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诸位,别来无恙
<p> 第69章 诸位,别来无恙<br />
事情也朝着二人谋划的那样。<br />
进展很顺利。<br />
一路畅通无阻。<br />
因为皇帝被俘的消息被散播在大明各地。<br />
这明显,消息散播速度,估计这里面也有瓦剌部首领也先的推动。<br />
使其丧失斗志,是不战而胜的一种计谋。<br />
不然,光靠瓦剌部也先,终究还是难以吞并或击溃整个大明朝。<br />
必须使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步步瓦解大明的内在。<br />
加之,那群达官显贵,怕死。<br />
其肯定会将子女分散开来,送出北京,这些人也是消息传播之一。<br />
而且,朝廷在调动山东,河北,还有南京,以及南京沿岸的备倭军。<br />
他们便可混迹其中。<br />
整个大明乱作一团,谁会在意,前往京师驰援的这万人军队,到底是南京备操军还是备倭军的呢。<br />
况且,朱高燧因为曾担任过锦衣卫指挥使。<br />
其也有不少内线在朝廷中。<br />
现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其能力堪忧,和王振混迹在一起,经常克扣锦衣卫俸禄,还经常指挥他们处理脏事。<br />
导致锦衣卫不是为皇帝服务了,而是为王振那个太监服务,导致怨气挤压许久,纷纷倒戈朱高燧。<br />
皇帝被俘的消息,就是他们传信给朱高燧,然后转达朱高煦的。<br />
很快,朱高煦就带着朱高燧,以及两千骑兵,还有自己的亲卫将士抵达顺天府城下。<br />
不过他们并没有靠太近。<br />
停留在了弓箭射程范围外。<br />
同时,派遣一名传信兵上前,大声喝道:“开门!我们是来驰援京师的!”<br />
守将望着明军旗帜,便大声叱问道:“驰援?你们是哪支军队?需要经过核实,我才能放你们入城。”<br />
传信兵没有回应,毕竟他们可是“反贼”,不属于朝廷的任何一支军队。<br />
朱高煦望着这一幕,开口询问身旁的朱高燧。<br />
“老三,你的内应呢?”<br />
“老爷子把北京城修的这么高,要想打进去,恐怕以咱们这个兵力,不够啊。”<br />
朱高燧闻言,便朝着身旁的狄平询问道。<br />
“狄平,不是说准,今天正午打开城门吗?”<br />
狄平一笑:“放心吧王爷。”<br />
话音刚落,便见城门缓缓落下。<br />
守将望着这一幕,顿时就愣住了。<br />
连忙询问道:“谁让你们打开城门的?!!!”<br />
土木堡之战,瓦剌部让大明将士折损过半,其中器械装备等等,也都尽数成为了瓦剌人的战利品。<br />
再不确定身份就开门,万一是贼人,那整个北京都要遭殃。<br />
“将军,我们也不知道啊。”<br />
来不及责问过错,守将连忙前往城下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br />
等来到城下的时候,他才发现……居然是锦衣卫同知狄山?<br />
他怎么穿着守城士卒的衣服?<br />
“狄山,你们想要干什么!”<br />
城门很大,放下来需要一些时间。<br />
只见开关城门的地方,百名锦衣卫,身穿守城将士的衣服,正守在那里。<br />
而原先的掌握城门开关的士卒,皆倒在地上,已然毙命。<br />
狄山手持大刀,开口道:“自然是开城门,迎汉王。”<br />
守将张成闻言,心中顿时一震。<br />
“你说什么?!城外的是汉王!这怎么可能,朝廷明明没有诏见汉王进京。”<br />
“难道?!”<br />
张成连忙喝道:“汉王要反!快!赶紧将城门升起来!杀了他们!”<br />
他连忙指挥士兵,朝着狄山等人杀去。<br />
狄山则是早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和这些守城士卒缠斗在一起。<br />
只可惜,三千营,神机营的精锐都折损在了土木堡。<br />
这些守城将士,都是临时凑出来的,实力都不是很强悍。<br />
也没来得及经过训练。而狄山等百位锦衣卫,都是锦衣卫精锐中的精锐。<br />
这些人,岂是敌手。<br />
只需要坚持到城门落下,那他们就是功臣,就算胜利。<br />
哪怕身死,也能福泽后代。<br />
想到这里,这百名锦衣卫,更加酣战。<br />
豪不畏死。<br />
随着城门缓缓落下,朱高煦那张苍老,而又兼具威严的面庞映入眼帘。<br />
他的嘴角微微扬起一丝笑容。<br />
张成心中一紧。<br />
仿佛看到了太宗皇帝。<br />
狄山望着这一幕,振臂高呼道:“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br />
连胜高呼,其余活着的锦衣卫也纷纷振臂高呼。<br />
