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陛下真是千古第一圣君啊!
<p> 第137章 陛下真是千古第一圣君啊!<br />
朱慈烺坐在一旁,虽然脸上面无表情,但心中却暗自冷笑。<br />
不得不说,那群想要闹事的官员还是很聪明的!<br />
他们知道若是他们亲自出来反对商税改革的话,肯定会迎来崇祯的滔天怒火。<br />
到时候不说砍头,一顿板子总是跑不了的。<br />
但若是由御史出面反对,那可就不一样了,毕竟御史本来就有风闻奏事之权。<br />
就算他们说的不对,崇祯也不能处罚他们。<br />
不过当然,崇祯也不傻,对于这其中的猫腻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并未表现出过多的生气和恼怒。<br />
紧接着,就在崇祯刚要开口说话的时候,武将那边突然有人跳了出来。<br />
只见他伸手指着那群御史,大声骂道:<br />
“你们这些只知道风闻奏事的呆子真是罪大恶极!太祖时期朝廷的状况和现在能一样吗?”<br />
“时间过去都快三百年了,朝廷的税收制度难道不应该跟着时代变一变吗?”<br />
“改革商税能够让朝廷税收增多,让朝廷有足够的钱粮支持军队去平定叛乱、和建奴作战。”<br />
“对朝廷百利而无一害,有何不可?”<br />
“陛下!臣请求严惩此等乱臣贼子!”<br />
此时此刻,慷慨激昂的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公张之极。<br />
算算时间,朱慈烺也是快两个月没见到英国公张之极了。<br />
这是因为之前朱慈烺带着崇祯前往山东的时候,英国公张之极尚未从辽东回到京城。<br />
先前百官为商税改革的事情争论不休之时,英国公张之极虽表面上未发一言,但内心实则一直都在反复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br />
凭心而论,他其实也是不愿意支持商税改革的。<br />
因为作为大明第一勋贵,他名下的产业和商铺可是多达数百家,而且从来都不需要交税。<br />
但商税改革之后,他每个月都要上交一大笔的商业税,只是想想就有些心疼。<br />
可是<br />
他是最不能反对商税改革的!<br />
因为身为大明的功勋,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目前所享有的荣华富贵全系于皇权的庇护之下,如果这个时候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那不就是纯纯的找死吗?<br />
更何况崇祯压根不可能做到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一看就是出自于朱慈烺之手!<br />
而他这个英国公早就已经搭上了朱慈烺这条贼船,自然不能做出任何违背朱慈烺意愿的事情。<br />
所以当商税改革的圣旨传回京城之后,英国公是第一个上赶着交税的大明勋贵!<br />
而此时此刻为崇祯站队,就是为朱慈烺站队,也是为朝廷站队,这无疑正是他表明立场、拥护皇权的关键时刻!<br />
见英国公张之极率先发声表态,在场的其他勋贵们也纷纷在心中暗自盘算起来:<br />
他们之前因为种种事情已经得罪了皇帝和太子,可千万再不能跟着皇帝和太子对着干了!<br />
在这等形势之下支持商税改革,既顺应了朝廷大势,又能借此机会讨好皇帝和太子,日后必定会对自己家族的兴盛有益无害,何乐而不为呢?<br />
最多也就是出点钱而已,对他们这群勋贵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事儿。<br />
于是乎,众多勋贵也跟着站了出来,纷纷表态力挺商税改革这一国策。<br />
内阁首辅薛国观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心中也不禁暗自思量:<br />
如今朝堂上的形势已然十分明朗,他若再继续保持沉默、不表明态度,恐怕之后势必会引起陛下和太子的不满。<br />
如此一来,自己的这个内阁首辅就要做到头了。<br />
虽说支持商税改革会得罪朝廷大部分的官员,但和皇帝以及太子的恩宠相比,这并不算什么。<br />
再说了,他本来就是帝党,当然得支持皇帝和太子的一切决定了!<br />
想到这里,薛国观赶忙快步走了出来,微微弯下腰,毕恭毕敬地对崇祯说道:<br />
“陛下,老臣也觉得商税改革势在必行,这对国家的发展有着诸多好处,所以臣赞同这件事。”<br />
他这话说完,朝堂上的一些官员们顿时怒火中烧。<br />
这老不死的东西之前一直都在和他们打太极,结果现在皇帝回来了,他马上就站到皇帝那边了,果然不愧是皇帝的狗腿子。<br />
当下,便有几个大臣跳了出来开始指责起了薛国观。<br />
“薛阁老,这种事情你怎么能同意呢?身为内阁首辅,你不应该劝陛下遵守祖制吗?”<br />
“没错!太祖定下的规矩岂可如此轻易更改?”<br />
“你这是要陷陛下于不义啊!”<br />
就在此时,崇祯终于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只见他猛地提高了音量,怒呵道:<br />
“都给朕闭嘴!”<br />
这一声怒吼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刹那间震得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胆战心惊、噤若寒蝉。<br />
所有人都乖乖闭上了嘴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br />
