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皇帝笑着道好。纪锦这才站起来随着皇太后一起走出皇帝寝殿,皇太后让她回去告诉在前殿候着的其她嫔妃还有皇子和公主,皇帝醒了,正由太医医治着,让他们听从这边总管太监的安排就在西苑这万寿宫附近的几座宫殿住下,候着皇帝传旨让他们觐见。<br/><br/> 等到纪锦答应了走了,皇太后这才转身去了西次间的皇帝书房,见到了在此候着的皇后和大公主纪铮。<br/><br/> “铮儿,你去前殿和锦儿她们一起吧,我让西苑的总管太监去给你们安排住处了。这几日皇帝病着,你们在西苑住着,无论是去皇帝跟前侍疾还是皇帝传旨让你们进去见他,住得近些也方便些。还有,方才你父皇服了御医开的药后好多了,你去跟他们说让他们稍安勿躁。”<br/><br/> “是,祖母,孙女儿这就去。”纪铮赶忙答道,其实她又何尝不知道皇祖母最后那话里的意思,父皇的病情凶险,凡是见过的人恐怕都心中大感不妙,可是当前重要的一点儿就是必须要稳定人心,自然是不能把父皇真实的病况告诉众人。<br/><br/> 等到纪铮出去了,皇后扶着皇太后去北边靠墙处的炕上坐下,又去让服侍皇太后的宫女进来,把小茶房里温着的药端来,亲自捧着给皇太后喝。<br/><br/> 皇太后接了药喝了,宫女在她身后给塞上一个龙凤呈祥纹的明黄色大迎枕,又有宫女上前来拿了美人拳替她敲打腿脚。<br/><br/> 这小半日,皇太后都是撑着处理这边的各种事宜,她是六十出头的人,又加上病没有好,把这些事处理下来,一坐下,吃了药也是倦了。靠在大迎枕上一会儿就闭着眼开始假寐。皇后陪坐在一边的一把铺设了锦垫的圈椅上细声对皇太后说话,说了几句话后,见皇太后闭上了眼,也就住了嘴,只在一边静静坐着等皇太后醒。<br/><br/>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皇后已经拿手揉着眉心,想了许多事情,也有了些决断。这些年来,她跟皇帝的夫妻之情早已经名存实亡,皇帝每月只是初一和十五会到她那里坐一坐,两人对坐除了说一说儿女的事情,别的没有什么多说的。到了下晌,皇帝吃了饭,就摆驾回乾清宫,这是祖宗规矩,皇帝不会在嫔妃宫中过夜。除了和皇后大婚时,在坤宁宫连着住了三夜,从此以后,皇帝再也没有在坤宁宫住过。<br/><br/> 对此皇后也没法,特别是后面皇帝有了赵贵妃后,就更没有宣皇后去侍寝过。为此,皇后怨恨过皇帝,也怨恨过赵贵妃。但是时间一长,她也淡了。因为有儿有女,皇帝在明面上也尊敬她,她已经是全天下最富贵尊崇的女人了,再想要皇帝的宠爱,那不是太贪心了么。就在她不快乐的那几年,眼前这位婆婆,皇帝的亲娘不少拐弯抹角的劝解过她。<br/><br/> 所以后面她对皇帝也就是举案齐眉了。本以为她对皇帝的感情已经淡如水,或者比皇帝对她的感情还要淡。可是如今皇帝陡然病倒,她还是担心和伤心起来,皇帝这个人再不好,但是最初的三年,他对她还是好的,无论如何,他是他生命中的头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男人,共同生育了一儿一女,有些感情已经深入骨血。原来以为已经淡漠,谁料想还在血脉深处潜伏着。<br/><br/> 她不想皇帝死,特别是她的儿子皇太子纪文标已经薨逝,皇帝再一死,她觉得这一生就再没有依靠了。这种依靠不仅是生活中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br/><br/> 但是她也明白自己不想不愿也没办法,皇帝真要有个三长两短,她必须要做出选择,必须要坚持维护自己的利益。她想等着皇太后醒来,有些事情她必须要提一提……<br/><br/> 正在她陷入沉思时,在炕上躺着的皇太后忽然一阵剧烈咳嗽,然后就醒过来了。皇后忙站起来去端了盅茶过来,请皇太后喝。