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这天下究竟是谁的,还不好说,明朝境内流寇四起,说不定哪一支异军突起,得成大业。如果我大金有幸能得天下,你说,我们的子子孙孙会不会也败坏朝纲,白白葬送这大好山河呢?”<br/><br/> 多尔衮眨着眼睛道:“你想得太远了,我们都还被堵在关外进不来呢。”<br/><br/> “可我们现在不是就在北京城外吗?能有一次,就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皇太极笑道,“有皇帝而废为匹夫者,也有匹夫而起为皇帝者,岂有一姓人登皇帝位,永世不移之道理?天运循环,此乃天意。”<br/><br/> 多尔衮望着他,似乎可以听到心跳加速的声音,他的雄心壮志无不感染着自己,用力吸一口气,感受这天高地阔,野心在逐渐膨胀。<br/><br/> 四目相对,似有一种情愫在慢慢流动,那是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他们有着同样对权利的渴求,对站在万人之上的渴望,此时此刻,他们心意相通。<br/><br/> 黑暗中,两人的脸庞忽然反 sh_e 出些许光芒,他们不约而同地望向前方,太阳升起的地方。<br/><br/> “天亮了。”皇太极喃喃道。<br/><br/> 像是什么在黑暗中用尽了全力,努力挣扎着,冲撞着,想要冲破这层蒙昧。一点一滴,漏出几丝金色的光,在那连绵起伏的山脈上,层层晕染开。<br/><br/> 天地间,笼上淡淡的薄雾,暖暖地照在皇太极和多尔衮的身上。<br/><br/> 他们忘我地欣赏着,不再说话。<br/><br/> 终于旭阳破茧而出,挣脱一切束缚,从山顶上冉冉升起,如同银瓶乍破,光芒四 xi-e ,云朵被染成金黄,把无尽的黑暗一扫而光。<br/><br/> 破晓,太阳东升,白昼代替了夜晚,光热虽说还很弱,但又是新的一天。<br/><br/> “你把我从床上拖起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多尔衮说道。<br/><br/> “很棒,不是吗?”皇太极赞道,“我真希望经常可以和你一起看日出日落。”<br/><br/> “看日落比较好,日出实在太早了。”<br/><br/> 皇太极望着多尔衮,眼中满是笑意。趁多尔衮不注意,皇太极忽然俯身,一手支在了他身侧,将他圈在身下,待多尔衮反应过来,想要避开,却已经不能。<br/><br/> 皇太极由上而下盯着多尔衮:“上次我拜托你问天神的问题,有答案了吗?”<br/><br/> 没想到他还惦记着这事,多尔衮顿觉头大。<br/><br/> “说呀,有答案了吗?”皇太极催道,更靠近了一些。<br/><br/> “我高不高兴又能怎样?”<br/><br/> “你还记得我曾经问过你,对你来说,什么样的才是好哥哥?”<br/><br/> “有点印象。怎么?你到现在还在想这个问题?”<br/><br/> “我改变主意了。”<br/><br/> 多尔衮疑惑,不知他又想干什么。<br/><br/> “我不想只做你哥哥,反正你也不把我当哥哥。”<br/><br/> “我把你当大汗。”多尔衮伸手去推他,却被抓住手腕压在了地上。<br/><br/> “我也不想只做大汗。”<br/><br/> 他的身体靠得那么近,令人浑身不自在,几乎能感觉到他的 x_io_ng 膛因为呼吸而起伏,多尔衮目不转睛地盯着近在咫尺的皇太极。在皇太极以为他要问出“那你想做什么”这句话时,多尔衮张口道:“你靠太近了,而且压到我了。”<br/><br/> 看不出他是无心还是有意,皇太极一肚子的话说不出来,憋得难受,僵持了片刻后,轻叹一声,最终还是放开了他。<br/><br/> 一种闷闷的,不快乐的情绪缠绕着他。<br/><br/> “我们回吧,我要最后再攻一次北京城,然后撤军。”<br/><br/> 十二月十七日黎明,金军突袭北京永定门,皇太极大获全胜,俘获无算,刚刚代替袁崇焕上任的满桂战死。<br/><br/> 但皇太极也没有立刻回去,而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占据了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留济尔哈朗和萨哈廉驻守,随后才回到沈阳。