崇祯冷冷地扫视着众人,心中对这些官员之间毫无意义的争吵感到厌烦不已。<br />
随即,他语气坚决的说道:<br />
“此时朕意已决,绝不更改,商税改革关乎国家兴衰,任何人都不得再劝了!”<br />
“违者以抗旨论处!”<br />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官员们虽未言语,但很多人还是心有不服。<br />
就在这时,朱慈烺悄悄看向了崇祯,然后给崇祯递了一个眼神过去。<br />
示意崇祯可以开始下一个话题了。<br />
而下一个话题,自然就是给文武百官涨俸禄的事儿了。<br />
看到朱慈烺递来的眼神,崇祯虽然有些不满,但还是再次开口道:<br />
“除了商税改革的事情之外,朕今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和诸位爱卿商议。”<br />
“众所周知,大明官员的俸禄从太祖时期至今,已经差不多三百年没涨过了。”<br />
“而且大明官员的俸禄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最低的。”<br />
“朕也深知百官不易,你们上要侍奉双亲,下要养育妻儿,若俸禄微薄,又怎能安心为政?”<br />
“所以,朕决定给百官们涨俸禄。”<br />
???????????<br />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百官瞬间都惊讶得合不拢嘴,众人心中无不诧异:<br />
崇祯今日到底是怎么了?<br />
平日里那般节俭,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前两个月还欠他们半年的俸禄,怎么今日竟要给他们涨俸禄?<br />
这转变的也太快了吧?<br />
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br />
也有人似乎想明白了什么,暗自思忖道:<br />
皇上此举究竟是何用意?莫非是想借此收买人心,让我们不再反对商税改革?<br />
最终,有一个胆子较大的御史小心翼翼地问道:<br />
“敢问陛下,要给我们涨多少俸禄呢?”<br />
崇祯神色淡淡地回答:<br />
“所有的文武官员,俸禄全部翻倍。”<br />
众人听到这话,更是震惊不已。<br />
本来想着就算要涨俸禄,涨个两三成也就顶天了,没想到崇祯居然打算给他们翻倍!<br />
说实话,这听起来太过虚幻了。<br />
当然,也有更多的官员开始怀疑这涨的那一半俸禄该不会是用大明宝钞和实物来发吧?<br />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还是别涨了!<br />
毕竟大明宝钞这玩意是真的不值钱,拿来擦屁股都嫌不够软和。<br />
但这话谁也不敢贸然说出口,众人只能将目光看向了内阁首辅薛国观。<br />
薛国观立刻就明白了众人的想法,随即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br />
“请问陛下,这新增加的俸禄用什么形式发放呢?”<br />
崇祯心中虽有些肉痛,但想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最终还是说道:<br />
“原来的俸禄发放方式不变,新增加的这一倍俸禄不再使用实物或者大明宝钞,而是全部用禄米和白银发放。”<br />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如遭雷击,脸上满是不敢置信的神情,仿若置身梦境之中。<br />
下一秒,一位官员似乎想要测试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下意识地抬手打了自己一巴掌。<br />
“啪”<br />
一声响亮的耳光瞬间在朝堂内响起。<br />
但文武百官们此时压根就没人理会他,依旧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了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br />
他们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居然是真的?<br />
崇祯居然真的打算给他们涨俸禄,而且还是翻倍的涨!<br />
更重要的是,这翻倍的俸禄不再使用实物和大明宝钞,而是全部用禄米和白银发放。<br />
这真的不是在做梦吗?<br />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慈烺终于开口了。<br />
“诸位,之前父皇大致估算了一下,商税改革以后,每年能收到大概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商税。”<br />
“父皇体谅诸位的不易,所以决定拿出一千万两来给你们涨俸禄,就是希望以后你们的生活能好一点,这样也能更好地为朝廷做事。”<br />
“希望诸位不要辜负父皇的一片苦心!”<br />
文武百官们听闻此言,之前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大有一副恍然大悟之色。<br />
而那些之前反对商税改革的御史们,此刻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心中满是羞愧。<br />
