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崇祯:朕要宰了他,谁劝都没用!
<p> 第129章 崇祯:朕要宰了他,谁劝都没用!<br />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想到了什么,然后叫来马宝吩咐道:<br />
“去把骆养性找来,还有,让曹变蛟和马祥麟一起过来。”<br />
“奴婢这就去。”<br />
马宝应了一声,随后便离开了。<br />
没过多久,骆养性先到一步,规规矩矩地行礼道:<br />
“臣骆养性参见太子殿下。”<br />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将薛国观带来的那份奏折递给了他。<br />
“先看看这个!”<br />
骆养性打开奏折一看,瞬间皱起眉头,怒骂道:<br />
“这群该死的刁民,居然聚众造反,真是罪该万死。”<br />
朱慈烺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继续说道:<br />
“骆养性,本宫现在要你去做两件事。”<br />
“第一件事,确保奏折上的消息不要在京城扩散开来,越少人知道越好。”<br />
“第二件事,马上派一队锦衣卫去山东,然后开始散播朝廷要集结十万大军剿灭李青山的消息。”<br />
“消息散播的范围越大越好,要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要集结大军剿灭李青山。”<br />
骆养性赶忙应声道:<br />
“臣遵命。”<br />
随后便离开了。<br />
又过了一会儿,曹变蛟和马祥麟也来了。<br />
两人也赶忙行礼道:<br />
“臣参见太子殿下。”<br />
“臣参见太子殿下。”<br />
朱慈烺点了点头,吩咐马宝搬来两张凳子,让他们坐下后,又将那份奏折递了过去。<br />
两人看过奏折,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同时也明白了朱慈烺让他们来的缘由。<br />
曹变蛟率先开口道:<br />
“这帮该死的家伙,眼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他们居然还敢造反。”<br />
“太子殿下,请准许臣领兵剿灭这群叛逆之贼。”<br />
一旁的马祥麟也道:<br />
“太子殿下,臣也请命去剿灭这帮乱臣贼子。”<br />
朱慈烺轻轻抬了抬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随后说道:<br />
“如果大明目前还算安稳,本宫一定会派兵剿灭他们。”<br />
“但你们也都知道,如今大明正值多事之秋。”<br />
“既要防备建奴,又要对付张献忠、李自成,同时还要对建奴的水师出手,更是要忙着赈灾事宜,实在不宜再动兵了。”<br />
“所以本宫决定此次以招抚为主,不过,虽说是招抚,但本宫要让这群反贼主动投降。”<br />
“因此还是要派兵去威慑一下他们,做出一副要围攻的打算,让他们不战而降。”<br />
两人听到这话,已经大概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br />
那就是虽然要调兵,但基本上也就走个过场,主要还是想用军队威慑那些反贼投降。<br />
朱慈烺继续说道:<br />
“你们俩听着,明日开始,各自派遣五千兵马,发兵去济南。”<br />
“这五千兵马不要一同前去,而是分开去,要造成朝廷正在源源不断地调拨兵马的假象。”<br />
“除此之外,到了地方之后,一定要选在最显眼的地方驻扎,让周围的百姓和商人都知道朝廷正在召集兵马准备剿灭叛贼。”<br />
“还有,本宫此行也会前往,到时候你们跟着本宫一起去,明白了吗?”<br />
两人听到这话,赶忙起身拱手道:<br />
“殿下放心,臣明白了。”<br />
朱慈烺点了点头。<br />
“行了,下去吧!明天一早就派兵出发!”<br />
“臣告退!”<br />
两人拱手之后,便离开了。<br />
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当天晚上,朱慈烺就派人去皇宫取了调兵的印信,然后拟好了圣旨分别送到了曹变蛟和马祥麟处。<br />
考虑到这次不是为了打仗,所以没什么军功,所以朱慈烺又让人送去了十一万两银子。<br />
一万士兵每人十两,刚好是十万两,剩下的一万两是给军官的。<br />
毕竟要是没福利的话,又哪里来的士气?<br />
除此之外,还让人拿回来了一些关于漕运的各种资料。<br />
熬夜看完了这些东西之后,已然是凌晨了,朱慈烺这才沉沉的睡了过去。<br />
第二天,朱慈烺没有去上朝,而是睡了个懒觉。<br />
等他起来的时候已经快要中午了。<br />
此时郑小妹正在帮他梳头,看到他还是有些困倦的样子,颇为心疼地说道:<br />
“殿下,您昨夜又没睡好。”<br />
朱慈烺叹了口气道:<br />
“没办法,这天下的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昨天晚上本宫得到消息,说是山东有人聚众造反,所以忙了一夜。”<br />
“对了,本宫最近这段时间可能要出去一下,东宫这里就交给你了。”<br />
郑小妹听到这话,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br />
“这种事情交给朝廷的文臣武将去办不就行了吗?为何还要劳烦您亲自去跑一趟?”<br />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br />
