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究竟是怎么了,我做了什么让你看不顺眼的事了,这几天都对我视而不见?在青城分兵时不还好好的吗?”<br/><br/> 一样东西,转来送去,他未免也太随 xi_ng 了。可扳指毕竟是他的,他爱送谁送谁,又不好责问他,所以也只能闷着恼火。<br/><br/> “真的没什么,你多心了。”<br/><br/> 皇太极凝视他半晌:“好吧,你要是不肯说,我也不勉强你,但是你也不要赌气。要记得我说过,你不高兴的话,我也会不高兴的。”<br/><br/> 多尔衮闻言更是气结,哄人的话他还真是随口挂在嘴边,说得如此随意。<br/><br/> “已经出征一个月了,我打算在这里稍微休息几天,但是也不能太久,明朝各地的勤王之师正在赶来,就算他们再拖拖拉拉,总会有到的一天,袁崇焕的兵也已经调入关内,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打完就撤。我听说崇祯帝又重新启用了孙承宗,那位老先生怕是已年近古稀了吧,还真是不容易,不过他们也是火烧眉头了,这个时候也只有他才能镇得住局面……”<br/><br/> 皇太极不紧不慢地说着当前局势,可多尔衮却心不在焉,出神得看着他的嘴在动,其实半句话都没有听进去。<br/><br/> 他的确有一种能耐,能让所有人都以为他对自己是最好的,让那些年轻人对他死心塌地。哪怕在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眼里,他还是个脾气和善的好弟弟,可多尔衮看得明白,对这几个大贝勒他恨不得除之而后快。那自己和皇太极的关系,旁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br/><br/> “……你觉得如何?”皇太极的声音忽然清晰起来。<br/><br/> “什么?”多尔衮回神。<br/><br/> 皇太极深深望了一眼:“袁崇焕的兵快要到蓟州了,我打算绕过蓟州避免正面冲突,你觉得如何?”<br/><br/> “啊……嗯,好主意。”多尔衮敷衍道。<br/><br/> 皇太极瞅着他,忧心道:“你没有什么不舒服吧?”<br/><br/> “我很好啊。”<br/><br/> 皇太极伸出一只手,想要去 m-o 他的额头,可多尔衮下意识地扬了扬头,稍稍避开,皇太极的眉间一朵愁云,他的手在半空中悬了一会,最终落到了他肩膀上,轻轻拍了拍。<br/><br/> “趁这几天休整你也好好休息吧,前阵子战得辛苦了。”说罢,皇太极黯然离去。<br/><br/> 多尔衮也没有多在意,随即离开。<br/><br/> 十一月初九,皇太极留下参将英古尔岱,文馆生员范文程等人留守遵化,领大军继续进发。<br/><br/> 袁崇焕先一步抵达蓟州排兵布阵,他所率领的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也是唯一可以与八旗军对抗的部队——关宁铁骑,所以皇太极不想和他硬磕,既损兵折将,又浪费时间,于是绕过蓟州,沿路攻下三河、顺义等城。袁崇焕无奈只得在后追赶,但却追而不击,任凭八旗军在京畿一带烧杀抢夺,眼睁睁看着皇太极带着十几万人在北京城外兜圈子,就差没写下到此一游以示留念了。<br/><br/> 恐怕袁崇焕仍然是想避免野战,凭借北京城墙坚固,火炮齐备,来抵御敌军。其实他的设想是正确的,但他没有想到,北京不是宁远,不是锦州,而是天子之城,让皇太极在眼皮底下砍人,皇宫里的崇祯帝如何能坐得住。<br/><br/> 于是,朝中流言四起,说袁崇焕通敌。<br/><br/>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兵临城下。<br/><br/> 八旗军仍然分为左右两翼,皇太极、代善、济尔哈朗等右翼四旗攻满桂驻守的德胜门,莽古尔泰、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的左翼四旗攻袁崇焕所在的广渠门。<br/><br/> 皇太极与满桂在德胜门战得不分胜负。