任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崇祯改革商税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居然就是给他们涨俸禄,而且直接就是涨一倍!<br />
一千五百万的税,他们直接就分了一千万!<br />
剩下的五百万才算朝廷的。<br />
他们还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崇祯这完全是为了他们着想啊!<br />
而他们还被人蛊惑,非要在这朝堂之上和崇祯作对!<br />
一时间,之前还在反对商税的御史们纷纷跪到地上,一个个痛哭流涕:<br />
“陛下,臣真是罪该万死,请陛下原谅臣之前的狂妄之言,臣以后再也不敢反对商税改革了!”<br />
“陛下!臣知错了!臣不知陛下竟有如此良苦用心,臣该死啊!”<br />
“陛下真乃千古圣君,商税改革势在必行,此乃我大明国策,若有人再敢反对,那便是和大明为敌,请陛下速斩之!”不得不说,御史们刚的时候是挺刚,但变脸的时候也是变得挺快的。<br />
一瞬间,御史们就从刚刚的反对商税改革变成了支持商税改革。<br />
更有甚者,甚至让崇祯直接杀了那些反对商税改革之人。<br />
归根结底,还是崇祯给的太多了,他们压根没法拒绝!<br />
在大明朝,任何人都可以贪钱,唯独他们这些御史不行!<br />
因为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责任重大,向来都是由一些生性耿直之人担任的。<br />
他们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穷苦!<br />
不客气的说,每个月的俸禄也就刚好全家能吃饱饭而已!<br />
可现在,崇祯居然要给他们涨俸禄,你说他们能不激动吗?<br />
虽说看起来只是涨了一倍,但是却没了之前的实物和大明宝钞,而是全部用禄米和白银发放,这样算下来的话,等于说是差不多涨了三倍!<br />
这就相当于后世,你每个月的工资本来是3000块、加一些没用的购物折扣券、加一些没人要的垃圾玩意儿。<br />
突然领导决定给你加工资,一下子加了6000块。<br />
然后你每个月可以拿到的就是9000块、加一些没用的购物折扣券、加一些没人要的垃圾玩意儿。<br />
这事儿放在谁身上,谁不激动啊!<br />
特别是他们这群向来只靠俸禄生活的御史们!<br />
所以说此时此刻,他们的激动完全就是真情流露。<br />
其他文武百官见到这一幕,也纷纷回过神来,除了一些本来不缺钱的官员还算平静之外,大多数的官员内心也是一阵激动。<br />
虽然知道这有可能是崇祯为了改革商税做出的妥协,但他们却实打实的得到了好处啊!<br />
这一举措,必将震惊整个官场!<br />
于是,其他的官员也都赶紧跪到地上,口中大呼:<br />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br />
“陛下真是千古圣君!堪比太祖、成祖啊!”<br />
“就算唐太宗在世,也比不过陛下分毫啊!陛下真乃千古第一圣君啊!”<br />
这一刻,在场的所有文武百官全部都跪倒在地,一个个对崇祯感激涕零。<br />
即便有少数官员内心依旧不满,但在这一片山呼万岁声中,也不敢表露出来,而是乖乖跟着一起叩头谢恩。<br />
同时暗自感叹崇祯的手段之高明!<br />
之前大家都以为商税改革就是为了朝廷多收税,所以才有人反对。<br />
可现在呢?<br />
朝廷收商税是为了给文武百官们涨俸禄,而且还直接涨一倍!<br />
总共每年也就收一千五百万两,直接拿出一千万两给文武百官们涨俸禄。<br />
试问还有谁反对呢?<br />
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反对商税改革,那就是和全天下的文武百官作对!<br />
走在路上说不定都会被人吐口水,夜里睡觉都不敢闭眼睛,就怕哪个吃不起饭的官员半夜抹了他们的脖子。<br />
就连六部尚书、几位内阁大臣,同样也是跪在地上直呼陛下圣明。<br />
说实话,他们也没有料到崇祯会愿意拿出一千万的银子来为文武百官涨俸禄,这完全和崇祯之间的所作所为不符。<br />
但金口玉言一开,谁都知道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br />
所以这个时候,什么话都不要说,光是磕头就行了!<br />
崇祯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山呼万岁,心中难免感到一阵舒坦。<br />
特别是那一句千古第一圣君,可是让他感觉浑身酥麻!<br />
想想数月之前,大明叛乱四起、财政入不敷出,连军队的军饷和百官们的俸禄都拿不出来,大有一副亡国之势。<br />
可仅仅只是过去了两个月,大明不仅补齐了军队的军饷和百官们的俸禄,内帑和国库加起来更是约有一亿五千万两白银!<br />
除此之外,陕西那边孙传庭正在练兵准备剿灭李自成。<br />
辽东那边,建奴粮草不济,只需再拖数月便可不战而胜。<br />
大明内部,虽说依旧天灾不断,但朝廷救灾的事宜却进行的有条不紊,甚至还让灾民们帮忙建造起了新的城池。<br />
更别提眼下居然还有钱给文武百官们涨俸禄了<br />
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大明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着。<br />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赫然便是他眼前的这个逆子!<br />
