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陛下,汉王殿下无礼!都督府的人粗鲁!”<br />
    吕震没敢添油加醋,零零散散的说了发生的事。<br />
    朱高炽的目光转到孟瑛那里,眼神中带着不耐。<br />
    孟瑛苦涩的道:“汉王殿下如何臣不知,可礼部的小吏都敢对着都督府的人呼喝,如同召唤家中奴婢,陛下……”<br />
    朱高炽捂着额头道:“各自回去!”<br />
    这是要和稀泥,吕震不忿,却不敢在朱高炽疲惫时再说,就瞥了孟瑛一眼,然后告退。<br />
    两人告退后,朱高炽疲惫的看着外面,说道:“事情如何?”<br />
    梁中就细细的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同样没敢增减。<br />
    朱高炽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喃喃的道:“文武难权衡啊……”<br />
    ……<br />
    朱高煦打人之事很快就被淹没在都督府和礼部大打出手的消息中。<br />
    “此事你别插手,任由他们去闹!”<br />
    张辅难得来了方醒家,看着方醒膝上的无忧眼热不已。<br />
    方醒低头看到无忧正好奇的看着张辅,就说道:“叫舅舅。”<br />
    无忧的眼睛很大,很纯净,她突然歪着脑袋,然后没坐稳,一下就倒在了方醒的怀里。<br />
    “呀……”<br />
    小丫头惊了一声,然后觉得方醒的怀里很舒坦,就这么靠着。<br />
    方醒笑了笑,说道:“此事看似小事,可礼部开了这个先例,陛下若是处置不好,文武就要对立了。”<br />
    张辅的眉间多了分冷意,说道:“此事若是偏向礼部,那咱们就罢手,且让文人去领军!”<br />
    方醒心中一震,想起了原先历史上明军素质下滑厉害的原因,想起了土木堡之时,大军无人能掌控的事……<br />
    “事情才传出来,武勋们都通过气了。”<br />
    张辅终于动气了,讥笑道:“都督府的人也是礼部能随意呼喝的吗?陛下若是执意如此,那我会在家中读书,平时上朝当傻子罢了!”<br />
    军方震怒了!<br />
    可军方在此事上却保持了沉默,怒火在郁积着。<br />
    而吕震却像是个怨妇般的开始了到处倾诉,把都督府的人说成了兵痞,于是事情越发的热闹了。<br />
    文官们,读书人们自然都站在了礼部这边,强烈谴责都督府打伤礼部多名官吏的行径。甚至连那些悄悄去喝花酒的读书人都作诗提及此事。<br />
    一时间武人似乎有些人人喊打的意思,情况好像不大对了。<br />
    ……<br />
    “外间传言至此了吗?”<br />
    朱高炽觉得皇帝不是个好职业,可从被立为燕王世子开始,他就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必须要做什么。<br />
    不管是靖难时掌管燕王封地,还是靖难成功后的太子之位,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什么。<br />
    梁中觉得这事儿不大对味,他说道:“陛下,那些读书人议论颇多,官吏们也是义愤填膺,可……”<br />
    “可什么?”<br />
    朱高炽暂时还没有把东厂和锦衣卫拎出来,所以情报这一块就靠下面互相沟通。<br />
    梁中惶恐的道:“陛下,武勋们都没发声。”<br />
    朱高炽漫不经心的问道:“他们在干什么?”<br />
    他登基之初就拿了李茂芳和徐景昌来开刀,算是成功的震慑住了勋戚,顺便还报了仇。<br />
    “英国公在家读书,成国公也在家读书……”<br />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br />
    “知道了。”<br />
    朱高炽对勋戚的感觉很复杂,既有倚重之处,却也有忌惮的地方。<br />
    勋戚和文官不同,文官不存在世袭,甚至皇帝看到你不爽,直接就可以赶回家去吃老米饭。<br />
    勋戚啊!<br />
    与国同休,可却……<br />
    朱高炽摇摇头,继续处置政事。<br />
    ……<br />
    “陛下停了宝船谁也没办法,可居然还遣散了那些水手,这是什么意思?户部养不起吗?”<br />
    朱高炽的政令一个接着一个,眼瞅着就是全盘否定朱棣的意思,方醒坐不住了,来到了户部。<br />
    夏元吉苦笑道:“那点人肯定养得起,可你知道的,此事陛下一力推动,那几个学士大多赞同,我能如何?”<br />
    方醒铁青着脸问道:“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吗?”<br />
    夏元吉摇头,“最后就一个金忠骂了几句,说船队花费了那么多钱粮,丢在那里才是靡费。可陛下看他是老臣,就当没听见。”<br />
    夏元吉看看门外没人,低声道:“有人赞颂陛下,说是苛政一朝去除,百姓欢欣鼓舞,盛世来了。”<br />
    “嘭!”<br />
    方醒突然大怒,他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怒道:“杨荣、杨士奇,还有那些人,谁不是先帝一手简拔的?先帝在时温顺如狗,等人一走,玛德!马上就变成狼了,不要脸的玩意儿,文人果然没好东西!”<br />
    这话把夏元吉都卷了进去,可他没动怒,只是苦笑着:“你别跟本官较劲,先帝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当初造宝船时反对的也不少,只是被先帝压了下去,如今……”<br />
    “新仇旧恨一起清算吗?”<br />
    方醒冷笑道。苛政!这个是暗地里那些文人们对朱棣时期的政策的盖棺定论,以后会有不少文人官员们在自己的书里不断加强这个定论,然后……几百年后,自然就成了真理。<br />
    夏元吉坦然的道:“你别害我啊!大明以孝治天下,先帝做的自然没错。”<br />
    方醒反唇相讥道:“你们这是上了青楼还要立牌坊,想当铮臣,那就在先帝时做魏征,而不是等他老人家进了长陵之后来放马后炮!”<br />
    夏元吉也不恼,无奈的道:“你这性子太急,你也不看看,陛下才登基,马上就把黄淮和杨溥给弄出来了,而且还大赦天下,到处减免旧日所欠赋税,当时还有人说应当把京城搬回金陵……”<br />
    方醒瞠目结舌的道:“搬迁京城是儿戏吗?那些人是恨先帝恨到骨子里了吗?”<br />
    夏元吉幽幽的道:“要翻案,那就要彻底,从哪倒下的,就从哪爬起来。”<br />
    方醒不屑的道:“以前说北平做京城多有不便,一是太靠近草原,太危险。二是北方粮食不能自给,从南方调运耗费大。可如今草原敌人荡然无存,北方的土豆栽种如火如荼,他们拿出了什么理由?”<br />
    看着方醒起身离去,夏元吉苦笑不已。<br />
    当时有人就说了,北方没有天子气,为了大明江山千秋万载,还是搬回金陵的好。<br />
    可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天子气纯属扯淡。<br />
    那些人不过是贪图金陵的繁华,不愿意在北平吹冷风而已。<br />
    而最重要的就是,北平这个京城是朱棣定下来的……<br />
    全盘否定朱棣,这个是‘饱受压迫’的文人文官们的共识。他们仇恨朱棣,当朱棣死在战场上的消息传来时,不知道有多少人暗自在狂欢,弹冠相庆。<br />
    而朱高炽打压勋戚的动作更是在火上添油,一股暗流已经在整个大明涌动着。<br />
    ——我辈的好日子来了啊!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不要有杀心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