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硬碰硬,鹿死谁手
<p> 第58章 硬碰硬,鹿死谁手<br />
与术赤台营帐内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西夏主帅李承祯的营帐了。<br />
“我的五百具瘊子甲,一千张神臂弓啊!”<br />
李承祯得到前锋全军覆没的消息后,心如刀搅,好悬没当场吐血。<br />
没办法,这些装备实在是太宝贵了。<br />
这么说吧,现在李承祯麾下近六万大军,除了三千铁鹞子装备了瘊子甲之外,仅仅李承祯的越王府私兵装备了一千具。瘊子甲的珍贵之处,可见一斑。<br />
神臂弓也是同样的道理,西夏的富裕是相对贫瘠的草原来说的。相对宋国以及金国,就是标准的国小民穷了。<br />
所以,神臂弓发端于西夏,却在宋国闯出了偌大的名头。<br />
事实上,一千具神臂弓,在西夏同样是极其珍贵的战略物资。<br />
五百具瘊子甲、一千张神臂弓的损失,真是让李承祯痛彻心扉。<br />
他甚至没来得及顾得上,为老将韩德常父子五人以及五百越王府私兵而痛心。<br />
“既然蒙古人的战力如此之强,咱们何不赞避敌军的锋芒,谨守城池?”副帅也火怀远提出了建议。<br />
李承祯毕竟是名将种子,迅速从悲愤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微微摇头道:“不必,形势还没到那个地步。蒙古军和金国、宋国的军队不同,对后勤的要求太低了。<br />
如果咱们坚守城池,蒙古军完全可以围而不攻。等待咱们西夏的,不过是慢性死亡罢了。<br />
再说了,斡罗孩城后面,咱们西夏还有几座坚城能挡住蒙古军?一旦有所差错,蒙古军可就直接兵临中兴府了。”<br />
西夏原来的假想敌,一直是金国和宋国,对来自草原的敌人并不重视。<br />
现在蒙古军从草原直冲而下,西夏还真没有多少坚城硬抗蒙古军的兵锋。<br />
也火怀远道:“那大帅的意思是?”<br />
“打吧!”李承祯深吸了一口气,道:“贫瘠的草原,能有多少重骑兵?只要咱们铁鹞子和泼喜军运用得当,鹿死谁手,尚未可知!”<br />
第二天,西夏主力继续向前。<br />
三日后,在蒙古警戒范围外扎下营寨。<br />
又休整三日后,五万西夏军出了营寨,排出整齐的战阵,向前方攻击前进。<br />
西夏援军这是要野战啊!<br />
成吉思汗得知此事之后大喜,马上就做出了安排:木华黎引兵五千,监视斡罗孩城内的敌人。务必不使斡罗孩城内的敌军出一兵一卒,给这场关键的一战捣乱。<br />
赵朔、哈撒儿,领兵八千,作为全军的尖刀,首先和敌军交战。<br />
哲别、博尔术、博尔忽、术赤台率领七千军,随后接应。<br />
铁木真、术赤、窝阔台、察合台,领怯薛军一万,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br />
一个时辰后,双方近八万大军,在广阔的西夏平原上列开了阵势。<br />
一方三五人一簇,稀稀散散,无边无沿,虽然仅仅两万余人,但气势磅礴,似乎将远方的天空都完全遮蔽。他们自然就是刚从草原上走出来的蒙古大军了。<br />
另外一方的西夏军,则与蒙古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r />
他们盔甲鲜明,阵型严整。左右两翼是轻骑兵,随时准备出击。中间前面是步兵,防御弓箭的大盾已经竖起,弓上弦刀出鞘长枪如林。后方则是重骑兵,随时准备出动,给敌军致命一击。整个阵型端的称得上威风凛凛、杀气腾腾!<br />
……<br />
“西夏这军阵。倒是有些门道!”哈撒儿望着前方西夏军阵说道。<br />
哈撒儿身旁,手持缰绳的赵朔闻言,笑了笑。<br />
他和哈撒儿是这次会战的先锋军,要率先和这批李承祯率领的西夏大军硬碰硬。<br />
“怎么,哈撒儿,怕了?”<br />
“怕?”哈撒儿脖子一梗,“怎么可能!我只怕西夏军太弱,显不出我哈撒儿的手段!阿朔,这第一次冲阵的机会,你就让给我吧?”<br />
话虽这么说,但哈撒儿并没有掉以轻心。昨日术赤台吃的亏还在眼前,他可不想像术赤台一样丢人,被兄长铁木真训斥。<br />
“可以。不过,你务必小心些。”赵朔点了点头道。<br />