“这次的事情涉及漕运和整个山东的安稳,所以本宫打算亲自去一趟!”<br />
“放心,本宫不会有事儿的。”<br />
郑小妹听到这话,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br />
简单吃过午饭之后,朱慈烺来到了皇宫,他打算在离开之前先跟崇祯打个招呼。<br />
因为他担心在自己离开京城这段时间,可能会有人搞事,他得先给崇祯打个预防针。<br />
毕竟总不能再把崇祯拉着一起去山东吧?<br />
等见到崇祯之后,朱慈烺只觉得好笑,因为此时此刻,崇祯居然也在帮忙做口罩。<br />
只不过他的手法实在太生疏,有点帮倒忙的意思。<br />
看到朱慈烺前来,正在带着一群宫女忙活的周皇后赶忙拿掉崇祯手里的东西,随后有些不耐烦的说道:<br />
“皇上,你可别帮忙了,你真是越帮越忙,刚好烺儿来了,你还是去跟烺儿说说话吧。”<br />
崇祯听到这话,一时间也有些不好意思。<br />
他本来是想为百姓做点事的,怎么就成帮倒忙了?<br />
这也太不给他这个皇帝面子了!<br />
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跟着朱慈烺来到外面的园。<br />
与此同时,太监们早已沏好了茶,还摆放了几样果盘。<br />
一杯茶水下肚,崇祯悠悠地开口道:<br />
“说说吧,这次又有什么事情?”<br />
朱慈烺听到这话,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br />
“父皇这是说的什么话?难道儿臣没事就不能来看看您和母后吗?”<br />
崇祯白了朱慈烺一眼,说道:<br />
“你会有这么好心?”<br />
朱慈烺顿时更加尴尬了。<br />
果然,他还是喜欢之前那个动不动就骂自己逆子的崇祯。<br />
但很快他还是反应了过来,随即直接将那份奏折递给了崇祯。<br />
“父皇,您先看看这个吧。”<br />
崇祯看到递过来的奏折,脸上顿时露出一副果然如此表情。<br />
他就知道,要是没事的话,这个逆子是绝对不会来找他的!<br />
肯定是朝廷又发生了什么大事,需要他给出意见。<br />
想到这里,崇祯才一脸得意地将奏折接了过来。<br />
打开之后刚看了几眼,崇祯的眉头就皱了起来。<br />
等看完了上面的内容之后,崇祯直接被气得脸红脖子粗。<br />
下一秒,他直接将手中的奏折扔在了地上,然后又将面前的茶具全部扫落,愤怒地大吼道:<br />
“该死的,他们怎么敢的,他们怎么敢的,朕要杀了他们,杀了他们。”<br />
崇祯突然的暴怒,瞬间把周围的太监宫女吓了一大跳,一个个的全部都一脸惶恐的跪在了地上。<br />
毕竟他们虽然都是朱慈烺派来的人,但名义上还是皇帝的奴婢。<br />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被崇祯的这副举动搞懵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崇祯会有这么大的反应。<br />
毕竟在他看来,现在张献忠、李自成都造反成那样了,多一个李青山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至于生这么大的气吗?<br />
他只能安慰道:<br />
“父皇,别激动,不就是有人造反吗?对于眼下的大明而言,这种事情早已经司空见惯了。”<br />
“而且儿臣已经想到办法解决这件事情了,你不用如此生气。”<br />
崇祯听到这话有点没有丝毫的欣慰,反而更加愤怒的怒吼道:<br />
“这能一样吗?这家伙造反和李自成、张献忠能一样吗?”<br />
朱慈烺听到这话,顿时只觉得更加莫名其妙。<br />
在他看来,都是造反,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br />
看着朱慈烺一脸迷茫的样子,崇祯更生气了。<br />
他直接弯腰将那份奏折捡了起来,然后对朱慈烺说道:<br />
“你就没有发现这次的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吗?”<br />
朱慈烺一脸迷茫的摇了摇头。<br />
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意味着什么。<br />
在他看来,这就只是一起简单的农民起义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吗?<br />
但紧接着下一秒,崇祯就面容扭曲、咬牙切齿地说道:<br />
“他们是梁山好汉,那么你告诉朕,朕是谁?”<br />
朱慈烺听到这话,一开始还有些懵逼,但下一秒,一个人的名字突然猛地跳入了他的脑海之中,顿时让他茅塞顿开!<br />
该死!<br />
他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br />
按照这份奏折里所讲述的内容,李青山把他所率领的农民起义描绘成了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br />
那么相对应的,崇祯岂不是就成为了水浒传中的宋徽宗?<br />
要知道宋徽宗可是一个亡国之君啊!而且还是一个下场十分凄惨的亡国之君!<br />
在历史上,宋徽宗赵佶在被金军俘虏后,经历了极其悲惨的结局。<br />
史称‘靖康之变’!<br />
他不止被进行了牵羊礼,还被金军降为了昏德公,和他的儿子宋钦宗赵桓一起被金军囚禁。<br />