一时间,崇祯看向朱慈烺的眼神不由得热切了几分。<br />
因为他知道,这个逆子将来一定会带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br />
思绪回转,崇祯收回了心神,这才看向依旧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道:<br />
“行了,诸位爱卿都起来吧,朕还有事要说。”<br />
文武百官们听到这话,这才站起身来。<br />
大多数人眼中还闪烁着泪光,脸上满是感动与欣喜,看起来是真的被感动到了。<br />
不过想想也是。<br />
原本拿三千的,以后可以拿九千。<br />
原本拿六千的,以后可以拿一万八。<br />
原本拿一万的,以后可以拿三万。<br />
谁又能不高兴呢?<br />
遇到这种好事儿,今晚怎么着也得去喝上几杯庆祝一下。<br />
等到朝堂安静下来之后,崇祯接着说道:<br />
“即日起,朕就会把涨俸禄的圣旨下发到两京十三省,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要看大明两京十三省里哪个省份最先把商税改革的事情办好。”<br />
“总而言之,哪个省份先完成商税改革,下个月就给这个省份的官员发双倍的俸禄。”<br />
文武百官们听到这话,自然没什么意见。<br />
毕竟涨俸禄这件事情就是建立在商税改革之上的,要是连商税改革都无法实施,那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双倍俸禄啊?<br />
一时间,众臣纷纷拱手道:<br />
“陛下圣明,理当如此!”<br />
眼见无人反对,崇祯突然喊道:<br />
“户部尚书何在?”<br />
户部尚书倪元璐听闻传唤,急忙站了出来。<br />
“回禀陛下,臣在!”<br />
崇祯道:<br />
“从今日起,成立大明税务局,由户部掌管,此部门专职收取天下商税。”<br />
“此外,为确保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从锦衣卫、京营、腾骧五卫中挑选士兵组建一支专职收税的军队,名为大明税务军。”<br />
“大明税务军只负责收取商税,暂时也由户部掌管。”<br />
“至于具体该怎么实施,之后与太子商议即刻!”<br />
文武百官听到这话,顿时哗然。<br />
倪元璐更是一脸震惊,心中惊恐万分。<br />
要知道从古至今,户部向来和军队毫无关联,如今皇上这突如其来的旨意,居然直接让户部有了军权,这简直就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br />
但见崇祯神色坚决,倪元璐深知圣意难违,也不敢说些什么,只能领命道:<br />
“臣谨遵圣命。”<br />
其他人还想要说些什么,但这个时候崇祯已经站起身来准备离开了。<br />
随即,站在崇祯身边的王承恩喊道:<br />
“退朝!”<br />
这句话,硬生生把那些人想要说的话给逼了回去。<br />
就这样,回到京城之后的第一次早朝就这么结束了。<br />
早朝结束后,朱慈烺没有马上回东宫,而是去了一趟火器研究院。<br />
见到毕懋康后,和毕懋康聊了几句,然后又去查看了一下燧发枪的生产情况。<br />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燧发枪的产量已经提高到每天五百把了,现在已经生产了差不多两万把。<br />
这两万把燧发枪优先装备给关宁铁骑和腾骧五卫,然后是京营和其他边军。<br />
毕文轩那边,因为最近灾民增加,需要大量的消毒物品,所以他最近的精力都放在了香皂、酒精之类的消毒用品上。<br />
至于朱慈烺想要的热气球,恐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了。<br />
不过朱慈烺也不在乎,毕竟灾民的安全远比热气球更加重要。<br />
除此之外,汤若望也没有让朱慈烺失望,在宋应星的配和下,他们再次改良了大明原有的火炮,不管是威力还是距离,都有了显著提高。<br />
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着。<br />
回到东宫后,朱慈烺闲来无事召见了夏德武,想了解一下京城如今的物价。<br />
见到夏德武,不等他行礼,朱慈烺便开口问道:<br />
“这一月以来,京城的粮价如何?”<br />
夏德武恭敬的回答道:<br />
“回禀太子殿下,现在京城的粮价还算稳定,还是三两银子一石,和您离开京城之前一般无二。”<br />
朱慈烺点了点头,又问道:<br />
“之前本宫让你把粮食卖给那些想囤粮的商家,你卖了多少给他们?”<br />
夏德武听到这话,突然笑着回答道:<br />
“回禀太子殿下,臣把五百万石粮食全部都卖给他们了!”<br />
什么?<br />
闻听此言,朱慈烺心中当下便是一惊。<br />
虽说之前他确实说过要是这群商人能吃下的话,就把这五百万石粮食全部卖给他们。<br />
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商人居然真的能吃下五百万石粮食。<br />
要知道京城目前的粮价是三两银子一石,五百万石粮食那可就是整整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啊!<br />
这群商人真的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br />