明军退无可退,必须拼死抵抗,火炮齐发,满桂亲自上阵搏杀,将八旗军死死挡在门外,只是城墙上的大炮却不分敌我,把满桂兵炸死不少,尤其是满桂本人,更是被轰得遍体鳞伤,被抬了回来,金军也暂时退去。<br/><br/> 但是莽古尔泰的广渠门却发生了重大失误。<br/><br/> 因为多铎年幼,随莽古尔泰殿后,四旗固山额真<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率护军首先发起向祖大寿军营发起冲击。<br/><br/> 多尔衮与其他几位贝勒勒马在后,等候莽古尔泰的指令。<br/><br/> 护军已与祖大寿营短兵相接,一士兵传来莽古尔泰号令:“贝勒爷,广渠门北面发现大量明军伏兵,三贝勒下令,四位贝勒一起冲击右路伏兵。”<br/><br/> 终于轮到自己上场了,多尔衮得令,大手一挥,镶白旗士兵如冲破堤岸的洪流,与阿济格一起紧跟在阿巴泰后面,涌向战场。<br/><br/> 可没想到上了战场,阿巴泰却对莽古尔泰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理右路伏兵,直奔袁崇焕的中路而去。<br/><br/> 眼见阿济格跟着阿巴泰也往中路冲锋,多尔衮心中一惊,伸手抓住阿济格的缰绳,大声吼道:“往哪走?三贝勒说往右边冲!”<br/><br/> 战场上战鼓喧天,兵器敲击的铿锵之声不绝于耳,阿济格听不清多尔衮的话:“说什么?不是跟着七哥走吗?”<br/><br/> “不对!”多尔衮环顾四周,只见身着镶黄旗铠甲的豪格部已独自向伏兵席卷而去,于是拼命拉着阿济格的马,“冲伏兵!”<br/><br/> 可在这万马奔腾,沙尘漫天中,身后的马不断朝一个方向涌去,想要中途变道哪有那么容易,而迎面袁崇焕兵也杀了过来。阿济格早已起了杀心,看后面的人都跑到他前面去了,哪里还有耐心听多尔衮究竟在说什么,一鞭子抽在他手上:“快放手!他们都冲过来了,别拦着我杀敌!”<br/><br/> 多尔衮手一松,阿济格狠抽马背,飞一般窜了出去。多尔衮顿时火冒三丈,看看右边已跑远了的豪格,又看看前面也已跑远了的阿济格,犹豫了一下,跟上了阿济格的队伍。<br/><br/> 两军相接,是一场你死我亡的血战,没有半点侥幸,每一个人都在生与死的边界徘徊。<br/><br/> 阿济格的战马当场被炸死,把阿济格也炸得掀翻在地,中箭重伤,被人救回。<br/><br/> 袁崇焕本是个文官,可上了战场同样悍勇,跨马横刀,毫不畏惧,身重数箭,像只刺猬一样,幸好他身穿重甲,毫发无伤。<br/><br/> 主帅奋勇,明军将士们又岂敢不出力,上下一心,虽然一度被杀至战壕,但在合兵之后,奋起反击,将金军击退。<br/><br/> 明军准备充分,多处设伏兵,莽古尔泰多次调遣金军士兵,使得士兵们转得六神无主,场面上岂是一个乱字了得。<br/><br/> 兵败如山倒,金军一退再退,被杀到了护城河里,淹死踩死的不计其数,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击。<br/><br/> 战后,皇太极召集众将领开会,豪格首先发难。<br/><br/> 他觉得自己最傻了,说好四人向右路冲锋,结果只有自己一个人乖乖地冲了,他的目标直指阿巴泰:“七叔你搞什么,三贝勒明明命令我们过了隘口向右冲击的,为什么你却往中路冲?想抢功劳也没有这样的!还有十二叔十四叔也是的!”<br/><br/> 阿济格还躺在床上起不来,多尔衮也没有说多什么,毕竟有错在先的是阿巴泰。<br/><br/> 阿巴泰又怎能容忍一个小辈对他叫嚣:“我是有原因的,我那两个儿子不知道被明军冲到哪去了,我是为了找他们,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右转,而且你不是一点事都没有吗?”<br/><br/> “我没事不代表你可以不听指挥!都乱来的话,还要将领干什么?直接士兵乱冲一气不就行了?”<br/><br/> 众人的矛头全部指向了阿巴泰,都说应该治他的罪,要革他爵位。<br/><br/> “都不要再说了!”皇太极沉着脸,喝<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