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林没能扛住老官僚王舒越的一击,乖乖的交代了自己收受投献之事。<br />
五百亩土地,几乎涵盖了那个村子的九成。<br />
“黄林就是王甸村出来的,考中秀才之后就搬到了城中,五百多亩土地只是其中的一项收益,他还在一家车马行挂名,每年能入账些银钱。”<br />
这人不要脸皮了呀!<br />
朱瞻基都为之侧目,要知道挂名车马行,那就是文人行商贾事。<br />
方醒解释道:“你得知道,这等投献之事络绎不绝,那些有资格的文人都会挑三拣四,毕竟不能弄太多招人耳目,所以王甸村的算是近水楼台,这是合则两利。”<br />
“只是却把赋税转到了黄林家。”<br />
朱瞻基对这等手段是深恶痛绝,这分明就是读书人在和国家争夺赋税,哪朝哪代有这种道理?<br />
这就是隐性兼并土地,而且只要经历几次灾荒之后,那些交不起佃租的农户自然只能把土地给了这些读书人,然后用比赋税低些的代价继续种植自己的田地,只是换了个交税的主人罢了。<br />
只是现在如何处置黄林却成了个问题,如果是按照收取投献来处置,那周毅的死就只能归咎于那几个动手的村民。<br />
这个案子具备了关于投献土地的一切代表性,所以朱瞻基也很慎重。<br />
他召集了金陵六部的尚书来商议,最后的问题卡在那些动手的村民是属于黄林的人,还是自然人的身上。<br />
如果承认他们是黄林的佃户,那么就承认了投献的合法性。<br />
这个很难做出取舍!<br />
朱瞻基和尚书们有些发愁和愤怒!<br />
方醒在陪着莫愁,顺便做玩具。<br />
地上摆放着几只木制的小动物,方醒正在用细砂纸打磨着,不时用手指去摩挲一下。而莫愁就坐在他的身边,抚着肚子在微笑看着。<br />
方醒打磨好了一只小马,然后放在地上摇晃着,对莫愁说道:“等我再做个马鞍,到时候让孩子坐在上面摇晃,肯定美滋滋。”<br />
莫愁看着方醒的侧脸,心中突然涌起了柔情,然后摸着肚子道:“你爹可喜欢你呢!给你做了好些玩的。”<br />
方醒说道:“这孩子以后要注意些,到时候时不时的让人送到书院……罢了,多此一举,到时候你就去书院说一声,再给费石传个话,有人护送你们母子去京城。若是不放心,就让人去京城找我报信,我派家丁来接你们。”<br />
莫愁的眼中多了忧虑,方醒笑道:“我说过了,到时候随便你,你要在京城另找地方居住也好,只是方便我去看你们母子,不然一南一北,你让我如何能放心?”<br />
莫愁垂眸,睫毛微微颤抖着,她不想去北平,可孩子的未来不是她一个女人能做主的……<br />
“别担忧,北平冷,可金陵更冷,而且是透着骨子里的冷。”<br />
……<br />
孕妇的情绪波动不能太大,安抚好莫愁后,方醒去了朱瞻基那里,却看到一个郁郁的太子。<br />
“愁什么呢?”<br />
方醒的手做多了活,有些要起泡的意思,他用一块布包着冰块冷敷着。<br />
朱瞻基说道:“罪责能不能也算在黄林的头上,这个很头痛。”<br />
方醒想了想就知道了朱瞻基的顾虑,他活动着手腕道:“要清理投献的风声早就放出去了,黄林难道不知道?”<br />
朱瞻基一拍桌子,恍然大悟道:“是了,此事黄林做错在先,又抱着侥幸拖延,而且那些农户多半知道消息后会去请示他,那么他是怎么做的?”<br />
方醒说道:“他若是奉公守法,那自然是劝那些人各自收回土地,可他却没有,而且……那些农户敢于动手的底气是什么?”<br />
方醒的暗示很直接,朱瞻基点点头,然后叫了人去刑部传话。<br />
……<br />
黄林觉得自己很倒霉,中举后收取投献,在洪武朝之后就渐渐的蔓延了,已经成了潜规则。<br />
