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些都是刚上的奏折。”<br />
大太监捧着一大摞奏折送上来,劝道:“陛下要不先歇歇?老奴让御厨送些小点心来。”<br />
朱棣摆摆手,顺手就拿起一份奏折。<br />
“……兴和伯武勋出众,何不如专心武事……则我大明武勋后继有人矣!”<br />
“……”<br />
朱棣连续翻了几份奏折,眉头渐渐的锁紧。<br />
这反应真是够快的啊!<br />
朱棣再拿起一份奏折,是专程递来的密折。<br />
打开后,略微有些凌乱的字迹中还带着酒味。朱棣没有关注这个,因为他看出了书写人的心情应该在激荡着,所以那构架显得大开大合。<br />
“奴婢王贺……”<br />
“……故兴和伯方醒,曾深入不毛,讨伐不臣,战而胜之!”<br />
“……这里长眠着一位永生都在捍卫大明尊严与利益的战士!”<br />
朱棣的表情有些沉闷,他拿着那本奏折看了许久,几乎把奏折捏成了一团,最后把它收在了御案上的一个木盒子里。<br />
“这些奏折都处理掉!”<br />
大太监看到刚送来的这些奏折居然被处理了,不禁有些奇怪。<br />
所谓的处理,就是‘漂没’。这些奏折的命运就是被放在某间库房里,直至腐朽的那一天。<br />
不过大太监可不敢插嘴,就上去抱着奏折,准备交给外面的人。<br />
走到殿外时,一阵风吹过,吹起了一本奏折的边角。<br />
——兴和伯此人鹰视狼顾。国本年幼,臣为未来忧……<br />
八月末的秋风吹过,大太监突然打了个冷战。<br />
……<br />
“咦!我怎么在家里?”<br />
方醒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床帐。他感受了一下怀中的温热,就有些懵了。<br />
此时外面黑漆漆的,方醒看了一下时间:凌晨四点不到。<br />
悄然起身,方醒走出了卧室。<br />
初秋的凌晨气温很舒适,方醒先安抚了被惊动的铃铛。大黄在它的对面,探出个小脑袋来,又缩回了自己的窝里。<br />
方醒来到了书房里,消失一瞬后,再出来时,手中就多了一瓶啤酒。<br />
摸摸发胀的额头,方醒喝了口啤酒。<br />
以酒解酒!<br />
一瓶啤酒下肚,方醒眯眼,回想着昨天的情况,可却一无所获。<br />
不过昨天喝酒前他就有了准备,所以应当问题不大。<br />
“锋芒太盛啊!”<br />
觉得身体舒服了些的方醒出了内院,正活动着手脚的时候,看到一个黑影在边上溜达。<br />
“谁?”<br />
黑影一窒,旋即走进几步,躬身道:“伯爷,是伯律。”<br />
“伯律啊!”方醒诧异道:“你何时回来的?妻儿可接来了吗?”<br />
黄钟点头道:“水路轻便,昨日午时就到了,夫人已经安排的很妥当。”<br />
“怎么,新到方家,有些不适应?”<br />
“没有,此处环境清幽,比在下原先的家中好了许多,只是一时之间……”<br />
两人在前院绕圈交谈,慢慢的,黄钟发现方醒不是那种严苛的主家,就放开了心怀问道:“伯爷,昨日在下也了解了些事,觉得……武安侯被削爵不一定是好事。”<br />
方醒停住脚步,回身看着黄钟,满意的道:“正是如此。”<br />
伸手拍拍身边的树干,方醒叹道:“我本想维持这种态势,可郑亨主动邀战,避不开啊!”<br />
黄钟道:“不过既然已经开始,那只能是把郑亨赶尽杀绝,否则后患无穷。”<br />
方醒看着天上渐渐稀疏的星宿,淡淡的道:“事到临头,我当然要把郑亨这条恶犬给打个半死,不然当了出头的鸟儿,还想着心慈手软,此取死之道也!”<br />
“伯爷……”<br />
两人在院子里绕圈绕到了家丁们起床操练,才相对一视,都觉得刚才这番谈话让彼此都增进了了解。<br />
回到内院,张淑慧已经起身了,看到他后免不了要埋怨一番。<br />
“夫君,您的身体可还没好呢,昨日还喝这般多的酒,吓了妾身和小白一跳。”<br />
方醒顺手帮她把一缕秀发拨开,笑道:“昨日大胜,军中士气正高,为夫怎好离去。再说太孙也在,怎么说为夫也不能退缩吧。”<br />
张淑慧看着镜子里的丈夫,抿嘴一笑:“夫君,明日乡试就要放榜了,不知道马苏如何。”<br />
……<br />
贡院里,亮了一晚上的蜡烛终于熄灭了。<br />
最后被录取的试卷都被集中到了一起,此次的主考官之一,翰林院编修王川眸色不明的说道:“可开卷了?”<br />