不得不说,这还真是超乎了他的意料之外。<br />
(本章完)</p>
朱慈烺坐在一旁,虽然脸上面无表情,但心中却暗自冷笑。<br />
不得不说,那群想要闹事的官员还是很聪明的!<br />
他们知道若是他们亲自出来反对商税改革的话,肯定会迎来崇祯的滔天怒火。<br />
到时候不说砍头,一顿板子总是跑不了的。<br />
但若是由御史出面反对,那可就不一样了,毕竟御史本来就有风闻奏事之权。<br />
就算他们说的不对,崇祯也不能处罚他们。<br />
不过当然,崇祯也不傻,对于这其中的猫腻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并未表现出过多的生气和恼怒。<br />
紧接着,就在崇祯刚要开口说话的时候,武将那边突然有人跳了出来。<br />
只见他伸手指着那群御史,大声骂道:<br />
“你们这些只知道风闻奏事的呆子真是罪大恶极!太祖时期朝廷的状况和现在能一样吗?”<br />
“时间过去都快三百年了,朝廷的税收制度难道不应该跟着时代变一变吗?”<br />
“改革商税能够让朝廷税收增多,让朝廷有足够的钱粮支持军队去平定叛乱、和建奴作战。”<br />
“对朝廷百利而无一害,有何不可?”<br />
“陛下!臣请求严惩此等乱臣贼子!”<br />
此时此刻,慷慨激昂的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公张之极。<br />
算算时间,朱慈烺也是快两个月没见到英国公张之极了。<br />
这是因为之前朱慈烺带着崇祯前往山东的时候,英国公张之极尚未从辽东回到京城。<br />
先前百官为商税改革的事情争论不休之时,英国公张之极虽表面上未发一言,但内心实则一直都在反复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br />
凭心而论,他其实也是不愿意支持商税改革的。<br />
因为作为大明第一勋贵,他名下的产业和商铺可是多达数百家,而且从来都不需要交税。<br />
但商税改革之后,他每个月都要上交一大笔的商业税,只是想想就有些心疼。<br />
可是<br />
他是最不能反对商税改革的!<br />
因为身为大明的功勋,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目前所享有的荣华富贵全系于皇权的庇护之下,如果这个时候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那不就是纯纯的找死吗?<br />
更何况崇祯压根不可能做到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一看就是出自于朱慈烺之手!<br />
而他这个英国公早就已经搭上了朱慈烺这条贼船,自然不能做出任何违背朱慈烺意愿的事情。<br />
所以当商税改革的圣旨传回京城之后,英国公是第一个上赶着交税的大明勋贵!<br />
而此时此刻为崇祯站队,就是为朱慈烺站队,也是为朝廷站队,这无疑正是他表明立场、拥护皇权的关键时刻!<br />
见英国公张之极率先发声表态,在场的其他勋贵们也纷纷在心中暗自盘算起来:<br />
他们之前因为种种事情已经得罪了皇帝和太子,可千万再不能跟着皇帝和太子对着干了!<br />
在这等形势之下支持商税改革,既顺应了朝廷大势,又能借此机会讨好皇帝和太子,日后必定会对自己家族的兴盛有益无害,何乐而不为呢?<br />
最多也就是出点钱而已,对他们这群勋贵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事儿。<br />
于是乎,众多勋贵也跟着站了出来,纷纷表态力挺商税改革这一国策。<br />
内阁首辅薛国观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心中也不禁暗自思量:<br />
如今朝堂上的形势已然十分明朗,他若再继续保持沉默、不表明态度,恐怕之后势必会引起陛下和太子的不满。<br />
如此一来,自己的这个内阁首辅就要做到头了。<br />
虽说支持商税改革会得罪朝廷大部分的官员,但和皇帝以及太子的恩宠相比,这并不算什么。<br />
再说了,他本来就是帝党,当然得支持皇帝和太子的一切决定了!<br />
想到这里,薛国观赶忙快步走了出来,微微弯下腰,毕恭毕敬地对崇祯说道:<br />
“陛下,老臣也觉得商税改革势在必行,这对国家的发展有着诸多好处,所以臣赞同这件事。”<br />
他这话说完,朝堂上的一些官员们顿时怒火中烧。<br />
这老不死的东西之前一直都在和他们打太极,结果现在皇帝回来了,他马上就站到皇帝那边了,果然不愧是皇帝的狗腿子。<br />
当下,便有几个大臣跳了出来开始指责起了薛国观。<br />
“薛阁老,这种事情你怎么能同意呢?身为内阁首辅,你不应该劝陛下遵守祖制吗?”<br />
“没错!太祖定下的规矩岂可如此轻易更改?”<br />
“你这是要陷陛下于不义啊!”<br />
就在此时,崇祯终于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只见他猛地提高了音量,怒呵道:<br />
“都给朕闭嘴!”<br />
这一声怒吼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刹那间震得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胆战心惊、噤若寒蝉。<br />
所有人都乖乖闭上了嘴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br />
崇祯冷冷地扫视着众人,心中对这些官员之间毫无意义的争吵感到厌烦不已。<br />