除此之外,其他的皇室成员和官员也遭受了极大的屈辱和苦难。<br />
他的妻子、女儿更是被金军论番侮如、又随意赏赐给其他人玩弄,据说最后还生下了不少金人的孩子!<br />
就连死后,他的遗体都得不到安息,被金军拿去炼成了灯油。<br />
可谓是死无葬身之地了!<br />
可以这么说,自宋徽宗之后,皇帝们最怕的就是有人把他们和宋徽宗联系起来。<br />
可现在,这份奏折等于说是把崇祯比作宋徽宗,把明朝比作宋朝,甚至可以说是在诅咒大明即将灭亡了.<br />
这么一想的话,也难怪崇祯会这么生气<br />
要是有人把朱慈烺比作宋徽宗的话,朱慈烺肯定也会气的上去给那人两巴掌。<br />
眼看着朱慈烺似乎想明白了,崇祯又冷冷地说道:<br />
“朕再问你,如果朕是宋徽宗,那么你又是谁?”<br />
嗯?<br />
朱慈烺先是一愣,反应过来之后直接就爆了粗口!<br />
“狗东西!”<br />
如果崇祯要是宋徽宗的话,那他朱慈烺不就是宋钦宗吗?<br />
好家伙,这一份奏折居然直接把他们父子二人都给骂了!<br />
不是<br />
这些人怎么这么恶毒啊?<br />
你说你骂崇祯就骂崇祯,你骂老子干什么?<br />
此时此刻,朱慈烺真是相当无语,因为之前他真没想那么多。<br />
但仔细想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br />
现在他总算知道,历史上崇祯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为什么会如此暴怒,非要剿灭李青山不可了。<br />
因为李青山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把崇祯比作宋朝的亡国之君宋徽宗啊。<br />
早知道这其中还有这么一层意思的话,朱慈烺绝对不会如此草率地来见崇祯。<br />
现在真是尴尬极了。<br />
一时间,父子二人四目相对,皆沉默不语。<br />
周围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安静得让人胆寒。<br />
那些太监宫女们也都跪在地上,不敢起身。<br />
最终,还是朱慈烺率先打破了沉默,只见他先是摸了摸鼻子,随后这才说道:<br />
“父皇,依儿臣之见,你或许有些过度解读这次的事情了。”<br />
“那些人之所以要给他们安上梁山好汉的身份,不过是为了让百姓更容易接受他们,将他们想象成英雄好汉,以便更好地拉拢人心罢了。”<br />
“父皇实在不必对此事过于在意,毕竟说到底,所谓的水浒传也仅仅只是一部小说而已。”<br />
“难道大明真的会因为一本小说会而亡?”<br />
“真要这样的话,那岂不是会被天下耻笑?”<br />
倘若朱慈烺是古人,那他一定会和崇祯一样毫不犹豫地想要除掉李青山等人。<br />
但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于这种事情还真没有太过在乎。<br />
虽然刚才确实有点生气,但仅仅只是片刻之后,这股气就消散的差不多了。<br />
然而,崇祯却依旧愤怒不已,只见他依旧一脸震怒的说道:<br />
“朕告诉你,现在你说什么都没用!这个李青山必须死,他和他的手下一个都不能活。”<br />
“朕知道如今这天下朕说了不算,但这次你必须听朕的。”<br />
“不然朕绝不妥协!”<br />
听到这些话,朱慈烺只觉更加头疼。<br />
但紧接着,朱慈烺还是耐心的开始为崇祯分析当下局势。<br />
没办法,在离开京城之前,他必须说服崇祯。<br />
毕竟他此前已答应崇祯,不会再将其囚禁,所以最好还是以说服为主。<br />
但如果说服不了,那他恐怕也只能再次将崇祯囚禁起来了。<br />
为了大明的未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br />
随即,朱慈烺继续说道:<br />
“父皇,李青山现在至少拥有三万人马,如果要剿灭他,至少需要几万步兵与几万水师配合方能彻底剿灭他。”<br />
“可此时大明的水师都在对付建奴水师,我们要从什么地方调水师过来?”<br />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将水师调来,再集齐几万兵力围剿李青山。”<br />
“到时候万一他狗急跳墙,流窜至其他省份,比如与李自成、张献忠汇合又该如何?”<br />
“到那时,我们要对付的可就不只是李青山,而是李青山、李自成和张献忠三支乱军了。”<br />
“其次,若他直接毁了漕运,那大明的漕运又该如何?”<br />
“要知道,大明的漕运关系着大明整个天下一半的税收和两岸数百万漕工以及数千万百姓的生计。”<br />
“一旦漕运出现问题,大明京城连粮食都无法供应,那时又该如何是好?”<br />
“万一数百万漕工再发生暴乱,大明又该如何是好?”<br />
不得不说,朱慈烺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带了些许夸张的语气,再仔细想想,事情确实也有可能会发展成这样。<br />
而崇祯听到这话的时候,一时间也陷入了沉默。<br />
他虽然还是十分愤怒,但也没有到丧失理智的地步,他心中清楚,朱慈烺所言并非危言耸听。<br />
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事情真的可能会发展到那种地步。<br />
最终,崇祯稍微平复了一下愤怒的心情,随后开口问道:<br />
“那你说说,这件事情该怎么办?”<br />
朱慈烺则是继续说道:<br />
