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王莺儿吃到了很可口的红烧鸡块。<br />
至于宋老二带回来的第二只鸡,则被放进了他家的鸡窝,跟他们之前养的鸡关在了一起。而这一对比,宋老二和王莺儿都有些傻眼,因为苏家这鸡,明显比他们家的鸡个头要大不少。<br />
“当家,我记得,小妹家养那些鸡的时间,比咱家要玩半个月多吧!”<br />
“对!”<br />
宋老二有些丧气。<br />
为啥丧气?<br />
他觉得自己这一年很努力了,可这会儿才发现,自己还是不够努力啊。瞧瞧自己这妹夫养的鸡,这差距太明显了。<br />
这一夜,宋老二作了深刻的反思,觉得自己还是要更努力才行。<br />
他这妹夫有了那么厉害的义父,五丫儿还成了圣上赐封的县主,却还能这么勤劳地干活儿,他自己这条件,又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br />
这一夜,宋老二和王莺儿谈了半宿,很好地总结了过去,畅想了未来。<br />
第二天一早,宋老二早早起来,准备上山砍柴。<br />
虽然家里准备了不少过冬的柴火,但这种东西,不怕多,就怕少。他媳妇儿如今可是怀上了,冬天就更不能被冻到了。<br />
王莺儿把昨天剩下的红烧鸡块热了,又煮了锅玉米粥,贴了面饼子,这才招呼宋老二吃饭。<br />
宋老二一早起来,一直在磨刀。<br />
要砍柴,这砍柴刀肯定得磨得锋利些才好。<br />
吃过了早饭,宋老二跟王莺儿交代了两声,便提着砍柴刀,背着竹楼,带上扁担进山了。<br />
村里人进山砍柴,都是要带上背篓的。毕竟如果在山里遇到了蘑菇、木耳、野果子之类的,都是要弄回来的。<br />
宋老二出门的时候,宋老大一家才起来,就算是宋老汉也是才起来没多会儿。<br />
“老二,你这大清早的干啥去?”<br />
宋老汉望见这一早就全副武装的二儿子,着实有些吃惊。这么多年,他真就没见过宋老二有多少次这么勤快的时候。<br />
“爹,我上山砍点儿柴火回来!”<br />
“你家里不是有老些了吗?”<br />
“这不是莺儿怀上了吗,今年的冬天也不知道冷不冷,多准备点儿柴火总是好的,您说对吧!”<br />
“对,你想的不错,那就早去早回,上山小心点儿!”<br />
“嗯!”<br />
宋老二挥挥手,出了家门,直奔宋家沟的西山坡。<br />
在宋老二出门也就半个时辰左右,王莺儿的娘家人到了宋家沟。<br />
昨儿个宋老二去报喜,王家人本来是没打算过来的。但是,后来宋老二去了崖上村,回来的时候,背着背篓,提着两只鸡,经过镇子上的时候,被王家的小女婿给瞧见了。<br />
于是,王莺儿的亲娘这才带着大儿媳妇一起往宋家沟过来。<br />
在家里做针线活儿的王莺儿瞧见她娘和大嫂过来,着实是吃了一惊,但之后就是欢喜。毕竟这是她亲娘!<br />
“娘,您咋来了?”<br />
“你怀上了,娘咋能不来?”<br />
王老太太慈和一笑,同时从袖笼里取出了一个小包,摆在王莺儿的面前,“喏,这是上回你大嫂借你的首饰,娘一直寻思着啥时候给你送来,可就是没时间。你那些个侄子、侄女,忒调皮了,偏又喜欢缠着你娘我!”<br />
“娘,那是您人好!”<br />
王莺儿将小包拿到近前,仔细打量了一下,确认这的确是自己的那些首饰,当时就收了起来。<br />
昨儿跟宋老二躺在炕上反思了半宿的她,看到亲娘虽然开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就忘了之前的事情。<br />
“莺儿,宋老二现在对你咋样?”<br />
王老太太看到王莺儿检视那些首饰,脸上闪过一丝的不满,但这意思不满很快掩去,取而代之的是如之前一般的温暖慈和。<br />
“娘,当家的对我,一直都很好啊!”<br />
王莺儿想也不想,便给出了王老太太想要的答案。<br />
你道王老太太为什么要来?自然是觉得来一趟,有利可图。<br />
之前的时候,为了王莺儿妹夫家的房子的事儿,宋老二到处借银子都没借到,可见他跟他大哥和妹妹的关系有多差。<br />
