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来临,大堂里点着牛油蜡烛,照的四周明晃晃的。<br />
方醒起身,端着茶杯道:“大明禁海之意主要是防备倭寇,可要是倭寇没有了呢?”<br />
“那岂不是能开海了?”<br />
徐庆兴奋的道,作为海边地方的商家,他再清楚不过开海的好处了。<br />
方醒摇摇头,让徐庆的兴奋都打了水漂。<br />
“我的判断,七八年之内不可能开海!”<br />
徐庆纳闷的想,那你岂不是在望梅止渴吗?<br />
“可希望总是在的。”<br />
方醒目光炯炯的道:“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积蓄力量,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商品质量,降低我们商品的成本,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商船将跟着大明的战舰出发,到我们能到的任何地方去,去赚他们的钱,去打击他们的工商业……”<br />
方醒停顿了一瞬,看到徐庆呆滞的模样。抬眼,王亮就在门边,正一脸纠结的听着。<br />
“去吧,告诉他们,此时无事。”<br />
此时无事,但不代表以后无事,徐庆心领神会的去回复那些坐立不安的商家。<br />
“没吃饭吧?”<br />
方醒招呼王亮进来,把那张供状交给他。<br />
可在这份抄录的供状上,根本就没有那几个大商家的名字!<br />
王亮摇头道:“没吃,想着到伯爷这里来看看有什么吃的。”<br />
方醒笑了笑,叫来小刀,让他找厨房做个火锅。<br />
“这边早晚阴冷,吃个火锅去去寒。”<br />
火锅的材料大多是海味,吃起来倒是不差。<br />
喝了一口酒,方醒舒坦的道:“可是觉得大明的战船不是为商人服务的?”<br />
徐庆正在撕扯着一只螃蟹,点头道:“正是,伯爷,商人重利轻义啊!”<br />
方醒笑道:“那是因为威慑不够,我有两条,一是律法,执法必严!二是吏治,至于如何细究,此时说了也是空头话,且待以后吧。”<br />
看到王亮在沉思,方醒道:“你读过史书,那你应该知道历朝历代土地兼并的害处,不把这股力量向外疏导,大明如何能避过……”<br />
能避过什么?兴衰轮回!<br />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方醒和王贺、王亮的奏折就上路了。<br />
……<br />
朱瞻基正看着眼前的几个小坛子发呆,而婉婉大眼睛眨巴着,催促他赶紧开封。<br />
打开封口,一股子浓郁的味道就出来了。<br />
“是鱼!”<br />
婉婉欢呼道:“我要吃,我要吃!”<br />
梁中在边上愁眉苦脸的道:“郡主,还是让老奴先试试吧。”<br />
虽然是方醒的人送来的,可看着那据说是放置了半个多月的豉鱼,梁中觉得还是要试一下,不然吃了拉肚子可不得了。<br />
婉婉瞪大了眼睛,看着梁中一脸悲壮的吃了一口,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好吃吗?”<br />
梁中谨慎的再吃了一块,眉间就渐渐的舒展开来:“好吃!不过老奴觉得还是等半个时辰再说。”<br />
朱瞻基毫不客气的把坛子拿过来,然后夹了几大块鱼出来,吩咐道:“把那些豉鱼送到皇爷爷那里,就说是兴和伯拿来的。”<br />
说完,两兄妹就叫人送来了米饭,就着这豉鱼,吃的喷香。<br />
等豉鱼送到朱棣那里时,正好他还在看奏折。<br />
大太监低眉顺眼的问道:“陛下,午膳时间到了,太孙殿下那边送来了新吃食,您看……”<br />
朱棣放下奏折,问道:“什么新吃食?”<br />
大太监赶紧回答:“说是兴和伯送来的豉鱼。”<br />
朱棣瞟了那几份刚看完的奏折一眼,点头道:“那就摆膳吧。”<br />
蒸过的豉鱼让朱棣的眉头一松,就着这道菜,不一会儿几张大饼就进肚了。<br />
看到朱棣吃的香,大太监心中嘀咕着,准备让人去跟朱瞻基说说,以后这个豉鱼可以经常送些来。<br />
朱棣把筷子一搁,起身道:“下次不必蒸了,这豉鱼必然是冷吃才有滋味。”<br />
大太监心中不信,等朱棣走后,他就夹了一筷子已经冷却的豉鱼尝尝。<br />
“啧!果然是冷吃有味道啊!”<br />
回到乾清宫,朱棣叫来了刚吃完饭的胡广,吩咐道:“拟旨。”<br />
胡广急忙准备停当,然后倾听。<br />