“知道了。”哈撒儿微眯着眼睛:“只要不出动铁鹞子,再强的西夏军,在我眼里,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罢了!”<br />
然后,长枪高举,厉声道:“将士们,随我破敌!”<br />
“是!”<br />
轰隆隆~~<br />
哈撒儿所部三千兵精骑,几乎同时动了。<br />
虽然只有三千人,却是三五人为一簇,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包围圈。纵马奔驰间,已将西夏五万大军围拢。<br />
李承祯见状,勃然大怒,道:“可恶!草原蛮子,真以为我西夏无人吗?给本帅传令拓跋涛,把这些草原蛮子驱离!”<br />
“遵令!”<br />
传令兵领命而去,功夫不大,西夏左右两翼的万名轻骑,全部出动。<br />
一开始,依旧是捉对厮杀。毕竟,这个时代骑兵之间的常见作战方式就是如此。<br />
一万名西夏军,对付三千蒙古军,表面上看占着极大的人数优势。然而,从实战上看,全然不是如此。<br />
无论从武艺、箭术、骑术还是经验上来讲,蒙古兵都占着极大的优势。<br />
蒙古兵的箭射的实在太准了,五十步的距离内,简直箭无虚发,直指西夏兵的要害。<br />
蒙古兵的骑术,也实在太高明了。他们在马背上的灵活,简直令西夏精骑瞠目结舌。蒙古兵个人武力,更是超过西夏人太多。<br />
当然了,双方最大的差距,还是经验。<br />
这些蒙古兵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尸山血海的战斗,而西夏军呢?<br />
自从1122年的夏金战争,西夏战败,向金国称臣后,已经再无战事。南宋则从未和西夏发生过战争。<br />
换言之,西夏已经承平八十多年了。论起战争经验来,相比蒙古军,西夏军简直就是一群纯洁的孩子。<br />
仅仅三倍的人数差距,绝对抹不平这些如同天堑的鸿沟!<br />
“靠拢!全体轻骑兵,向我靠拢!”<br />
西夏轻骑兵的主将拓跋涛见势不妙,迅速下达了向他靠拢的命令。打算将轻骑兵集中起来,利用人数的优势,打破蒙古骑兵的包围圈。<br />
然而,他不知道,他现在面对的是这个时代最恐怖的骑兵。<br />
(本章完)</p>
与术赤台营帐内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西夏主帅李承祯的营帐了。<br />
“我的五百具瘊子甲,一千张神臂弓啊!”<br />
李承祯得到前锋全军覆没的消息后,心如刀搅,好悬没当场吐血。<br />
没办法,这些装备实在是太宝贵了。<br />
这么说吧,现在李承祯麾下近六万大军,除了三千铁鹞子装备了瘊子甲之外,仅仅李承祯的越王府私兵装备了一千具。瘊子甲的珍贵之处,可见一斑。<br />
神臂弓也是同样的道理,西夏的富裕是相对贫瘠的草原来说的。相对宋国以及金国,就是标准的国小民穷了。<br />
所以,神臂弓发端于西夏,却在宋国闯出了偌大的名头。<br />
事实上,一千具神臂弓,在西夏同样是极其珍贵的战略物资。<br />
五百具瘊子甲、一千张神臂弓的损失,真是让李承祯痛彻心扉。<br />
他甚至没来得及顾得上,为老将韩德常父子五人以及五百越王府私兵而痛心。<br />
“既然蒙古人的战力如此之强,咱们何不赞避敌军的锋芒,谨守城池?”副帅也火怀远提出了建议。<br />
李承祯毕竟是名将种子,迅速从悲愤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微微摇头道:“不必,形势还没到那个地步。蒙古军和金国、宋国的军队不同,对后勤的要求太低了。<br />
如果咱们坚守城池,蒙古军完全可以围而不攻。等待咱们西夏的,不过是慢性死亡罢了。<br />
再说了,斡罗孩城后面,咱们西夏还有几座坚城能挡住蒙古军?一旦有所差错,蒙古军可就直接兵临中兴府了。”<br />
西夏原来的假想敌,一直是金国和宋国,对来自草原的敌人并不重视。<br />
现在蒙古军从草原直冲而下,西夏还真没有多少坚城硬抗蒙古军的兵锋。<br />
也火怀远道:“那大帅的意思是?”<br />
“打吧!”李承祯深吸了一口气,道:“贫瘠的草原,能有多少重骑兵?只要咱们铁鹞子和泼喜军运用得当,鹿死谁手,尚未可知!”<br />
第二天,西夏主力继续向前。<br />
三日后,在蒙古警戒范围外扎下营寨。<br />