周述眨眨发酸的眼睛,点头道:“此次金陵乡试的俊杰尽在此处,开吧,让本官看看,究竟是哪些人。”<br />
严旦马上就招呼那些阅卷官,大家一起揭开了糊名。<br />
一份份试卷被按照从低到高的方式打开,边上多人验证后,有人大声的把考生的姓名、籍贯和名次说出来,然后一一抄录下来。<br />
严旦有些心不在焉,他一边看着手中考卷的考生名字,一边假装不在意的看着周围人的开封。<br />
可等除却前十名的试卷都揭开后,严旦没听到马苏的名字。他看了王川一眼,心中暗自喜悦。<br />
马苏必然被淘汰了!<br />
想起自己曾经多次在马苏的考舍前晃悠,想必他的心中必然会时时警惕,那会考得好才怪!<br />
本官果然是天才啊!<br />
王川看了一遍考生的名单,笑道:“周大人,这些人大家都没有异议吧?”<br />
周述喝了口浓茶,淡淡的道:“既然是糊名,又是几轮筛选,当然不会错。”<br />
看了一眼大多是兔子眼的阅卷官们,王川道:“那就打开前十名的试卷吧。”<br />
周述点点头,马上四名同考官就缓缓的揭开了糊名……<br />
“第十名,……王源。”<br />
“第九名,……尹家辉。”<br />
“第八名,……”<br />
乡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而第二到第十名叫做亚元,都是有希望进一步考中进士的佼佼者。<br />
“第二名……蒋斌。”<br />
“呼……”<br />
听到这里,严旦终于确定,此次应天府乡试没有马苏的份了。<br />
最后一张卷子就是解元的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叫做赵国安的同考官的身上。<br />
长得慈眉善目的赵国安呵呵笑着,打开了试卷……<br />
严旦揉揉眼睛,想着完事后就好好的睡一觉。<br />
王川和周述一起端坐在上首,他捧着已经冷了的茶杯,觉得这次主考的经历对自己以后的仕途当是一大助力。<br />
赵国安终于打开了试卷,揭掉糊名后,就怔了一下,然后欣喜的道:“各位大人,本次乡试终于有一段佳话了。”<br />
是谁?
大太监捧着一大摞奏折送上来,劝道:“陛下要不先歇歇?老奴让御厨送些小点心来。”<br />
朱棣摆摆手,顺手就拿起一份奏折。<br />
“……兴和伯武勋出众,何不如专心武事……则我大明武勋后继有人矣!”<br />
“……”<br />
朱棣连续翻了几份奏折,眉头渐渐的锁紧。<br />
这反应真是够快的啊!<br />
朱棣再拿起一份奏折,是专程递来的密折。<br />
打开后,略微有些凌乱的字迹中还带着酒味。朱棣没有关注这个,因为他看出了书写人的心情应该在激荡着,所以那构架显得大开大合。<br />
“奴婢王贺……”<br />
“……故兴和伯方醒,曾深入不毛,讨伐不臣,战而胜之!”<br />
“……这里长眠着一位永生都在捍卫大明尊严与利益的战士!”<br />
朱棣的表情有些沉闷,他拿着那本奏折看了许久,几乎把奏折捏成了一团,最后把它收在了御案上的一个木盒子里。<br />
“这些奏折都处理掉!”<br />
大太监看到刚送来的这些奏折居然被处理了,不禁有些奇怪。<br />
所谓的处理,就是‘漂没’。这些奏折的命运就是被放在某间库房里,直至腐朽的那一天。<br />
不过大太监可不敢插嘴,就上去抱着奏折,准备交给外面的人。<br />
走到殿外时,一阵风吹过,吹起了一本奏折的边角。<br />
——兴和伯此人鹰视狼顾。国本年幼,臣为未来忧……<br />
八月末的秋风吹过,大太监突然打了个冷战。<br />
……<br />
“咦!我怎么在家里?”<br />
方醒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床帐。他感受了一下怀中的温热,就有些懵了。<br />
此时外面黑漆漆的,方醒看了一下时间:凌晨四点不到。<br />
悄然起身,方醒走出了卧室。<br />
初秋的凌晨气温很舒适,方醒先安抚了被惊动的铃铛。大黄在它的对面,探出个小脑袋来,又缩回了自己的窝里。<br />
方醒来到了书房里,消失一瞬后,再出来时,手中就多了一瓶啤酒。<br />
摸摸发胀的额头,方醒喝了口啤酒。<br />
以酒解酒!<br />
一瓶啤酒下肚,方醒眯眼,回想着昨天的情况,可却一无所获。<br />