“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br />
城外的朱高煦,望着这一幕,眸光犀利。<br />
大声喝道:“杀!”<br />
骑兵入城,势不可挡。<br />
哪怕城墙上的守卫开始射箭,也无济于事。<br />
大军如同潮水般,涌入北京城。<br />
瞬间,兵败如山倒,守城士卒纷纷丢掉手中的武器,投降。<br />
……<br />
金銮殿内。<br />
朝廷此刻还并不知晓,朱高煦已经兵临城下,城门告破。<br />
朱祁钰刚刚接手监国位置,身坐龙椅,孙太后依旧垂帘听政,皇帝被俘,朝政不能荒废耽搁。<br />
就在群臣辅助朱祁钰处理朝政的时候。<br />
突然,一名浑身是血的带甲侍卫,闯进大殿。<br />
这一幕。<br />
顿时都给朝堂上的群臣吓坏了。<br />
朱祁钰和孙太后猛地站起身。<br />
“怎么回事?!”<br />
吏部尚书王直连忙走上前,开口询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br />
结果,那名带甲士卒一声不吭,躺在地上,宛若死尸。<br />
王直将手放在其鼻息处,只见这名带甲士卒,已然死去。<br />
看样子,是流血而亡。<br />
“死了。”<br />
这一声,顿时让整个朝堂议论纷纷。<br />
“该不会是瓦剌部打进来了吧?”<br />
“不可能啊,北京城高,就算瓦剌部来犯,我们怎么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br />
于谦心中顿感不妙。<br />
瓦剌部来犯,不可能这么快攻破城门。<br />
要知道,北京城可是在永乐年间,修缮了十几年的工事。<br />
还是太宗皇帝亲自监工。<br />
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士兵哗变,或者……有人谋反。<br />
就在这时,一名神色慌乱的太监跑了进来。<br />
结果还没等其开口,便被殿外一箭射穿胸膛。<br />
紧接着,上百名带甲士卒,直接将整个金銮殿都围了起来。<br />
朱祁钰,孙太后,于谦,王直,徐有贞等人全都蒙圈了。<br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br />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br />
“诸位,别来无恙啊。”<br />
(本章完)</p>
事情也朝着二人谋划的那样。<br />
进展很顺利。<br />
一路畅通无阻。<br />
因为皇帝被俘的消息被散播在大明各地。<br />
这明显,消息散播速度,估计这里面也有瓦剌部首领也先的推动。<br />
使其丧失斗志,是不战而胜的一种计谋。<br />
不然,光靠瓦剌部也先,终究还是难以吞并或击溃整个大明朝。<br />
必须使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步步瓦解大明的内在。<br />
加之,那群达官显贵,怕死。<br />
其肯定会将子女分散开来,送出北京,这些人也是消息传播之一。<br />
而且,朝廷在调动山东,河北,还有南京,以及南京沿岸的备倭军。<br />
他们便可混迹其中。<br />
整个大明乱作一团,谁会在意,前往京师驰援的这万人军队,到底是南京备操军还是备倭军的呢。<br />
况且,朱高燧因为曾担任过锦衣卫指挥使。<br />
其也有不少内线在朝廷中。<br />
现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其能力堪忧,和王振混迹在一起,经常克扣锦衣卫俸禄,还经常指挥他们处理脏事。<br />
导致锦衣卫不是为皇帝服务了,而是为王振那个太监服务,导致怨气挤压许久,纷纷倒戈朱高燧。<br />
皇帝被俘的消息,就是他们传信给朱高燧,然后转达朱高煦的。<br />
很快,朱高煦就带着朱高燧,以及两千骑兵,还有自己的亲卫将士抵达顺天府城下。<br />
不过他们并没有靠太近。<br />
停留在了弓箭射程范围外。<br />
同时,派遣一名传信兵上前,大声喝道:“开门!我们是来驰援京师的!”<br />
守将望着明军旗帜,便大声叱问道:“驰援?你们是哪支军队?需要经过核实,我才能放你们入城。”<br />
传信兵没有回应,毕竟他们可是“反贼”,不属于朝廷的任何一支军队。<br />
朱高煦望着这一幕,开口询问身旁的朱高燧。<br />
“老三,你的内应呢?”<br />
“老爷子把北京城修的这么高,要想打进去,恐怕以咱们这个兵力,不够啊。”<br />
朱高燧闻言,便朝着身旁的狄平询问道。<br />
“狄平,不是说准,今天正午打开城门吗?”<br />
狄平一笑:“放心吧王爷。”<br />
话音刚落,便见城门缓缓落下。<br />
守将望着这一幕,顿时就愣住了。<br />
连忙询问道:“谁让你们打开城门的?!!!”<br />