随即,他语气坚决的说道:<br />
“此时朕意已决,绝不更改,商税改革关乎国家兴衰,任何人都不得再劝了!”<br />
“违者以抗旨论处!”<br />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官员们虽未言语,但很多人还是心有不服。<br />
就在这时,朱慈烺悄悄看向了崇祯,然后给崇祯递了一个眼神过去。<br />
示意崇祯可以开始下一个话题了。<br />
而下一个话题,自然就是给文武百官涨俸禄的事儿了。<br />
看到朱慈烺递来的眼神,崇祯虽然有些不满,但还是再次开口道:<br />
“除了商税改革的事情之外,朕今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和诸位爱卿商议。”<br />
“众所周知,大明官员的俸禄从太祖时期至今,已经差不多三百年没涨过了。”<br />
“而且大明官员的俸禄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最低的。”<br />
“朕也深知百官不易,你们上要侍奉双亲,下要养育妻儿,若俸禄微薄,又怎能安心为政?”<br />
“所以,朕决定给百官们涨俸禄。”<br />
???????????<br />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百官瞬间都惊讶得合不拢嘴,众人心中无不诧异:<br />
崇祯今日到底是怎么了?<br />
平日里那般节俭,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前两个月还欠他们半年的俸禄,怎么今日竟要给他们涨俸禄?<br />
这转变的也太快了吧?<br />
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br />
也有人似乎想明白了什么,暗自思忖道:<br />
皇上此举究竟是何用意?莫非是想借此收买人心,让我们不再反对商税改革?<br />
最终,有一个胆子较大的御史小心翼翼地问道:<br />
“敢问陛下,要给我们涨多少俸禄呢?”<br />
崇祯神色淡淡地回答:<br />
“所有的文武官员,俸禄全部翻倍。”<br />
众人听到这话,更是震惊不已。<br />
本来想着就算要涨俸禄,涨个两三成也就顶天了,没想到崇祯居然打算给他们翻倍!<br />
说实话,这听起来太过虚幻了。<br />
当然,也有更多的官员开始怀疑这涨的那一半俸禄该不会是用大明宝钞和实物来发吧?<br />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还是别涨了!<br />
毕竟大明宝钞这玩意是真的不值钱,拿来擦屁股都嫌不够软和。<br />
但这话谁也不敢贸然说出口,众人只能将目光看向了内阁首辅薛国观。<br />
薛国观立刻就明白了众人的想法,随即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br />
“请问陛下,这新增加的俸禄用什么形式发放呢?”<br />
崇祯心中虽有些肉痛,但想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最终还是说道:<br />
“原来的俸禄发放方式不变,新增加的这一倍俸禄不再使用实物或者大明宝钞,而是全部用禄米和白银发放。”<br />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如遭雷击,脸上满是不敢置信的神情,仿若置身梦境之中。<br />
下一秒,一位官员似乎想要测试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下意识地抬手打了自己一巴掌。<br />
“啪”<br />
一声响亮的耳光瞬间在朝堂内响起。<br />
但文武百官们此时压根就没人理会他,依旧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了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br />
他们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居然是真的?<br />
崇祯居然真的打算给他们涨俸禄,而且还是翻倍的涨!<br />
更重要的是,这翻倍的俸禄不再使用实物和大明宝钞,而是全部用禄米和白银发放。<br />
这真的不是在做梦吗?<br />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慈烺终于开口了。<br />
“诸位,之前父皇大致估算了一下,商税改革以后,每年能收到大概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商税。”<br />
“父皇体谅诸位的不易,所以决定拿出一千万两来给你们涨俸禄,就是希望以后你们的生活能好一点,这样也能更好地为朝廷做事。”<br />
“希望诸位不要辜负父皇的一片苦心!”<br />
文武百官们听闻此言,之前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大有一副恍然大悟之色。<br />
而那些之前反对商税改革的御史们,此刻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心中满是羞愧。<br />
任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崇祯改革商税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居然就是给他们涨俸禄,而且直接就是涨一倍!<br />