可他觉得自己倒霉就倒霉在下面的佃农打死了来清查的小吏,自己被当做了典型。<br />
收取投献是什么罪名?<br />
黄林在牢里想了半晌都没想到,但却不慌不忙。<br />
整个大明收取投献的有多少人?<br />
如果重处,那些涉及此事的人会如何的恐慌?<br />
而且这些人可以称为大明的中坚力量——士绅,官员!<br />
想清楚之后,等再次过堂时,黄林就显得从容不迫。<br />
方醒作为代表来旁听审案,这是在表示对死者周毅的关注。<br />
“带人证。”<br />
王舒越亲自审案,自然不会和那些官员一般。<br />
黄林有些愕然,不知道所谓的人证是什么意思,等看到被带进来的十多人时,他不禁懵了。<br />
随后的问话直接让黄林的心落到了谷底。<br />
“你等确定去问过黄林?”<br />
“是的大人,小的当时去了黄家,那管家听了小的话,就说去请示黄老爷,等回来时就说是黄老爷说的,这事就是一阵风,做样子给人看的,让小的们回去安心种地,莫要管。”<br />
“后来有官府的人去村里问过话,小的们就怕了,又去了黄家,管家还是请示了黄老爷,说莫管,没人敢动……”<br />
说话的那个老人是村里的老人,他指着黄林说道:“最后还说……再有官府的人来,打出去就是了,黄老爷自然会去衙门里说话。”<br />
“学生冤枉……”<br />
黄林急忙拱手道:“大人,这些人串通一气来污蔑学生,请大人明察。”<br />
此事难就难在证据上,可王舒越却丝毫不见愁容,冷笑道:“带了他家的管家来。”<br />
黄林身体一抖,回身看到自己的管家被押解进来,顿时面如死灰。<br />
没有什么意外,更没有出现硬汉。<br />
当王舒越问话后,黄家的管家麻利的确认了村民的话,然后就开始了……<br />
“大人,去年黄林让小的去李寡妇家威胁她,说是再不把她女儿送进黄家,回头就让人砸了她的摊子……”<br />
“还有前年,黄林让小的……”<br />
“……”<br />
王舒越眨巴着眼睛,不是他见识少,而是当着科学的创始人方醒的面,被他听到了一位‘国朝精英’的犯罪记录。<br />
黄林听着这些‘吐槽’面色大变,冷汗顺着脸上往下淌,他用袖子擦了一下脸,吸溜了一下鼻子,正色道:“大人,学生家出了刁奴,这人说的学生全都不知道。”<br />
王舒越只想捂脸,以表示对黄林无耻的佩服。<br />
方醒作为朱瞻基的代表来旁听,这时候就该发话了。<br />
“王大人,证据很好找,只需查那些钱到了哪里就知道了。”<br />
管家一听急忙说道:“大人,那些钱黄林都收在了书房南向墙壁里的暗柜里,用了一幅字画遮挡着。”<br />
方醒一听就乐了,就冲着黄林挑眉道:“黄先生可还有什么说的吗?”<br />
黄林大汗淋漓的道:“大人,学生……学生……”<br />
只要找到暗柜,这便是铁证!<br />
王舒越喝道:“拿下他!”<br />
随后再无悬念,王舒越当即把黄林定性为藐视律法,挑唆农户杀人。<br />
这罪名……<br />
方醒回去给朱瞻基说了审案的经过,朱瞻基很是无奈。<br />
“这些人为何胆大如此呢?”<br />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人上人,律法之外的人,所以自然胆大。”<br />
朱瞻基皱眉道:“此风不可长,若是任由蔓延,几十年之后,怕是大明上下都要开始糜烂了。”<br />
方醒心中暗道:可不是吗?大明的国势就是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膨胀壮大而不断衰退,等到了崇祯帝时,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无法挽回。