“很简单,为确保漕运安全,必须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此事。”<br />
“所以,儿臣决定招安他们。”<br />
崇祯听到这话,顿时满脸的不可思议。<br />
他本来以为朱慈烺会想出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件事情,万万没想到居然是招安!<br />
下一秒,崇祯呵斥道:<br />
“不可能!朕决不答应!”<br />
“这帮逆贼诅咒我大明朝气数已尽,你居然还想招安他们,告诉你,此事朕坚决不同意。”<br />
“即便朕如今说话不算数,但只要有机会,朕就一定要杀了他。”<br />
朱慈烺有些无语,合着这个坎过不去了是吧?<br />
但他还是耐心解释道:<br />
“杀一个李青山并非难事,可若真这么做了,那便是在告诉天下百姓,大明皇帝竟真的相信一本虚构的小说会代表大明国运,这岂不天下最可笑的事情?”<br />
“这样吧,我们各退一步,儿臣答应你,等李青山被招降后,让你亲自打他一顿出气如何?”<br />
崇祯听到这话,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br />
因为他再次觉得朱慈烺说的没错<br />
真要这么做了,那就是等于告诉全天下他崇祯相信一本小说代表了大明国运。<br />
到时候万一再搞出个刻字的陨石什么的,那他又该如何是好?<br />
片刻后,崇祯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皱着眉头看着朱慈烺说道:<br />
“等等,你该不会是想亲自去一趟山东吧?”<br />
“没错。”<br />
朱慈烺直接大方的承认了。<br />
“虽然儿臣此次不打算动兵,但是也不打算主动招安,而是要让李青山跪在儿臣面前请求招安。”<br />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他不战而降!”<br />
“不然以后每次有人造反就要招安,那我大明的颜面何存?”<br />
“以后天下人也不用读书练武了,直接造反便可当官,这岂不是天下间最可笑的事情?”<br />
崇祯听到这话再次沉默,因为他发现朱慈烺比他想象中计划得更为周全。<br />
然而就在下一秒,崇祯突然直勾勾的盯着朱慈烺,然后问道:<br />
“不对!你肯定有什么事你还瞒着朕!”<br />
朱慈烺听到这话,一脸诧异的看向了崇祯。<br />
因为他真的有事瞒着崇祯,只是没想到居然被崇祯看穿了!<br />
但紧接着,朱慈烺还是打马虎眼道:<br />
“父皇这是说的什么话?儿臣有什么事儿能瞒着你?”<br />
崇祯没有说话,只是重新做了下来,随后轻轻用手指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br />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来,目光锐利的看向了朱慈烺。<br />
“你该不会是想对漕运下手吧?”<br />
这话一出口,朱慈烺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变了。<br />
因为崇祯猜对了!<br />
他确实是打算对漕运出手!<br />
昨天晚上他几乎看了一夜关于漕运的各种资料和税收,因此打算对漕运的税收进行改革,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被崇祯看出来!<br />
既然如此,朱慈烺索性也就不再隐瞒了。<br />
端起太监重新送来的茶水给自己倒了一杯,又抿了一口,朱慈烺这才说道:<br />
“本来这件事情是不打算告诉父皇的,可既然父皇已经猜到了,那么儿臣也就不再隐瞒了。”<br />
“儿臣昨天晚上看了一夜关于漕运的各种资料和税收,觉得漕运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了。”<br />
“所以这次去山东除了要招安李青山之外,儿臣还要改革漕运。”<br />
崇祯听到这话,随即便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br />
他的性格或许不适合做一个皇帝,但他绝对是聪明的,所以才会看出朱慈烺对漕运有想法。<br />
但随即,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br />
因为想要改革漕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明的前几任皇帝也不是没想过,但最终无一例外都放弃了。<br />
是因为漕运涉及的官员、利益、势力实在是太庞大了,哪怕是皇帝对此也无可奈何。<br />
哎!<br />
先是在心中叹了口气,崇祯这才问道:<br />
“说说吧,你想要怎么做?”<br />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冲着周围的太监宫女吩咐道:<br />
“你们都下去吧,没有本宫的命令不得靠近,违令者:斩!”<br />
太监宫女们听到这话,不敢有丝毫犹豫,行礼之后便纷纷退下了。<br />
虽然这些太监宫女都算是自己人,在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实在太过于重要,所以还是需要谨慎一些。<br />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崇祯也不由得变得慎重了起来。<br />
