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日苏长安并未有去到军营教授那些七族弟子修行之事。<br />
他只是安排了一些事宜便独自一人待在了自己的房内。<br />
如今有穆梁山、穆归云、殷千殇以及侯如意的加入,花非昨的伤势也好了起来,诸多事宜已然不用他一人操心。<br />
他将自己关在了房内。<br />
三万西凉军所产生的杀意着实太过庞大,他将之吸收,虽然短时间内压下,但那杀意却依然在他的体内奔涌,根本无法根治。<br />
这三天时间他一直都在试图将之压制。<br />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br />
冥书血纪本就是邪典,其修炼带来的副作用加之那三万西凉军的杀意,混合在一起,若非他所修的乃是与众不同的仙道,恐怕早已被那杀意吞噬心智。<br />
如今,经过三日的磨砺,虽然短时间内无恙,但若是西凉军继续动用这冥书血纪,而他为了不让西凉军被杀意所噬,继续吞噬他们的杀意的话。那最后,他能否再次压制这杀意便不好预料了。<br />
不过好在短时间内,江东应当暂无战事,此事倒也不急,他可以慢慢思索解决之道。<br />
这样想着,苏长安终于是收起了自己的灵力,站起了身子。<br />
他整理了一番衣物,算了算时辰,想来也到了大典开始的日子。<br />
逐蛮帝夏侯明来了江东,苏长安命人邀请来了江东各方豪杰,为逐蛮帝开了一次继位大典。<br />
当然早在一年前,佑安帝死时,夏侯明其实已经继位,但是苏长安在这时举办这个大典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他要告诉天下人,夏侯明在江东,在他的手上,朝廷在江东才是正统,而司马诩只是一个打着大魏幌子的乱臣贼子。<br />
这样做,固然无法对蜀军或者蛮军造成任何困扰。<br />
但天下的百姓却会以江东为正统,到时候无论是逃难的难民还是一心报国的能人志士,都会投奔到他的麾下,届时民心所向,他借着夏侯明这张大旗,行事自然也就方便得多。<br />
大典的进行很顺利。<br />
从祷告上天,祈福社稷,到加冕继位,并无半点纰漏。<br />
只是这个过程的主角,逐蛮帝夏侯明却并不是特别开心,他就像是一个木偶,被人拉着提线,完成早已安排好的戏码。<br />
这样的事情自然瞒不过那些满座的宾客,但没有人去点破,或者说除了生出些感慨之外,并没有太过在意此事。<br />
而待到加冕继位的仪式完成之后,诸人便来到楚家的大殿。<br />
这座大殿经过三日的赶工已经换了模样,虽然比不得长安城中的太和殿,但也有几分帝王行宫的模样。<br />
当然这些都只是暂时,穆梁山以及抽调了工匠在楚家大院旁为这位皇帝陛下修建了新的行宫,只是无论规模还是模样比起楚家的院宅都要逊色几分。<br />
这样的事情,若是放在太平盛世,皇权未衰之时,追究起来,足以让楚家人满门抄斩。<br />
须知,对于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寻常百姓,府邸的大小都是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br />
楚家不过是江东的一个大族,院门大过帝王的行宫,这一点便算得上是僭越。<br />
不过现在嘛,却被苏长安一句乱世之秋,一切从简给轻飘飘的带过了。<br />
坐于大殿之上的夏侯明,低头俯视了一番台下的江东豪强,他的身旁立着的是他唯一的亲信,太白道人。<br />
在微微迟疑,这位年轻的帝王最后还是说道:“朕不幸,先帝早逝,朕十五岁登基。”<br />
“司马老贼欺我年幼,把持朝政,霍乱朝纲,勾结蛮夷,毁我大魏江山。”<br />
“幸得苏将军带兵勤王,朕才得以逃脱魔掌,有了江东这一点安息之地。”<br />
“但百姓仍受战乱荼毒,司马一日不死,蛮军一日不逐,蜀乱一日不平,朕便不得安宁。”<br />
“今日朕欲册封诸位,愿诸位众志成城,助朕平定乱世,以复大魏盛世,以救百姓于水火。”<br />
但凡新帝继位,免不了大封群臣,而这些江东豪强显然便是这第一批受益者,诸人对此早有预料,只是不知这样的册封会到何种地步。<br />
