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364章 创刊倒计时<br />
蔡兰和黄沾很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不够格与金良庸并称才子。<br />
但术业有专攻。<br />
讲饮讲食,龙科不算专家,蔡兰才是专家。<br />
“临死之前必吃的30种美食……这个标题听起来都几有噱头的喔。”<br />
九一文化公司的写字楼里。<br />
所有人都在为《九一日报》创刊倒计时加班加点。<br />
蔡兰拿着翟远给他定制好的题目,咬着笔杆思忖。<br />
这位资深老饕后来也是上过《舌尖上的美食》等知名节目的总顾问,有个食神美称。<br />
可现在提前转行做美食评价,一时之间真有些难以落笔。<br />
“随便写啦兰叔,区区30种美食,对你来讲还不是轻轻松松?”<br />
翟远在一旁监督指导,见蔡兰迟迟没有动笔,忍不住开口催促。<br />
“话是这么说,但世间美食又岂止30种这般少呢?很难选的嘛!”<br />
蔡兰思索良久,终于摆脱选择困难症,提笔在稿纸上破题写下第一道食材。<br />
河豚。<br />
“停!”翟远直接打断:“这个食材太高端,不适合摆在创刊首日的版面,尽量整点平价美食,这样才能让普通市民更有代入感。”<br />
“那鲍鱼呢?”<br />
“还是不够平民化,而且浪费题材。”<br />
“浪费?何解?”<br />
“现在做商业报纸,美食这个版面将来要承接餐厅广告,等我们有鲍鱼商单的时候再刊登喽。”<br />
“哗你真是商业奇才来的!”蔡兰没好气的吐槽一句:“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你教我写什么?”<br />
翟远说:“创刊第一个礼拜,先写7份家常菜。写河豚、鲍鱼、乌鱼子不算本事,把一份蛋炒饭描写的有滋有味才叫《食神专栏》嘛!”<br />
蔡兰闻言用力抓了抓头发,感觉这活接的一点儿也没有想象中轻松。<br />
说好的创作自由呢?<br />
“兰叔,你慢慢想,我再去盯一盯沾叔那边。”<br />
翟远一副勉励姿态拍拍蔡兰肩膀,起身又往隔壁桌的黄沾那边走去。<br />
此时的办公室里,除了蔡兰、黄沾两位分版主笔。<br />
林林总总还有七八位编辑,全都在奋笔疾书。<br />
翟远绕过一个写社论的知识分子,与另一个分析本港经济的财经学家擦肩而过,径直伏在黄沾的案台旁。<br />
“怎么样沾叔?看起来文思泉涌喔~”<br />
不同于负责食神专栏的蔡兰,黄沾负责的分版叫《豪情夜生活》,听名字就知道是风月版面。<br />
翟远不知此时‘肥龙’‘骨精强’和‘马交伦’这些前辈是否出世,总之先借这个招牌来用一用。<br />
相较于如今市面小报上盛行的咸湿故事或笑话。<br />
豪情夜生活的版面则更像是一份寻欢指南。<br />
时值香江经济腾飞,虽然港府自30年代便发布禁娼令,但《刑事罪行条例》里117条对妓寨的定义仍非常模糊,当中明确规定,除非完全或主要用于从事肉体交易盈利,否则处所、船只或任何地方均不得视为妓寨。<br />
这无疑给了咸湿行业很大的空子可钻。<br />
小到马栏、女子理发室、女子冲晒相片暗房,大到桑拿房、夜总会、卡拉ok,只要经营主体不是皮肉生意,都不能算违反法例。<br />
陀地和北姑盛行,难免良莠不齐。<br />
黄沾要做的这个专栏,就是每天发布一篇文章,告诉读者哪间楼凤的靓女质素最高,哪间桑拿房里多少号技师手法独到,标明价格与亲身体验,向香江咸湿佬提供一份寻欢攻略。<br />
后续自然还要做一份排雷指南,揭露那些收费又贵、服务态度又差的技师,不过这种得罪人的事,要等报纸做大以后再讲。<br />
