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良:“你这不是富贵险中求,你这是赌徒心理!”<br />
周二郎朝下微微压了压手腕儿,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示意薛良先坐下。<br />
“二郎,你真不该同首辅大人如此针锋相对,万一陛下护不住你……”<br />
薛良说不下去。<br />
“呵。呵呵……”<br />
周二郎掩着唇低低地笑。<br />
“二郎,你笑什么?”薛良不解。<br />
二郎摆摆手,“没,没笑什么。”<br />
永和帝护着他?<br />
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在永和帝的眼中,他就是一颗好用的棋子,执棋人想的永远都是棋子如何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死在哪一步最合适。<br />
他不与徐庚争,徐庚就能高抬贵手放过他?<br />
都已经到这个时候了,他也好,徐庚也好,端王也好,都已经没有回头路,退就是死路一条,只能争!<br />
只是这些暂时还不必让薛良知道,周二郎笑道:“行了,别瞎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愁明日忧,陪我喝酒去。”<br />
“二郎……”<br />
薛良还想说什么,二郎一抬手,“停,不准再啰哩巴嗦,听着我烦,我周二郎是什么人,无所不能,不要说皇帝想建万灯塔,他就是要摘星楼,又如何?”<br />
薛良默然,二郎这宠臣当得可真不容易。<br />
周二郎拿脚踢他,“行了,别一脸苦大仇深,能人所不能,才能享受人所不能享,胡安,去太白楼!”<br />
“二郎,换一家吧,这家忒黑。”<br />
“不换,今天带你享受一把。”<br />
薛良听到说要“享受一把”<br />
忍不住眼睛一亮,随后又沮丧,耷拉着脑袋小声嘟囔道:“二郎,要不还是算了吧,兄弟我现在改邪归正了……”<br />
“你说什么?”薛良越说声音越小,周二郎没听清他在嘟囔什么。<br />
薛良此时内心斗争激烈。<br />
兄弟我戒腥多年,要不要破戒?<br />
要不要,要不要?要不要!<br />
啊啊啊啊……<br />
纠结呀。<br />
连二郎这样的都出来偷腥,他偶尔来一次也不为过,对吧,对吧?<br />
周二郎都说是享受,那得是什么样的极品啊!<br />
要不,他就过过眼瘾,精神享受一把?<br />
薛良心痒,可想到置办了新宅子以后,家里老大,老二,老三,有一个算一个俱都心疼他,没一个人闲着的,做些绣样儿拿去卖了补贴家用,就连大姐儿都知道帮忙了。<br />
天知,地知,他的良心呢?<br />
他的良心这一关过不去。最主要,他怕一旦开了眼,就指定会身不由己。<br />
薛良,你赶紧给我打住!<br />
薛良臊得脸红,猛地抬起头来,坚定道:“二郎,你之前说得对,男人若连自己的欲望都管不住,还能成什么事儿。”<br />
周二郎:“……”<br />
这哪儿跟哪儿,薛良突然抽什么风?<br />
不过是怔愣了一下,周二郎很快反应过来,笑骂,“薛良,你脑子里都想什么呢,我何时说带你找女人。”<br />
薛良:“……”<br />
你不是说“享,享受一把?”<br />
“我说的是让你享受口舌之欲,你想哪儿去了。”<br />
薛良一捂脸,简直无地自容,慌忙找话题岔开,“二郎,有件事我忘了同你说。”<br />
周二郎瞥他一眼,“何事?”<br />
薛良:“是这样的二郎,自你兼任锦衣卫指挥使之后,有不少人跟我这儿打听你的喜好。”<br />
周二郎轻哦了一声,端起小桌上的茶杯,抬眼看他,“你是如何说的?”<br />