须知,夏侯明虽然大家都知道只是苏长安手中傀儡,但其册封的官职却做不得假,那可是名正言顺而来的东西。在这乱世之中,能有那么一爵半候,于以后行事诸多方便,非言辞可表。<br />
明白正戏终于来了的这些江东诸部都在那时打起了精神,纷纷跪拜口中高呼道。<br />
“谢主隆恩,吾等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br />
夏侯明坐于高台之上,看着这些满座的文武,虽然他们都朝着他跪拜,但他心底却只这些人根本未有将他当做真正的皇帝。<br />
想着这些,他的心底难免有些悲戚,但还是不得不压下心中的不满,继续演完这场戏码。<br />
“孟家家主,孟安亭上前听封。”他按照早已安排好的台词,朗声说道。<br />
“孟安亭在。”当下便有一位中年男子排众而出。<br />
此人便是孟家新任的家主,也是当时与沈家一般按照苏长安的话早早交出信物表示臣服的二族之一。<br />
“朕封你为平南候,赏黄金千两,食三万户。”<br />
那孟安亭闻言身子一震激动的颤抖,他在江东虽然号称七族之一,但毕竟没有朝廷的册封上不得台面,此刻被封了侯爷,整个家族地位与以往便截然不同。<br />
“谢主隆恩。”他赶忙说道,目光却朝着苏长安递出一个感激的神色。显然,他心底也清楚,这一切都是苏长安的授意。<br />
苏长安却只是淡淡的朝着他点了点头,并不言语。<br />
高台之上的夏侯明将这些看在眼中,脸上闪过一丝怒意,却不敢发作。<br />
接下来,他又册封了沈家家主为平西候。<br />
其余四家都在那时激动了起来,他们的地位与这二族相当,那么想来册封也应当是一样的。<br />
“毕家家主,毕古来上前听封。”<br />
随着夏侯明的声音响起,激动的毕家家主,便赶忙上前。<br />
“朕册封你为洪武伯,赏黄金八百两,食八千户!”<br />
此言一出,本来已经到了毕古来嘴边的恩谢之言,便在那时被他生生的咽了回去。<br />
他愣愣的半晌说不出话来,本来六族平起平坐,但此刻夏侯明却封了罗沈二家为候,却封他为爵,这时有意要拉开六族的地位。<br />
“怎么?宏武伯对于陛下的封赏有什么疑问?”就在这时,苏长安阴冷的声音蓦然响起。<br />
整个大殿便在那时静谧了下来。<br />
毕古来的身子一震哆嗦,赶忙说道:“谢主隆恩。”<br />
然后灰溜溜的退了下去。<br />
这时,其余的奉、顾、罗三族家主面面相觑,很快便领会到了苏长安的意思。<br />
无非便是给六族敲个警钟,顺从他的他自然会好生犒赏,但不顺从,自然便会没有什么好下场。<br />
想明白了这一点的三族家主自然对于封赏之事没有了半分异议,胆战心惊的接过了属于他们的封赏,心有余悸的退下。而心头对于苏长安的恐惧也因此更甚了一分。<br />
之后自然是其余相对七族来说要小上几分的豪强们的封赏,虽然比不上这六族,但也足以让他们心满意足,而苏长安借夏侯明之手拉拢人心的目的也已然达到。<br />
待到这些豪强封赏完毕,便轮到了以苏长安为首的各个强者。<br />
先是顾牙朗、苗永山、温子玉这三位西凉军统帅。<br />
分别被赐予侯位,而后分封神将军,并分别赐予狼首、虎牙、穷奇的封号,位列第十、十五、八号三个序位。那是大魏的二品官职,论起来只居于三公九卿之下。<br />
而后又是红玉被封为神将,按照她的意愿继承了当年北通玄的龙犼封号,位列三十六神将第二位。<br />
之后又是侯如意、花非昨、司马长雪、穆归云、罗玉儿、古羡君六人同样分别赐予侯位,分封神将。<br />
到了最后,也是诸人最期待的时候,便是苏长安、穆梁山以及太白道人的封赏。<br />
穆梁山继续被授予了太尉之职,封为莽天王。<br />
太白道人被授予太傅之职,封为忠烈王。<br />
到了最后,夏侯明念到苏长安的名讳时,大家都已然猜到,这三公之首丞相之位显然是落入了苏长安的口袋。<br />
这自然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可同时诸人也暗觉荒谬,莫说大魏就是放眼前朝,如此年轻的丞相也是闻所未闻。<br />
“苏长安上前听封!”<br />
“臣在。”夏侯明此言一出,苏长安便已然跪下。<br />
夏侯明有些生涩负责的看了看台下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岁数的男子,张开嘴,话到了嘴边,却觉得有些干涩,有些说不出口。<br />
