妃腹中的皇子也关照有加,她自叹弗如,阖宫上下即使有不喜欢皇后的也挑不出一点毛病。如果不是入了宫,她是希望有个像皇后一般的姐妹的,但现在,她们都是后宫的牺牲品。此次让太子背了黑锅,是她理亏。<br/><br/> “是,奴婢这就把消息递出去。”嬷嬷说完,颇有几分欲言又止的看着淑妃。<br/><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n “嬷嬷,有什么话尽管说,你就像本宫的母亲一般。”淑妃生母早逝,一直是嬷嬷照顾长大,她们之间的感情自是不必说。<br/><br/> “小姐,太子丧母,又同贵妃不睦,您为何不借此机会将太子拉到咱们这来,以后您也算有个依靠。”淑妃早些年流产伤了身子,这么些年一直未有身孕,后来贵妃椒房独宠,怀孕就更像个笑话了。<br/><br/> “嬷嬷,你是知道我的,我才不要靠着皇后给我活路。”听到嬷嬷唤自己小姐,淑妃软了神色,但拉拢太子她是决计不会做的。嬷嬷听后叹了口气,这后宫之中尽是身不由己的可怜人。<br/><br/> 七日后,京城的圣旨到了太子手中,接过圣旨的太子神色晦暗不明。不是没想过会有如此结果,但皇帝当真不顾及父子亲情,太子的心情还是五味杂陈的。<br/><br/> “妈的,皇帝是疯了么,这不明摆着让太子给姓赵的擦屁股!”一个暴脾气的将领看着圣旨最先发声。<br/><br/> “太子,此行凶险,咱们一定要想好万全之策。”太子的幕僚们也一脸担忧。<br/><br/> “现在不是着急的时候,皇上可有说给太子拨哪些人马和物资?”李锦熙示意大伙冷静,转头询问太子。<br/><br/> “并无。”太子沉声说出两个字,但在场的人都听得出太子平静下的怒火。<br/><br/> “太子,事到如今还是先修书一封给皇上,就称因为朝廷未拨兵马补给,太子只能自行筹备,还望海涵。”李锦熙说着自己的看法,众人觉得可行,反正急的是皇帝,就不信他能坐得住。<br/><br/> 于是太子修书一封让信使带回,全文由李锦熙主笔,各位幕僚润色,务必让人读过之后都知道皇帝是个王八蛋。事情也确实如此,回信在送达京师后被当朝朗读,皇帝只听出太子在跟他卖惨,而大臣们则暗地里吐槽皇帝无耻,让儿子给假国舅背锅不说,还要让真国舅跟着贴人贴钱,要放在别人身上早被打个半死了,先皇当年是把孩子扔了把胎盘养大了吧。<br/><br/> “这太子,还跟朕哭上穷了。”皇帝不满的嘟囔两句,得到不少朝臣没点B数的眼神。<br/><br/> “陛下,老臣觉得太子说的不无道理,即便沈将军是他的亲舅舅,但将军首先是臣子,没有您的命令如何敢随意行事。”<br/><br/> “那朕就给太子调动之权总可以吧。”<br/><br/> “非也。沈将军驻守的乃边疆要塞,今年寒冬,蛮夷也不好过,一旦他们侵犯我国,沈将军又不在边疆,岂不是给了敌人可乘之机。”<br/><br/>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皇帝也是知道那些蛮夷厉害的,若非沈家世代镇守边疆,恐怕皇帝的位置早就换个人来做了。<br/><br/> “那丞相所见该如何是好?”<br/><br/> “不如就应了太子的请求,拨些人马物资给他。”<br/><br/> “这——想必丞相也知道,如今国库空虚——”<br/><br/> “国库空虚不打紧,皇上和赵大人也可慷慨解囊啊,听说赵大人此行收获颇丰呢,不如将功折罪,贵妃也好放安心啊。”<br/><br/> 妙,妙啊,不愧是丞相,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大臣们纷纷给丞相点赞,赵贵的狗命不值钱,将钱吐出来才是真理。<br/><br/> 第126章蓝颜薄命的小太监(17)<br/><br/> 丞相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笑而不语。<br/><br/> 既然皇帝有令,诸位大臣便快速行动起来,省得皇帝出尔反尔。这些当官的不愧是各地选拔的优秀人才,只要有心完成一件事,那真是高效到匪夷所思<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