“我就说你人如其表,无欲无求……”<br />
“噗!”周二郎嘴里的茶水一口喷出来。<br />
第203章<br />
各类经史子集以及杂学书摆满一地,偌大的书房内几乎找不到落脚的地儿。<br />
前来送饭的小厮踮着脚小心翼翼地穿过大大小小的书摞儿,走到书案前,小声唤了句“老爷。”<br />
“您该吃晚饭了。”<br />
“先放那儿吧。”<br />
小厮放下食盒,还是忍不住多了句嘴:“晌午饭您一点儿都没动,忙乎一天了,您还是趁热先吃些。”<br />
“嗯,出去吧。”<br />
小厮听出老爷的不耐,不敢多嘴,轻手轻脚退出来,顺手带上了书房的门,屋内传出来周二郎难掩疲惫的声音:“没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准进屋打扰。”<br />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已经整整三天,妄想从书中前人的经验里找到一点儿启发,看如何把这银子筹集出来。<br />
国库里是没银子,可不代表地方没银子,哪个地方大员手里能缺了银子?<br />
打着为皇帝做寿的旗号很容易做文章,打通一条地方官向皇帝“尽孝”的通道,银子不就来了。<br />
如薛良所说,他不会做毫无把握的冒进之事,这种法子他一早就想到了,所以才在朝堂上用激将法故意激怒徐庚,迫使其主动把度支权交出来。<br />
只是……<br />
这些人手里的银子是好拿的吗?<br />
向上面孝敬五两银子,他们敢从百姓的身上盘剥压榨出十两来,最终受累的还是下面的穷苦百姓。<br />
二郎揉了揉额角,但凡有其他搞银子的门道,他绝不想如此做。<br />
身居庙堂之高,一言一行,一个决定,影响的是无数人的命运,为一己之私欲不惜陷无数人于困境,不是他的做官之道。<br />
五天的时间转瞬已过四日,后天一早朝堂之上就要向永和帝交差,二郎又埋头书案中,天色将亮时,才趴在书桌上沉沉睡去……<br />
“咚,咚,咚……”<br />
二郎感觉才刚睡下没多久就有人在外面叩门。<br />
“何事?”二郎用力撑开眼皮,深吸一口气,强压着火气问。<br />
“大人,鱼儿上钩了。”胡安在门外答道。<br />
……<br />
隔日一早,百官入朝。<br />
皇极殿上,永和帝居高临下发问,“周爱卿,修寺建塔之事,你——可有章程?”<br />
皇帝话音落地,四面八方的目光几乎同时聚集到周二郎身上。<br />
“启奏陛下,臣已想到筹银之法。”不理会来自各方的吃瓜目光,周二郎朗声说道:“陛下,市舶之利,动辄以百万计数,然自倭寇横行做乱,我大干朝为维护沿海安定,不得不施行海禁之策,只留下广南一处口岸与番邦往来交流。”<br />
“如今我朝已无西北隐患之忧,又何惧小小倭寇,臣建议再开放三处通商口岸做为试点,并由朝廷成立市舶司,凡出海商船,必向市舶司申请具保方可起航,凡往来货物具可通过市舶司对其征税……”<br />
“如此一来,必可大大增加朝廷税收,从而充盈我大干国库。”<br />
周二郎话说完,朝堂之上一片窃窃私语。<br />
“周大人此举貌似可行,可这成立市舶司和开海禁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落实的,这远水如何能解得了近渴?”有大臣站出来提出质疑。<br />
周二郎从容作答:“海岸初开,朝廷护卫兵力有限,有出海打算的商船需得提前报名并呈报贩运货品并缴纳相关税款,名额有限,先到先得。”<br />
接着,他一拱手对永和帝道:“陛下,最近安京城里流行一种从番邦运回来的沉香料,价比黄金,据臣了解,其获利之数足有百倍之余,而我大干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在外邦那里亦是物以稀为贵,这一进一出都是厚利,臣相信陛下的政令一出,那些大商贾必会积极响应。”<br />
