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p> 程年的高考成绩很好,但和作为省理科状元的池渔学姐对比,还是有些距离。<br />
或许他也知道自己的这场暗恋注定不会开花,所以,即使分数够得上q大,他却选了凤大。<br />
黄西聆上一次见他,是在一年前,他回学校拿录取通知书。<br />
而她,抱着一堆学习资料和他迎面而过。<br />
那时候,她没想过还能在一中见到他,一时间心跳声如雷贯耳。<br />
他漫不经心的眼神在她身上划过,或许连她是谁都没看清,人一阵风的就过去了。<br />
剩下黄西聆一个人在那儿兵荒马乱。<br />
和程年打完招呼后,黄西聆收回仓惶的视线。<br />
程年也没说话,他的几个球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br />
雨渐小,黄西聆撑开伞准备离开。<br />
程年看着她的行李箱,突然问道,“没人带你去宿舍吗?”<br />
黄西聆愣一下,摇头,“我自己可以。”<br />
程年接过她手里的拉杆,“走吧,我送你过去。”<br />
他和其他几个男生打了声招呼,便拖着黄西聆的行李箱走了。<br />
黄西聆只好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br />
程年帮她的行李箱扛上宿舍,看着她整理好床铺才转身出去。<br />
黄西聆喊住他,见他停住脚步,她又不知说些什么好,只干巴巴说了句,“谢谢学长。”<br />
程年轻轻嗯了声,转身就往外走,但没走两步,又回头,“小铃铛。”<br />
小铃铛是她儿时的小名。<br />
她完全不知道,程年是何时认出她的。<br />
时隔多年,再次听到他喊她的名字,她的脑袋有一瞬间的懵,反应慢了半拍,好一会才说,“什么?”<br />
程年扫了她一眼,说道,“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br />
他的声音还是清冷,但是,黄西聆竟然在里头听出了一点关心的意味。<br />
她乖巧地点头,“好。”<br />
他走了之后,黄西聆斜靠在自己床上,心想,也许,她可以悄悄地迈出一小步了。<br />
……<br />
——(全书完)<br />
第255章 后记<br />
亲爱的书友们:<br />
晚上好!<br />
当落下“全书完”这三个字时,本书也终于落下了帷幕。<br />
除了轻松,我心里更多的是不舍。<br />
这本书原名叫《临渊羡渔,不如求而娶之》,后来改名为《邻家妹妹太乖,他一见钟情》。<br />
就个人而言,我还是喜欢原书名多一些,原因是当初写这本书时的灵感也是来自古言那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br />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br />
年少时,会做许多的梦,会有很多的理想,想要实现,唯一的途径就是拼搏。<br />
想想呀,一群少年少女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尽全力奔赴,那该是多么的打动人心?<br />
本书的女主人公池渔自小是单亲家庭长大,因为爸爸保护得好,她小时候并不缺爱,性格也养得很好,很正面、很坚强、很积极向上的一个女孩子。<br />
变故是在爸爸去世之后。<br />
其实,换作任何一个人,在十五六岁的年纪,父亲突然离世,这种打击都是巨大的。<br />
更何况,池渔和她爸爸关系本就亲密,一下子失去亲人,那种失重感让她无所适从。<br />
自然而然的,会渴望有别的亲人或朋友能够将这份缺失的情感填补上,池渔的妈妈白杨是一个很好的对象。<br />
然而,白杨再婚,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以及有些爱慕虚荣的女人来说,她的生活重心早就转移到她的新家,这个新家有她的丈夫,有她的女儿。<br />
所以,无论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将池渔接到身边,她都不可能避免地会忽视这个自小不在身边长大的女儿。<br />
池渔对亲情的渴望,白杨的忽视,其实是两方情感的碰撞。<br />
有些读者的评论我有看过,也知道大家的槽点,既然池渔有爸爸留的钱又有能力,为何不早早离开白杨?而是要待在梁家受这样的委屈?<br />
池渔并非是受气包,也不是玛丽苏,她只是想妈妈爱多她一点,这一点她并没有错。<br />
但是,期望的爱没有感受到,才会在积攒够失望后离开。<br />
我想,大多数未满年人在这样的情况都不敢和父母叫板说要脱离家里自力更生。<br />
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女生,有些路池渔是必须走的。<br />
这是她成长的一部分,也唯有经历过,她才能更宽容地面对人生中所有的阻碍和困难。<br />
这样的生活才更真实呀。<br />
也说到男主,我在设计凌渊这个人物时,其实想将他塑造得更完美一些,聪明、睿智、意气风发,所有少年人有的他都有。<br />
但是,一个过于完美的少年,会让他缺少内在的驱动力。<br />
所以,在我的笔下,他有一些后天的性格缺陷。<br />
在十七八岁的年纪,其实很容易对一个异性产生好感,特别是长得好看的异性。<br />
凌渊对池渔一见钟情,正如读者所说的,或许是见色起义。<br />
我不否认这种可能性。<br />
凌渊太好,太耀眼,但是,如他所说的,他也是人,而不是神,他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和所有人高中生一样,熬夜是他的常态,努力亦是他的代名词。<br />
