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抗灾措施
<p> 第169章 抗灾措施<br />
“当前行驶速度,22千米每小时。”<br />
“未偏离正常路线。”<br />
水面下。<br />
拾荒车队的车载摄像头,已经近乎于失效。<br />
只能拍摄到在灯光照耀下,显得异常浑浊的水流。<br />
偶尔,传感器中还能感应到车身发出砰砰的声响。那是水中某些流动的坚固物体,与车体碰撞产生的动静。<br />
苏武看了一眼车队视角的画面。<br />
发现没法得到任何有效的信息,便又立刻切换成了平面地图模式。<br />
通过数据和在地图上的定位,来从侧面观测整个拾荒车队此时的状态。<br />
“问题不大。”<br />
“水流的推力,暂时还没有强到能够影响行驶方向的程度。”<br />
看着地图上,正在缓慢向农家小院接近的车队。<br />
苏武估摸着返程过程,应该不会出现太大意外。<br />
稍稍放下心来。<br />
继续观察了一会儿车队之后,苏武又将注意力放到了自家避难所的地表附近。<br />
如今的他家大业大。<br />
早已度过了无法承受损失一支车队的贫穷阶段。<br />
实在没有必要一直紧盯着那边不放。<br />
并且,也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还在等待他去处理。<br />
得益于最初选址方面的用心。<br />
农家小院的地势在整个江河市区域内,都属于相对较高的地点。<br />
即使到了现在,整个江河市城区都有被淹没的危险。<br />
农家小院附近的戈壁上,也仍然还是看不到太多积水的存在。<br />
而再考虑到地势更高的群山之中,时刻可能会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出现。<br />
这里甚至都能被评为,当前整个江河市地表最安全的地方。<br />
不过哪怕位置不错,暂时不需要担心洪水侵袭。<br />
苏武依然还是为农家小院,做了大量的防范准备。<br />
毕竟这里是他的立身之本。<br />
论重要性。<br />
就算是景园和周希武那些附属避难所加起来,再带上里边的几十万居民。<br />
也比不过农家小院这里。<br />
如果未来遇到了必须2选1的情况。<br />
那被舍弃的,毫无疑问肯定是附属避难所中的那几十万人口。<br />
而不会是农家小院这边的苏武和晨昕姐妹。<br />
目前。<br />
在调集了最多的资源,甚至不惜使用部分生存点强化的情况下。<br />
整个农家小院避难所。<br />
经过工程机器人,建筑机器人,以及大量充当助手的机器狗和人型服务型机器人数十个小时的共同努力。<br />
被从里到外的重新加固了一遍。<br />
将整体的防水等级,彻底提升了一个档次。<br />
几乎与建在海底的基地不逞多让。<br />
在避难所的出口位置。<br />
那堆由挖掘出来的地下泥土和碎石堆积而成的山丘。<br />
此时也被重新修整。<br />
在添加了部分水泥和钢筋,进行辅助加固后,形成一处比地面高出约20米的平台。<br />
以供在极端情况下。<br />
整个地面被淹没以后,仍然还可以通过平台正常出入。<br />
当然,到了那个时候。<br />
想要远行,使用的就不再是车辆,而是船只了。<br />
这座平台,也将兼职成为一座码头,供来往的船只停靠。<br />
“希望不会有用到的那一天。”<br />
虽然做好了万全的准备。<br />
但苏武并不希望,农家小院的这些措施派上用场。如果真到了那一地步,那恐怕整个江河市都已经化身为一片巨大的内陆湖。<br />
不知道会造成多少惨剧。<br />
而相比于农家小院。<br />
苏武的其它几个附属避难所,情况就都不太好。<br />
最糟糕的一个。<br />
是苏武准备建造成1号蔬菜种植基地,但是又尚未开始真正动工的那座小型避难所。<br />
此时,它的出口已经被彻底淹没。避难所的大门几乎已经沉入了水下三米的位置。<br />
并且由于最初建造的时候,设计不够规范。<br />
整个避难所的防水做的不够彻底。<br />
到处都出现了渗漏的现象。<br />
这个时候,整个避难所中最下面的一层,已经被积水填满了三分之一的空间。<br />
情况恶劣到苏武基本已经放弃抢救的程度。<br />
反正里面有价值的东西,都已经提前搬走。<br />
淹就淹吧。<br />
大不了以后等水退了再回去重建。<br />