不待众人开口,永和帝率先哈哈大笑,连说三个好字!<br />
“周爱卿你果然是管钱的能手,亦是我大干朝官员里最会为朝廷搞钱之人,徐首辅,你以为呢?”<br />
话音一转,永和帝向着徐庚发难,言外之意就是:徐庚,该到你履行诺言把度支权交出来的时候了。<br />
徐庚面色如常,回道:“陛下,周侍郎的才能有目共睹,确是为朝廷搞钱的能手,不过臣不认为度支权应该交到他手上。”<br />
众臣诧异之际,就听徐庚高声奏道:“陛下,臣有本奏!”<br />
永和帝不悦,道:“准奏。”<br />
徐庚向前一步,语不惊人死不休,“陛下,臣要告端王与周凤青串通一气,意图谋反!”<br />
此言一出,四下里俱是抽气之声。<br />
永和帝看了一眼徐庚,又看了一眼满脸震惊之色的周二郎,眯起了眼,“徐卿家何出此言,你可有证据?”<br />
徐庚言之凿凿,“老臣掌握到切实证据,端王已经扣押了周凤青独子将近半年之久,这期间周凤青一直在为端王做事情。”<br />
“之前有关端王谋逆的传言更是端王与周凤青合谋,自导自演意图迷惑陛下,不轨之心昭然若揭,周凤青你可知罪!”<br />
众人就见一向能言善辩的周大人面无人色,反应不过来一样,呆立当场。<br />
“陛下,臣的孙儿与周凤青之子同在翰墨书院读书,可以证明其子确实半年未曾去书院读书,说是养病。”<br />
“陛下,梁大人此言不虚,臣的幺儿亦在翰墨书院读书,可以做证。”<br />
……<br />
听着众人所言,永和帝看向周二郎,“周凤青,你可有话说?”<br />
“陛下,臣冤枉,臣之独子,自幼体弱,这几个月确实没去翰墨书院读书,也没有在臣的家中,而是被送到京郊一处道观,由一位精通医术的老道士帮着调理身体,就在前几日才刚刚被接回家中,如何成了扣留在端王府?”
周二郎朝下微微压了压手腕儿,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示意薛良先坐下。<br />
“二郎,你真不该同首辅大人如此针锋相对,万一陛下护不住你……”<br />
薛良说不下去。<br />
“呵。呵呵……”<br />
周二郎掩着唇低低地笑。<br />
“二郎,你笑什么?”薛良不解。<br />
二郎摆摆手,“没,没笑什么。”<br />
永和帝护着他?<br />
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在永和帝的眼中,他就是一颗好用的棋子,执棋人想的永远都是棋子如何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死在哪一步最合适。<br />
他不与徐庚争,徐庚就能高抬贵手放过他?<br />
都已经到这个时候了,他也好,徐庚也好,端王也好,都已经没有回头路,退就是死路一条,只能争!<br />
只是这些暂时还不必让薛良知道,周二郎笑道:“行了,别瞎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愁明日忧,陪我喝酒去。”<br />
“二郎……”<br />
薛良还想说什么,二郎一抬手,“停,不准再啰哩巴嗦,听着我烦,我周二郎是什么人,无所不能,不要说皇帝想建万灯塔,他就是要摘星楼,又如何?”<br />
薛良默然,二郎这宠臣当得可真不容易。<br />
周二郎拿脚踢他,“行了,别一脸苦大仇深,能人所不能,才能享受人所不能享,胡安,去太白楼!”<br />
“二郎,换一家吧,这家忒黑。”<br />
“不换,今天带你享受一把。”<br />
薛良听到说要“享受一把”<br />