朱棣在殿内走动着,缓缓的道:“倭寇为害一方,朕虽念着上天有好生之德,可终须霹雳手段,方显我大明之怒!”<br />
回味着刚才豉鱼的味道,朱棣继续说道:“除却首领之外,令兴和伯尽数斩之……铸京观于台州府!以震慑海外不臣!”<br />
胡广一边运笔如飞,一边暗自想着今天才到的捷报,心中滋味难明。<br />
“让方醒回来吧……”朱棣看着外面的阳光,幽幽的道。<br />
……<br />
第一鲜中,方十一招呼伙计把那些小坛子运进来,结果被相熟的老客人看到了,当即就要吃。<br />
方十一无奈,只得按照送货人的交代打开了几坛,一些蒸,一些当成凉菜送过去。<br />
“好吃!鲜香四溢,下饭绝好!”<br />
“热一壶酒来。”<br />
“这鱼就着热酒,那味道肯定不错。”<br />
“还有没有?卖几坛给我带回家去!”<br />
方十一含笑道:“实在是对不住了,这鱼是从浙jiang那边送来的,数量不多。”<br />
金陵不是吃不到海味,只是品种少,想要吃到合心的味道太难了。<br />
而且海味要保证活着送到金陵城中,那价格自然也不菲。<br />
回到楼下,方十一就听到了消息。<br />
“那兴和伯据说在台州府杀的倭寇人头滚滚,还在海边铸了京观,吓得那些倭寇看到再也不敢靠岸……”<br />
“啧啧!这兴和伯就是杀神转世啊!”<br />
“屁话!你可忘了,兴和伯可是举人来着,要不是……人家兴许早就中状元了!”<br />
“……”<br />
方家庄中,得到方醒家信的张淑慧俏脸粉红,当即令人告之所有人,并发放米粮以示庆祝。<br />
小白抱着已经长大的大黄,脚边就是铃铛,眼巴巴的问道:“夫人,少爷说他什么时候回来呀?”<br />
张淑慧欣喜的道:“夫君说了,他终究不好太久在外,估摸着能在年前回来。”<br />
这时外面来了个丫鬟,传递了朱瞻基的口信。<br />
“殿下说了,召回老爷的圣旨已经出发,年前肯定能回来。”<br />
张淑慧摆摆手,等丫鬟下去后,才低声道:“这功劳啊,不能太多。等这次夫君回来,就让他多休息休息。”<br />
话虽是这般说,可张淑慧想起了张辅的话。<br />
——德华并未掌控大军,所以在军功方面忌讳不是很大!<br />
而作为对比,张辅几次南征都是独掌大军,当然得韬光养晦!
方醒起身,端着茶杯道:“大明禁海之意主要是防备倭寇,可要是倭寇没有了呢?”<br />
“那岂不是能开海了?”<br />
徐庆兴奋的道,作为海边地方的商家,他再清楚不过开海的好处了。<br />
方醒摇摇头,让徐庆的兴奋都打了水漂。<br />
“我的判断,七八年之内不可能开海!”<br />
徐庆纳闷的想,那你岂不是在望梅止渴吗?<br />
“可希望总是在的。”<br />
方醒目光炯炯的道:“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积蓄力量,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商品质量,降低我们商品的成本,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商船将跟着大明的战舰出发,到我们能到的任何地方去,去赚他们的钱,去打击他们的工商业……”<br />
方醒停顿了一瞬,看到徐庆呆滞的模样。抬眼,王亮就在门边,正一脸纠结的听着。<br />
“去吧,告诉他们,此时无事。”<br />
此时无事,但不代表以后无事,徐庆心领神会的去回复那些坐立不安的商家。<br />
“没吃饭吧?”<br />
方醒招呼王亮进来,把那张供状交给他。<br />
可在这份抄录的供状上,根本就没有那几个大商家的名字!<br />
王亮摇头道:“没吃,想着到伯爷这里来看看有什么吃的。”<br />
方醒笑了笑,叫来小刀,让他找厨房做个火锅。<br />
“这边早晚阴冷,吃个火锅去去寒。”<br />
火锅的材料大多是海味,吃起来倒是不差。<br />
喝了一口酒,方醒舒坦的道:“可是觉得大明的战船不是为商人服务的?”<br />
徐庆正在撕扯着一只螃蟹,点头道:“正是,伯爷,商人重利轻义啊!”<br />
方醒笑道:“那是因为威慑不够,我有两条,一是律法,执法必严!二是吏治,至于如何细究,此时说了也是空头话,且待以后吧。”<br />
看到王亮在沉思,方醒道:“你读过史书,那你应该知道历朝历代土地兼并的害处,不把这股力量向外疏导,大明如何能避过……”<br />