“不要吵,会打扰阿叔我的思路!”<br />
此时,黄沾笔走龙蛇,脸上挂着端庄严肃的神情,俨然在从事一份神圣又伟大的职业,根本不搭理趴在桌上的翟老板。<br />
面对这般冷淡态度,翟远撇一撇嘴。<br />
无所谓喽,只要专栏写得好能吸引读者,再冷淡都受得住!<br />
随手拿起一篇沾叔已经写好的稿子。<br />
翟远粗粗看了两眼:<br />
‘近来读报纸,话差佬又大搞扫黄事业,点解香江的差佬如此无聊?人家已经很惨了,你仲捉她们做什么呢?前些日子从砵兰街一间骨场出来,一个女记者大声疾呼:哗!沾叔你居然招鸡?搞得我以为自己犯下滔天大罪,随后便同她讲:招鸡有什么出奇?你老豆都会招啦,不信回去问问他吧……’<br />
不愧是咸湿大王,将这种事说的理直气壮。<br />
翟远怀着批判性的眼光,看完这份介绍一位按摩女郎的稿件,忍不住开口打断黄沾。<br />
“喂沾叔,这个8号正骨妹是不是真的犀利呀?被你写的好似大和抚子一样体贴。”<br />
“犀利!在我几十年寻欢生涯里都能排进前十,尤其师从泰国的那一手抓龙筋,试过以后包你神清气爽呀!”<br />
黄沾难得顿住笔锋,一本正经跟翟远讨论起按摩手法。<br />
翟远若有所思点点头,又瞟一眼上面地址:“六十块是吧?ok,我收工后有事走先,就不留下来跟你们用餐了。”<br />
“嗱!”<br />
黄沾鄙夷的伸出根中指。<br />
一旁,分析本港经济的主笔编辑也已写完一份稿件。<br />
“翟先生,你看下这种风格有没有问题?”<br />
专栏名曰《本港财经》,从专业角度讨论分析香江的经济和相关政策条例,市民都钟意个财字,因此这个专栏的图片加文字便占据了两个版面。<br />
本港财经的主笔,是刚从香江大学经济金融学系挖来的一位主任。<br />
其人名叫张五常,因为言辞犀利大胆,在经济学圈子里另有个名叫‘狂生’。此时张五常交给翟远的文章,从最近财政司公布的港府近五年因为通缩问题,造成财政赤字出现这方面入手。<br />
文章整体看来深度十足、鞭辟入里。<br />
“唔……”翟远了两分钟看完全篇,对上张五常充满过稿希冀的眼神,一翻眼皮:“当然不行啦!”<br />
不去看张五常错愕的表情。<br />
翟远用力拍一拍手,让会议室里伏案书写的所有编辑向自己看齐。<br />
“各位同仁,记住一件事,你们在编写稿件的时候要假设一个立场,即我们所有的读者都是‘文盲’,任何新闻事件的分析在《九一日报》上面没有中立,只有黑或者白,yes or no!文章尽量不要用书面语,简单直接的口语化,搭配大量的图片内容,要让读者享受一种知识从脑海中穿过的丝滑感,至于他们能否学到东西,关我们报纸叉事咩?”<br />
翟远说到这里,抓起黄沾桌案上的稿纸,在手里晃动发出哗哗声。<br />
“沾叔刚刚创作出的这份《砵兰街8号骨场妹实录》,我希望稍后大家能相互传阅学习一下,将来的报道就照住这个风格来做。”<br />
翟远再度望向张五常:“张sir,你这篇文章写港府财政赤字、通货紧缩,所带来的问题是什么?”<br />
张五常挠了挠满头卷发:“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社会财富缩水和债务负担加重这些方面。”<br />
“写在标题里喽!”翟远白了他一眼:“你这个标题叫《深度解析通缩造成的财政赤字及背后成因》,挑!这样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呀?当然要改成《大件事!本港将迎来最大失业潮,你是否是下一个失业者》这样啦……”<br />
…………<br />
在创刊这件事上,翟远算得上亲力亲为。<br />
足足六十四个版面,前期所有编辑的文章都要经由翟老板亲自审批,帮对方确立新风格。<br />
唯恐走上正经大报的路子。<br />