而另外一座小型避难所,哨塔基地。<br />
面对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br />
它的出口附近,地表积水同样达到了将近两米的深度。<br />
如果不是苏武事先对哨塔基地的通风口,进行了紧急的加高和加固。<br />
说不定这个时候也已经有水渗透进去。<br />
同时,对于哨塔基地。<br />
苏武就没办法再轻易的说放弃就放弃。<br />
那座小型避难所里,聚集着地热发电机,高温熔炉,水培农场等等相当重要的资产。<br />
还有构建了整个江河市互联网的四座通讯信号塔之一。<br />
在苏武的势力版图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br />
好在,哨塔基地整体并不大。<br />
有苏武在那里部署的一台建筑机器人和若干辅助设备。<br />
暂时勉强也能撑住。<br />
就是如果未来洪水持续时间过长的话,可能还需要苏武对其投放一些修补用的资源才行。<br />
除了两座小型避难所以外。<br />
剩下的避难所中情况最严重的一个。<br />
反而是规模最大,拥有30多万人口的景园避难所。<br />
建造在接近江河市城区边缘位置的景园避难所。<br />
几乎可以说是处在洪灾的第一线位置。<br />
这个时候,它的出口附近。<br />
一两公里的范围内,已经彻底成为了一片泽国。<br />
到处都是被汹涌的洪水裹挟着,不断沉浮涌动的建筑残骸。<br />
普通人如果毫无防备的被卷入这片水域,大概率会有死无生。<br />
“目前洪水已经漫过了最初的出入口通道。”<br />
“往上上涨了1.2米。”<br />
“原本的出口,已经正式被封闭。”<br />
“再要进出避难所的话,需要通过一条环绕新建的出口平台,逐渐上升的公路,抵达平台顶端以后,再乘坐顶端的升降机进入避难所内部。”<br />
控制台前,苏武查阅着景园避难所的资料。<br />
屏幕上。<br />
景园避难所的立体地图,以缓慢的速度旋转着。<br />
安静地展示着自身当前所处的状态。<br />
由于高度的集权和高度的自动化管理。<br />
即使是在这可能决定景园避难所,未来存亡的最关键的时刻。<br />
也没有人来和苏武商讨。<br />
(本章完)</p>
“当前行驶速度,22千米每小时。”<br />
“未偏离正常路线。”<br />
水面下。<br />
拾荒车队的车载摄像头,已经近乎于失效。<br />
只能拍摄到在灯光照耀下,显得异常浑浊的水流。<br />
偶尔,传感器中还能感应到车身发出砰砰的声响。那是水中某些流动的坚固物体,与车体碰撞产生的动静。<br />
苏武看了一眼车队视角的画面。<br />
发现没法得到任何有效的信息,便又立刻切换成了平面地图模式。<br />
通过数据和在地图上的定位,来从侧面观测整个拾荒车队此时的状态。<br />
“问题不大。”<br />
“水流的推力,暂时还没有强到能够影响行驶方向的程度。”<br />
看着地图上,正在缓慢向农家小院接近的车队。<br />
苏武估摸着返程过程,应该不会出现太大意外。<br />
稍稍放下心来。<br />
继续观察了一会儿车队之后,苏武又将注意力放到了自家避难所的地表附近。<br />
如今的他家大业大。<br />
早已度过了无法承受损失一支车队的贫穷阶段。<br />
实在没有必要一直紧盯着那边不放。<br />
并且,也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还在等待他去处理。<br />
得益于最初选址方面的用心。<br />
农家小院的地势在整个江河市区域内,都属于相对较高的地点。<br />
即使到了现在,整个江河市城区都有被淹没的危险。<br />
农家小院附近的戈壁上,也仍然还是看不到太多积水的存在。<br />
而再考虑到地势更高的群山之中,时刻可能会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出现。<br />
这里甚至都能被评为,当前整个江河市地表最安全的地方。<br />
不过哪怕位置不错,暂时不需要担心洪水侵袭。<br />
苏武依然还是为农家小院,做了大量的防范准备。<br />
毕竟这里是他的立身之本。<br />
论重要性。<br />
就算是景园和周希武那些附属避难所加起来,再带上里边的几十万居民。<br />
也比不过农家小院这里。<br />
如果未来遇到了必须2选1的情况。<br />