他自然记得自己该说什么,他自小聪慧,过目不忘的本领对他来说只是寻常。<br />
但他,确实不愿说出那些即将说出的话。<br />
大殿内的诸人自然也看出了此刻逐蛮帝的犹豫,但没有任何人敢在这时,出言说上些什么。<br />
就是他身旁那位太白道人也在那时低下了头。<br />
“臣苏长安在!”<br />
就在他犹豫之时,跪在殿下的苏长安忽的抬起了头,阴冷的目光直直的射向夏侯明,他一字一顿的说道,一股灵压在那时荡漾开来,笼罩了整个大殿。<br />
几乎所有人都在那时微微色变。<br />
夏侯明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听出了苏长安话里的威胁之意。<br />
终于,他还是张开了嘴,说道:“爱卿乃是我大魏栋梁,虽然年幼,但胆识过人。”<br />
“朕封你为丞相,兼职大魏神将,位列三十六神将之首,封号顾狼。”<br />
“赐予楚王之位,食十万户。”<br />
“赐九锡,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称警跸。”<br />
这一席话夏侯明说得极快,就好像只要中途有那么半分停顿便会再也说不下去了一般。<br />
诸人也终于在那时回过了神来。<br />
他们也明白为何一个封赏会让这逐蛮帝说得如此迟疑。<br />
这哪是什么封赏,这分明便是让苏长安彻底替代了他的位置。<br />
当年汉帝便是与了夏侯昊玉这些赏赐,然后他便篡了大汉,立了魏朝。<br />
此刻一切似乎又再次重演。<br />
“臣苏长安谢主隆恩!”<br />
苏长安在那时高声说道,他的身子蓦然站起,如今他受了敕封,已然不用再对天子行跪拜之礼。<br />
“臣定万死不辞,驱逐蛮夷,还陛下一个朗朗乾坤。”<br />
他这般说道,看向夏侯明的目光却让这位年幼的皇帝莫名一阵胆寒。<br />
那时满朝文武忽的跪下,朝着苏长安高呼到:“臣等誓死追随楚王!”<br />
“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他只是安排了一些事宜便独自一人待在了自己的房内。<br />
如今有穆梁山、穆归云、殷千殇以及侯如意的加入,花非昨的伤势也好了起来,诸多事宜已然不用他一人操心。<br />
他将自己关在了房内。<br />
三万西凉军所产生的杀意着实太过庞大,他将之吸收,虽然短时间内压下,但那杀意却依然在他的体内奔涌,根本无法根治。<br />
这三天时间他一直都在试图将之压制。<br />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br />
冥书血纪本就是邪典,其修炼带来的副作用加之那三万西凉军的杀意,混合在一起,若非他所修的乃是与众不同的仙道,恐怕早已被那杀意吞噬心智。<br />
如今,经过三日的磨砺,虽然短时间内无恙,但若是西凉军继续动用这冥书血纪,而他为了不让西凉军被杀意所噬,继续吞噬他们的杀意的话。那最后,他能否再次压制这杀意便不好预料了。<br />
不过好在短时间内,江东应当暂无战事,此事倒也不急,他可以慢慢思索解决之道。<br />
这样想着,苏长安终于是收起了自己的灵力,站起了身子。<br />
他整理了一番衣物,算了算时辰,想来也到了大典开始的日子。<br />
逐蛮帝夏侯明来了江东,苏长安命人邀请来了江东各方豪杰,为逐蛮帝开了一次继位大典。<br />
当然早在一年前,佑安帝死时,夏侯明其实已经继位,但是苏长安在这时举办这个大典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他要告诉天下人,夏侯明在江东,在他的手上,朝廷在江东才是正统,而司马诩只是一个打着大魏幌子的乱臣贼子。<br />
这样做,固然无法对蜀军或者蛮军造成任何困扰。<br />
但天下的百姓却会以江东为正统,到时候无论是逃难的难民还是一心报国的能人志士,都会投奔到他的麾下,届时民心所向,他借着夏侯明这张大旗,行事自然也就方便得多。<br />
大典的进行很顺利。<br />
从祷告上天,祈福社稷,到加冕继位,并无半点纰漏。<br />