距离《天天日报》正式更名,《九一日报》正式创刊。<br />
倒计时还有3天。<br />
同一时间。<br />
创刊不足半个月的《禁果日报》,销量已经突破二十万关口,创下单日销售25万份的新奇迹。<br />
“卖的越多,亏得越多,你这份生意怎么做成这样啊。”<br />
司机开着黎志鹰那辆招牌式的金色劳斯莱斯,载着黎志鹰与妻子回到大埔道住处。<br />
妻子是个菲律宾籍的女人,长相平平,当初盲婚哑嫁,黎胖子发迹以来倒也没有做出抛妻弃子的事,反而先后诞下两仔一女。<br />
此时后排座位上,除了黎家两公婆,还坐定他们刚满六岁的小儿子黎耀恩。<br />
听到耳边妻子的絮叨声,黎志鹰嚣张的笑了笑:“女人家不懂就不要乱开口,蚀本?挑!我点会做蚀本生意?总之有豪宅给你住,有豪车给你坐不就好喽~”<br />
倘若用后世眼光来看。<br />
纵观肥佬黎前半世,表面上做的都是蚀本生意,佐丹力低价出售、禁果日报亏本运营,完全看不到他的盈利点。<br />
但饶是如此,他依旧能在千禧年以后,轻轻松松给拥戴欧西的香江蟑螂提供数十亿港币当经费。<br />
菲律宾妻子不懂这些,现在表现得忧心忡忡,唯恐自家男人破产,又过回当年住廉租屋的生活。<br />
“老豆不会蚀本嘅~那个叫西蒙的鬼佬叔叔仲话,要带我和大哥二姐去英国念书,读最好的贵族学校。”<br />
夹在中间的小黎耀恩两眼放光,说出的话却让黎妻皱了皱眉。<br />
“你要送仔女离开香江?”<br />
“嗯,迟点你也一起离开,对外就说去了菲律宾探亲,等我处理好这边的事就去找你们。”<br />
黎妻似懂非懂的点点头。<br />
黎志鹰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些什么,看一眼尚且年幼的小儿子,又默默把嘴闭上。<br />
如今给欧西做白手套,对方也想与自己建立更紧密的联系。<br />
所以在不久之前,那位中情局的鬼佬马克-西蒙提了个建议,让自己与现在的妻子离婚,娶一位香江议员的女儿,不必讲那位议员也是他们的人,这种事在政商圈子里不算出奇,只是黎志鹰自觉如今家庭美满,并没有立即同意对方这件事,况且就算与妻子商量,也不会选在孩子还在的场合。<br />
“黎生,到了。”<br />
抵达大屋门前,司机将车子缓缓停靠,轻声提醒一句。<br />
黎志鹰与妻儿一同落车。<br />
蓦地,黎志鹰扭过脸望向十几米开外。<br />
往日空荡荡的街角,今天突然多了一处流动摊位。<br />
星哥鱼蛋档。<br />
黎志鹰诧异问司机:“大埔道几时多出来一间档口?”<br />
“应该都有一个礼拜了吧,黎生你最近忙报纸的事,或许没有留意过。”司机答复过后问道:“要不要我去赶走他?”<br />
黎志鹰的目光在鱼蛋档附近转圜几圈。<br />
开档口的老板约莫三十几岁年纪,正笑容满面替两个鬼佬邻居烹炸鱼蛋,手艺纯熟,不时与鬼佬交谈两句逗得对方大笑,能听出来是带着内地口音的广府话。<br />
“算啦,无谓去搞人家的生意。”<br />
身边的菲律宾妻子拍了拍黎志鹰,拉着小儿子催促道:“耀恩今晚还要补习功课,我请的新家教应该就快到了,进屋提前准备一下不要太失礼。”<br />
“有钱怕什么失礼?”<br />
黎志鹰收回目光大喇喇开口,也觉得司徒铭柱、马克-西蒙这些人应该不会用如此拙劣的手段盯着自己。<br />
一间流动的鱼蛋档而已,或许过几日就会自动消失,自己怎么突然间变得如此敏感?<br />
他笑着摇摇头,牵起小儿子的手往屋里走去:“今日在学堂有没有认真听讲?在学校有冇人欺负你……”<br />
一家三口进了大屋,栅栏门缓缓闭合。<br />
星哥鱼蛋档前。<br />
卫星抬了下眼皮,擦掉溅到手上的滚烫油点,又抬腕看了眼手表上的指针。<br />
下午六点一刻。<br />
