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确实是天生的将才。<br />
譬如三皇子李昊,以前从未领过兵,做了大半年督军,多是在军中后方。一旦领兵上阵,便如利剑出鞘,光芒四射。<br />
第一仗对上燕将,就打了个大胜仗。一扫这两个月来的颓势。原本有些低迷的大魏士气,也为之一振。<br />
大胜的捷报很快传到永嘉帝耳中。<br />
永嘉帝龙心大悦,对着一众武将说道:“朕的儿子,个个英勇。”<br />
大皇子打败仗伤了右腿的事,没人再提。众武将纷纷出言称赞三皇子。<br />
三皇子是广平侯的女婿,广平侯也觉脸上有光,笑着对永嘉帝说道:“太子殿下立了许多战功,没曾想,三皇子也这般骁勇。臣恭贺皇上!”<br />
说起来,太子殿下在荥阳军中。荥阳王父子为了太子殿下可谓费尽心思,生生捧出了善战之名。<br />
以濮阳侯的脾气,不会这么捧着三皇子,不拖后腿就算不错了。<br />
在这样的情形下,三皇子首次领兵就打了胜仗,且胜得干净利落,不得不令人惊叹。<br />
永嘉帝目中闪过傲然和自得:“朕的几个儿子都是好样的。三皇子出身低了些,却是天赋出众,文武双全。”<br />
广平侯当然不介意给女婿添砖加瓦,立刻笑道:“以臣看来,三皇子殿下最肖似皇上年少的时候,是天生的将才。”<br />
大皇子是不顶用了。广平侯很灵活地调整了方向,捧自己的女婿也是乐事。<br />
永嘉帝高兴之下,亲自提笔写了一封信给三皇子。<br />
……<br />
朝中得了捷报,百官大喜,宫中沉凝的气氛也迅速轻松起来。<br />
病了多日的赵太后,心情大好,短短两日间就能下榻了。难得主动召了苏妃前来,和颜悦色地说道:“三皇子领兵打了大胜仗,振奋鼓舞了大魏士气。论功欣赏,得等日后。眼下,哀家得赏你才是。”<br />
一旁的宫女捧了几匹上好的锦缎来。<br />
东西算不得什么,要紧的是这份体面。<br />
苏妃受宠若惊,忙起身谢恩:“臣妾谢过太后娘娘恩典。”<br />
母以子贵,此话半点不假。<br />
当年苏妃以舞姬之身进李家内宅,生了儿子之后,被抬做妾室。这些年在宫中能立足,也是因为接连生了两个儿子。<br />
三皇子立了战功,苏妃面上有光,这几日走到哪儿都挺直了腰杆。<br />
赵太后笑道:“宫中衣食不缺,你也少不了绫罗绸缎。这是哀家的一点心意,你收下便是。”<br />
苏妃再次谢恩,喜滋滋地接了赏赐。<br />
是啊,怡华宫不缺吃穿用度,缺的就是体面荣宠。<br />
赵太后都赏苏妃了,乔皇后也不便装聋作哑,含笑说道:“母后赏了苏妃,儿媳也凑个娶,也赏苏妃一回。”<br />
乔皇后赏了苏妃一套头面首饰。<br />
苏妃满脸喜色地谢赏。身姿比往日轻盈得多。<br />
坐在一旁的秦妃,心里酸得直冒泡。口中却不便说什么。当日四皇子领兵打了胜仗归京,乔皇后和赵太后也没少赏赐。<br />
现在出风头的人换成了苏妃,秦妃只能忍着酸意,出言恭贺。<br />
苏妃心情舒畅,笑着说道:“我身在宫中,不懂领兵打仗的事。三皇子能为大魏出力,我心中也欢喜得很。”<br />
陆明玉看着春风得意的苏妃,略有些刺目,很快将目光移开。<br />
李昊前世能坐龙椅,有运道的缘故,也因为他骁勇善战打了不少胜仗。<br />
她再厌憎李昊,也不能否认这一点。<br />
从寿宁宫回了椒房殿后,乔皇后深深呼出一口气,低声对陆明玉说道:“不是本宫心窄,三皇子领兵打胜仗,本宫心里也高兴。可看苏妃那副小人得志的德性,就像吞了只苍蝇似的。实在膈应!”<br />
陆明玉定定心神,笑着安抚乔皇后:“母后权当没看见她就是了。”<br />
这样的事,以后可不会少。<br />
乔皇后心里也有数,忍不住轻叹了一声:“有能耐有本事的人,是遮也遮不住的。这一战过后,三皇子声名鹊起,只怕风头很快就要盖过太子了。”<br />
