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渠见她哭,扯下自己的奶瓶递给她喊:<br />
“吃!”<br />
陈淑华开心坏了,她说自己的女儿是个有良心的人,这点不随她爸。<br />
她给时清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br />
她说非常期待这个孩子长大,因为她看起来就很有出息。<br />
毕竟,有几个小孩能一个人跑这么远来找亲生父母,被拒之门外又能一个人跑回去的呢?<br />
她能发现、能找到、还能回得去,就说明她敏锐、聪慧、坚强勇敢而且独立。<br />
她总抱着女儿说:“将来要跟姑姑学习,要和姑姑一样厉害。”<br />
女儿总流着口水回她:“姑姑,吃,蛋糕。”<br />
孩子不能总惦记着吃啊!<br />
陈淑华开始琢磨着给女儿上点学前启蒙课。<br />
她翻了好多书,买了磁带、绘本、积木……<br />
那时候没有网络,可是她已经有了育儿焦虑。<br />
——这孩子怎么不按书上说的长呢?<br />
这种焦虑到了幼儿园稍微缓解了一点:<br />
原来大家的孩子都不照书上说的长。<br />
刚上幼儿园的时渠连着一个星期在幼儿园门口扒着铁门大哭。<br />
陈淑华狠下心凶她,<br />
她说“这个孩子好像软的吃多了,必要时得上点硬的才奏效。”<br />
时渠吓得乖乖去上学,陈淑华自己就坐在对面的咖啡店一直等她放学,然后当第一个接到孩子的妈妈。<br />
这样的情况没有持续太久,时渠很快就找到了上学的乐趣,<br />
陈淑华开始收到她送的小礼物,她评价自己的女儿:<br />
“智力没有问题,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格外突出。”<br />
她将每一件小玩意儿都好好地保存起来,六一儿童节的录制光盘也一直留着。<br />
时渠打开旁边那两个盒子,果然,一盒是光盘,一盒是她送给妈妈的礼物。<br />
小卡片、小红花、水彩画……<br />
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完,后面还有三本。<br />
时渠不必再看了,因为后面她开始记事,发生了什么多多少少都有印象。<br />
上小学之后妈妈在她的学习上抓得很严厉,还严格管控她吃零食和甜品。<br />
小时候总觉得妈妈管得太多,现在看,是陈淑华女士分给她自己的时间太少,<br />
她一个人,就占据了妈妈的整个青年期。<br />
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竟然犟过了爷爷和姥姥,再也没生过第二个孩子。<br />
何夕倒是翻开了第二本。<br />
里面掉出来两张写满的格子纸,是时渠小学时写的“我的妈妈”。<br />
陈淑华在旁边痛批:<br />
[你找蛋糕和薯片给你当妈妈吧!早晚有一天满嘴都是坏牙!肚子也坏!坏脑子的小孩!]<br />
“啊啊啊啊——”时渠连忙把纸塞回去,“我的黑历史,估计这一整本都是!姐姐你跳着看吧,我怕你看完要讨厌我了。”<br />
何夕才不会:<br />
“妈妈很爱你,写出来的你怎么都是可爱的。”<br />
可爱吗?<br />
可时渠毕竟不会永远是个可爱的、任人摆布的婴幼儿,她会长大,会有自己的思想,会脱离妈妈的掌控,会变成讨人烦的、叛逆的青少年。<br />
甚至有一天,她做的事会超出陈淑华的认知。<br />
这一本本的日记,就是时渠离陈淑华越来越远的过程。<br />
何夕姐姐看这些日记会是什么感受?<br />
也许,跟她当年看她的相册时是一样的?<br />
可相册是充满快乐的,何夕的真实生活却不一定。<br />
时渠想起好久之前曾直白地问过她,小时候过得快乐吗?<br />
何夕回答说小朋友的视角和大人的不一样。<br />
关于何夕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时渠知之甚少。<br />
她想问也不知道从何开口,生怕随口一问就是冒犯。<br />
她也不希望何夕因为她去回忆不想回忆的东西。<br />
她挪了位置,坐到何夕身边,靠在她肩上:<br />
“姐姐?”<br />
“嗯?”<br />
“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家的。”<br />
何夕阅读的视线停下来,停在本子上的某一段文字。<br />
时渠抬头亲吻她的脸颊:<br />
“只是我们两个人的,只要你喜欢的。”<br />
吻移到唇角,时渠掀起穿在姐姐身上的,自己的卫衣。<br />
——学习能力格外突出。<br />
几个喘息之后,何夕脑子里只剩下这句话。<br />
她甚至连问话的技巧都学去了,只是依旧带着那磨人的、慢条斯理的章法:<br />
“姐姐,跟我在一起,你是快乐的吗?”<br />
何夕没办法用语言去回答她,但时渠知道了答案。<br />
她从没见过这样的何夕,<br />
在早晨清透的光线里。<br />
像一张被揉皱的宣纸,雨滴打在折痕上,轻薄的纸张被浸透,水渍晕开、蔓延。<br />
揪紧的、破碎的、浓烈的、失神的……<br />
她抚上她的脊骨,像她从前安抚她那样去抚平她的战栗:<br />
“那让我们一直在一起吧,好不好?”<br />
一直在一起……<br />
何夕求之不得。<br />
她握住她的手腕,贴上去吻她:<br />
“好。”<br />
日记本散落在地板上,摊开的那一页,陈淑华写到:<br />
“我的女儿时渠,她一定不会像我一样,她嫁的人会和她两情相悦,她的丈夫会有一个完整而有爱的家庭、健全且正直的人格,他必须善良、温和、忠诚、负责任,最好能经常陪在她身边,这样,我才愿意把我的女儿托付给他。”</p>
