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几乎要崩溃了,导播瘫在后台地上,忽然听见背后的人声,“你在找我?”给她吓个半死。<br/><br/> 她的身后是舞台幕布,回头只见热心市民杨清水先生掀开幕布走出来,他双手捧着手机,飞快敲着屏幕键盘,视线始终没有往别的地方看一眼。<br/><br/> 见杨清水服装造型都已准备妥当,心头大石落了地,导播说:“杨侦探,马上要出场了。”<br/><br/> 隔着幕布,都能听见舞台前的观众欢呼,他们都在等今天的主角出现。而主角本人,正忙着敲手机发帖。<br/><br/> “还有五秒,五、四、三、二……”一道追光打到脚边,导播姐姐急得抓心挠肺,杨清水面无表情敲完所有字,顺便回复两篇热帖,按下发送键,这才踏上追光,走出舞台。<br/><br/> “让我们欢迎,本期城中最热人物,高桥市的英雄,破案之神、名侦探杨清水!”<br/><br/> 第49章<br/><br/> 从穿进小说以后,杨清水时不时感觉自己是个骗子,这一刻尤甚。<br/><br/> 以大剧院规格打造的高桥大学大会堂,金灿灿的穹形屋顶,环回式观众席的包围,杨清水的每一句屁话颗粒饱满铿锵有力,震慑力十足,音浪仿佛还会反弹回来,台下座无虚席,一双双或崇拜或沉思中的眼睛,看着杨清水,有人还特么在记笔记,琢磨他在开场第几分钟第几次抬头讲几个冷笑话,到底是啥用意。这种待遇,不是站在顶端的传销头子都够不上边。<br/><br/> “在大众眼中您既神秘又高调,好事者发动网络搜寻层层追踪都没能找到你的生平来历,虽然有些人声称是你的旧同学或邻居,却没有一个人能提供你的旧照或过去的资料,我们对你的出身、来历了解几乎是零。与此同时,你似乎也是一个网络社交沉迷者——”主持人易杨说到这里,一片低笑声从台下传来,他笑着顿了顿,“看来大家对你也很了解,从二月中起你在社交网站上‘直播查案’,隔三差五还揭露名流的秘密……”<br/><br/> 昨天杨清水发帖,将城中某堪舆大师的情妇关系图列了出来,还揭露大师喜欢“塑料玩具”的闺中癖好,帖子被推上热搜,一时间成了舆论的热门话题,这个时候提起这茬,观众笑声更大了。这时,易杨看向杨清水,问:“你是刻意营造出矛盾的公众形象吗?”<br/><br/> 杨清水跟所有衣冠楚楚的骗子一样,笑得高深莫测,“我很想回答这个问题,只是今天的讲座是讲解犯罪心理,我本?的心路历程放在这里不大合适。”<br/><br/> 易杨也不追问,顺着他的话题问:“是的,你本职是一名私家侦探,也就是说你对罪犯的了解来自于工作?”<br/><br/> 来自于创作……杨清水很想这样回答,但还是点点头:“我想是吧。”<br/><br/> 易杨:“大众对这个职业普遍有误解,“捉奸队”、“狗仔”……类似的变成不少,”说着他故意打量一番杨清水,“您今日穿着风衣,蹲小面包车里盯梢应该很不方便吧?”<br/><br/> 杨清水说:“可能大家觉得犯罪与一般风化案有高下之分,事实上,除了极端的案例之外,犯罪心理是研究人的心理,越线偷情或犯下虐杀案的凶徒,他们得到的快感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有些傻子会认为只有可怕的案子才值得花费心机追查,这反而满足了穷凶极恶者卑劣的虚荣心,对我来说,蟑螂仅仅是蟑螂。”说完他转头,看向易杨。<br/><br/> 易杨的笑容收敛了些,问道:“就是杨侦探这些剑走偏锋的言论让大众对你产生关注,请问你有什么真正有建设性的理论或方法论,可以跟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分享呢?”<br/><br/> 杨清水说,“讲解案情跟解剖一样需要实打实的‘尸体’,不如我举一个案例,让所有观看直播跟台下的听众一起思考讨论,了解一个犯罪心理的方法。”