够钟,收档!<br />
(本章完)</p>
蔡兰和黄沾很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不够格与金良庸并称才子。<br />
但术业有专攻。<br />
讲饮讲食,龙科不算专家,蔡兰才是专家。<br />
“临死之前必吃的30种美食……这个标题听起来都几有噱头的喔。”<br />
九一文化公司的写字楼里。<br />
所有人都在为《九一日报》创刊倒计时加班加点。<br />
蔡兰拿着翟远给他定制好的题目,咬着笔杆思忖。<br />
这位资深老饕后来也是上过《舌尖上的美食》等知名节目的总顾问,有个食神美称。<br />
可现在提前转行做美食评价,一时之间真有些难以落笔。<br />
“随便写啦兰叔,区区30种美食,对你来讲还不是轻轻松松?”<br />
翟远在一旁监督指导,见蔡兰迟迟没有动笔,忍不住开口催促。<br />
“话是这么说,但世间美食又岂止30种这般少呢?很难选的嘛!”<br />
蔡兰思索良久,终于摆脱选择困难症,提笔在稿纸上破题写下第一道食材。<br />
河豚。<br />
“停!”翟远直接打断:“这个食材太高端,不适合摆在创刊首日的版面,尽量整点平价美食,这样才能让普通市民更有代入感。”<br />
“那鲍鱼呢?”<br />
“还是不够平民化,而且浪费题材。”<br />
“浪费?何解?”<br />
“现在做商业报纸,美食这个版面将来要承接餐厅广告,等我们有鲍鱼商单的时候再刊登喽。”<br />
“哗你真是商业奇才来的!”蔡兰没好气的吐槽一句:“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你教我写什么?”<br />
翟远说:“创刊第一个礼拜,先写7份家常菜。写河豚、鲍鱼、乌鱼子不算本事,把一份蛋炒饭描写的有滋有味才叫《食神专栏》嘛!”<br />
蔡兰闻言用力抓了抓头发,感觉这活接的一点儿也没有想象中轻松。<br />
说好的创作自由呢?<br />
“兰叔,你慢慢想,我再去盯一盯沾叔那边。”<br />
翟远一副勉励姿态拍拍蔡兰肩膀,起身又往隔壁桌的黄沾那边走去。<br />
此时的办公室里,除了蔡兰、黄沾两位分版主笔。<br />
林林总总还有七八位编辑,全都在奋笔疾书。<br />
翟远绕过一个写社论的知识分子,与另一个分析本港经济的财经学家擦肩而过,径直伏在黄沾的案台旁。<br />
“怎么样沾叔?看起来文思泉涌喔~”<br />
不同于负责食神专栏的蔡兰,黄沾负责的分版叫《豪情夜生活》,听名字就知道是风月版面。<br />
翟远不知此时‘肥龙’‘骨精强’和‘马交伦’这些前辈是否出世,总之先借这个招牌来用一用。<br />
相较于如今市面小报上盛行的咸湿故事或笑话。<br />
豪情夜生活的版面则更像是一份寻欢指南。<br />
时值香江经济腾飞,虽然港府自30年代便发布禁娼令,但《刑事罪行条例》里117条对妓寨的定义仍非常模糊,当中明确规定,除非完全或主要用于从事肉体交易盈利,否则处所、船只或任何地方均不得视为妓寨。<br />
这无疑给了咸湿行业很大的空子可钻。<br />
小到马栏、女子理发室、女子冲晒相片暗房,大到桑拿房、夜总会、卡拉ok,只要经营主体不是皮肉生意,都不能算违反法例。<br />
陀地和北姑盛行,难免良莠不齐。<br />
黄沾要做的这个专栏,就是每天发布一篇文章,告诉读者哪间楼凤的靓女质素最高,哪间桑拿房里多少号技师手法独到,标明价格与亲身体验,向香江咸湿佬提供一份寻欢攻略。<br />
后续自然还要做一份排雷指南,揭露那些收费又贵、服务态度又差的技师,不过这种得罪人的事,要等报纸做大以后再讲。<br />
“不要吵,会打扰阿叔我的思路!”<br />
此时,黄沾笔走龙蛇,脸上挂着端庄严肃的神情,俨然在从事一份神圣又伟大的职业,根本不搭理趴在桌上的翟老板。<br />
