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center>AD4</center>-->\n\t\t\t\t    “祖大寿此人不可信,留他不得。”御幄中,多尔衮起身道。<br/><br/>    众人的视线汇集到了多尔衮身上。<br/><br/>    “祖大寿跟随袁崇焕多年,是他手下的得力战将,也深得孙承宗信任,当初袁崇焕下狱,他已带军离开北京,但最后还是被劝回去了,说明他仍然心系明廷。城内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他才肯向我大金投降,可见他心中会是多不情愿,是有多大的怨恨。就算他口头上说归顺,肚子里肯定在想如何逃脱。”多尔衮侃侃而谈。<br/><br/>    皇太极闻言不动声色,又看了看其余众人:“你们怎么看。”<br/><br/>    众人纷纷附和,表示同意多尔衮的观点。<br/><br/>    济尔哈朗也道:“听先逃来的人说,前阵子祖大寿还对他的将士们说宁死不降,看来他是存异心的”<br/><br/>    “祖大寿能攻善守,实在是个大麻烦,就算不杀他,也一定得囚禁起来。”多尔衮顾及皇太极优待俘虏的政策,又改口道。他对上辈子祖大寿逃回去后,给他后来攻城制造不小的困难,始终耿耿于怀。<br/><br/>    皇太极微微颔首:“你们说的都对,但是我不能这么做。”<br/><br/>    多尔衮瞥了他一眼,回到座位上。<br/><br/>    “你们可曾听过千金买骨的故事。”皇太极说道,“说是曾经有一位大臣为他的君王买千里马,结果只买了一副千里马的马骨回来,君王很不解,大臣解释说,旁人若是看到大王连马骨都舍得花重金买回来,那就明白大王是真心想要千里马,自会把真正的千里马送来。祖大寿就是那副马骨。<br/><br/>    “我也认为祖大寿不是真心归降我大金,很有可能会计划逃跑,但是我还是想赠他财物,封他高官。一来,我在劝降时,就是这么说的,要言而有信,二来,明军其他将领见我们能宽厚礼遇,也会有归顺之心。你们记住了,万一祖大寿投降后反叛,也不要妄加非议,尤其是他的子侄和下属,更是要善待。<br/><br/>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让石廷柱安排一下接受投降的事宜,准备设宴,款待明军将领。”<br/><br/>    皇太极在说这些的时候,始终目不斜视,可多尔衮却一直盯着他,若有所思的样子。<br/><br/>    第86章百战劫后道心意<br/><br/>    接受投降的仪式十分隆重,对于这个结果,围城近三个月的皇太极感到很满意,宴会上皇太极也慷慨地赠送了许多珠宝裘皮给祖大寿。<br/><br/>    举行到一半,祖大寿提出,要假意回锦州,与金军里应外合,一鼓作气拿下锦州。<br/><br/>    因为有了多尔衮先前的话,众人不禁露出古怪的表情。<br/><br/>    但皇太极却显得十分热切,连赞其用心良苦,不停追问具体计划该如何施行。<br/><br/>    “你该不会真的相信祖大寿了吧?”散席后,众人都离去,多尔衮对皇太极说道。<br/><br/>    “你以为呢?”皇太极微微一笑。<br/><br/>    “可你还真派了七哥去接应,你就这么放走他,他十有八九就不会回来了。”<br/><br/>    “他要是心不在这里,就由他去。”皇太极的视线在多尔衮脸上转了一圈,“你是不是觉得我对祖大寿太过优待?”<br/><br/>    “别人怎么看你,我管不着,我可不觉得你是那么轻信的一个人。他这分明就是在耍你,你要是当真,岂不是会被人笑话,说我大金汗王被明朝一小小总兵戏弄。”<br/><br/>    皇太极的笑容忽然放大:“我可以把这看做你在关心我吗?”<br/><br/>    “我只是不想我大金丢脸。”多尔衮迎面泼上一盆冷水。<br/><br/>    皇太极笑笑不再追问:“我向来是信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但我同样相信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笼络祖大寿就是我牺牲的利益。我八旗军战无不胜,可这世上不是任何事情都能用武力来解决的,或许表面上看起来结果一样,但是实际在人们的心里是不一样的。”<br/><br/>    “所以你认为有祖大寿的例子在先,其他守将也会心甘情愿投降?”<br/><br/>    “至少他们会觉得投降也是一条可以走的活路<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br/><br/>    “这样是为了减少杀戮?”