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夕虽然年幼,却有句话不吐不快。”<br/><br/> 宋青书见状,伸手相扶,道,“叶小弟请说。”<br/><br/> “大哥的才能,叶夕十分佩服。”<br/><br/> 叶夕沉声道,“敢问大哥志向如何?夕近日旁观,似乎大哥并无推翻元庭建功立业之心,可夕又十分不解,大哥为何既然没有造反之心,又为什么参与造反之事而要打下华源县呢?”<br/><br/> 宋青书静默半晌,缓缓露出一抹苦笑。<br/><br/> 宋青书是自知自事,他从小到大,最大的志向就是当上武当掌门,觉得自己最该做的事就是行侠仗义。<br/><br/> 可是,而今武当掌门真的只能是愿望了,行侠仗义倒是能做,可近几年来所见,他孤身一人能做的较之这个世道真是杯水车薪。<br/><br/> 当樟木村的村长找上来的时候,他是应下了。但却不似叶夕想的,那样轻易应下来。<br/><br/> 那日他半夜入了华源县,为的就是查探这一县百姓生活如何,可一眼见到县内百姓都是困苦难捱。<br/><br/> 所以,他才留下来练兵之后,干脆的打下华源县,想让这县里的人别在苦熬着日子。<br/><br/> 否则,他所想的也就是练兵而已,至于练成什么样还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反正他现在是无处可去的人。<br/><br/> 叶夕而今问到他的志向,便是宋青书也没什么好说,只觉得心里头空落落说不出的难过。<br/><br/> 过了好半晌,宋青书才叹气道,“我所想的,便也只是百姓能安居乐业——或者说,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的活下去。”<br/><br/> “叶小弟,我有时也在想,我们汉人恨蒙古人,是为了什么?是国仇么?可是以前前朝末年皇帝对百姓也说不上好。”<br/><br/> 宋青书缓缓道,“我见过有的蒙古人,对待他治下的汉人很不错,能让那些汉人安稳生活。在他们治下,那些汉人百姓少有仇恨,还有许多蒙汉混居通婚。”<br/><br/> “我还见过有许多汉人官员,助纣为虐,他们身为汉人,对待汉人百姓却更加苛刻,想必前朝那些贪官污吏就是这样了。蒙古人有好人恶人,汉人也有好人恶人。”<br/><br/> “我思来想去,只觉得我们这样仇恨蒙古人,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不让我们好好的活下去。虽然他们做的与有些汉人做的是同样的事情,然而因为他们是外族,所以我们就更恨他们。”<br/><br/> 宋青书拧着眉头,叹气道,“如果他们让我们好好的活下去,还会有造反么?可他们又为什么不让我们好好的活下去呢?我想来想去,却总是想不明白。”<br/><br/> 叶夕整个人都愣住了,宋青书说的这些以往他想都没想过。<br/><br/> 然而叶夕却不是那些读死书、死读书的人,他家学渊源,向来务实,更兼的年纪小,许多思想都未定型。<br/><br/> 而今听着宋青书这样说,他先是哑然,后是惊异,最后直接便呆住了。<br/><br/> 在他看来,所谓志向,一定要远大才算得上。往大了说要名留青史,往小了说怎么要建功立业。<br/><br/> 却没想到宋青书口中的志向,这么——朴实?<br/><br/> 但如果当真有一天,每个人都生活安稳,还会有人造反么?这确实是一件谁也不知道的事。<br/><br/> 宋青书感慨完了,见叶夕呆若木鸡的样子,忽又觉得好笑。<br/><br/> 他拍了拍叶夕肩膀,道,“我也不知道怎么,这话却对你说了出来。你还小呢,不急想这些。”<br/><br/> 宋青书想着又叹了口气,心道自己和个大孩子说这些做什么。自己两世见识,才有这么点想法,叶夕处事再干练,年纪毕竟摆在那里,又能懂得多少世情呢?<br/><br/> 况且这些话也是不该说出来的,若是给父亲和几位师叔们知道了,定是要说自己心 xi_ng 不正的。