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p> 虽然我的内心活动极多,但我表面上只是非常简单且迅速地扫了末广小哥一眼。还是那句话,我又不是什么另有所图的奇奇怪怪的人。<br />
说到底也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越界的亲近和探寻难免会使得对方感受到些微冒犯。<br />
我没多久就结了帐,离开了拉面馆。<br />
横滨的路我早就熟得差不多了,于是就近找了条偏僻的小巷子,确保没有监控。<br />
要是被监控记录下来了,我简直就相当于社死……啊不对,好像不一定能查到我本体身份身上,但能避免的意外还是该避免。<br />
下一个该登录的马甲我记得,印象中是横滨出版社的编辑身份。<br />
以防万一,我还是拉开系统的任务栏核对了一下,确认是【横滨出版社的编辑】无疑后,才下达了指令。<br />
[切号,横滨出版社的编辑。]<br />
[是,宿主。]<br />
第19章 打工第六天<br />
我以三森的身份到达横滨出版社时,距离迟到的时限还有一段时间。<br />
织田作之助的稿子已经发给我了。<br />
只能说不愧是织田作之助,从来不需要多余的操心。<br />
我扫了一遍,感觉没什么大问题就转给校阅部细审了。<br />
织田作之助一直很让我欣慰,除了之前提过的从来不会交不上稿子,还有一点就是他的文稿总是很让人放心,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写手”。<br />
而且我和他私下接触过几次,他给我的感觉也是比较稳重的,拥有那个年龄段该有的成熟。<br />
有点像我熟悉的七海先生,都是靠谱的成年男性。<br />
所以咲乐还有幸介他们和我说愿意收留他们的人是织田作之助的时候,我就相当放心了。<br />
——虽然我有点担心织田作之助的稿费可能会不太能养得起他们。<br />
小林先生,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了,就是我们编辑部总部长的那个小林先生。<br />
小林先生暂且不在,对于这个现状我还挺意外的。<br />
要知道,小林先生和菲茨杰拉德先生不同,他们大概算两个极端。比起后者的经常性见不着人,小林先生简直恨不得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长在编辑部。<br />
我发誓,我没有拉踩菲茨杰拉德先生的意思,只是单纯的做个比较。<br />
我来到横滨出版社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好像是有点短,但几乎只要我出现在出版社,就必定能见到小林先生。<br />
所以即使我只是个短暂的打工人马甲,我在某种程度上也非常佩服小林先生。<br />
他的这份工作没些热爱肯定是做不来的。<br />
编辑部的房间放着张大长桌,我们习惯性将它划成四份,其中一份就属于我。<br />
我正坐在自己的办公位上,登着横滨的论坛收集过往杂志销售的反馈。<br />
织田作之助的《夫妻善哉》从连载初期就处于好评如潮的状况,读者的期待值也很高。<br />
因为编辑部有前车之鉴,且这个前车之鉴过于特立独行了,小林先生一直担心他也写着写着就跑路了,多次嘱咐我好好做做织田作之助思想工作。<br />
我每次都回应他说:“放心吧,小林先生,织田老师肯定没问题的。”<br />
所幸织田作之助还真没辜负我对他的担保,很努力也很配合,该交的稿子全部都一次不落地上交了。<br />
其实织田作之助刚开始投稿的时候,我还是挺纠结的,因为我实在是拿捏不准这份稿子的去向。<br />
《夫妻善哉》讲述的一位艺伎和一位浪荡公子之间的琐碎生活。<br />
倒不是说这题材有什么问题,它只是单纯的,不契合我们出版社的画风。<br />
我们出版社比较流行沙雕文学。<br />
我看了《夫妻善哉》的初稿后,特地翻了翻过往好几期的期刊,都快翻到前年的了,就没找到相似题材的。<br />
但是织田作之助的笔触太独特了,又冷静又细腻,凄凉却又幸福,无奈中透着欢乐。<br />
如果不是横滨就我们一家出版社,我真的会建议他换个适合的出版社投稿。<br />
但转念一想,估摸着织田作之助也是因为横滨就我们一家出版社,没其他选择了才投给我们的。<br />
最终在我和主编小林先生商量了之后,又联系了织田作之助表示可能需要观望一下第一期的反响,《夫妻善哉》的试稿才被刊印了出来。<br />
结果就是后来你听说的那样了,《夫妻善哉》的反响非常好,织田作之助这个名字一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我们出版社月投的最受欢迎的作家。<br />
是我错估了我们出版社的受众,没想到大家不仅喜欢看沙雕文学,还喜欢看这么独特冷静却细腻的文字。<br />
“三森。”<br />
听见熟悉的声音,我立马抬头,只见北村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编辑部的门口。<br />
我点点头示意:“北村。”<br />
北村迈步走来,两步之后,我才发现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br />
我隔了一段距离瞧着,感觉并不是我们编辑部的人,也不像我认识的谁。<br />
那人看上去年岁较大,估计和小林先生差不多,一头银色的长发束起,盘绕在脖颈周围。<br />
“北村,这位是?”我问道。<br />
“三森,我正要跟你说。”北村停在我对面,突然凑近了些,一脸神秘的模样。<br />
“嗯?”我非常配合地发出了一声疑问。<br />