五百亩土地,几乎涵盖了那个村子的九成。<br />
“黄林就是王甸村出来的,考中秀才之后就搬到了城中,五百多亩土地只是其中的一项收益,他还在一家车马行挂名,每年能入账些银钱。”<br />
这人不要脸皮了呀!<br />
朱瞻基都为之侧目,要知道挂名车马行,那就是文人行商贾事。<br />
方醒解释道:“你得知道,这等投献之事络绎不绝,那些有资格的文人都会挑三拣四,毕竟不能弄太多招人耳目,所以王甸村的算是近水楼台,这是合则两利。”<br />
“只是却把赋税转到了黄林家。”<br />
朱瞻基对这等手段是深恶痛绝,这分明就是读书人在和国家争夺赋税,哪朝哪代有这种道理?<br />
这就是隐性兼并土地,而且只要经历几次灾荒之后,那些交不起佃租的农户自然只能把土地给了这些读书人,然后用比赋税低些的代价继续种植自己的田地,只是换了个交税的主人罢了。<br />
只是现在如何处置黄林却成了个问题,如果是按照收取投献来处置,那周毅的死就只能归咎于那几个动手的村民。<br />
这个案子具备了关于投献土地的一切代表性,所以朱瞻基也很慎重。<br />
他召集了金陵六部的尚书来商议,最后的问题卡在那些动手的村民是属于黄林的人,还是自然人的身上。<br />
如果承认他们是黄林的佃户,那么就承认了投献的合法性。<br />
这个很难做出取舍!<br />
朱瞻基和尚书们有些发愁和愤怒!<br />
方醒在陪着莫愁,顺便做玩具。<br />
地上摆放着几只木制的小动物,方醒正在用细砂纸打磨着,不时用手指去摩挲一下。而莫愁就坐在他的身边,抚着肚子在微笑看着。<br />
方醒打磨好了一只小马,然后放在地上摇晃着,对莫愁说道:“等我再做个马鞍,到时候让孩子坐在上面摇晃,肯定美滋滋。”<br />
莫愁看着方醒的侧脸,心中突然涌起了柔情,然后摸着肚子道:“你爹可喜欢你呢!给你做了好些玩的。”<br />
方醒说道:“这孩子以后要注意些,到时候时不时的让人送到书院……罢了,多此一举,到时候你就去书院说一声,再给费石传个话,有人护送你们母子去京城。若是不放心,就让人去京城找我报信,我派家丁来接你们。”<br />
莫愁的眼中多了忧虑,方醒笑道:“我说过了,到时候随便你,你要在京城另找地方居住也好,只是方便我去看你们母子,不然一南一北,你让我如何能放心?”<br />
莫愁垂眸,睫毛微微颤抖着,她不想去北平,可孩子的未来不是她一个女人能做主的……<br />
“别担忧,北平冷,可金陵更冷,而且是透着骨子里的冷。”<br />
……<br />
孕妇的情绪波动不能太大,安抚好莫愁后,方醒去了朱瞻基那里,却看到一个郁郁的太子。<br />
“愁什么呢?”<br />
方醒的手做多了活,有些要起泡的意思,他用一块布包着冰块冷敷着。<br />
朱瞻基说道:“罪责能不能也算在黄林的头上,这个很头痛。”<br />
方醒想了想就知道了朱瞻基的顾虑,他活动着手腕道:“要清理投献的风声早就放出去了,黄林难道不知道?”<br />
朱瞻基一拍桌子,恍然大悟道:“是了,此事黄林做错在先,又抱着侥幸拖延,而且那些农户多半知道消息后会去请示他,那么他是怎么做的?”<br />
方醒说道:“他若是奉公守法,那自然是劝那些人各自收回土地,可他却没有,而且……那些农户敢于动手的底气是什么?”<br />
方醒的暗示很直接,朱瞻基点点头,然后叫了人去刑部传话。<br />
……<br />
黄林觉得自己很倒霉,中举后收取投献,在洪武朝之后就渐渐的蔓延了,已经成了潜规则。<br />
可他觉得自己倒霉就倒霉在下面的佃农打死了来清查的小吏,自己被当做了典型。<br />
