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裴州池撇过脸,不去看她:“真是不解风情。”</p><p> 他知道少女不是不解风情,只不过是在拒绝他罢了。</p><p> 不想二人之间关系尴尬,裴州池复又看着她,退开一些距离,轻笑了一下,嘲笑道:“怎么,某人管太严了?醉仙居都不去了。”</p><p> 他语气轻佻,恢复了他往日里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p><p> 时绾眠没有回答他,待他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后,才说道:“大晚上的,你这幅样子怪吓人的…本公主都被恶心到了。”</p><p> 她真的从未想过,像裴州池这样的人,竟然会露出那般水性杨花的表情。</p><p> “你真的喜欢他吗?”裴州池再次问道。</p><p> “嗯,很喜欢。日后想同他结为夫妻,白头偕老的那种喜欢。”</p><p> “好。”</p><p> 裴州池刚离开公主府,正欲策马回裴公府禀报此事,却在半路上,撞见了几位等候多时的老臣。</p><p> 裴州池勒马停下,周身杀气凛然,冷峻的面容如同覆上了一层寒霜,目光冰冷地扫视着他们。</p><p> “裴公子息怒,我们是奉沈国公之命,特来邀公子赴府上喝杯茶。沈国公说刚收到些消息,想慰问公子一番。”</p><p> 老臣们堆起笑容,毕恭毕敬地向裴州池行礼,言语间尽是小心谨慎。</p><p> 他们本以为裴州池多少会给些面子,却不想,他一言不发,只是冷着脸,扬鞭催马,径直朝着沈府的方向而去,留下那些老臣们在原地,面面相觑。</p><p> “粗鄙之人,空有一身蛮力!”</p><p> 其中一位大臣,待裴州池走远后,才一脸不满地低声抱怨。</p><p> “哎,您就体谅体谅裴公子吧。毕竟妻子红”另一位大臣见怪不怪,可说到红杏出墙时,猛地想到裴州池的妻子是谁,话语戛然而止,又改口道:“毕竟家中之事复杂,将军长年征战沙场,自会比寻常人多些烦恼…”</p><p> 裴州池到达沈府时,沈复已在议事厅等候多时。</p><p> “末将见过国公。”沈复虽然看起来满脸不悦,却还是对面前的中年男子恭敬行礼。</p><p> “好孩子,快快请起…唉…” 沈复一脸担忧地扶起裴州池,重重地叹了口气,似是欲言又止。</p><p> 沈复接连叹了几口气,抬起头看着裴州池,他身上还穿着未及卸下的战甲,那甲胄上的血迹,仿佛诉说着他征战沙场的艰辛。</p><p> 看着看着,沈复竟老泪纵横。</p><p> “您……”裴州池看着沈复落泪,原本的不悦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疑惑,最后,他的眼眶也慢慢泛红。</p><p> “咱们守护疆土百姓的大好三郎,哪怕是公主殿下,亦不可如此折辱!”</p><p> 沈复抹了抹眼角,而后愤怒拂袖:“岂有此理!老夫这就进宫面圣,定要为裴将军讨回公道!”他说着,便要跨出门槛,即便三更半夜,也要进宫面圣。</p><p> 裴洲池快步上前,拦住沈复,眼中满是感动,最后叹了叹气,说道:“末将感激不尽。只是,怕是没用。当今圣上是淮乐公主的亲兄长”</p><p> “那就任由公主欺辱我们保疆卫国的大好男儿吗?!天理咳咳天理何在?!”</p><p> 沈复激动之下,竟是呛咳起来,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显然是被这等不平之事气得不轻。</p><p> 裴州池轻轻地拍了拍沈复的后背,待他气息平稳后,才继续说道:“末将明白皇上定然不会包庇公主殿下,只是末将念及先皇在天之灵,还是作罢。如今陛下朝政繁忙,末将不愿因此事扰乱圣驾。”</p><p> 他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眼神空洞而迷茫</p><p> 良久,才像是想通了什么似的,看着沈复,说道:“更何况此事也正合我意。这么久了罢了,终于解脱了。”</p><p> “哼,陛下包庇淮乐公主的事还少吗?平日里也就罢了,你们裴家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么多年,老夫都看在眼里!你们保家卫国,却因门第不高,屡屡被压抑,说什么都不肯封官加爵,说是‘不符朝例’!”</p><p> 沈复话锋一转,从裴州池个人转向了整个裴府,他语气沉重,怒气勃发:“可与淮乐公主成亲,便直接封为公府之一!”</p><p> “你们战死沙场,几代更迭,都比不上与公主联姻吗?!这样的江山,真的能让百姓太平吗?!”沈复质问道</p><p> 裴州池脸色铁青,双手紧握,嘴唇紧抿,一言不发。</p><p> “裴郎,老夫一直很欣赏你。”</p><p> 沈复拍了拍裴州池的肩膀,语气沉痛:“老夫也曾历经生死,不愿再看到我大中原的将士们沦为权贵的玩物!我们尊崇朝廷,敬畏陛下,为百姓,为国家,出生入死,保家卫国!我们常年镇守边关,顾不上家中的亲人”</p><p> “纵然如此,也换不来他们一丝一毫的尊重”</p><p> 沈复话音刚落,裴州池便单膝跪地,抱拳行礼,低垂着头,似是被沈复的话语而感动。</p><p> “好孩子,快快请起。”沈复扶起裴洲池,见他眼角带泪,便拿出随身携带的手帕递给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老夫都懂,裴郎放心,日后老夫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裴国公府</p> ', ' ')('\n <p>,一定会夺回它该有的荣誉!”