但现在,王莺儿怀上,宋老二去崖上村报喜,最后带了好几只鸡回来,可见宋老二已经取得了他妹子的谅解。<br />
以前的时候,王家很瞧不上宋氏。<br />
但现在是真的不同了。<br />
苏舞是长平县主,长平镇地界所有的村落,能过啥样的日子,都在苏舞的一念之间。不巧的是,王家所在的村子,也是在长平镇地界。<br />
“莺儿,那,宋老二跟你小姑子的关系恢复了?”<br />
“对啊,恢复了!”<br />
“昨儿个,我那小姑子还送了两只鸡呢!”<br />
“就两只啊?”<br />
王莺儿的大嫂瞬间瞪大眼睛,“我听小妹她当家的说,宋老二可是背了一篓子的鸡回来呢!”<br />
“对啊!”<br />
王莺儿点了点头,“我小姑子不光给了我家两只鸡,还给我公公和婆婆,还有大哥大嫂都送了鸡,有什么不对吗?”<br />
“说起来,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r />
宋老二带了多少只鸡回来,并没有瞒着王莺儿,宋老大一家得了四只鸡的事儿,王莺儿也知道。<br />
至于其中的原委,不需要宋老二多解释,王莺儿也知道。<br />
“傻闺女啊!”<br />
听到王莺儿的话,王老太太立刻瞪了她一眼,“你才是怀了娃的人,这鸡,咋地也该是给你准备的才是啊!”<br />
“这怀娃儿的女人,一定要吃好了,这样娃儿才长得好!”<br />
“还有,你都这个年纪了,更该吃好点儿!”<br />
“对,娘说的对!”<br />
王莺儿的大嫂立刻出声附和自家婆婆说话。<br />
王莺儿呵呵一笑,道:“娘,大嫂,你们说的都对,那,你们怎么不带只鸡过来呢?”<br />
现在的王莺儿,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蠢瓜。那时候的她,一门心思想着娘家,可到头来呢,娘家人根本就没把她当回事。<br />
“他大姑,你这说的啥话?”<br />
王莺儿大嫂当即沉下脸来,“咱们家是个啥样儿,你不知道吗?家里是个娃娃要吃饭,这日过得紧巴巴的,你不说帮衬一二,咋还想从娘家讨要东西呢?”
至于宋老二带回来的第二只鸡,则被放进了他家的鸡窝,跟他们之前养的鸡关在了一起。而这一对比,宋老二和王莺儿都有些傻眼,因为苏家这鸡,明显比他们家的鸡个头要大不少。<br />
“当家,我记得,小妹家养那些鸡的时间,比咱家要玩半个月多吧!”<br />
“对!”<br />
宋老二有些丧气。<br />
为啥丧气?<br />
他觉得自己这一年很努力了,可这会儿才发现,自己还是不够努力啊。瞧瞧自己这妹夫养的鸡,这差距太明显了。<br />
这一夜,宋老二作了深刻的反思,觉得自己还是要更努力才行。<br />
他这妹夫有了那么厉害的义父,五丫儿还成了圣上赐封的县主,却还能这么勤劳地干活儿,他自己这条件,又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br />
这一夜,宋老二和王莺儿谈了半宿,很好地总结了过去,畅想了未来。<br />
第二天一早,宋老二早早起来,准备上山砍柴。<br />
虽然家里准备了不少过冬的柴火,但这种东西,不怕多,就怕少。他媳妇儿如今可是怀上了,冬天就更不能被冻到了。<br />
王莺儿把昨天剩下的红烧鸡块热了,又煮了锅玉米粥,贴了面饼子,这才招呼宋老二吃饭。<br />
宋老二一早起来,一直在磨刀。<br />
要砍柴,这砍柴刀肯定得磨得锋利些才好。<br />
吃过了早饭,宋老二跟王莺儿交代了两声,便提着砍柴刀,背着竹楼,带上扁担进山了。<br />
村里人进山砍柴,都是要带上背篓的。毕竟如果在山里遇到了蘑菇、木耳、野果子之类的,都是要弄回来的。<br />
宋老二出门的时候,宋老大一家才起来,就算是宋老汉也是才起来没多会儿。<br />
“老二,你这大清早的干啥去?”<br />
宋老汉望见这一早就全副武装的二儿子,着实有些吃惊。这么多年,他真就没见过宋老二有多少次这么勤快的时候。<br />
“爹,我上山砍点儿柴火回来!”<br />
“你家里不是有老些了吗?”<br />
“这不是莺儿怀上了吗,今年的冬天也不知道冷不冷,多准备点儿柴火总是好的,您说对吧!”<br />
