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内终于明白:以往不管有多怪诞混乱的想法、有多莫名无由的忧伤,都不是自己凭空产生的。而是全部来源于外界对他的不良描述和悲伤暗示。<br />
这些不良暗示永远囿于“你和我”的对话之间。要多阴暗就有多阴暗,要多耻辱也有多耻辱……<br />
就比如说:他时常莫明其妙地觉得自己有病,而且无法治愈,因此陷入绝望。<br />
竟是源于遥远时某个医生对他说的:“经过我的检查,发现你血液先天缺少一种xx元素。注定……的结果。”<br />
日后,他仿佛中了咒语一般,无法逃脱这种生理宿命论。<br />
原因竟是在那时,他去检查的那一刻,因某种意外,忘记了是妈妈陪同他来的。<br />
这是一种极其微妙和隐秘的迷失——所有症结的病根所在。<br />
微妙就在于——在他检查之前,外人的描述是“妈妈,他们说……”;<br />
而在之后,外人的描述就成为“你和我”的对话。<br />
视觉记忆也因此质变。<br />
检查前,外界是朦胧的、安全的,无所畏惧的;只是妈妈是熟悉和唯一的。<br />
检查后,外界是刺眼的、暴光的、不安的;妈妈的印象远离。<br />
这种顿悟绝不简单——绝非来自任何一本权威著作或某位智者的指点——那不过也是一种外界描述而已。<br />
而是来自血脉相连、磬石难移的本能记忆。<br />
有了这种朦胧的记忆,阿内仿佛感觉某种久违的、重要的东西在回归、融合,美妙而安全。而不再是分裂的。<br />
这种融合涵盖了所有。<br />
他不再那么刻意把城市生活、工作和家庭生活孤立化。<br />
不再那么刻意压抑自己、伪装自己。<br />
他开始把都市追溯到记忆中那个熟悉而朦胧的印象。<br />
穿梭的人群不再令他不安;高楼大厦不再有那种不可企及的压抑感;广场不再是那种有强烈暴光感和散漫感的不适……<br />
当他这样做时,脑海中会莫名地出现一种批判的印象:“你以为外面像你家里那样吗?不要把家里的轻松和自由带到竞争激烈的现代都市中来……”<br />
要是在以往,他必定会屈服于这种言论,而伪装自己、压抑自己、噤若寒蝉。<br />
即便是有人劝他放松点,他仍然是受制于外人的暗示和影响。而导致他走极端——太过放纵。<br />
似乎外人的各种言论,不管是批评的、还是包容的,都只能让一个人走极端。<br />
而只有当他与母亲唯一对话,把外人的言论当成“他们说……”时,那种水乳交融的血脉才能够让他内心稳定、平复。<br />
有时候,忧伤大多是环境引起的。<br />
环境似乎能够唤起一个人伤心或愉快的回忆。<br />
阿内就是一个极易受环境影响的人。<br />
那时候,当他还是保安的时候,囿于陌生的保安室一隅。<br />
突然会跳到那时在教室上课的熟悉场景。<br />
背着厚实的书包,风里来雨里去,听课、作业……<br />
到底是为了什么?<br />
就是为了这一成不变的保安生活?<br />
那种梦想渐行渐远的感觉,仿佛是与亲人的决别一样令他伤感。<br />
现在,在相对自由的仓库工作,虽然变化不大,但终究要好点。<br />
但是,他依然不时想起含辛茹苦培养他的父母。<br />
理想和父母,似乎是一个共同体。<br />
理想远去,仿佛象征着父母都离他远去。<br />
所以,他充分利用了每周休假的时间回家探望父母。<br />
工资只有1000多块的他,尽最大的能力给父母买补品和衣物。<br />
每次回家,他都要经过儿时读书的小学。<br />
每次经过那时,他几乎是无视而过。<br />
那里埋下了他太多的梦想种子。<br />
他不忍再回首。<br />
这一次,当他经过小学时,正是他们补课的时候。<br />
看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学生在操场上玩耍,仿佛看到了那时无忧无虑自己。<br />
上课铃响起时,朗朗书声从教室中传来,他仿佛又看到了那时认真的自己。<br />
物是人非。<br />
伤感又涌上阿内的心头。<br />
他的脑海中一下子涌出许多有关青春的感慨之词:“我们都已经老了;祭祀逝去的青春;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再不疯狂就老了……”<br />
这些忧伤感叹中有他同学说过的,也有电视中、歌曲中看到、听到的。<br />
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呐<br />
到底我该如何表达<br />
她会接受我吗<br />
也许永远都不会跟他说出那句话<br />
注定我要浪迹天涯<br />
怎么能有牵挂<br />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br />
是不是应该放弃<br />
花开花落又是雨季<br />
春天啊你在哪里<br />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br />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br />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br />
看那漫天飘零的花朵<br />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br />
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br />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br />