不多时,这里便只剩下了父子二人。<br />
(本章完)</p>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想到了什么,然后叫来马宝吩咐道:<br />
“去把骆养性找来,还有,让曹变蛟和马祥麟一起过来。”<br />
“奴婢这就去。”<br />
马宝应了一声,随后便离开了。<br />
没过多久,骆养性先到一步,规规矩矩地行礼道:<br />
“臣骆养性参见太子殿下。”<br />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将薛国观带来的那份奏折递给了他。<br />
“先看看这个!”<br />
骆养性打开奏折一看,瞬间皱起眉头,怒骂道:<br />
“这群该死的刁民,居然聚众造反,真是罪该万死。”<br />
朱慈烺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继续说道:<br />
“骆养性,本宫现在要你去做两件事。”<br />
“第一件事,确保奏折上的消息不要在京城扩散开来,越少人知道越好。”<br />
“第二件事,马上派一队锦衣卫去山东,然后开始散播朝廷要集结十万大军剿灭李青山的消息。”<br />
“消息散播的范围越大越好,要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要集结大军剿灭李青山。”<br />
骆养性赶忙应声道:<br />
“臣遵命。”<br />
随后便离开了。<br />
又过了一会儿,曹变蛟和马祥麟也来了。<br />
两人也赶忙行礼道:<br />
“臣参见太子殿下。”<br />
“臣参见太子殿下。”<br />
朱慈烺点了点头,吩咐马宝搬来两张凳子,让他们坐下后,又将那份奏折递了过去。<br />
两人看过奏折,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同时也明白了朱慈烺让他们来的缘由。<br />
曹变蛟率先开口道:<br />
“这帮该死的家伙,眼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他们居然还敢造反。”<br />
“太子殿下,请准许臣领兵剿灭这群叛逆之贼。”<br />
一旁的马祥麟也道:<br />
“太子殿下,臣也请命去剿灭这帮乱臣贼子。”<br />
朱慈烺轻轻抬了抬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随后说道:<br />
“如果大明目前还算安稳,本宫一定会派兵剿灭他们。”<br />
“但你们也都知道,如今大明正值多事之秋。”<br />
“既要防备建奴,又要对付张献忠、李自成,同时还要对建奴的水师出手,更是要忙着赈灾事宜,实在不宜再动兵了。”<br />
“所以本宫决定此次以招抚为主,不过,虽说是招抚,但本宫要让这群反贼主动投降。”<br />
“因此还是要派兵去威慑一下他们,做出一副要围攻的打算,让他们不战而降。”<br />
两人听到这话,已经大概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br />
那就是虽然要调兵,但基本上也就走个过场,主要还是想用军队威慑那些反贼投降。<br />
朱慈烺继续说道:<br />
“你们俩听着,明日开始,各自派遣五千兵马,发兵去济南。”<br />
“这五千兵马不要一同前去,而是分开去,要造成朝廷正在源源不断地调拨兵马的假象。”<br />
“除此之外,到了地方之后,一定要选在最显眼的地方驻扎,让周围的百姓和商人都知道朝廷正在召集兵马准备剿灭叛贼。”<br />
“还有,本宫此行也会前往,到时候你们跟着本宫一起去,明白了吗?”<br />
两人听到这话,赶忙起身拱手道:<br />
“殿下放心,臣明白了。”<br />
朱慈烺点了点头。<br />
“行了,下去吧!明天一早就派兵出发!”<br />
“臣告退!”<br />
两人拱手之后,便离开了。<br />
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当天晚上,朱慈烺就派人去皇宫取了调兵的印信,然后拟好了圣旨分别送到了曹变蛟和马祥麟处。<br />
考虑到这次不是为了打仗,所以没什么军功,所以朱慈烺又让人送去了十一万两银子。<br />
一万士兵每人十两,刚好是十万两,剩下的一万两是给军官的。<br />
毕竟要是没福利的话,又哪里来的士气?<br />
除此之外,还让人拿回来了一些关于漕运的各种资料。<br />
熬夜看完了这些东西之后,已然是凌晨了,朱慈烺这才沉沉的睡了过去。<br />
第二天,朱慈烺没有去上朝,而是睡了个懒觉。<br />
等他起来的时候已经快要中午了。<br />
此时郑小妹正在帮他梳头,看到他还是有些困倦的样子,颇为心疼地说道:<br />
“殿下,您昨夜又没睡好。”<br />
朱慈烺叹了口气道:<br />
“没办法,这天下的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昨天晚上本宫得到消息,说是山东有人聚众造反,所以忙了一夜。”<br />
“对了,本宫最近这段时间可能要出去一下,东宫这里就交给你了。”<br />
郑小妹听到这话,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br />
“这种事情交给朝廷的文臣武将去办不就行了吗?为何还要劳烦您亲自去跑一趟?”<br />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br />
“这次的事情涉及漕运和整个山东的安稳,所以本宫打算亲自去一趟!”<br />