<br/><br/> 明称“己巳之变”。<br/><br/> 半年后,袁崇焕<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被崇桢处以磔刑。<br/><br/> 袁崇焕死了,他是死于自己的骄傲任 xi_ng ,死于崇祯的偏听多疑,或许他的军事才能并不是当世最出众的,他的为人处事不够圆滑周到,但他是在无数只替罪羊被宰杀了之后,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人,并且站住了脚跟,一度把八旗军挡在了关外。<br/><br/> 他的功绩不可抹杀,他终将名垂青史。临刑前他留诗一首,供后人颂扬。<br/><br/>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br/><br/>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br/><br/> 皇太极率大军凯旋而归,完成了这次长达近半年的征战。<br/><br/> 可他刚回到沈阳,豪格就一状了过来。<br/><br/> 第79章报仇雪恨下杀手<br/><br/> “二贝勒实在是太过分了!”豪格气道,“他根本就不把父汗你放在眼里。”<br/><br/> “发生什么事了?”对于这个忠勇有余,但聪慧不足的儿子,皇太极总是担心多过疼爱。<br/><br/> “我跟着岳托大哥先一步回来,二贝勒来接我们时,可在我们面前端足了架子。他让大臣们坐两边,自己做中间,好像他是大汗似的,还让我们远远叩拜一次,进账再叩拜一次。以前父汗来迎接出征之师,不都亲自在外迎接的,哪像他这么自以为是的,比父汗还要威风。”<br/><br/> “这事我也听人说了,我知道了。”皇太极淡淡道。<br/><br/> 见皇太极反应冷淡,豪格不由为他抱不平:“父汗,二贝勒三番五次冒犯你,难道你都罚他一下,让他收敛一下吗?”<br/><br/> 皇太极忧心忡忡地看着豪格。罚一下?让他收敛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放纵阿敏肆意妄为,就是为了等他引起众怒的那一天,将他彻底铲除,要是提前告诫,不就达不到这个目的了吗?<br/><br/> 可是豪格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的政治历练真的是差得太多,将来该如何应付波云诡谲的风波?他怎就一点都不像自己呢?<br/><br/> 他真想把一肚子如何对付人的经验告诉他,可又不行,他可以教济尔哈朗,可以教萨哈廉,甚至可以教多尔衮,但偏偏无法教豪格,因为他虽说是自己的儿子,但也是儿子之一。如果摆明了教他杀人不见血之术,那这家里就会永无宁日。更何况光靠教是教不会的,还得靠自己领悟才行。<br/><br/> 但是不教他,又担心他会受到威胁,毕竟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世界。<br/><br/> 皇太极不仅仅知道阿敏在迎接岳托和豪格时态度傲慢,还知道了在他率大军出征期间,阿敏为所 y_u 为,私自造箭打猎,根本不好好做事,怕是心底里巴望着出征的人死在外面,他好自立为王。<br/><br/> “豪格,你要记住,做事就要讲究一击必中,因为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机会来了,却不能给敌人致命的打击,那很有可能再也等不到第二次机会了。”皇太极说道。<br/><br/> 豪格似懂非懂地望着皇太极,缓缓点了下头。<br/><br/> 皇太极希望豪格能慢慢明白这些道理,但偏偏又是急不来的。<br/><br/> 他又吩咐敦达里道:“传令下去,召集各旗旗主和大臣们,我有重要事情商议。”<br/><br/> 既然阿敏已经嚣张至此,差不多是时候将他除掉了。<br/><br/> “此次出征,我军蒙天眷佑,大获全胜,各旗将士们均是表现英勇。”皇太极对众人说道,“二贝勒留守沈阳也是殚尽竭虑,把大小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免去了我后顾之忧,也是功不可没。”<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