不过昨天喝酒前他就有了准备,所以应当问题不大。<br />
“锋芒太盛啊!”<br />
觉得身体舒服了些的方醒出了内院,正活动着手脚的时候,看到一个黑影在边上溜达。<br />
“谁?”<br />
黑影一窒,旋即走进几步,躬身道:“伯爷,是伯律。”<br />
“伯律啊!”方醒诧异道:“你何时回来的?妻儿可接来了吗?”<br />
黄钟点头道:“水路轻便,昨日午时就到了,夫人已经安排的很妥当。”<br />
“怎么,新到方家,有些不适应?”<br />
“没有,此处环境清幽,比在下原先的家中好了许多,只是一时之间……”<br />
两人在前院绕圈交谈,慢慢的,黄钟发现方醒不是那种严苛的主家,就放开了心怀问道:“伯爷,昨日在下也了解了些事,觉得……武安侯被削爵不一定是好事。”<br />
方醒停住脚步,回身看着黄钟,满意的道:“正是如此。”<br />
伸手拍拍身边的树干,方醒叹道:“我本想维持这种态势,可郑亨主动邀战,避不开啊!”<br />
黄钟道:“不过既然已经开始,那只能是把郑亨赶尽杀绝,否则后患无穷。”<br />
方醒看着天上渐渐稀疏的星宿,淡淡的道:“事到临头,我当然要把郑亨这条恶犬给打个半死,不然当了出头的鸟儿,还想着心慈手软,此取死之道也!”<br />
“伯爷……”<br />
两人在院子里绕圈绕到了家丁们起床操练,才相对一视,都觉得刚才这番谈话让彼此都增进了了解。<br />
回到内院,张淑慧已经起身了,看到他后免不了要埋怨一番。<br />
“夫君,您的身体可还没好呢,昨日还喝这般多的酒,吓了妾身和小白一跳。”<br />
方醒顺手帮她把一缕秀发拨开,笑道:“昨日大胜,军中士气正高,为夫怎好离去。再说太孙也在,怎么说为夫也不能退缩吧。”<br />
张淑慧看着镜子里的丈夫,抿嘴一笑:“夫君,明日乡试就要放榜了,不知道马苏如何。”<br />
……<br />
贡院里,亮了一晚上的蜡烛终于熄灭了。<br />
最后被录取的试卷都被集中到了一起,此次的主考官之一,翰林院编修王川眸色不明的说道:“可开卷了?”<br />
周述眨眨发酸的眼睛,点头道:“此次金陵乡试的俊杰尽在此处,开吧,让本官看看,究竟是哪些人。”<br />
严旦马上就招呼那些阅卷官,大家一起揭开了糊名。<br />
一份份试卷被按照从低到高的方式打开,边上多人验证后,有人大声的把考生的姓名、籍贯和名次说出来,然后一一抄录下来。<br />
严旦有些心不在焉,他一边看着手中考卷的考生名字,一边假装不在意的看着周围人的开封。<br />
可等除却前十名的试卷都揭开后,严旦没听到马苏的名字。他看了王川一眼,心中暗自喜悦。<br />
马苏必然被淘汰了!<br />
想起自己曾经多次在马苏的考舍前晃悠,想必他的心中必然会时时警惕,那会考得好才怪!<br />
本官果然是天才啊!<br />
王川看了一遍考生的名单,笑道:“周大人,这些人大家都没有异议吧?”<br />
周述喝了口浓茶,淡淡的道:“既然是糊名,又是几轮筛选,当然不会错。”<br />
看了一眼大多是兔子眼的阅卷官们,王川道:“那就打开前十名的试卷吧。”<br />
周述点点头,马上四名同考官就缓缓的揭开了糊名……<br />
“第十名,……王源。”<br />
“第九名,……尹家辉。”<br />
“第八名,……”<br />
乡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而第二到第十名叫做亚元,都是有希望进一步考中进士的佼佼者。<br />
“第二名……蒋斌。”<br />
“呼……”<br />
听到这里,严旦终于确定,此次应天府乡试没有马苏的份了。<br />
最后一张卷子就是解元的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叫做赵国安的同考官的身上。<br />
长得慈眉善目的赵国安呵呵笑着,打开了试卷……<br />
严旦揉揉眼睛,想着完事后就好好的睡一觉。<br />
王川和周述一起端坐在上首,他捧着已经冷了的茶杯,觉得这次主考的经历对自己以后的仕途当是一大助力。<br />
赵国安终于打开了试卷,揭掉糊名后,就怔了一下,然后欣喜的道:“各位大人,本次乡试终于有一段佳话了。”<br />
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