“放心,本宫不会有事儿的。”<br />
郑小妹听到这话,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br />
简单吃过午饭之后,朱慈烺来到了皇宫,他打算在离开之前先跟崇祯打个招呼。<br />
因为他担心在自己离开京城这段时间,可能会有人搞事,他得先给崇祯打个预防针。<br />
毕竟总不能再把崇祯拉着一起去山东吧?<br />
等见到崇祯之后,朱慈烺只觉得好笑,因为此时此刻,崇祯居然也在帮忙做口罩。<br />
只不过他的手法实在太生疏,有点帮倒忙的意思。<br />
看到朱慈烺前来,正在带着一群宫女忙活的周皇后赶忙拿掉崇祯手里的东西,随后有些不耐烦的说道:<br />
“皇上,你可别帮忙了,你真是越帮越忙,刚好烺儿来了,你还是去跟烺儿说说话吧。”<br />
崇祯听到这话,一时间也有些不好意思。<br />
他本来是想为百姓做点事的,怎么就成帮倒忙了?<br />
这也太不给他这个皇帝面子了!<br />
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跟着朱慈烺来到外面的园。<br />
与此同时,太监们早已沏好了茶,还摆放了几样果盘。<br />
一杯茶水下肚,崇祯悠悠地开口道:<br />
“说说吧,这次又有什么事情?”<br />
朱慈烺听到这话,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br />
“父皇这是说的什么话?难道儿臣没事就不能来看看您和母后吗?”<br />
崇祯白了朱慈烺一眼,说道:<br />
“你会有这么好心?”<br />
朱慈烺顿时更加尴尬了。<br />
果然,他还是喜欢之前那个动不动就骂自己逆子的崇祯。<br />
但很快他还是反应了过来,随即直接将那份奏折递给了崇祯。<br />
“父皇,您先看看这个吧。”<br />
崇祯看到递过来的奏折,脸上顿时露出一副果然如此表情。<br />
他就知道,要是没事的话,这个逆子是绝对不会来找他的!<br />
肯定是朝廷又发生了什么大事,需要他给出意见。<br />
想到这里,崇祯才一脸得意地将奏折接了过来。<br />
打开之后刚看了几眼,崇祯的眉头就皱了起来。<br />
等看完了上面的内容之后,崇祯直接被气得脸红脖子粗。<br />
下一秒,他直接将手中的奏折扔在了地上,然后又将面前的茶具全部扫落,愤怒地大吼道:<br />
“该死的,他们怎么敢的,他们怎么敢的,朕要杀了他们,杀了他们。”<br />
崇祯突然的暴怒,瞬间把周围的太监宫女吓了一大跳,一个个的全部都一脸惶恐的跪在了地上。<br />
毕竟他们虽然都是朱慈烺派来的人,但名义上还是皇帝的奴婢。<br />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被崇祯的这副举动搞懵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崇祯会有这么大的反应。<br />
毕竟在他看来,现在张献忠、李自成都造反成那样了,多一个李青山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至于生这么大的气吗?<br />
他只能安慰道:<br />
“父皇,别激动,不就是有人造反吗?对于眼下的大明而言,这种事情早已经司空见惯了。”<br />
“而且儿臣已经想到办法解决这件事情了,你不用如此生气。”<br />
崇祯听到这话有点没有丝毫的欣慰,反而更加愤怒的怒吼道:<br />
“这能一样吗?这家伙造反和李自成、张献忠能一样吗?”<br />
朱慈烺听到这话,顿时只觉得更加莫名其妙。<br />
在他看来,都是造反,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br />
看着朱慈烺一脸迷茫的样子,崇祯更生气了。<br />
他直接弯腰将那份奏折捡了起来,然后对朱慈烺说道:<br />
“你就没有发现这次的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吗?”<br />
朱慈烺一脸迷茫的摇了摇头。<br />
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意味着什么。<br />
在他看来,这就只是一起简单的农民起义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吗?<br />
但紧接着下一秒,崇祯就面容扭曲、咬牙切齿地说道:<br />
“他们是梁山好汉,那么你告诉朕,朕是谁?”<br />
朱慈烺听到这话,一开始还有些懵逼,但下一秒,一个人的名字突然猛地跳入了他的脑海之中,顿时让他茅塞顿开!<br />
该死!<br />
他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br />
按照这份奏折里所讲述的内容,李青山把他所率领的农民起义描绘成了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br />
那么相对应的,崇祯岂不是就成为了水浒传中的宋徽宗?<br />
要知道宋徽宗可是一个亡国之君啊!而且还是一个下场十分凄惨的亡国之君!<br />
在历史上,宋徽宗赵佶在被金军俘虏后,经历了极其悲惨的结局。<br />
史称‘靖康之变’!<br />
他不止被进行了牵羊礼,还被金军降为了昏德公,和他的儿子宋钦宗赵桓一起被金军囚禁。<br />
除此之外,其他的皇室成员和官员也遭受了极大的屈辱和苦难。<br />