<br/><br/>    皇太极嘴角一勾:“倒也不用说得那么高尚,顺民总比暴民好些。”<br/><br/>    多尔衮思索着,没有立刻接话。当年入关之后攻城略池的虐杀记忆犹新,对于一个把他人的生杀大权掌握在手中的人来说,要控制住屠戮的 y_u 望并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做到的,毕竟这个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br/><br/>    “对了,祖大寿说让人伪装成明军去接应,你真的不想跟着老七一起去?”<br/><br/>    “不去,肯定是骗人的,我才不想浪费这个时间。”多尔衮皱眉,就算是预知祖大寿的目的,可还是不想被他白白耍一把。<br/><br/>    皇太极还以为他是偷个懒,也不强求。<br/><br/>    祖大寿果然一去不复返,丢下了所有人,一回到锦州就再无回音。几天后又送来一封信,说城中戒备森严,无法动手,计划失败,希望大汗勿怪云云。<br/><br/>    皇太极一笑置之,当即下令班师,凯旋而归。<br/><br/>    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大获全胜,全面消灭了明朝在关外的精锐,也是最为悍勇的一支部队。明廷内部又开始为这次失败而互相推诿,最终累得孙承宗以年迈有疾为由,再次被迫下台。<br/><br/>    回到沈阳,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处理,那就是莽古尔泰。<br/><br/>    以代善为首的诸贝勒商议之后,从重议了死罪,后被皇太极免去,革去了其大贝勒之位,降为和硕贝勒,罚了财物。如今代善已成为了硕果仅存的一位大贝勒。<br/><br/>    快要到元旦朝贺的时候了,礼部李伯龙上了一道奏折,说是众臣行朝贺礼时,不分官职大小,逾越班次,应酌定礼制。<br/><br/>    多尔衮一听便明白,这分明是有所指,针对的就是代善和莽古尔泰,再看掌管礼部的萨哈廉,只见面带微笑,神情笃定,看来是早与皇太极有所商量,是皇太极暗自指示也说不定。<br/><br/>    李伯龙长篇大论道:“圣人有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我国虽已成为能与明朝抗衡的大国,但典章制度却有所偏废。不论是议事还是朝贺,不少人目无尊卑,仰仗有些微功劳就无视法礼,口不择言,不但有损国体还有辱大汗威名。若众人都能遵循礼仪,循规蹈矩,便不会再有犯上作乱之举。所以臣以为,因及时制定相应制度,约束举止,若不及时补漏,恐成为国之大患。”<br/><br/>    皇太极悠悠道:“有那么严重吗?我大金没有这套繁文缛节,不也一样打胜仗吗?”<br/><br/>    “礼之所兴,众之所治,礼之所废,众之所乱。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才能长治久安,国祚绵延,请大汗思量。”<br/><br/>    多尔衮一边耐心听着,一边就想笑,果不其然有些年纪稍长的人已听得不耐烦了,对于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他这番话恐怕听都听不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汉人最重礼仪,有时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沾上了礼字,就会演变成大事,明廷就有先例,萨哈廉让他来出头上奏,也是找对了人。<br/><br/>    但是有一件事,大部分人都能看得明白,他言语之间就在反复暗示莽古尔泰就是不尊礼制的典型。莽古尔泰本人也意识到矛头指向了他,此刻已是如坐针毡。<br/><br/>    济尔哈朗第一个响应道:“李参政说得有道理。大汗已继位多年,殚精竭虑就是为兴荣我大金,如今的确到了以礼治国的时候了。”<br/><br/>    其余人闻言,纷纷迎合。<br/><br/>    李伯龙又道:“臣以为,莽古尔泰贝勒因悖乱获罪<br/>\t\t\t\n\t\t\t\n\t\t\t', '\t')
相关阅读More+

有缘千里去抢亲[网游]

一只大雁

致命圈套

沐镜

强撩恶霸后每天都是修罗场

苏尔酱

偏执专宠

沐镜

(厂花同人)意料之外+番外

呆呆呆呆呆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