一千五百万的税,他们直接就分了一千万!<br />
剩下的五百万才算朝廷的。<br />
他们还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崇祯这完全是为了他们着想啊!<br />
而他们还被人蛊惑,非要在这朝堂之上和崇祯作对!<br />
一时间,之前还在反对商税的御史们纷纷跪到地上,一个个痛哭流涕:<br />
“陛下,臣真是罪该万死,请陛下原谅臣之前的狂妄之言,臣以后再也不敢反对商税改革了!”<br />
“陛下!臣知错了!臣不知陛下竟有如此良苦用心,臣该死啊!”<br />
“陛下真乃千古圣君,商税改革势在必行,此乃我大明国策,若有人再敢反对,那便是和大明为敌,请陛下速斩之!”不得不说,御史们刚的时候是挺刚,但变脸的时候也是变得挺快的。<br />
一瞬间,御史们就从刚刚的反对商税改革变成了支持商税改革。<br />
更有甚者,甚至让崇祯直接杀了那些反对商税改革之人。<br />
归根结底,还是崇祯给的太多了,他们压根没法拒绝!<br />
在大明朝,任何人都可以贪钱,唯独他们这些御史不行!<br />
因为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责任重大,向来都是由一些生性耿直之人担任的。<br />
他们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穷苦!<br />
不客气的说,每个月的俸禄也就刚好全家能吃饱饭而已!<br />
可现在,崇祯居然要给他们涨俸禄,你说他们能不激动吗?<br />
虽说看起来只是涨了一倍,但是却没了之前的实物和大明宝钞,而是全部用禄米和白银发放,这样算下来的话,等于说是差不多涨了三倍!<br />
这就相当于后世,你每个月的工资本来是3000块、加一些没用的购物折扣券、加一些没人要的垃圾玩意儿。<br />
突然领导决定给你加工资,一下子加了6000块。<br />
然后你每个月可以拿到的就是9000块、加一些没用的购物折扣券、加一些没人要的垃圾玩意儿。<br />
这事儿放在谁身上,谁不激动啊!<br />
特别是他们这群向来只靠俸禄生活的御史们!<br />
所以说此时此刻,他们的激动完全就是真情流露。<br />
其他文武百官见到这一幕,也纷纷回过神来,除了一些本来不缺钱的官员还算平静之外,大多数的官员内心也是一阵激动。<br />
虽然知道这有可能是崇祯为了改革商税做出的妥协,但他们却实打实的得到了好处啊!<br />
这一举措,必将震惊整个官场!<br />
于是,其他的官员也都赶紧跪到地上,口中大呼:<br />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br />
“陛下真是千古圣君!堪比太祖、成祖啊!”<br />
“就算唐太宗在世,也比不过陛下分毫啊!陛下真乃千古第一圣君啊!”<br />
这一刻,在场的所有文武百官全部都跪倒在地,一个个对崇祯感激涕零。<br />
即便有少数官员内心依旧不满,但在这一片山呼万岁声中,也不敢表露出来,而是乖乖跟着一起叩头谢恩。<br />
同时暗自感叹崇祯的手段之高明!<br />
之前大家都以为商税改革就是为了朝廷多收税,所以才有人反对。<br />
可现在呢?<br />
朝廷收商税是为了给文武百官们涨俸禄,而且还直接涨一倍!<br />
总共每年也就收一千五百万两,直接拿出一千万两给文武百官们涨俸禄。<br />
试问还有谁反对呢?<br />
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反对商税改革,那就是和全天下的文武百官作对!<br />
走在路上说不定都会被人吐口水,夜里睡觉都不敢闭眼睛,就怕哪个吃不起饭的官员半夜抹了他们的脖子。<br />
就连六部尚书、几位内阁大臣,同样也是跪在地上直呼陛下圣明。<br />
说实话,他们也没有料到崇祯会愿意拿出一千万的银子来为文武百官涨俸禄,这完全和崇祯之间的所作所为不符。<br />
但金口玉言一开,谁都知道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br />
所以这个时候,什么话都不要说,光是磕头就行了!<br />
崇祯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山呼万岁,心中难免感到一阵舒坦。<br />
特别是那一句千古第一圣君,可是让他感觉浑身酥麻!<br />
想想数月之前,大明叛乱四起、财政入不敷出,连军队的军饷和百官们的俸禄都拿不出来,大有一副亡国之势。<br />
可仅仅只是过去了两个月,大明不仅补齐了军队的军饷和百官们的俸禄,内帑和国库加起来更是约有一亿五千万两白银!<br />
除此之外,陕西那边孙传庭正在练兵准备剿灭李自成。<br />
辽东那边,建奴粮草不济,只需再拖数月便可不战而胜。<br />
大明内部,虽说依旧天灾不断,但朝廷救灾的事宜却进行的有条不紊,甚至还让灾民们帮忙建造起了新的城池。<br />
更别提眼下居然还有钱给文武百官们涨俸禄了<br />
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大明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着。<br />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赫然便是他眼前的这个逆子!<br />
一时间,崇祯看向朱慈烺的眼神不由得热切了几分。<br />