任何人都不能看轻一个努力的人。</p>
或许他也知道自己的这场暗恋注定不会开花,所以,即使分数够得上q大,他却选了凤大。<br />
黄西聆上一次见他,是在一年前,他回学校拿录取通知书。<br />
而她,抱着一堆学习资料和他迎面而过。<br />
那时候,她没想过还能在一中见到他,一时间心跳声如雷贯耳。<br />
他漫不经心的眼神在她身上划过,或许连她是谁都没看清,人一阵风的就过去了。<br />
剩下黄西聆一个人在那儿兵荒马乱。<br />
和程年打完招呼后,黄西聆收回仓惶的视线。<br />
程年也没说话,他的几个球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br />
雨渐小,黄西聆撑开伞准备离开。<br />
程年看着她的行李箱,突然问道,“没人带你去宿舍吗?”<br />
黄西聆愣一下,摇头,“我自己可以。”<br />
程年接过她手里的拉杆,“走吧,我送你过去。”<br />
他和其他几个男生打了声招呼,便拖着黄西聆的行李箱走了。<br />
黄西聆只好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br />
程年帮她的行李箱扛上宿舍,看着她整理好床铺才转身出去。<br />
黄西聆喊住他,见他停住脚步,她又不知说些什么好,只干巴巴说了句,“谢谢学长。”<br />
程年轻轻嗯了声,转身就往外走,但没走两步,又回头,“小铃铛。”<br />
小铃铛是她儿时的小名。<br />
她完全不知道,程年是何时认出她的。<br />
时隔多年,再次听到他喊她的名字,她的脑袋有一瞬间的懵,反应慢了半拍,好一会才说,“什么?”<br />
程年扫了她一眼,说道,“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br />
他的声音还是清冷,但是,黄西聆竟然在里头听出了一点关心的意味。<br />
她乖巧地点头,“好。”<br />
他走了之后,黄西聆斜靠在自己床上,心想,也许,她可以悄悄地迈出一小步了。<br />
……<br />
——(全书完)<br />
第255章 后记<br />
亲爱的书友们:<br />
晚上好!<br />
当落下“全书完”这三个字时,本书也终于落下了帷幕。<br />
除了轻松,我心里更多的是不舍。<br />
这本书原名叫《临渊羡渔,不如求而娶之》,后来改名为《邻家妹妹太乖,他一见钟情》。<br />
就个人而言,我还是喜欢原书名多一些,原因是当初写这本书时的灵感也是来自古言那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br />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br />
年少时,会做许多的梦,会有很多的理想,想要实现,唯一的途径就是拼搏。<br />
想想呀,一群少年少女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尽全力奔赴,那该是多么的打动人心?<br />
本书的女主人公池渔自小是单亲家庭长大,因为爸爸保护得好,她小时候并不缺爱,性格也养得很好,很正面、很坚强、很积极向上的一个女孩子。<br />
变故是在爸爸去世之后。<br />
其实,换作任何一个人,在十五六岁的年纪,父亲突然离世,这种打击都是巨大的。<br />
更何况,池渔和她爸爸关系本就亲密,一下子失去亲人,那种失重感让她无所适从。<br />
自然而然的,会渴望有别的亲人或朋友能够将这份缺失的情感填补上,池渔的妈妈白杨是一个很好的对象。<br />
然而,白杨再婚,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以及有些爱慕虚荣的女人来说,她的生活重心早就转移到她的新家,这个新家有她的丈夫,有她的女儿。<br />
所以,无论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将池渔接到身边,她都不可能避免地会忽视这个自小不在身边长大的女儿。<br />
池渔对亲情的渴望,白杨的忽视,其实是两方情感的碰撞。<br />
有些读者的评论我有看过,也知道大家的槽点,既然池渔有爸爸留的钱又有能力,为何不早早离开白杨?而是要待在梁家受这样的委屈?<br />
池渔并非是受气包,也不是玛丽苏,她只是想妈妈爱多她一点,这一点她并没有错。<br />
但是,期望的爱没有感受到,才会在积攒够失望后离开。<br />
我想,大多数未满年人在这样的情况都不敢和父母叫板说要脱离家里自力更生。<br />
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女生,有些路池渔是必须走的。<br />
这是她成长的一部分,也唯有经历过,她才能更宽容地面对人生中所有的阻碍和困难。<br />
这样的生活才更真实呀。<br />
也说到男主,我在设计凌渊这个人物时,其实想将他塑造得更完美一些,聪明、睿智、意气风发,所有少年人有的他都有。<br />
但是,一个过于完美的少年,会让他缺少内在的驱动力。<br />
所以,在我的笔下,他有一些后天的性格缺陷。<br />
在十七八岁的年纪,其实很容易对一个异性产生好感,特别是长得好看的异性。<br />
凌渊对池渔一见钟情,正如读者所说的,或许是见色起义。<br />
我不否认这种可能性。<br />
凌渊太好,太耀眼,但是,如他所说的,他也是人,而不是神,他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和所有人高中生一样,熬夜是他的常态,努力亦是他的代名词。<br />
任何人都不能看轻一个努力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