忍不住眼睛一亮,随后又沮丧,耷拉着脑袋小声嘟囔道:“二郎,要不还是算了吧,兄弟我现在改邪归正了……”<br />
“你说什么?”薛良越说声音越小,周二郎没听清他在嘟囔什么。<br />
薛良此时内心斗争激烈。<br />
兄弟我戒腥多年,要不要破戒?<br />
要不要,要不要?要不要!<br />
啊啊啊啊……<br />
纠结呀。<br />
连二郎这样的都出来偷腥,他偶尔来一次也不为过,对吧,对吧?<br />
周二郎都说是享受,那得是什么样的极品啊!<br />
要不,他就过过眼瘾,精神享受一把?<br />
薛良心痒,可想到置办了新宅子以后,家里老大,老二,老三,有一个算一个俱都心疼他,没一个人闲着的,做些绣样儿拿去卖了补贴家用,就连大姐儿都知道帮忙了。<br />
天知,地知,他的良心呢?<br />
他的良心这一关过不去。最主要,他怕一旦开了眼,就指定会身不由己。<br />
薛良,你赶紧给我打住!<br />
薛良臊得脸红,猛地抬起头来,坚定道:“二郎,你之前说得对,男人若连自己的欲望都管不住,还能成什么事儿。”<br />
周二郎:“……”<br />
这哪儿跟哪儿,薛良突然抽什么风?<br />
不过是怔愣了一下,周二郎很快反应过来,笑骂,“薛良,你脑子里都想什么呢,我何时说带你找女人。”<br />
薛良:“……”<br />
你不是说“享,享受一把?”<br />
“我说的是让你享受口舌之欲,你想哪儿去了。”<br />
薛良一捂脸,简直无地自容,慌忙找话题岔开,“二郎,有件事我忘了同你说。”<br />
周二郎瞥他一眼,“何事?”<br />
薛良:“是这样的二郎,自你兼任锦衣卫指挥使之后,有不少人跟我这儿打听你的喜好。”<br />
周二郎轻哦了一声,端起小桌上的茶杯,抬眼看他,“你是如何说的?”<br />
“我就说你人如其表,无欲无求……”<br />
“噗!”周二郎嘴里的茶水一口喷出来。<br />
第203章<br />
各类经史子集以及杂学书摆满一地,偌大的书房内几乎找不到落脚的地儿。<br />
前来送饭的小厮踮着脚小心翼翼地穿过大大小小的书摞儿,走到书案前,小声唤了句“老爷。”<br />
“您该吃晚饭了。”<br />
“先放那儿吧。”<br />
小厮放下食盒,还是忍不住多了句嘴:“晌午饭您一点儿都没动,忙乎一天了,您还是趁热先吃些。”<br />
“嗯,出去吧。”<br />
小厮听出老爷的不耐,不敢多嘴,轻手轻脚退出来,顺手带上了书房的门,屋内传出来周二郎难掩疲惫的声音:“没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准进屋打扰。”<br />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已经整整三天,妄想从书中前人的经验里找到一点儿启发,看如何把这银子筹集出来。<br />
国库里是没银子,可不代表地方没银子,哪个地方大员手里能缺了银子?<br />
打着为皇帝做寿的旗号很容易做文章,打通一条地方官向皇帝“尽孝”的通道,银子不就来了。<br />
如薛良所说,他不会做毫无把握的冒进之事,这种法子他一早就想到了,所以才在朝堂上用激将法故意激怒徐庚,迫使其主动把度支权交出来。<br />
只是……<br />
这些人手里的银子是好拿的吗?<br />
向上面孝敬五两银子,他们敢从百姓的身上盘剥压榨出十两来,最终受累的还是下面的穷苦百姓。<br />
二郎揉了揉额角,但凡有其他搞银子的门道,他绝不想如此做。<br />
身居庙堂之高,一言一行,一个决定,影响的是无数人的命运,为一己之私欲不惜陷无数人于困境,不是他的做官之道。<br />
五天的时间转瞬已过四日,后天一早朝堂之上就要向永和帝交差,二郎又埋头书案中,天色将亮时,才趴在书桌上沉沉睡去……<br />