</p><p> “末将,多谢国公!”</p><p> 公主府内,时绾眠被刚刚的动静弄得睡意全无,沐浴一番后,侧卧在美人榻上看一些古籍。</p><p> 然而,翻阅的书页,却始终无法让她静下心来。</p><p> 她突然想要去找温淮知,于是她吩咐亲信备马,简单地乔装打扮后,便策马而去。</p><p> 她走到里屋时,发现烛火并未熄灭,少年郎穿着单薄的白色里衣,正襟危坐于窗前,认真地看着书。</p><p> 温淮知察觉到动静,一开始,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中带着处理公务后的疲惫。</p><p> 然而,当他抬起头,看清来人的瞬间,眼眸带光。</p><p> “殿下…”</p><p> 他放下手中的书,拿起一旁的披风,快步走向时绾眠,将披风披在她身上后,牵起她的双手,尽量让自己双手的暖意包裹对方。</p><p> 可能是夜风吹拂的缘故,她的双手很冰凉。</p><p> 走进屋内后,时绾眠直接躺在床榻上,温淮知看着她,轻笑一声,为她细心地盖好被子。</p><p> 他并没有上榻,而是拿起一个柔软的垫子,坐在榻边,静静地陪伴着她。</p><p> “我明日便和裴洲池去和离了。”</p><p> 未等温淮知说什么,时绾眠便先说出这一句。</p><p> 温淮知眼神颤了颤,有些担心地问道:“殿下怎会如此突然…”</p><p> “他们如此急切,那就顺了他们的心意好了。”</p><p> 温淮知点点头。</p><p> 时绾眠见他并未追问,反而反问道:“你不问我,他们是谁吗?”</p><p> 温淮知说道:“你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的。”</p><p> 时绾眠微微微起身,比坐在软垫上的温淮知高出半截。</p><p> 随后她俯身向前,勾起他的下巴,轻轻地抬起:“小郎君真不怕本公主借刀杀人啊?”</p><p> 窗外蝉鸣,在微弱的烛火的泛光里,面如白玉的俊美男子把脸轻轻靠在少女修长的手指上,抬起头,目泛星光,声音温润:“能成为殿下手中的利刃…”</p><p> “甘之如饴。”</p><p> 他的声音很慢很轻,充满诱惑,如同一个魅惑人心的妖孽。</p><p> 时绾眠俯身,吻上他的薄唇。</p><p> 她的吻很慢,就像他刚刚说话的速度一样。</p><p> 她先是慢慢描绘他的唇形,舌过唇珠,渐渐深入。</p><p> 舌尖触碰的那一刻,温淮知忍不住闭上双眼,舒服地闷哼一声,手也不自觉地慢慢抓紧衣袖。</p><p> 就在他渐渐沉沦的那一刻,时绾眠又忽然抽身而退。</p><p> 时绾眠靠向他耳旁,轻声说道:“阁下不会是沈复的麾下之一吧?这勾人技术修得炉火纯青,像是专业训练过的一样。”</p><p> 温淮知面色一红,轻咳几声。</p><p> 怎么就勾人技术炉火纯青了…</p><p> 榻上的少女如此直言不讳,他想要解释,却又想起她方才调皮的模样,便将辩解的话语咽了回去。</p><p> 温淮知稍微往后靠了靠,看着时绾眠,桃花眼还带着余下的红晕,他眨眨眼,似笑非笑地反问道:“若是呢?”</p><p> “若是呢?”时绾眠一字一句地重复这三个字,语调轻轻扬起,像是在抛出一个充满诱惑的疑问,又像是在等待着一个让她满意的答案。</p><p> “唔,那我可得好好想想…”</p><p> 她握住温淮知的手腕,指尖轻柔地沿着他的掌心,慢慢地向上滑去。</p><p> 最后,十指紧扣。</p><p> 时绾眠将他们十指紧扣的双手举到眼前,凝视着彼此交握的指尖。</p><p> “甘之如饴。”</p><p> ◎没有实现也作数◎</p><p> 第二日,圣旨刚传下来,淮乐公主和裴将军和离的消息立马传遍整个京城。</p><p> 除了这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外,先前悬而未决的佛像案,也终于有了结果。</p><p> 公文昭示,幕后主使已被抓获,并处以极刑,诛灭九族,以儆效尤,给百姓一个交代。</p><p> 然而,这则公文,却像是一张巧妙的掩护,将人们的注意力,巧妙地从淮乐公主的家事,转移到了佛像案上。</p><p> 佛像案的风波,冲淡了人们对淮乐公主私事的八卦。</p><p> 毕竟,淮乐公主喜好美男子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已是司空见惯之事。</p><p> 至于她和离的真正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p><p> 有人猜测,是淮乐公主私养了众多面首,裴将军终于忍无可忍。</p><p> 也有人猜测,是裴将军在边关犯了错,例如酒后召妓之类的丑闻,传到了公主的耳中。</p><p> 更有人认为,二人长期分隔两地,即使感情再好,也终有尽头,裴将军戍守边疆,而淮乐公主并非寻常人家的小姐,自然难以忍受长久的寂寞。</p><p> 与此同时,还有一则公告,那位新官上任便赫赫有名的温郎,因在佛像案中“办事不利”,被贬往东域。</p><p> 此消息一出,民怨沸腾,许多人纷纷为温郎鸣不平,甚至有人聚集在官府门前,当街抗议,场面一度失控。</p> ', ' ')('\n <p> 百姓们声称,温郎的努力,他们都看在眼里,偏偏在那一日失职,这分明是上天自有安排。</p><p> 若非温郎与公主,他们恐怕至今仍被蒙在鼓里,更有人称,是福泽仙子附身温郎,才揭露了真相。</p><p> 这股不满的情绪,迅速蔓延至京城内外,甚至波及方圆百里。</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