只是这个过程的主角,逐蛮帝夏侯明却并不是特别开心,他就像是一个木偶,被人拉着提线,完成早已安排好的戏码。<br />
这样的事情自然瞒不过那些满座的宾客,但没有人去点破,或者说除了生出些感慨之外,并没有太过在意此事。<br />
而待到加冕继位的仪式完成之后,诸人便来到楚家的大殿。<br />
这座大殿经过三日的赶工已经换了模样,虽然比不得长安城中的太和殿,但也有几分帝王行宫的模样。<br />
当然这些都只是暂时,穆梁山以及抽调了工匠在楚家大院旁为这位皇帝陛下修建了新的行宫,只是无论规模还是模样比起楚家的院宅都要逊色几分。<br />
这样的事情,若是放在太平盛世,皇权未衰之时,追究起来,足以让楚家人满门抄斩。<br />
须知,对于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寻常百姓,府邸的大小都是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br />
楚家不过是江东的一个大族,院门大过帝王的行宫,这一点便算得上是僭越。<br />
不过现在嘛,却被苏长安一句乱世之秋,一切从简给轻飘飘的带过了。<br />
坐于大殿之上的夏侯明,低头俯视了一番台下的江东豪强,他的身旁立着的是他唯一的亲信,太白道人。<br />
在微微迟疑,这位年轻的帝王最后还是说道:“朕不幸,先帝早逝,朕十五岁登基。”<br />
“司马老贼欺我年幼,把持朝政,霍乱朝纲,勾结蛮夷,毁我大魏江山。”<br />
“幸得苏将军带兵勤王,朕才得以逃脱魔掌,有了江东这一点安息之地。”<br />
“但百姓仍受战乱荼毒,司马一日不死,蛮军一日不逐,蜀乱一日不平,朕便不得安宁。”<br />
“今日朕欲册封诸位,愿诸位众志成城,助朕平定乱世,以复大魏盛世,以救百姓于水火。”<br />
但凡新帝继位,免不了大封群臣,而这些江东豪强显然便是这第一批受益者,诸人对此早有预料,只是不知这样的册封会到何种地步。<br />
须知,夏侯明虽然大家都知道只是苏长安手中傀儡,但其册封的官职却做不得假,那可是名正言顺而来的东西。在这乱世之中,能有那么一爵半候,于以后行事诸多方便,非言辞可表。<br />
明白正戏终于来了的这些江东诸部都在那时打起了精神,纷纷跪拜口中高呼道。<br />
“谢主隆恩,吾等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br />
夏侯明坐于高台之上,看着这些满座的文武,虽然他们都朝着他跪拜,但他心底却只这些人根本未有将他当做真正的皇帝。<br />
想着这些,他的心底难免有些悲戚,但还是不得不压下心中的不满,继续演完这场戏码。<br />
“孟家家主,孟安亭上前听封。”他按照早已安排好的台词,朗声说道。<br />
“孟安亭在。”当下便有一位中年男子排众而出。<br />
此人便是孟家新任的家主,也是当时与沈家一般按照苏长安的话早早交出信物表示臣服的二族之一。<br />
“朕封你为平南候,赏黄金千两,食三万户。”<br />
那孟安亭闻言身子一震激动的颤抖,他在江东虽然号称七族之一,但毕竟没有朝廷的册封上不得台面,此刻被封了侯爷,整个家族地位与以往便截然不同。<br />
“谢主隆恩。”他赶忙说道,目光却朝着苏长安递出一个感激的神色。显然,他心底也清楚,这一切都是苏长安的授意。<br />
苏长安却只是淡淡的朝着他点了点头,并不言语。<br />
高台之上的夏侯明将这些看在眼中,脸上闪过一丝怒意,却不敢发作。<br />
接下来,他又册封了沈家家主为平西候。<br />
其余四家都在那时激动了起来,他们的地位与这二族相当,那么想来册封也应当是一样的。<br />
“毕家家主,毕古来上前听封。”<br />
随着夏侯明的声音响起,激动的毕家家主,便赶忙上前。<br />
“朕册封你为洪武伯,赏黄金八百两,食八千户!”<br />
此言一出,本来已经到了毕古来嘴边的恩谢之言,便在那时被他生生的咽了回去。<br />
他愣愣的半晌说不出话来,本来六族平起平坐,但此刻夏侯明却封了罗沈二家为候,却封他为爵,这时有意要拉开六族的地位。<br />
“怎么?宏武伯对于陛下的封赏有什么疑问?”就在这时,苏长安阴冷的声音蓦然响起。<br />
整个大殿便在那时静谧了下来。<br />