面对这般冷淡态度,翟远撇一撇嘴。<br />
无所谓喽,只要专栏写得好能吸引读者,再冷淡都受得住!<br />
随手拿起一篇沾叔已经写好的稿子。<br />
翟远粗粗看了两眼:<br />
‘近来读报纸,话差佬又大搞扫黄事业,点解香江的差佬如此无聊?人家已经很惨了,你仲捉她们做什么呢?前些日子从砵兰街一间骨场出来,一个女记者大声疾呼:哗!沾叔你居然招鸡?搞得我以为自己犯下滔天大罪,随后便同她讲:招鸡有什么出奇?你老豆都会招啦,不信回去问问他吧……’<br />
不愧是咸湿大王,将这种事说的理直气壮。<br />
翟远怀着批判性的眼光,看完这份介绍一位按摩女郎的稿件,忍不住开口打断黄沾。<br />
“喂沾叔,这个8号正骨妹是不是真的犀利呀?被你写的好似大和抚子一样体贴。”<br />
“犀利!在我几十年寻欢生涯里都能排进前十,尤其师从泰国的那一手抓龙筋,试过以后包你神清气爽呀!”<br />
黄沾难得顿住笔锋,一本正经跟翟远讨论起按摩手法。<br />
翟远若有所思点点头,又瞟一眼上面地址:“六十块是吧?ok,我收工后有事走先,就不留下来跟你们用餐了。”<br />
“嗱!”<br />
黄沾鄙夷的伸出根中指。<br />
一旁,分析本港经济的主笔编辑也已写完一份稿件。<br />
“翟先生,你看下这种风格有没有问题?”<br />
专栏名曰《本港财经》,从专业角度讨论分析香江的经济和相关政策条例,市民都钟意个财字,因此这个专栏的图片加文字便占据了两个版面。<br />
本港财经的主笔,是刚从香江大学经济金融学系挖来的一位主任。<br />
其人名叫张五常,因为言辞犀利大胆,在经济学圈子里另有个名叫‘狂生’。此时张五常交给翟远的文章,从最近财政司公布的港府近五年因为通缩问题,造成财政赤字出现这方面入手。<br />
文章整体看来深度十足、鞭辟入里。<br />
“唔……”翟远了两分钟看完全篇,对上张五常充满过稿希冀的眼神,一翻眼皮:“当然不行啦!”<br />
不去看张五常错愕的表情。<br />
翟远用力拍一拍手,让会议室里伏案书写的所有编辑向自己看齐。<br />
“各位同仁,记住一件事,你们在编写稿件的时候要假设一个立场,即我们所有的读者都是‘文盲’,任何新闻事件的分析在《九一日报》上面没有中立,只有黑或者白,yes or no!文章尽量不要用书面语,简单直接的口语化,搭配大量的图片内容,要让读者享受一种知识从脑海中穿过的丝滑感,至于他们能否学到东西,关我们报纸叉事咩?”<br />
翟远说到这里,抓起黄沾桌案上的稿纸,在手里晃动发出哗哗声。<br />
“沾叔刚刚创作出的这份《砵兰街8号骨场妹实录》,我希望稍后大家能相互传阅学习一下,将来的报道就照住这个风格来做。”<br />
翟远再度望向张五常:“张sir,你这篇文章写港府财政赤字、通货紧缩,所带来的问题是什么?”<br />
张五常挠了挠满头卷发:“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社会财富缩水和债务负担加重这些方面。”<br />
“写在标题里喽!”翟远白了他一眼:“你这个标题叫《深度解析通缩造成的财政赤字及背后成因》,挑!这样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呀?当然要改成《大件事!本港将迎来最大失业潮,你是否是下一个失业者》这样啦……”<br />
…………<br />
在创刊这件事上,翟远算得上亲力亲为。<br />
足足六十四个版面,前期所有编辑的文章都要经由翟老板亲自审批,帮对方确立新风格。<br />
唯恐走上正经大报的路子。<br />
距离《天天日报》正式更名,《九一日报》正式创刊。<br />
倒计时还有3天。<br />
同一时间。<br />