收取投献是什么罪名?<br />
黄林在牢里想了半晌都没想到,但却不慌不忙。<br />
整个大明收取投献的有多少人?<br />
如果重处,那些涉及此事的人会如何的恐慌?<br />
而且这些人可以称为大明的中坚力量——士绅,官员!<br />
想清楚之后,等再次过堂时,黄林就显得从容不迫。<br />
方醒作为代表来旁听审案,这是在表示对死者周毅的关注。<br />
“带人证。”<br />
王舒越亲自审案,自然不会和那些官员一般。<br />
黄林有些愕然,不知道所谓的人证是什么意思,等看到被带进来的十多人时,他不禁懵了。<br />
随后的问话直接让黄林的心落到了谷底。<br />
“你等确定去问过黄林?”<br />
“是的大人,小的当时去了黄家,那管家听了小的话,就说去请示黄老爷,等回来时就说是黄老爷说的,这事就是一阵风,做样子给人看的,让小的们回去安心种地,莫要管。”<br />
“后来有官府的人去村里问过话,小的们就怕了,又去了黄家,管家还是请示了黄老爷,说莫管,没人敢动……”<br />
说话的那个老人是村里的老人,他指着黄林说道:“最后还说……再有官府的人来,打出去就是了,黄老爷自然会去衙门里说话。”<br />
“学生冤枉……”<br />
黄林急忙拱手道:“大人,这些人串通一气来污蔑学生,请大人明察。”<br />
此事难就难在证据上,可王舒越却丝毫不见愁容,冷笑道:“带了他家的管家来。”<br />
黄林身体一抖,回身看到自己的管家被押解进来,顿时面如死灰。<br />
没有什么意外,更没有出现硬汉。<br />
当王舒越问话后,黄家的管家麻利的确认了村民的话,然后就开始了……<br />
“大人,去年黄林让小的去李寡妇家威胁她,说是再不把她女儿送进黄家,回头就让人砸了她的摊子……”<br />
“还有前年,黄林让小的……”<br />
“……”<br />
王舒越眨巴着眼睛,不是他见识少,而是当着科学的创始人方醒的面,被他听到了一位‘国朝精英’的犯罪记录。<br />
黄林听着这些‘吐槽’面色大变,冷汗顺着脸上往下淌,他用袖子擦了一下脸,吸溜了一下鼻子,正色道:“大人,学生家出了刁奴,这人说的学生全都不知道。”<br />
王舒越只想捂脸,以表示对黄林无耻的佩服。<br />
方醒作为朱瞻基的代表来旁听,这时候就该发话了。<br />
“王大人,证据很好找,只需查那些钱到了哪里就知道了。”<br />
管家一听急忙说道:“大人,那些钱黄林都收在了书房南向墙壁里的暗柜里,用了一幅字画遮挡着。”<br />
方醒一听就乐了,就冲着黄林挑眉道:“黄先生可还有什么说的吗?”<br />
黄林大汗淋漓的道:“大人,学生……学生……”<br />
只要找到暗柜,这便是铁证!<br />
王舒越喝道:“拿下他!”<br />
随后再无悬念,王舒越当即把黄林定性为藐视律法,挑唆农户杀人。<br />
这罪名……<br />
方醒回去给朱瞻基说了审案的经过,朱瞻基很是无奈。<br />
“这些人为何胆大如此呢?”<br />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人上人,律法之外的人,所以自然胆大。”<br />
朱瞻基皱眉道:“此风不可长,若是任由蔓延,几十年之后,怕是大明上下都要开始糜烂了。”<br />
方醒心中暗道:可不是吗?大明的国势就是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膨胀壮大而不断衰退,等到了崇祯帝时,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