改变了我们模样<br />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br />
我有过梦想……<br />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br />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br />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br />
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br />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br />
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它曾经来过<br />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br />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br />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br />
抬头仰望着满天星河<br />
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br />
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br />
如果有明天祝福你亲爱的<br />
当他听到这样缅怀青春的歌的时候。<br />
他仿佛感觉自己失去了最宝贵的青春,一去不复返,永远也追不回来。<br />
这种感觉就像是从他心口割走了一块肉;抑或是抽走了他的一道灵魂——无比空洞。<br />
只能麻醉于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br />
但是,那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竟似有一种神奇的“复活”力量。<br />
他的记忆突然跳到遥远朦胧时期,妈妈第一次带他入学时的场景——“妈妈,这是什么地方?”阿内瞪大眼睛好奇地问道。<br />
“这就是学校呀。”妈妈回答道。<br />
仅仅是这两句简单的超时空对话,生生把阿内从那些感叹青春逝去的同学中抽离出来——回到了初见同学们时那种好奇感和朦胧感。<br />
他不再和他们过分熟络,而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br />
那些祭祀青春的伤感之语,仿佛如迷离的远景一般,对他毫无影响。(未完待续。)
这些不良暗示永远囿于“你和我”的对话之间。要多阴暗就有多阴暗,要多耻辱也有多耻辱……<br />
就比如说:他时常莫明其妙地觉得自己有病,而且无法治愈,因此陷入绝望。<br />
竟是源于遥远时某个医生对他说的:“经过我的检查,发现你血液先天缺少一种xx元素。注定……的结果。”<br />
日后,他仿佛中了咒语一般,无法逃脱这种生理宿命论。<br />
原因竟是在那时,他去检查的那一刻,因某种意外,忘记了是妈妈陪同他来的。<br />
这是一种极其微妙和隐秘的迷失——所有症结的病根所在。<br />
微妙就在于——在他检查之前,外人的描述是“妈妈,他们说……”;<br />
而在之后,外人的描述就成为“你和我”的对话。<br />
视觉记忆也因此质变。<br />
检查前,外界是朦胧的、安全的,无所畏惧的;只是妈妈是熟悉和唯一的。<br />
检查后,外界是刺眼的、暴光的、不安的;妈妈的印象远离。<br />
这种顿悟绝不简单——绝非来自任何一本权威著作或某位智者的指点——那不过也是一种外界描述而已。<br />
而是来自血脉相连、磬石难移的本能记忆。<br />
有了这种朦胧的记忆,阿内仿佛感觉某种久违的、重要的东西在回归、融合,美妙而安全。而不再是分裂的。<br />
这种融合涵盖了所有。<br />
他不再那么刻意把城市生活、工作和家庭生活孤立化。<br />
不再那么刻意压抑自己、伪装自己。<br />
他开始把都市追溯到记忆中那个熟悉而朦胧的印象。<br />
穿梭的人群不再令他不安;高楼大厦不再有那种不可企及的压抑感;广场不再是那种有强烈暴光感和散漫感的不适……<br />
当他这样做时,脑海中会莫名地出现一种批判的印象:“你以为外面像你家里那样吗?不要把家里的轻松和自由带到竞争激烈的现代都市中来……”<br />
要是在以往,他必定会屈服于这种言论,而伪装自己、压抑自己、噤若寒蝉。<br />
即便是有人劝他放松点,他仍然是受制于外人的暗示和影响。而导致他走极端——太过放纵。<br />
似乎外人的各种言论,不管是批评的、还是包容的,都只能让一个人走极端。<br />
而只有当他与母亲唯一对话,把外人的言论当成“他们说……”时,那种水乳交融的血脉才能够让他内心稳定、平复。<br />
有时候,忧伤大多是环境引起的。<br />
环境似乎能够唤起一个人伤心或愉快的回忆。<br />
阿内就是一个极易受环境影响的人。<br />
那时候,当他还是保安的时候,囿于陌生的保安室一隅。<br />
突然会跳到那时在教室上课的熟悉场景。<br />
背着厚实的书包,风里来雨里去,听课、作业……<br />
到底是为了什么?<br />
就是为了这一成不变的保安生活?<br />
那种梦想渐行渐远的感觉,仿佛是与亲人的决别一样令他伤感。<br />