反倒是王保保在这里,说不定倒是能探讨一番。<br/><br/> 这个念头一起,宋青书便也呆住了。<br/><br/> ☆、第90章宋青书的故事(二十一)<br/><br/> 夜色沉沉,宋青书从营帐里走出来,亲卫队长尹<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三正看见,忙问道,“将军,有什么吩咐?”<br/><br/> 宋青书摇摇头,“睡不着,出来走走。你们忙去吧,不用管我。”<br/><br/> 尹三哎了一声,又带着人接着巡逻。<br/><br/> 初秋微风飒爽,轻柔的风吹过耳畔,宋青书惬意的深吸了一口气。此时,距离他打下华源县已经过了两年。<br/><br/> 乱世之中,义军四起。<br/><br/> 当初宋青书打的那么点地盘原本也不算什么,他本也没想好下一步该怎么走,却不想北边的徐寿辉倒是消息灵通,竟然直接派了人来说要接管华源县。<br/><br/> 若只是接管倒也没什么,偏偏还蹬鼻子赏脸的要宋青书去给他徐寿辉当马前卒。<br/><br/> 这下子宋青书是真怒了,徐寿辉是什么人?虽打的是明教的旗号,是明教义军的首领,但在明教中连五行旗使的地位都比不上!<br/><br/> 宋青书是武当三代第一人,哪怕就是以后当不了掌门了,也不能这么给师门丢脸吧?<br/><br/> 要是应了,以后张三丰、宋远桥都要不要做人了?到时候武当比着明教就逊了好大一筹。<br/><br/> 人在江湖,大多数时候争的还是那一口气,真要连脸面都没了,还剩下什么?<br/><br/> 宋青书也算不上什么宽厚 xi_ng 子,盛怒之下,就打跑了徐寿辉派来的人,带着手底下能用的兵,当真踏上了造反的道路。<br/><br/> 虽然造反的缘由有些小题大做,但这条路走上去就再也下不来。<br/><br/> 两年过去,赢过、输过,倒也有了立身的基业,就是徐寿辉也不敢再随意招惹了。<br/><br/> 宋青书信步走在大营里,默默的盘算着眼前的形势。他如今占了半个江西和大半个湖北,地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近来也没有元兵上赶着来找他。<br/><br/> 反倒是江西北面的徐寿辉一直都在与元兵鏖战,徐寿辉的地盘广人手足,蒙古皇帝派了孛罗帖木儿领兵清剿,正打的如火如荼。<br/><br/> 宋青书以往还见过这个孛罗帖木儿,就是大都城外送了王保保雏鹰的那一位。当初也没想到这人领兵这样厉害,而今想来也说不上什么感觉。<br/><br/> 宋青书正想着,天上一声熟悉的鹰啼。一道飞影快如闪电的落下来,在宋青书身边盘旋两圈。<br/><br/> 宋青书见状一笑,伸出左臂去,一只神骏的鹰落在他臂上。<br/><br/> 宋青书抚着这鹰的羽毛,笑道,“飞景,又替你主人来送信么。”<br/><br/> 飞景咕啾了一声,宋青书解下鹰爪下的竹筒,打开蜡封,从里面倒出一张字条来。<br/><br/> 宋青书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洋洋洒洒的写着十几个字。<br/><br/>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好好读孙子吧!”<br/><br/> 宋青书心里一抽,默默的把字条收起来,但嘴角却不由自主的弯起一个愉悦的弧度。<br/><br/> 宋青书又轻轻叹口气,“又让他看笑话了。”竟特意写了条子来嘲笑自己。<br/><br/> 以往武当派派人与泉州色目人通商,都由张松溪掌管,由于宋青书打了反旗,武当派众人关心他便将泉州生意所得大半分与宋青书。<br/><br/> 然而长期下来,武当派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免损了泉州海沙帮的利益,就此与海沙帮起了争<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