“这位是编辑部新招的人员,从今天开始来我们这实习。”</p>
说到底也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越界的亲近和探寻难免会使得对方感受到些微冒犯。<br />
我没多久就结了帐,离开了拉面馆。<br />
横滨的路我早就熟得差不多了,于是就近找了条偏僻的小巷子,确保没有监控。<br />
要是被监控记录下来了,我简直就相当于社死……啊不对,好像不一定能查到我本体身份身上,但能避免的意外还是该避免。<br />
下一个该登录的马甲我记得,印象中是横滨出版社的编辑身份。<br />
以防万一,我还是拉开系统的任务栏核对了一下,确认是【横滨出版社的编辑】无疑后,才下达了指令。<br />
[切号,横滨出版社的编辑。]<br />
[是,宿主。]<br />
第19章 打工第六天<br />
我以三森的身份到达横滨出版社时,距离迟到的时限还有一段时间。<br />
织田作之助的稿子已经发给我了。<br />
只能说不愧是织田作之助,从来不需要多余的操心。<br />
我扫了一遍,感觉没什么大问题就转给校阅部细审了。<br />
织田作之助一直很让我欣慰,除了之前提过的从来不会交不上稿子,还有一点就是他的文稿总是很让人放心,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写手”。<br />
而且我和他私下接触过几次,他给我的感觉也是比较稳重的,拥有那个年龄段该有的成熟。<br />
有点像我熟悉的七海先生,都是靠谱的成年男性。<br />
所以咲乐还有幸介他们和我说愿意收留他们的人是织田作之助的时候,我就相当放心了。<br />
——虽然我有点担心织田作之助的稿费可能会不太能养得起他们。<br />
小林先生,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了,就是我们编辑部总部长的那个小林先生。<br />
小林先生暂且不在,对于这个现状我还挺意外的。<br />
要知道,小林先生和菲茨杰拉德先生不同,他们大概算两个极端。比起后者的经常性见不着人,小林先生简直恨不得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长在编辑部。<br />
我发誓,我没有拉踩菲茨杰拉德先生的意思,只是单纯的做个比较。<br />
我来到横滨出版社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好像是有点短,但几乎只要我出现在出版社,就必定能见到小林先生。<br />
所以即使我只是个短暂的打工人马甲,我在某种程度上也非常佩服小林先生。<br />
他的这份工作没些热爱肯定是做不来的。<br />
编辑部的房间放着张大长桌,我们习惯性将它划成四份,其中一份就属于我。<br />
我正坐在自己的办公位上,登着横滨的论坛收集过往杂志销售的反馈。<br />
织田作之助的《夫妻善哉》从连载初期就处于好评如潮的状况,读者的期待值也很高。<br />
因为编辑部有前车之鉴,且这个前车之鉴过于特立独行了,小林先生一直担心他也写着写着就跑路了,多次嘱咐我好好做做织田作之助思想工作。<br />
我每次都回应他说:“放心吧,小林先生,织田老师肯定没问题的。”<br />
所幸织田作之助还真没辜负我对他的担保,很努力也很配合,该交的稿子全部都一次不落地上交了。<br />
其实织田作之助刚开始投稿的时候,我还是挺纠结的,因为我实在是拿捏不准这份稿子的去向。<br />
《夫妻善哉》讲述的一位艺伎和一位浪荡公子之间的琐碎生活。<br />
倒不是说这题材有什么问题,它只是单纯的,不契合我们出版社的画风。<br />
我们出版社比较流行沙雕文学。<br />
我看了《夫妻善哉》的初稿后,特地翻了翻过往好几期的期刊,都快翻到前年的了,就没找到相似题材的。<br />
但是织田作之助的笔触太独特了,又冷静又细腻,凄凉却又幸福,无奈中透着欢乐。<br />
如果不是横滨就我们一家出版社,我真的会建议他换个适合的出版社投稿。<br />
但转念一想,估摸着织田作之助也是因为横滨就我们一家出版社,没其他选择了才投给我们的。<br />
最终在我和主编小林先生商量了之后,又联系了织田作之助表示可能需要观望一下第一期的反响,《夫妻善哉》的试稿才被刊印了出来。<br />
结果就是后来你听说的那样了,《夫妻善哉》的反响非常好,织田作之助这个名字一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我们出版社月投的最受欢迎的作家。<br />
是我错估了我们出版社的受众,没想到大家不仅喜欢看沙雕文学,还喜欢看这么独特冷静却细腻的文字。<br />
“三森。”<br />
听见熟悉的声音,我立马抬头,只见北村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编辑部的门口。<br />
我点点头示意:“北村。”<br />
北村迈步走来,两步之后,我才发现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br />
我隔了一段距离瞧着,感觉并不是我们编辑部的人,也不像我认识的谁。<br />
那人看上去年岁较大,估计和小林先生差不多,一头银色的长发束起,盘绕在脖颈周围。<br />
“北村,这位是?”我问道。<br />
“三森,我正要跟你说。”北村停在我对面,突然凑近了些,一脸神秘的模样。<br />
“嗯?”我非常配合地发出了一声疑问。<br />
“这位是编辑部新招的人员,从今天开始来我们这实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