他的妻子、女儿更是被金军论番侮如、又随意赏赐给其他人玩弄,据说最后还生下了不少金人的孩子!<br />
就连死后,他的遗体都得不到安息,被金军拿去炼成了灯油。<br />
可谓是死无葬身之地了!<br />
可以这么说,自宋徽宗之后,皇帝们最怕的就是有人把他们和宋徽宗联系起来。<br />
可现在,这份奏折等于说是把崇祯比作宋徽宗,把明朝比作宋朝,甚至可以说是在诅咒大明即将灭亡了.<br />
这么一想的话,也难怪崇祯会这么生气<br />
要是有人把朱慈烺比作宋徽宗的话,朱慈烺肯定也会气的上去给那人两巴掌。<br />
眼看着朱慈烺似乎想明白了,崇祯又冷冷地说道:<br />
“朕再问你,如果朕是宋徽宗,那么你又是谁?”<br />
嗯?<br />
朱慈烺先是一愣,反应过来之后直接就爆了粗口!<br />
“狗东西!”<br />
如果崇祯要是宋徽宗的话,那他朱慈烺不就是宋钦宗吗?<br />
好家伙,这一份奏折居然直接把他们父子二人都给骂了!<br />
不是<br />
这些人怎么这么恶毒啊?<br />
你说你骂崇祯就骂崇祯,你骂老子干什么?<br />
此时此刻,朱慈烺真是相当无语,因为之前他真没想那么多。<br />
但仔细想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br />
现在他总算知道,历史上崇祯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为什么会如此暴怒,非要剿灭李青山不可了。<br />
因为李青山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把崇祯比作宋朝的亡国之君宋徽宗啊。<br />
早知道这其中还有这么一层意思的话,朱慈烺绝对不会如此草率地来见崇祯。<br />
现在真是尴尬极了。<br />
一时间,父子二人四目相对,皆沉默不语。<br />
周围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安静得让人胆寒。<br />
那些太监宫女们也都跪在地上,不敢起身。<br />
最终,还是朱慈烺率先打破了沉默,只见他先是摸了摸鼻子,随后这才说道:<br />
“父皇,依儿臣之见,你或许有些过度解读这次的事情了。”<br />
“那些人之所以要给他们安上梁山好汉的身份,不过是为了让百姓更容易接受他们,将他们想象成英雄好汉,以便更好地拉拢人心罢了。”<br />
“父皇实在不必对此事过于在意,毕竟说到底,所谓的水浒传也仅仅只是一部小说而已。”<br />
“难道大明真的会因为一本小说会而亡?”<br />
“真要这样的话,那岂不是会被天下耻笑?”<br />
倘若朱慈烺是古人,那他一定会和崇祯一样毫不犹豫地想要除掉李青山等人。<br />
但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于这种事情还真没有太过在乎。<br />
虽然刚才确实有点生气,但仅仅只是片刻之后,这股气就消散的差不多了。<br />
然而,崇祯却依旧愤怒不已,只见他依旧一脸震怒的说道:<br />
“朕告诉你,现在你说什么都没用!这个李青山必须死,他和他的手下一个都不能活。”<br />
“朕知道如今这天下朕说了不算,但这次你必须听朕的。”<br />
“不然朕绝不妥协!”<br />
听到这些话,朱慈烺只觉更加头疼。<br />
但紧接着,朱慈烺还是耐心的开始为崇祯分析当下局势。<br />
没办法,在离开京城之前,他必须说服崇祯。<br />
毕竟他此前已答应崇祯,不会再将其囚禁,所以最好还是以说服为主。<br />
但如果说服不了,那他恐怕也只能再次将崇祯囚禁起来了。<br />
为了大明的未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br />
随即,朱慈烺继续说道:<br />
“父皇,李青山现在至少拥有三万人马,如果要剿灭他,至少需要几万步兵与几万水师配合方能彻底剿灭他。”<br />
“可此时大明的水师都在对付建奴水师,我们要从什么地方调水师过来?”<br />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将水师调来,再集齐几万兵力围剿李青山。”<br />
“到时候万一他狗急跳墙,流窜至其他省份,比如与李自成、张献忠汇合又该如何?”<br />
“到那时,我们要对付的可就不只是李青山,而是李青山、李自成和张献忠三支乱军了。”<br />
“其次,若他直接毁了漕运,那大明的漕运又该如何?”<br />
“要知道,大明的漕运关系着大明整个天下一半的税收和两岸数百万漕工以及数千万百姓的生计。”<br />
“一旦漕运出现问题,大明京城连粮食都无法供应,那时又该如何是好?”<br />
“万一数百万漕工再发生暴乱,大明又该如何是好?”<br />
不得不说,朱慈烺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带了些许夸张的语气,再仔细想想,事情确实也有可能会发展成这样。<br />
而崇祯听到这话的时候,一时间也陷入了沉默。<br />
他虽然还是十分愤怒,但也没有到丧失理智的地步,他心中清楚,朱慈烺所言并非危言耸听。<br />
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事情真的可能会发展到那种地步。<br />
最终,崇祯稍微平复了一下愤怒的心情,随后开口问道:<br />
“那你说说,这件事情该怎么办?”<br />
朱慈烺则是继续说道:<br />
“很简单,为确保漕运安全,必须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此事。”<br />