陆明玉神色镇定:“母后多虑了。太子殿下战功赫赫,谁也越不过殿下。退一步说,就算三皇子立的战功更多,也动摇不了殿下的位置。”<br />
乔皇后沉默片刻,轻声道:“太子领兵去打仗,本宫心里一直不情愿。现在想来,幸亏太子去了。”<br />
不然,就只能留在京城眼睁睁看着三皇子这般出风头了。<br />
……<br />
这一场胜仗过后,紧接着听到的都是好消息。<br />
李昊领着赵家军接连打胜仗,荥阳军也不遑多让。楚国那一边,也开始传来捷报。大魏两路军队都打胜仗,又有了势如破竹之势。<br />
原本悬在众人心头的巨石,悄然落了下来。<br />
此时,还惦记着大皇子腿伤的人,只剩孟妃和大皇子妃了。<br />
大皇子妃病了一场,将养了两个多月,人清瘦憔悴了不少,到底能下榻走路了。她进了宫,去延禧宫探望婆婆。<br />
一见面,大皇子妃就被吓了一跳:“母妃的脸色为何这般难看?”<br />
孟妃病恹恹地躺在床榻上,整个人瘦得快脱了行迹,面色蜡黄,眼里没了昔日的光彩,就如一朵即将残败的鲜花。<br />
听到大皇子妃的声音,孟妃略一抬眼,很快垂了下去。连说话的兴致都没了。<br />
大皇子妃心里又急又怕,忙看向床榻边的静安公主:“妹妹,母妃病了这么些日子,就没见好转吗?”<br />
静安公主在亲娘床榻边守了两个月,秀美的脸颊不复红润,看着颇有些暗淡。闻言苦笑一声:“宫中太医每日都来请脉问诊,我也天天劝慰。可母妃日日惦记着皇兄,不肯喝汤药,病症倒是越来越重了。”<br />
大皇子妃感同身受,眼中微微泛红:“殿下受了重伤,不知现在如何。我一想到这些,一颗心就像火炙油炸一般。不过,再伤心难过,日子也得过下去。府中还有瑭哥儿要照料,每日我都是硬逼着自己喝药。”<br />
孟妃像是什么都没听见,动也没动。<br />
静安公主十分孝顺,很快红了眼眶,泪水自眼角滑落。
譬如三皇子李昊,以前从未领过兵,做了大半年督军,多是在军中后方。一旦领兵上阵,便如利剑出鞘,光芒四射。<br />
第一仗对上燕将,就打了个大胜仗。一扫这两个月来的颓势。原本有些低迷的大魏士气,也为之一振。<br />
大胜的捷报很快传到永嘉帝耳中。<br />
永嘉帝龙心大悦,对着一众武将说道:“朕的儿子,个个英勇。”<br />
大皇子打败仗伤了右腿的事,没人再提。众武将纷纷出言称赞三皇子。<br />
三皇子是广平侯的女婿,广平侯也觉脸上有光,笑着对永嘉帝说道:“太子殿下立了许多战功,没曾想,三皇子也这般骁勇。臣恭贺皇上!”<br />
说起来,太子殿下在荥阳军中。荥阳王父子为了太子殿下可谓费尽心思,生生捧出了善战之名。<br />
以濮阳侯的脾气,不会这么捧着三皇子,不拖后腿就算不错了。<br />
在这样的情形下,三皇子首次领兵就打了胜仗,且胜得干净利落,不得不令人惊叹。<br />
永嘉帝目中闪过傲然和自得:“朕的几个儿子都是好样的。三皇子出身低了些,却是天赋出众,文武双全。”<br />
广平侯当然不介意给女婿添砖加瓦,立刻笑道:“以臣看来,三皇子殿下最肖似皇上年少的时候,是天生的将才。”<br />
大皇子是不顶用了。广平侯很灵活地调整了方向,捧自己的女婿也是乐事。<br />
永嘉帝高兴之下,亲自提笔写了一封信给三皇子。<br />
……<br />
朝中得了捷报,百官大喜,宫中沉凝的气氛也迅速轻松起来。<br />
病了多日的赵太后,心情大好,短短两日间就能下榻了。难得主动召了苏妃前来,和颜悦色地说道:“三皇子领兵打了大胜仗,振奋鼓舞了大魏士气。论功欣赏,得等日后。眼下,哀家得赏你才是。”<br />
一旁的宫女捧了几匹上好的锦缎来。<br />
东西算不得什么,要紧的是这份体面。<br />
苏妃受宠若惊,忙起身谢恩:“臣妾谢过太后娘娘恩典。”<br />