“吃!”<br />
陈淑华开心坏了,她说自己的女儿是个有良心的人,这点不随她爸。<br />
她给时清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br />
她说非常期待这个孩子长大,因为她看起来就很有出息。<br />
毕竟,有几个小孩能一个人跑这么远来找亲生父母,被拒之门外又能一个人跑回去的呢?<br />
她能发现、能找到、还能回得去,就说明她敏锐、聪慧、坚强勇敢而且独立。<br />
她总抱着女儿说:“将来要跟姑姑学习,要和姑姑一样厉害。”<br />
女儿总流着口水回她:“姑姑,吃,蛋糕。”<br />
孩子不能总惦记着吃啊!<br />
陈淑华开始琢磨着给女儿上点学前启蒙课。<br />
她翻了好多书,买了磁带、绘本、积木……<br />
那时候没有网络,可是她已经有了育儿焦虑。<br />
——这孩子怎么不按书上说的长呢?<br />
这种焦虑到了幼儿园稍微缓解了一点:<br />
原来大家的孩子都不照书上说的长。<br />
刚上幼儿园的时渠连着一个星期在幼儿园门口扒着铁门大哭。<br />
陈淑华狠下心凶她,<br />
她说“这个孩子好像软的吃多了,必要时得上点硬的才奏效。”<br />
时渠吓得乖乖去上学,陈淑华自己就坐在对面的咖啡店一直等她放学,然后当第一个接到孩子的妈妈。<br />
这样的情况没有持续太久,时渠很快就找到了上学的乐趣,<br />
陈淑华开始收到她送的小礼物,她评价自己的女儿:<br />
“智力没有问题,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格外突出。”<br />
她将每一件小玩意儿都好好地保存起来,六一儿童节的录制光盘也一直留着。<br />
时渠打开旁边那两个盒子,果然,一盒是光盘,一盒是她送给妈妈的礼物。<br />
小卡片、小红花、水彩画……<br />
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完,后面还有三本。<br />
时渠不必再看了,因为后面她开始记事,发生了什么多多少少都有印象。<br />
上小学之后妈妈在她的学习上抓得很严厉,还严格管控她吃零食和甜品。<br />
小时候总觉得妈妈管得太多,现在看,是陈淑华女士分给她自己的时间太少,<br />
她一个人,就占据了妈妈的整个青年期。<br />
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竟然犟过了爷爷和姥姥,再也没生过第二个孩子。<br />
何夕倒是翻开了第二本。<br />
里面掉出来两张写满的格子纸,是时渠小学时写的“我的妈妈”。<br />
陈淑华在旁边痛批:<br />
[你找蛋糕和薯片给你当妈妈吧!早晚有一天满嘴都是坏牙!肚子也坏!坏脑子的小孩!]<br />
“啊啊啊啊——”时渠连忙把纸塞回去,“我的黑历史,估计这一整本都是!姐姐你跳着看吧,我怕你看完要讨厌我了。”<br />
何夕才不会:<br />
“妈妈很爱你,写出来的你怎么都是可爱的。”<br />
可爱吗?<br />
可时渠毕竟不会永远是个可爱的、任人摆布的婴幼儿,她会长大,会有自己的思想,会脱离妈妈的掌控,会变成讨人烦的、叛逆的青少年。<br />
甚至有一天,她做的事会超出陈淑华的认知。<br />
这一本本的日记,就是时渠离陈淑华越来越远的过程。<br />
何夕姐姐看这些日记会是什么感受?<br />
也许,跟她当年看她的相册时是一样的?<br />
可相册是充满快乐的,何夕的真实生活却不一定。<br />
时渠想起好久之前曾直白地问过她,小时候过得快乐吗?<br />
何夕回答说小朋友的视角和大人的不一样。<br />
关于何夕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时渠知之甚少。<br />
她想问也不知道从何开口,生怕随口一问就是冒犯。<br />
她也不希望何夕因为她去回忆不想回忆的东西。<br />
她挪了位置,坐到何夕身边,靠在她肩上:<br />
“姐姐?”<br />
“嗯?”<br />
“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家的。”<br />
何夕阅读的视线停下来,停在本子上的某一段文字。<br />
时渠抬头亲吻她的脸颊:<br />
“只是我们两个人的,只要你喜欢的。”<br />
吻移到唇角,时渠掀起穿在姐姐身上的,自己的卫衣。<br />
——学习能力格外突出。<br />
几个喘息之后,何夕脑子里只剩下这句话。<br />
她甚至连问话的技巧都学去了,只是依旧带着那磨人的、慢条斯理的章法:<br />
“姐姐,跟我在一起,你是快乐的吗?”<br />
何夕没办法用语言去回答她,但时渠知道了答案。<br />
她从没见过这样的何夕,<br />
在早晨清透的光线里。<br />
像一张被揉皱的宣纸,雨滴打在折痕上,轻薄的纸张被浸透,水渍晕开、蔓延。<br />
揪紧的、破碎的、浓烈的、失神的……<br />
她抚上她的脊骨,像她从前安抚她那样去抚平她的战栗:<br />
“那让我们一直在一起吧,好不好?”<br />
一直在一起……<br />
何夕求之不得。<br />
她握住她的手腕,贴上去吻她:<br />
“好。”<br />
日记本散落在地板上,摊开的那一页,陈淑华写到:<br />
“我的女儿时渠,她一定不会像我一样,她嫁的人会和她两情相悦,她的丈夫会有一个完整而有爱的家庭、健全且正直的人格,他必须善良、温和、忠诚、负责任,最好能经常陪在她身边,这样,我才愿意把我的女儿托付给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