毕古来的身子一震哆嗦,赶忙说道:“谢主隆恩。”<br />
然后灰溜溜的退了下去。<br />
这时,其余的奉、顾、罗三族家主面面相觑,很快便领会到了苏长安的意思。<br />
无非便是给六族敲个警钟,顺从他的他自然会好生犒赏,但不顺从,自然便会没有什么好下场。<br />
想明白了这一点的三族家主自然对于封赏之事没有了半分异议,胆战心惊的接过了属于他们的封赏,心有余悸的退下。而心头对于苏长安的恐惧也因此更甚了一分。<br />
之后自然是其余相对七族来说要小上几分的豪强们的封赏,虽然比不上这六族,但也足以让他们心满意足,而苏长安借夏侯明之手拉拢人心的目的也已然达到。<br />
待到这些豪强封赏完毕,便轮到了以苏长安为首的各个强者。<br />
先是顾牙朗、苗永山、温子玉这三位西凉军统帅。<br />
分别被赐予侯位,而后分封神将军,并分别赐予狼首、虎牙、穷奇的封号,位列第十、十五、八号三个序位。那是大魏的二品官职,论起来只居于三公九卿之下。<br />
而后又是红玉被封为神将,按照她的意愿继承了当年北通玄的龙犼封号,位列三十六神将第二位。<br />
之后又是侯如意、花非昨、司马长雪、穆归云、罗玉儿、古羡君六人同样分别赐予侯位,分封神将。<br />
到了最后,也是诸人最期待的时候,便是苏长安、穆梁山以及太白道人的封赏。<br />
穆梁山继续被授予了太尉之职,封为莽天王。<br />
太白道人被授予太傅之职,封为忠烈王。<br />
到了最后,夏侯明念到苏长安的名讳时,大家都已然猜到,这三公之首丞相之位显然是落入了苏长安的口袋。<br />
这自然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可同时诸人也暗觉荒谬,莫说大魏就是放眼前朝,如此年轻的丞相也是闻所未闻。<br />
“苏长安上前听封!”<br />
“臣在。”夏侯明此言一出,苏长安便已然跪下。<br />
夏侯明有些生涩负责的看了看台下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岁数的男子,张开嘴,话到了嘴边,却觉得有些干涩,有些说不出口。<br />
他自然记得自己该说什么,他自小聪慧,过目不忘的本领对他来说只是寻常。<br />
但他,确实不愿说出那些即将说出的话。<br />
大殿内的诸人自然也看出了此刻逐蛮帝的犹豫,但没有任何人敢在这时,出言说上些什么。<br />
就是他身旁那位太白道人也在那时低下了头。<br />
“臣苏长安在!”<br />
就在他犹豫之时,跪在殿下的苏长安忽的抬起了头,阴冷的目光直直的射向夏侯明,他一字一顿的说道,一股灵压在那时荡漾开来,笼罩了整个大殿。<br />
几乎所有人都在那时微微色变。<br />
夏侯明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听出了苏长安话里的威胁之意。<br />
终于,他还是张开了嘴,说道:“爱卿乃是我大魏栋梁,虽然年幼,但胆识过人。”<br />
“朕封你为丞相,兼职大魏神将,位列三十六神将之首,封号顾狼。”<br />
“赐予楚王之位,食十万户。”<br />
“赐九锡,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称警跸。”<br />
这一席话夏侯明说得极快,就好像只要中途有那么半分停顿便会再也说不下去了一般。<br />
诸人也终于在那时回过了神来。<br />
他们也明白为何一个封赏会让这逐蛮帝说得如此迟疑。<br />
这哪是什么封赏,这分明便是让苏长安彻底替代了他的位置。<br />
当年汉帝便是与了夏侯昊玉这些赏赐,然后他便篡了大汉,立了魏朝。<br />
此刻一切似乎又再次重演。<br />
“臣苏长安谢主隆恩!”<br />
苏长安在那时高声说道,他的身子蓦然站起,如今他受了敕封,已然不用再对天子行跪拜之礼。<br />
“臣定万死不辞,驱逐蛮夷,还陛下一个朗朗乾坤。”<br />
他这般说道,看向夏侯明的目光却让这位年幼的皇帝莫名一阵胆寒。<br />
那时满朝文武忽的跪下,朝着苏长安高呼到:“臣等誓死追随楚王!”<br />
“赴汤蹈火,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