母以子贵,此话半点不假。<br />
当年苏妃以舞姬之身进李家内宅,生了儿子之后,被抬做妾室。这些年在宫中能立足,也是因为接连生了两个儿子。<br />
三皇子立了战功,苏妃面上有光,这几日走到哪儿都挺直了腰杆。<br />
赵太后笑道:“宫中衣食不缺,你也少不了绫罗绸缎。这是哀家的一点心意,你收下便是。”<br />
苏妃再次谢恩,喜滋滋地接了赏赐。<br />
是啊,怡华宫不缺吃穿用度,缺的就是体面荣宠。<br />
赵太后都赏苏妃了,乔皇后也不便装聋作哑,含笑说道:“母后赏了苏妃,儿媳也凑个娶,也赏苏妃一回。”<br />
乔皇后赏了苏妃一套头面首饰。<br />
苏妃满脸喜色地谢赏。身姿比往日轻盈得多。<br />
坐在一旁的秦妃,心里酸得直冒泡。口中却不便说什么。当日四皇子领兵打了胜仗归京,乔皇后和赵太后也没少赏赐。<br />
现在出风头的人换成了苏妃,秦妃只能忍着酸意,出言恭贺。<br />
苏妃心情舒畅,笑着说道:“我身在宫中,不懂领兵打仗的事。三皇子能为大魏出力,我心中也欢喜得很。”<br />
陆明玉看着春风得意的苏妃,略有些刺目,很快将目光移开。<br />
李昊前世能坐龙椅,有运道的缘故,也因为他骁勇善战打了不少胜仗。<br />
她再厌憎李昊,也不能否认这一点。<br />
从寿宁宫回了椒房殿后,乔皇后深深呼出一口气,低声对陆明玉说道:“不是本宫心窄,三皇子领兵打胜仗,本宫心里也高兴。可看苏妃那副小人得志的德性,就像吞了只苍蝇似的。实在膈应!”<br />
陆明玉定定心神,笑着安抚乔皇后:“母后权当没看见她就是了。”<br />
这样的事,以后可不会少。<br />
乔皇后心里也有数,忍不住轻叹了一声:“有能耐有本事的人,是遮也遮不住的。这一战过后,三皇子声名鹊起,只怕风头很快就要盖过太子了。”<br />
陆明玉神色镇定:“母后多虑了。太子殿下战功赫赫,谁也越不过殿下。退一步说,就算三皇子立的战功更多,也动摇不了殿下的位置。”<br />
乔皇后沉默片刻,轻声道:“太子领兵去打仗,本宫心里一直不情愿。现在想来,幸亏太子去了。”<br />
不然,就只能留在京城眼睁睁看着三皇子这般出风头了。<br />
……<br />
这一场胜仗过后,紧接着听到的都是好消息。<br />
李昊领着赵家军接连打胜仗,荥阳军也不遑多让。楚国那一边,也开始传来捷报。大魏两路军队都打胜仗,又有了势如破竹之势。<br />
原本悬在众人心头的巨石,悄然落了下来。<br />
此时,还惦记着大皇子腿伤的人,只剩孟妃和大皇子妃了。<br />
大皇子妃病了一场,将养了两个多月,人清瘦憔悴了不少,到底能下榻走路了。她进了宫,去延禧宫探望婆婆。<br />
一见面,大皇子妃就被吓了一跳:“母妃的脸色为何这般难看?”<br />
孟妃病恹恹地躺在床榻上,整个人瘦得快脱了行迹,面色蜡黄,眼里没了昔日的光彩,就如一朵即将残败的鲜花。<br />
听到大皇子妃的声音,孟妃略一抬眼,很快垂了下去。连说话的兴致都没了。<br />
大皇子妃心里又急又怕,忙看向床榻边的静安公主:“妹妹,母妃病了这么些日子,就没见好转吗?”<br />
静安公主在亲娘床榻边守了两个月,秀美的脸颊不复红润,看着颇有些暗淡。闻言苦笑一声:“宫中太医每日都来请脉问诊,我也天天劝慰。可母妃日日惦记着皇兄,不肯喝汤药,病症倒是越来越重了。”<br />
大皇子妃感同身受,眼中微微泛红:“殿下受了重伤,不知现在如何。我一想到这些,一颗心就像火炙油炸一般。不过,再伤心难过,日子也得过下去。府中还有瑭哥儿要照料,每日我都是硬逼着自己喝药。”<br />
孟妃像是什么都没听见,动也没动。<br />
静安公主十分孝顺,很快红了眼眶,泪水自眼角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