“咚,咚,咚……”<br />
二郎感觉才刚睡下没多久就有人在外面叩门。<br />
“何事?”二郎用力撑开眼皮,深吸一口气,强压着火气问。<br />
“大人,鱼儿上钩了。”胡安在门外答道。<br />
……<br />
隔日一早,百官入朝。<br />
皇极殿上,永和帝居高临下发问,“周爱卿,修寺建塔之事,你——可有章程?”<br />
皇帝话音落地,四面八方的目光几乎同时聚集到周二郎身上。<br />
“启奏陛下,臣已想到筹银之法。”不理会来自各方的吃瓜目光,周二郎朗声说道:“陛下,市舶之利,动辄以百万计数,然自倭寇横行做乱,我大干朝为维护沿海安定,不得不施行海禁之策,只留下广南一处口岸与番邦往来交流。”<br />
“如今我朝已无西北隐患之忧,又何惧小小倭寇,臣建议再开放三处通商口岸做为试点,并由朝廷成立市舶司,凡出海商船,必向市舶司申请具保方可起航,凡往来货物具可通过市舶司对其征税……”<br />
“如此一来,必可大大增加朝廷税收,从而充盈我大干国库。”<br />
周二郎话说完,朝堂之上一片窃窃私语。<br />
“周大人此举貌似可行,可这成立市舶司和开海禁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落实的,这远水如何能解得了近渴?”有大臣站出来提出质疑。<br />
周二郎从容作答:“海岸初开,朝廷护卫兵力有限,有出海打算的商船需得提前报名并呈报贩运货品并缴纳相关税款,名额有限,先到先得。”<br />
接着,他一拱手对永和帝道:“陛下,最近安京城里流行一种从番邦运回来的沉香料,价比黄金,据臣了解,其获利之数足有百倍之余,而我大干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在外邦那里亦是物以稀为贵,这一进一出都是厚利,臣相信陛下的政令一出,那些大商贾必会积极响应。”<br />
不待众人开口,永和帝率先哈哈大笑,连说三个好字!<br />
“周爱卿你果然是管钱的能手,亦是我大干朝官员里最会为朝廷搞钱之人,徐首辅,你以为呢?”<br />
话音一转,永和帝向着徐庚发难,言外之意就是:徐庚,该到你履行诺言把度支权交出来的时候了。<br />
徐庚面色如常,回道:“陛下,周侍郎的才能有目共睹,确是为朝廷搞钱的能手,不过臣不认为度支权应该交到他手上。”<br />
众臣诧异之际,就听徐庚高声奏道:“陛下,臣有本奏!”<br />
永和帝不悦,道:“准奏。”<br />
徐庚向前一步,语不惊人死不休,“陛下,臣要告端王与周凤青串通一气,意图谋反!”<br />
此言一出,四下里俱是抽气之声。<br />
永和帝看了一眼徐庚,又看了一眼满脸震惊之色的周二郎,眯起了眼,“徐卿家何出此言,你可有证据?”<br />
徐庚言之凿凿,“老臣掌握到切实证据,端王已经扣押了周凤青独子将近半年之久,这期间周凤青一直在为端王做事情。”<br />
“之前有关端王谋逆的传言更是端王与周凤青合谋,自导自演意图迷惑陛下,不轨之心昭然若揭,周凤青你可知罪!”<br />
众人就见一向能言善辩的周大人面无人色,反应不过来一样,呆立当场。<br />
“陛下,臣的孙儿与周凤青之子同在翰墨书院读书,可以证明其子确实半年未曾去书院读书,说是养病。”<br />
“陛下,梁大人此言不虚,臣的幺儿亦在翰墨书院读书,可以做证。”<br />
……<br />
听着众人所言,永和帝看向周二郎,“周凤青,你可有话说?”<br />
“陛下,臣冤枉,臣之独子,自幼体弱,这几个月确实没去翰墨书院读书,也没有在臣的家中,而是被送到京郊一处道观,由一位精通医术的老道士帮着调理身体,就在前几日才刚刚被接回家中,如何成了扣留在端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