能避过什么?兴衰轮回!<br />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方醒和王贺、王亮的奏折就上路了。<br />
……<br />
朱瞻基正看着眼前的几个小坛子发呆,而婉婉大眼睛眨巴着,催促他赶紧开封。<br />
打开封口,一股子浓郁的味道就出来了。<br />
“是鱼!”<br />
婉婉欢呼道:“我要吃,我要吃!”<br />
梁中在边上愁眉苦脸的道:“郡主,还是让老奴先试试吧。”<br />
虽然是方醒的人送来的,可看着那据说是放置了半个多月的豉鱼,梁中觉得还是要试一下,不然吃了拉肚子可不得了。<br />
婉婉瞪大了眼睛,看着梁中一脸悲壮的吃了一口,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好吃吗?”<br />
梁中谨慎的再吃了一块,眉间就渐渐的舒展开来:“好吃!不过老奴觉得还是等半个时辰再说。”<br />
朱瞻基毫不客气的把坛子拿过来,然后夹了几大块鱼出来,吩咐道:“把那些豉鱼送到皇爷爷那里,就说是兴和伯拿来的。”<br />
说完,两兄妹就叫人送来了米饭,就着这豉鱼,吃的喷香。<br />
等豉鱼送到朱棣那里时,正好他还在看奏折。<br />
大太监低眉顺眼的问道:“陛下,午膳时间到了,太孙殿下那边送来了新吃食,您看……”<br />
朱棣放下奏折,问道:“什么新吃食?”<br />
大太监赶紧回答:“说是兴和伯送来的豉鱼。”<br />
朱棣瞟了那几份刚看完的奏折一眼,点头道:“那就摆膳吧。”<br />
蒸过的豉鱼让朱棣的眉头一松,就着这道菜,不一会儿几张大饼就进肚了。<br />
看到朱棣吃的香,大太监心中嘀咕着,准备让人去跟朱瞻基说说,以后这个豉鱼可以经常送些来。<br />
朱棣把筷子一搁,起身道:“下次不必蒸了,这豉鱼必然是冷吃才有滋味。”<br />
大太监心中不信,等朱棣走后,他就夹了一筷子已经冷却的豉鱼尝尝。<br />
“啧!果然是冷吃有味道啊!”<br />
回到乾清宫,朱棣叫来了刚吃完饭的胡广,吩咐道:“拟旨。”<br />
胡广急忙准备停当,然后倾听。<br />
朱棣在殿内走动着,缓缓的道:“倭寇为害一方,朕虽念着上天有好生之德,可终须霹雳手段,方显我大明之怒!”<br />
回味着刚才豉鱼的味道,朱棣继续说道:“除却首领之外,令兴和伯尽数斩之……铸京观于台州府!以震慑海外不臣!”<br />
胡广一边运笔如飞,一边暗自想着今天才到的捷报,心中滋味难明。<br />
“让方醒回来吧……”朱棣看着外面的阳光,幽幽的道。<br />
……<br />
第一鲜中,方十一招呼伙计把那些小坛子运进来,结果被相熟的老客人看到了,当即就要吃。<br />
方十一无奈,只得按照送货人的交代打开了几坛,一些蒸,一些当成凉菜送过去。<br />
“好吃!鲜香四溢,下饭绝好!”<br />
“热一壶酒来。”<br />
“这鱼就着热酒,那味道肯定不错。”<br />
“还有没有?卖几坛给我带回家去!”<br />
方十一含笑道:“实在是对不住了,这鱼是从浙jiang那边送来的,数量不多。”<br />
金陵不是吃不到海味,只是品种少,想要吃到合心的味道太难了。<br />
而且海味要保证活着送到金陵城中,那价格自然也不菲。<br />
回到楼下,方十一就听到了消息。<br />
“那兴和伯据说在台州府杀的倭寇人头滚滚,还在海边铸了京观,吓得那些倭寇看到再也不敢靠岸……”<br />
“啧啧!这兴和伯就是杀神转世啊!”<br />
“屁话!你可忘了,兴和伯可是举人来着,要不是……人家兴许早就中状元了!”<br />
“……”<br />
方家庄中,得到方醒家信的张淑慧俏脸粉红,当即令人告之所有人,并发放米粮以示庆祝。<br />
小白抱着已经长大的大黄,脚边就是铃铛,眼巴巴的问道:“夫人,少爷说他什么时候回来呀?”<br />
张淑慧欣喜的道:“夫君说了,他终究不好太久在外,估摸着能在年前回来。”<br />
这时外面来了个丫鬟,传递了朱瞻基的口信。<br />
“殿下说了,召回老爷的圣旨已经出发,年前肯定能回来。”<br />
张淑慧摆摆手,等丫鬟下去后,才低声道:“这功劳啊,不能太多。等这次夫君回来,就让他多休息休息。”<br />
话虽是这般说,可张淑慧想起了张辅的话。<br />
——德华并未掌控大军,所以在军功方面忌讳不是很大!<br />
而作为对比,张辅几次南征都是独掌大军,当然得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