“所以,儿臣决定招安他们。”<br />
崇祯听到这话,顿时满脸的不可思议。<br />
他本来以为朱慈烺会想出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件事情,万万没想到居然是招安!<br />
下一秒,崇祯呵斥道:<br />
“不可能!朕决不答应!”<br />
“这帮逆贼诅咒我大明朝气数已尽,你居然还想招安他们,告诉你,此事朕坚决不同意。”<br />
“即便朕如今说话不算数,但只要有机会,朕就一定要杀了他。”<br />
朱慈烺有些无语,合着这个坎过不去了是吧?<br />
但他还是耐心解释道:<br />
“杀一个李青山并非难事,可若真这么做了,那便是在告诉天下百姓,大明皇帝竟真的相信一本虚构的小说会代表大明国运,这岂不天下最可笑的事情?”<br />
“这样吧,我们各退一步,儿臣答应你,等李青山被招降后,让你亲自打他一顿出气如何?”<br />
崇祯听到这话,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br />
因为他再次觉得朱慈烺说的没错<br />
真要这么做了,那就是等于告诉全天下他崇祯相信一本小说代表了大明国运。<br />
到时候万一再搞出个刻字的陨石什么的,那他又该如何是好?<br />
片刻后,崇祯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皱着眉头看着朱慈烺说道:<br />
“等等,你该不会是想亲自去一趟山东吧?”<br />
“没错。”<br />
朱慈烺直接大方的承认了。<br />
“虽然儿臣此次不打算动兵,但是也不打算主动招安,而是要让李青山跪在儿臣面前请求招安。”<br />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他不战而降!”<br />
“不然以后每次有人造反就要招安,那我大明的颜面何存?”<br />
“以后天下人也不用读书练武了,直接造反便可当官,这岂不是天下间最可笑的事情?”<br />
崇祯听到这话再次沉默,因为他发现朱慈烺比他想象中计划得更为周全。<br />
然而就在下一秒,崇祯突然直勾勾的盯着朱慈烺,然后问道:<br />
“不对!你肯定有什么事你还瞒着朕!”<br />
朱慈烺听到这话,一脸诧异的看向了崇祯。<br />
因为他真的有事瞒着崇祯,只是没想到居然被崇祯看穿了!<br />
但紧接着,朱慈烺还是打马虎眼道:<br />
“父皇这是说的什么话?儿臣有什么事儿能瞒着你?”<br />
崇祯没有说话,只是重新做了下来,随后轻轻用手指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br />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来,目光锐利的看向了朱慈烺。<br />
“你该不会是想对漕运下手吧?”<br />
这话一出口,朱慈烺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变了。<br />
因为崇祯猜对了!<br />
他确实是打算对漕运出手!<br />
昨天晚上他几乎看了一夜关于漕运的各种资料和税收,因此打算对漕运的税收进行改革,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被崇祯看出来!<br />
既然如此,朱慈烺索性也就不再隐瞒了。<br />
端起太监重新送来的茶水给自己倒了一杯,又抿了一口,朱慈烺这才说道:<br />
“本来这件事情是不打算告诉父皇的,可既然父皇已经猜到了,那么儿臣也就不再隐瞒了。”<br />
“儿臣昨天晚上看了一夜关于漕运的各种资料和税收,觉得漕运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了。”<br />
“所以这次去山东除了要招安李青山之外,儿臣还要改革漕运。”<br />
崇祯听到这话,随即便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br />
他的性格或许不适合做一个皇帝,但他绝对是聪明的,所以才会看出朱慈烺对漕运有想法。<br />
但随即,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br />
因为想要改革漕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明的前几任皇帝也不是没想过,但最终无一例外都放弃了。<br />
是因为漕运涉及的官员、利益、势力实在是太庞大了,哪怕是皇帝对此也无可奈何。<br />
哎!<br />
先是在心中叹了口气,崇祯这才问道:<br />
“说说吧,你想要怎么做?”<br />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冲着周围的太监宫女吩咐道:<br />
“你们都下去吧,没有本宫的命令不得靠近,违令者:斩!”<br />
太监宫女们听到这话,不敢有丝毫犹豫,行礼之后便纷纷退下了。<br />
虽然这些太监宫女都算是自己人,在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实在太过于重要,所以还是需要谨慎一些。<br />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崇祯也不由得变得慎重了起来。<br />
不多时,这里便只剩下了父子二人。<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