那被舍弃的,毫无疑问肯定是附属避难所中的那几十万人口。<br />
而不会是农家小院这边的苏武和晨昕姐妹。<br />
目前。<br />
在调集了最多的资源,甚至不惜使用部分生存点强化的情况下。<br />
整个农家小院避难所。<br />
经过工程机器人,建筑机器人,以及大量充当助手的机器狗和人型服务型机器人数十个小时的共同努力。<br />
被从里到外的重新加固了一遍。<br />
将整体的防水等级,彻底提升了一个档次。<br />
几乎与建在海底的基地不逞多让。<br />
在避难所的出口位置。<br />
那堆由挖掘出来的地下泥土和碎石堆积而成的山丘。<br />
此时也被重新修整。<br />
在添加了部分水泥和钢筋,进行辅助加固后,形成一处比地面高出约20米的平台。<br />
以供在极端情况下。<br />
整个地面被淹没以后,仍然还可以通过平台正常出入。<br />
当然,到了那个时候。<br />
想要远行,使用的就不再是车辆,而是船只了。<br />
这座平台,也将兼职成为一座码头,供来往的船只停靠。<br />
“希望不会有用到的那一天。”<br />
虽然做好了万全的准备。<br />
但苏武并不希望,农家小院的这些措施派上用场。如果真到了那一地步,那恐怕整个江河市都已经化身为一片巨大的内陆湖。<br />
不知道会造成多少惨剧。<br />
而相比于农家小院。<br />
苏武的其它几个附属避难所,情况就都不太好。<br />
最糟糕的一个。<br />
是苏武准备建造成1号蔬菜种植基地,但是又尚未开始真正动工的那座小型避难所。<br />
此时,它的出口已经被彻底淹没。避难所的大门几乎已经沉入了水下三米的位置。<br />
并且由于最初建造的时候,设计不够规范。<br />
整个避难所的防水做的不够彻底。<br />
到处都出现了渗漏的现象。<br />
这个时候,整个避难所中最下面的一层,已经被积水填满了三分之一的空间。<br />
情况恶劣到苏武基本已经放弃抢救的程度。<br />
反正里面有价值的东西,都已经提前搬走。<br />
淹就淹吧。<br />
大不了以后等水退了再回去重建。<br />
而另外一座小型避难所,哨塔基地。<br />
面对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br />
它的出口附近,地表积水同样达到了将近两米的深度。<br />
如果不是苏武事先对哨塔基地的通风口,进行了紧急的加高和加固。<br />
说不定这个时候也已经有水渗透进去。<br />
同时,对于哨塔基地。<br />
苏武就没办法再轻易的说放弃就放弃。<br />
那座小型避难所里,聚集着地热发电机,高温熔炉,水培农场等等相当重要的资产。<br />
还有构建了整个江河市互联网的四座通讯信号塔之一。<br />
在苏武的势力版图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br />
好在,哨塔基地整体并不大。<br />
有苏武在那里部署的一台建筑机器人和若干辅助设备。<br />
暂时勉强也能撑住。<br />
就是如果未来洪水持续时间过长的话,可能还需要苏武对其投放一些修补用的资源才行。<br />
除了两座小型避难所以外。<br />
剩下的避难所中情况最严重的一个。<br />
反而是规模最大,拥有30多万人口的景园避难所。<br />
建造在接近江河市城区边缘位置的景园避难所。<br />
几乎可以说是处在洪灾的第一线位置。<br />
这个时候,它的出口附近。<br />
一两公里的范围内,已经彻底成为了一片泽国。<br />
到处都是被汹涌的洪水裹挟着,不断沉浮涌动的建筑残骸。<br />
普通人如果毫无防备的被卷入这片水域,大概率会有死无生。<br />
“目前洪水已经漫过了最初的出入口通道。”<br />
“往上上涨了1.2米。”<br />
“原本的出口,已经正式被封闭。”<br />
“再要进出避难所的话,需要通过一条环绕新建的出口平台,逐渐上升的公路,抵达平台顶端以后,再乘坐顶端的升降机进入避难所内部。”<br />
控制台前,苏武查阅着景园避难所的资料。<br />
屏幕上。<br />
景园避难所的立体地图,以缓慢的速度旋转着。<br />
安静地展示着自身当前所处的状态。<br />
由于高度的集权和高度的自动化管理。<br />
即使是在这可能决定景园避难所,未来存亡的最关键的时刻。<br />
也没有人来和苏武商讨。<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