因为他知道,这个逆子将来一定会带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br />
思绪回转,崇祯收回了心神,这才看向依旧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道:<br />
“行了,诸位爱卿都起来吧,朕还有事要说。”<br />
文武百官们听到这话,这才站起身来。<br />
大多数人眼中还闪烁着泪光,脸上满是感动与欣喜,看起来是真的被感动到了。<br />
不过想想也是。<br />
原本拿三千的,以后可以拿九千。<br />
原本拿六千的,以后可以拿一万八。<br />
原本拿一万的,以后可以拿三万。<br />
谁又能不高兴呢?<br />
遇到这种好事儿,今晚怎么着也得去喝上几杯庆祝一下。<br />
等到朝堂安静下来之后,崇祯接着说道:<br />
“即日起,朕就会把涨俸禄的圣旨下发到两京十三省,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要看大明两京十三省里哪个省份最先把商税改革的事情办好。”<br />
“总而言之,哪个省份先完成商税改革,下个月就给这个省份的官员发双倍的俸禄。”<br />
文武百官们听到这话,自然没什么意见。<br />
毕竟涨俸禄这件事情就是建立在商税改革之上的,要是连商税改革都无法实施,那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双倍俸禄啊?<br />
一时间,众臣纷纷拱手道:<br />
“陛下圣明,理当如此!”<br />
眼见无人反对,崇祯突然喊道:<br />
“户部尚书何在?”<br />
户部尚书倪元璐听闻传唤,急忙站了出来。<br />
“回禀陛下,臣在!”<br />
崇祯道:<br />
“从今日起,成立大明税务局,由户部掌管,此部门专职收取天下商税。”<br />
“此外,为确保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从锦衣卫、京营、腾骧五卫中挑选士兵组建一支专职收税的军队,名为大明税务军。”<br />
“大明税务军只负责收取商税,暂时也由户部掌管。”<br />
“至于具体该怎么实施,之后与太子商议即刻!”<br />
文武百官听到这话,顿时哗然。<br />
倪元璐更是一脸震惊,心中惊恐万分。<br />
要知道从古至今,户部向来和军队毫无关联,如今皇上这突如其来的旨意,居然直接让户部有了军权,这简直就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br />
但见崇祯神色坚决,倪元璐深知圣意难违,也不敢说些什么,只能领命道:<br />
“臣谨遵圣命。”<br />
其他人还想要说些什么,但这个时候崇祯已经站起身来准备离开了。<br />
随即,站在崇祯身边的王承恩喊道:<br />
“退朝!”<br />
这句话,硬生生把那些人想要说的话给逼了回去。<br />
就这样,回到京城之后的第一次早朝就这么结束了。<br />
早朝结束后,朱慈烺没有马上回东宫,而是去了一趟火器研究院。<br />
见到毕懋康后,和毕懋康聊了几句,然后又去查看了一下燧发枪的生产情况。<br />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燧发枪的产量已经提高到每天五百把了,现在已经生产了差不多两万把。<br />
这两万把燧发枪优先装备给关宁铁骑和腾骧五卫,然后是京营和其他边军。<br />
毕文轩那边,因为最近灾民增加,需要大量的消毒物品,所以他最近的精力都放在了香皂、酒精之类的消毒用品上。<br />
至于朱慈烺想要的热气球,恐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了。<br />
不过朱慈烺也不在乎,毕竟灾民的安全远比热气球更加重要。<br />
除此之外,汤若望也没有让朱慈烺失望,在宋应星的配和下,他们再次改良了大明原有的火炮,不管是威力还是距离,都有了显著提高。<br />
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着。<br />
回到东宫后,朱慈烺闲来无事召见了夏德武,想了解一下京城如今的物价。<br />
见到夏德武,不等他行礼,朱慈烺便开口问道:<br />
“这一月以来,京城的粮价如何?”<br />
夏德武恭敬的回答道:<br />
“回禀太子殿下,现在京城的粮价还算稳定,还是三两银子一石,和您离开京城之前一般无二。”<br />
朱慈烺点了点头,又问道:<br />
“之前本宫让你把粮食卖给那些想囤粮的商家,你卖了多少给他们?”<br />
夏德武听到这话,突然笑着回答道:<br />
“回禀太子殿下,臣把五百万石粮食全部都卖给他们了!”<br />
什么?<br />
闻听此言,朱慈烺心中当下便是一惊。<br />
虽说之前他确实说过要是这群商人能吃下的话,就把这五百万石粮食全部卖给他们。<br />
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商人居然真的能吃下五百万石粮食。<br />
要知道京城目前的粮价是三两银子一石,五百万石粮食那可就是整整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啊!<br />
这群商人真的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br />
不得不说,这还真是超乎了他的意料之外。<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