<br/><br/> 皇太后由身边的宫女扶着坐正了,接了皇后递过去的茶喝了两口,就将粉彩寿桃茶盅放到炕桌上,往殿内角落处的鎏金铜座钟瞟了一眼,随口问:“皇后,哀家睡了多久了?”<br/><br/> 皇后答:“回母后的话,约莫半个多时辰了。”<br/><br/> 皇太后感叹:“哎<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人老了,不中用了,刚眯了眯眼,就睡过去了。不过,睡一会儿到底觉得要好些了。”<br/><br/> 停了停,她让跟前服侍的宫女们都下去。等人都走了,她才抚着腕上的一串碧玉佛珠低声道:“皇后,你觉着皇子们哪个最好?”<br/><br/> 皇后闻言心里一抖,她立即明白皇太后是在问她哪个皇子合适继位储君的事情。在这之前,前朝的儒臣们和皇帝的意思相左,不但她知道,就是皇太后也知道。可是两人却从未在一起说过此事,因为这是一种忌讳。后宫的女人们,即便如同皇太后这样地位尊崇的女人,也不宜在储位上发表任何意见。她们两个或者心中有觉得合适成为新太子的人选,但谁都没有露出过口风。立储向来都是牵涉到国之根本的大事,一个不小心就会惹祸上身,所以她们基本上会自动避开这样的话题。<br/><br/> 在这之前皇帝春秋正盛,他拿主意要立三皇子文楷为新太子,儒臣们坚决反对,两边各不相让。皇后和皇太后不发表意见,总觉得最后会尘埃落定,她们是女人,犯不着出头去说什么。<br/><br/> 可是现如今皇帝的病着实吓人,万一他有个好歹,这储位没有立下来,宫廷里头要乱不说,恐怕外朝也会乱。这要是再有居心叵测的人觊觎皇位,到时候天下大乱也有可能。所以皇太后才不得不出面来干预此事,她先就问皇后的意思,也是因为皇后是六宫之主,在皇帝病倒的情况下,这种事情首先就该跟她商量。<br/><br/> 皇后嗫嚅道:“母后,我……”<br/><br/> “这都啥时候了,不要藏着掖着,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皇太后鼓励道。<br/><br/> 其实皇后想问皇太后是什么想法,她附议就可,但是在皇太后说了鼓励的话后,她又觉得再支支吾吾反倒让皇太后不喜欢。<br/><br/> 于是她慢慢说:“要说诸位皇子里头最能干的自然是晋王文楷……”<br/><br/> 皇太后点头:“嗯,哀家也这么认为,可是……”<br/><br/> 皇后在说出晋王文楷最能干后,见皇太后点头,还以为她中意的是三皇子,就犹豫底下该不该再提二皇子说话,不过,皇太后又加上个“可是”。于是她心中一喜,接着又说:“可是二皇子毕竟为长,按照祖宗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所以鲁王文权该继位为太子。这也是外朝的儒臣们一再坚持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儒臣们担心坏了祖宗规矩,那以后臣民们效仿,那就无父无兄,无长幼尊卑,这样一来,势必生乱……”<br/><br/> “你属意二皇子文权?”皇太后听完问。<br/><br/> “文权虽然不如他三皇弟能干,可是他做事情中规中矩,大夏立国已经过百年,如今四海升平,他什么事情按照祖宗的规矩来,也不至于出错。更何况还有母后和外朝的阁臣们帮着他,更是稳当。”<br/><br/> 皇后说得委婉,皇太后听了也觉得在理。其实她和皇后是一样的想法,三皇子最能干,他要是继承了帝位,最可能成为一位有道明君。不过,偏偏他排行老三,要是如同皇帝坚持的立他为储君,就是坏了祖宗规矩,坏了礼法制度。历史上有多少因为废长立幼生出的祸事,又有多少王朝因此天下大乱,改朝换代。前代的那些事情提醒后人,祖宗规矩不可废,长幼有序的规矩不可废。<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