<br/><br/> 易杨有些意料不及,台本没有这个内容,眼前的家伙完全不受控,便说:“只是时间的关系,不如留到下次,现在我们——”<br/><br/> 台下有学生鼓噪,发出嘘<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声,导播冲他举手指,易杨咬了咬牙,挤出一点笑容,说:“既然大家都有兴趣,就请杨侦探给我们做教学吧。”<br/><br/> 杨清水往沙发座椅上后靠,想?想,“应该从哪儿说起?或者应该先讲一个故事,一个29寸拉杆箱的故事——”<br/><br/> 七月份,高桥市气温最炎热的日子,男子一如往日沿海边观光人行路晨跑,无风的早上,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声,男子关注起海边,一夜的潮汐将垃圾冲上岸,这儿的人平日自诩文明,丢起垃圾倒顺手,他嫌恶地屏了屏息,视线不由自主被一个紫色拉杆箱吸引住了。<br/><br/> 箱子里肯定装满东西,外层皮革鼓鼓囊囊的,拉链撑开,露出一个人头大的口子,只是距离有些远,看不清里面装了什么。<br/><br/> 折返跑的时候,男子没忍住好奇心,翻下观光围栏下海滩,往箱子的位置走去。<br/><br/> 周遭寂静无声,男子越走近,心脏越是咚咚地跳,谁会无聊得只是在箱子上塞点垃圾往海里扔,里面肯定有点什么。离着三五步远,他不敢再靠近了,不详的预感从心头泛起,却又不甘心就这样往回走。<br/><br/> 他跪趴下,从拉链口子处看去,还是看不清楚,他一点点凑过去,借着日光透进微弱的光线,漆黑深处浮现出一张惨白的脸,瞳孔死死睁大,盯着他看。<br/><br/> 半小时后,警方接报赶到,尸体收敛送往公众殓房,三天后,确认死者身份,系在名都俱乐部上班的女公关潘小艾,实际上就是提供情色服务的坐台小姐。<br/><br/> 杨清水讲完受害人背景,台下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我记得她是东区连环凶杀案的其中一名受害者?”<br/><br/> 杨清水:“没错。我想从这里切入,介绍一个犯下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一般会出现的几项特征。东区连环凶杀案,各位应该尚有印象,谁能概括一下,受害人的共同特征?”隔了一阵,有人举手,工作人员将麦克风递过去。<br/><br/> 臭名昭彰的杀人案,网络不乏归纳分析的资料,那学生打开了手机,“所有受害人都是……”他选择着措辞,“性风化行业的女性,她们遇害时双手被反绑,也遭到不同程度的侵犯和猥亵。”<br/><br/> 全场静了一静。杨清水扫了台下一圈,“觉得把惨案公开讨论太冷血的同学,可以离开。”<br/><br/> 等了一阵,他继续问道:“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所有受害人的致命死因?”<br/><br/> 那个学生说:“大多是割喉或勒死之后放血。”<br/><br/> 座位中传来一个女学生的质疑:“杀人案的凶手何森已经在拘捕行动中被击毙,案子结束六七年了,用这个案例分析不觉得太事后诸葛亮吗?还有在直播的镜头面前,详细分析凶徒犯案手法,就不怕有人模仿犯罪?”<br/><br/> 杨清水仿佛没有听见,继续说道:“这个潘小艾的致死原因是什么?”<br/><br/> “……勒死。”那人回答。<br/><br/> 杨清水站起来,看向二楼控制室,收到指令的工作人员将投屏换成了准备好的档案资料,“凶杀案的第六个受害人潘小艾尸体在七年前的八月六日被发现,根据她尸体的僵硬程度和胃部食物的消化程度,她的死亡时间是八月五日的夜晚8点到12点之间。”<br/><br/> 这个时候,折叠椅收起的劈啪声稀落响起,有人用离场抗议他讨论下去了。<br/><br/> “经法医检验,致命伤是颈部窒息,她是被扼死的。现场清理得很干净,没有找到跟凶手相关的DNA,跟其他的受害人不同<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