又休整三日后,五万西夏军出了营寨,排出整齐的战阵,向前方攻击前进。<br />
西夏援军这是要野战啊!<br />
成吉思汗得知此事之后大喜,马上就做出了安排:木华黎引兵五千,监视斡罗孩城内的敌人。务必不使斡罗孩城内的敌军出一兵一卒,给这场关键的一战捣乱。<br />
赵朔、哈撒儿,领兵八千,作为全军的尖刀,首先和敌军交战。<br />
哲别、博尔术、博尔忽、术赤台率领七千军,随后接应。<br />
铁木真、术赤、窝阔台、察合台,领怯薛军一万,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br />
一个时辰后,双方近八万大军,在广阔的西夏平原上列开了阵势。<br />
一方三五人一簇,稀稀散散,无边无沿,虽然仅仅两万余人,但气势磅礴,似乎将远方的天空都完全遮蔽。他们自然就是刚从草原上走出来的蒙古大军了。<br />
另外一方的西夏军,则与蒙古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r />
他们盔甲鲜明,阵型严整。左右两翼是轻骑兵,随时准备出击。中间前面是步兵,防御弓箭的大盾已经竖起,弓上弦刀出鞘长枪如林。后方则是重骑兵,随时准备出动,给敌军致命一击。整个阵型端的称得上威风凛凛、杀气腾腾!<br />
……<br />
“西夏这军阵。倒是有些门道!”哈撒儿望着前方西夏军阵说道。<br />
哈撒儿身旁,手持缰绳的赵朔闻言,笑了笑。<br />
他和哈撒儿是这次会战的先锋军,要率先和这批李承祯率领的西夏大军硬碰硬。<br />
“怎么,哈撒儿,怕了?”<br />
“怕?”哈撒儿脖子一梗,“怎么可能!我只怕西夏军太弱,显不出我哈撒儿的手段!阿朔,这第一次冲阵的机会,你就让给我吧?”<br />
话虽这么说,但哈撒儿并没有掉以轻心。昨日术赤台吃的亏还在眼前,他可不想像术赤台一样丢人,被兄长铁木真训斥。<br />
“可以。不过,你务必小心些。”赵朔点了点头道。<br />
“知道了。”哈撒儿微眯着眼睛:“只要不出动铁鹞子,再强的西夏军,在我眼里,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罢了!”<br />
然后,长枪高举,厉声道:“将士们,随我破敌!”<br />
“是!”<br />
轰隆隆~~<br />
哈撒儿所部三千兵精骑,几乎同时动了。<br />
虽然只有三千人,却是三五人为一簇,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包围圈。纵马奔驰间,已将西夏五万大军围拢。<br />
李承祯见状,勃然大怒,道:“可恶!草原蛮子,真以为我西夏无人吗?给本帅传令拓跋涛,把这些草原蛮子驱离!”<br />
“遵令!”<br />
传令兵领命而去,功夫不大,西夏左右两翼的万名轻骑,全部出动。<br />
一开始,依旧是捉对厮杀。毕竟,这个时代骑兵之间的常见作战方式就是如此。<br />
一万名西夏军,对付三千蒙古军,表面上看占着极大的人数优势。然而,从实战上看,全然不是如此。<br />
无论从武艺、箭术、骑术还是经验上来讲,蒙古兵都占着极大的优势。<br />
蒙古兵的箭射的实在太准了,五十步的距离内,简直箭无虚发,直指西夏兵的要害。<br />
蒙古兵的骑术,也实在太高明了。他们在马背上的灵活,简直令西夏精骑瞠目结舌。蒙古兵个人武力,更是超过西夏人太多。<br />
当然了,双方最大的差距,还是经验。<br />
这些蒙古兵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尸山血海的战斗,而西夏军呢?<br />
自从1122年的夏金战争,西夏战败,向金国称臣后,已经再无战事。南宋则从未和西夏发生过战争。<br />
换言之,西夏已经承平八十多年了。论起战争经验来,相比蒙古军,西夏军简直就是一群纯洁的孩子。<br />
仅仅三倍的人数差距,绝对抹不平这些如同天堑的鸿沟!<br />
“靠拢!全体轻骑兵,向我靠拢!”<br />
西夏轻骑兵的主将拓跋涛见势不妙,迅速下达了向他靠拢的命令。打算将轻骑兵集中起来,利用人数的优势,打破蒙古骑兵的包围圈。<br />
然而,他不知道,他现在面对的是这个时代最恐怖的骑兵。<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