“对,你想的不错,那就早去早回,上山小心点儿!”<br />
“嗯!”<br />
宋老二挥挥手,出了家门,直奔宋家沟的西山坡。<br />
在宋老二出门也就半个时辰左右,王莺儿的娘家人到了宋家沟。<br />
昨儿个宋老二去报喜,王家人本来是没打算过来的。但是,后来宋老二去了崖上村,回来的时候,背着背篓,提着两只鸡,经过镇子上的时候,被王家的小女婿给瞧见了。<br />
于是,王莺儿的亲娘这才带着大儿媳妇一起往宋家沟过来。<br />
在家里做针线活儿的王莺儿瞧见她娘和大嫂过来,着实是吃了一惊,但之后就是欢喜。毕竟这是她亲娘!<br />
“娘,您咋来了?”<br />
“你怀上了,娘咋能不来?”<br />
王老太太慈和一笑,同时从袖笼里取出了一个小包,摆在王莺儿的面前,“喏,这是上回你大嫂借你的首饰,娘一直寻思着啥时候给你送来,可就是没时间。你那些个侄子、侄女,忒调皮了,偏又喜欢缠着你娘我!”<br />
“娘,那是您人好!”<br />
王莺儿将小包拿到近前,仔细打量了一下,确认这的确是自己的那些首饰,当时就收了起来。<br />
昨儿跟宋老二躺在炕上反思了半宿的她,看到亲娘虽然开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就忘了之前的事情。<br />
“莺儿,宋老二现在对你咋样?”<br />
王老太太看到王莺儿检视那些首饰,脸上闪过一丝的不满,但这意思不满很快掩去,取而代之的是如之前一般的温暖慈和。<br />
“娘,当家的对我,一直都很好啊!”<br />
王莺儿想也不想,便给出了王老太太想要的答案。<br />
你道王老太太为什么要来?自然是觉得来一趟,有利可图。<br />
之前的时候,为了王莺儿妹夫家的房子的事儿,宋老二到处借银子都没借到,可见他跟他大哥和妹妹的关系有多差。<br />
但现在,王莺儿怀上,宋老二去崖上村报喜,最后带了好几只鸡回来,可见宋老二已经取得了他妹子的谅解。<br />
以前的时候,王家很瞧不上宋氏。<br />
但现在是真的不同了。<br />
苏舞是长平县主,长平镇地界所有的村落,能过啥样的日子,都在苏舞的一念之间。不巧的是,王家所在的村子,也是在长平镇地界。<br />
“莺儿,那,宋老二跟你小姑子的关系恢复了?”<br />
“对啊,恢复了!”<br />
“昨儿个,我那小姑子还送了两只鸡呢!”<br />
“就两只啊?”<br />
王莺儿的大嫂瞬间瞪大眼睛,“我听小妹她当家的说,宋老二可是背了一篓子的鸡回来呢!”<br />
“对啊!”<br />
王莺儿点了点头,“我小姑子不光给了我家两只鸡,还给我公公和婆婆,还有大哥大嫂都送了鸡,有什么不对吗?”<br />
“说起来,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r />
宋老二带了多少只鸡回来,并没有瞒着王莺儿,宋老大一家得了四只鸡的事儿,王莺儿也知道。<br />
至于其中的原委,不需要宋老二多解释,王莺儿也知道。<br />
“傻闺女啊!”<br />
听到王莺儿的话,王老太太立刻瞪了她一眼,“你才是怀了娃的人,这鸡,咋地也该是给你准备的才是啊!”<br />
“这怀娃儿的女人,一定要吃好了,这样娃儿才长得好!”<br />
“还有,你都这个年纪了,更该吃好点儿!”<br />
“对,娘说的对!”<br />
王莺儿的大嫂立刻出声附和自家婆婆说话。<br />
王莺儿呵呵一笑,道:“娘,大嫂,你们说的都对,那,你们怎么不带只鸡过来呢?”<br />
现在的王莺儿,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蠢瓜。那时候的她,一门心思想着娘家,可到头来呢,娘家人根本就没把她当回事。<br />
“他大姑,你这说的啥话?”<br />
王莺儿大嫂当即沉下脸来,“咱们家是个啥样儿,你不知道吗?家里是个娃娃要吃饭,这日过得紧巴巴的,你不说帮衬一二,咋还想从娘家讨要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