创刊不足半个月的《禁果日报》,销量已经突破二十万关口,创下单日销售25万份的新奇迹。<br />
“卖的越多,亏得越多,你这份生意怎么做成这样啊。”<br />
司机开着黎志鹰那辆招牌式的金色劳斯莱斯,载着黎志鹰与妻子回到大埔道住处。<br />
妻子是个菲律宾籍的女人,长相平平,当初盲婚哑嫁,黎胖子发迹以来倒也没有做出抛妻弃子的事,反而先后诞下两仔一女。<br />
此时后排座位上,除了黎家两公婆,还坐定他们刚满六岁的小儿子黎耀恩。<br />
听到耳边妻子的絮叨声,黎志鹰嚣张的笑了笑:“女人家不懂就不要乱开口,蚀本?挑!我点会做蚀本生意?总之有豪宅给你住,有豪车给你坐不就好喽~”<br />
倘若用后世眼光来看。<br />
纵观肥佬黎前半世,表面上做的都是蚀本生意,佐丹力低价出售、禁果日报亏本运营,完全看不到他的盈利点。<br />
但饶是如此,他依旧能在千禧年以后,轻轻松松给拥戴欧西的香江蟑螂提供数十亿港币当经费。<br />
菲律宾妻子不懂这些,现在表现得忧心忡忡,唯恐自家男人破产,又过回当年住廉租屋的生活。<br />
“老豆不会蚀本嘅~那个叫西蒙的鬼佬叔叔仲话,要带我和大哥二姐去英国念书,读最好的贵族学校。”<br />
夹在中间的小黎耀恩两眼放光,说出的话却让黎妻皱了皱眉。<br />
“你要送仔女离开香江?”<br />
“嗯,迟点你也一起离开,对外就说去了菲律宾探亲,等我处理好这边的事就去找你们。”<br />
黎妻似懂非懂的点点头。<br />
黎志鹰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些什么,看一眼尚且年幼的小儿子,又默默把嘴闭上。<br />
如今给欧西做白手套,对方也想与自己建立更紧密的联系。<br />
所以在不久之前,那位中情局的鬼佬马克-西蒙提了个建议,让自己与现在的妻子离婚,娶一位香江议员的女儿,不必讲那位议员也是他们的人,这种事在政商圈子里不算出奇,只是黎志鹰自觉如今家庭美满,并没有立即同意对方这件事,况且就算与妻子商量,也不会选在孩子还在的场合。<br />
“黎生,到了。”<br />
抵达大屋门前,司机将车子缓缓停靠,轻声提醒一句。<br />
黎志鹰与妻儿一同落车。<br />
蓦地,黎志鹰扭过脸望向十几米开外。<br />
往日空荡荡的街角,今天突然多了一处流动摊位。<br />
星哥鱼蛋档。<br />
黎志鹰诧异问司机:“大埔道几时多出来一间档口?”<br />
“应该都有一个礼拜了吧,黎生你最近忙报纸的事,或许没有留意过。”司机答复过后问道:“要不要我去赶走他?”<br />
黎志鹰的目光在鱼蛋档附近转圜几圈。<br />
开档口的老板约莫三十几岁年纪,正笑容满面替两个鬼佬邻居烹炸鱼蛋,手艺纯熟,不时与鬼佬交谈两句逗得对方大笑,能听出来是带着内地口音的广府话。<br />
“算啦,无谓去搞人家的生意。”<br />
身边的菲律宾妻子拍了拍黎志鹰,拉着小儿子催促道:“耀恩今晚还要补习功课,我请的新家教应该就快到了,进屋提前准备一下不要太失礼。”<br />
“有钱怕什么失礼?”<br />
黎志鹰收回目光大喇喇开口,也觉得司徒铭柱、马克-西蒙这些人应该不会用如此拙劣的手段盯着自己。<br />
一间流动的鱼蛋档而已,或许过几日就会自动消失,自己怎么突然间变得如此敏感?<br />
他笑着摇摇头,牵起小儿子的手往屋里走去:“今日在学堂有没有认真听讲?在学校有冇人欺负你……”<br />
一家三口进了大屋,栅栏门缓缓闭合。<br />
星哥鱼蛋档前。<br />
卫星抬了下眼皮,擦掉溅到手上的滚烫油点,又抬腕看了眼手表上的指针。<br />
下午六点一刻。<br />
够钟,收档!<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