现在,在相对自由的仓库工作,虽然变化不大,但终究要好点。<br />
但是,他依然不时想起含辛茹苦培养他的父母。<br />
理想和父母,似乎是一个共同体。<br />
理想远去,仿佛象征着父母都离他远去。<br />
所以,他充分利用了每周休假的时间回家探望父母。<br />
工资只有1000多块的他,尽最大的能力给父母买补品和衣物。<br />
每次回家,他都要经过儿时读书的小学。<br />
每次经过那时,他几乎是无视而过。<br />
那里埋下了他太多的梦想种子。<br />
他不忍再回首。<br />
这一次,当他经过小学时,正是他们补课的时候。<br />
看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学生在操场上玩耍,仿佛看到了那时无忧无虑自己。<br />
上课铃响起时,朗朗书声从教室中传来,他仿佛又看到了那时认真的自己。<br />
物是人非。<br />
伤感又涌上阿内的心头。<br />
他的脑海中一下子涌出许多有关青春的感慨之词:“我们都已经老了;祭祀逝去的青春;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再不疯狂就老了……”<br />
这些忧伤感叹中有他同学说过的,也有电视中、歌曲中看到、听到的。<br />
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呐<br />
到底我该如何表达<br />
她会接受我吗<br />
也许永远都不会跟他说出那句话<br />
注定我要浪迹天涯<br />
怎么能有牵挂<br />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br />
是不是应该放弃<br />
花开花落又是雨季<br />
春天啊你在哪里<br />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br />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br />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br />
看那漫天飘零的花朵<br />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br />
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br />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br />
改变了我们模样<br />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br />
我有过梦想……<br />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br />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br />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br />
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br />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br />
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它曾经来过<br />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br />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br />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br />
抬头仰望着满天星河<br />
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br />
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br />
如果有明天祝福你亲爱的<br />
当他听到这样缅怀青春的歌的时候。<br />
他仿佛感觉自己失去了最宝贵的青春,一去不复返,永远也追不回来。<br />
这种感觉就像是从他心口割走了一块肉;抑或是抽走了他的一道灵魂——无比空洞。<br />
只能麻醉于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br />
但是,那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竟似有一种神奇的“复活”力量。<br />
他的记忆突然跳到遥远朦胧时期,妈妈第一次带他入学时的场景——“妈妈,这是什么地方?”阿内瞪大眼睛好奇地问道。<br />
“这就是学校呀。”妈妈回答道。<br />
仅仅是这两句简单的超时空对话,生生把阿内从那些感叹青春逝去的同学中抽离出来——回到了初见同学们时那种好奇感和朦胧感。<br />
他不再和他们过分熟络,而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br />
那些祭祀青春的伤感之语,仿佛如迷离的远景一般,对他毫无影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