土木堡之战,瓦剌部让大明将士折损过半,其中器械装备等等,也都尽数成为了瓦剌人的战利品。<br />
再不确定身份就开门,万一是贼人,那整个北京都要遭殃。<br />
“将军,我们也不知道啊。”<br />
来不及责问过错,守将连忙前往城下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br />
等来到城下的时候,他才发现……居然是锦衣卫同知狄山?<br />
他怎么穿着守城士卒的衣服?<br />
“狄山,你们想要干什么!”<br />
城门很大,放下来需要一些时间。<br />
只见开关城门的地方,百名锦衣卫,身穿守城将士的衣服,正守在那里。<br />
而原先的掌握城门开关的士卒,皆倒在地上,已然毙命。<br />
狄山手持大刀,开口道:“自然是开城门,迎汉王。”<br />
守将张成闻言,心中顿时一震。<br />
“你说什么?!城外的是汉王!这怎么可能,朝廷明明没有诏见汉王进京。”<br />
“难道?!”<br />
张成连忙喝道:“汉王要反!快!赶紧将城门升起来!杀了他们!”<br />
他连忙指挥士兵,朝着狄山等人杀去。<br />
狄山则是早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和这些守城士卒缠斗在一起。<br />
只可惜,三千营,神机营的精锐都折损在了土木堡。<br />
这些守城将士,都是临时凑出来的,实力都不是很强悍。<br />
也没来得及经过训练。而狄山等百位锦衣卫,都是锦衣卫精锐中的精锐。<br />
这些人,岂是敌手。<br />
只需要坚持到城门落下,那他们就是功臣,就算胜利。<br />
哪怕身死,也能福泽后代。<br />
想到这里,这百名锦衣卫,更加酣战。<br />
豪不畏死。<br />
随着城门缓缓落下,朱高煦那张苍老,而又兼具威严的面庞映入眼帘。<br />
他的嘴角微微扬起一丝笑容。<br />
张成心中一紧。<br />
仿佛看到了太宗皇帝。<br />
狄山望着这一幕,振臂高呼道:“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br />
连胜高呼,其余活着的锦衣卫也纷纷振臂高呼。<br />
“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br />
城外的朱高煦,望着这一幕,眸光犀利。<br />
大声喝道:“杀!”<br />
骑兵入城,势不可挡。<br />
哪怕城墙上的守卫开始射箭,也无济于事。<br />
大军如同潮水般,涌入北京城。<br />
瞬间,兵败如山倒,守城士卒纷纷丢掉手中的武器,投降。<br />
……<br />
金銮殿内。<br />
朝廷此刻还并不知晓,朱高煦已经兵临城下,城门告破。<br />
朱祁钰刚刚接手监国位置,身坐龙椅,孙太后依旧垂帘听政,皇帝被俘,朝政不能荒废耽搁。<br />
就在群臣辅助朱祁钰处理朝政的时候。<br />
突然,一名浑身是血的带甲侍卫,闯进大殿。<br />
这一幕。<br />
顿时都给朝堂上的群臣吓坏了。<br />
朱祁钰和孙太后猛地站起身。<br />
“怎么回事?!”<br />
吏部尚书王直连忙走上前,开口询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br />
结果,那名带甲士卒一声不吭,躺在地上,宛若死尸。<br />
王直将手放在其鼻息处,只见这名带甲士卒,已然死去。<br />
看样子,是流血而亡。<br />
“死了。”<br />
这一声,顿时让整个朝堂议论纷纷。<br />
“该不会是瓦剌部打进来了吧?”<br />
“不可能啊,北京城高,就算瓦剌部来犯,我们怎么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br />
于谦心中顿感不妙。<br />
瓦剌部来犯,不可能这么快攻破城门。<br />
要知道,北京城可是在永乐年间,修缮了十几年的工事。<br />
还是太宗皇帝亲自监工。<br />
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士兵哗变,或者……有人谋反。<br />
就在这时,一名神色慌乱的太监跑了进来。<br />
结果还没等其开口,便被殿外一箭射穿胸膛。<br />
紧接着,上百名带甲士卒,直接将整个金銮殿都围了起来。<br />
朱祁钰,孙太后,于谦,王直,徐有贞等人全都蒙圈了。<br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br />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br />
“诸位,别来无恙啊。”<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