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豪夺了无cp男主 第104节
<p> 太后沉默半晌,“你说的没错。”<br />
心腹宫女还以为她念头回转,然而却又听她下一句道:“但哀家还是更相信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br />
也并非没有改变,至少对于天子,太后心中还是多了几分宽和,想着对方若是配合,她也并非一定要赶尽杀绝。<br />
既然身体不好,不如早日退位养病,如从前一般,做个富贵闲人,也不会缺他什么。<br />
这大约是看在越青君信守承诺,言而有信的份儿上。<br />
越青君先前一病,将政务搁置许多,如今虽好转,却也并未再如从前般劳累,反而将诸多事务交给了宁悬明。<br />
因而朝中不少人都能在奏折上看到明显不属于天子的字迹。<br />
说来也怪,从前宁悬明并未帮忙时,纵然他才识能力皆有,可旁人见他,仍只当与寻常人家中娈宠差不多,只是旁人养娈宠,是养在家里,而越青君却是养在朝堂,养在宫中。<br />
先前几位重臣看望天子时,对他多有嘱咐,其实也是如此,不过是属于比较体面的那种。<br />
如今当宁悬明真正代天子行事,众人对他的态度便肃然恭敬起来,也再无人敢在他面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br />
同一件事,手中无权和有权,竟是翻天覆地的差别。<br />
越青君闻言一笑,“如此岂不是正好,我不必是昏君,你也不会是祸水。”<br />
“后人史书,也只会说我眼光独到,你忠心并未错付,你我二人君臣相得,情投意合。”<br />
宁悬明失笑,继而无语,心道此人莫不是还惦记着要什么正大光明,名正言顺?<br />
先不说那般折腾要耗费多少心力,并非他所愿,再说,即便当真做到了,也未必不会有争议。<br />
世上最难的,便是堵住天下悠悠众口。<br />
想了想,他坐到越青君身边,与双肩轻靠。<br />
不知是不是宁悬明的错觉,总觉得越青君好似瘦了一点。<br />
不过转念一想,先前才刚病了一场,消瘦一些也实属正常。<br />
“我想过了,你将来必定是要入皇陵的,而你走后,我自然也不再是什么引人瞩目的重要人物,待到故去后,托人烧成灰烬,洒在四周,或者放进墓中,旁人便也分不开。”<br />
如此,也算合陵同寝了。<br />
虽未明言,可字字句句皆是越青君先走于他之前。<br />
饶是越青君有意隐瞒,宁悬明从未提起。<br />
但却始终心如明镜,有人在前,有人在后,且其中差距,兴许要比他想的还要久。<br />
越青君握着宁悬明的手略微收紧,半晌,方才低沉着声音应了一句,面上挂着一丝盈盈浅笑,语气刻意轻松:<br />
“好……”<br />
“我也随你烧在一处,合在一起,任凭风霜雨雪,沧海桑田,也休想分离。”<br />
第86章 家宴<br />
自病情好转后,越青君便将上朝的时间改成了辰时,另外,还吩咐宫中膳房给众位朝臣准备朝食。<br />
只是这朝食并非免费,而需用银钱自愿购买。<br />
天子也并不贪图那点银钱,卖得的银钱除去本钱,多的部分都留给了膳房,全当他们赚的外快。<br />
如此一来,官员及其家人也不必起得从前那般早,大可以睡到自然醒后才慢悠悠进宫,再顺便和同僚们一起吃个早膳。<br />
他们得了方便,天子得了名声,御膳房的人也得了利,伺候起来都更贴心了许多,知道天子身子不好,许多菜肴都不能吃,于是每日变着花样给天子做吃食。<br />
用实际行动向越青君证明了,当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某件事,能达到怎么样的效果。<br />
就是这样的其乐融融下,天子在早朝上毫无预兆提起了过去许久的事。<br />
“先前听唐尚书说国库空虚,官员俸禄也难以为继,当真如此?”<br />
唐尚书骤然被点名,倒也没有慌乱,只是在心中暗骂了一句宁悬明这个告状精,天子也是个听枕头风的。<br />
“回陛下,确有此事,春耕时发放良种工具,劝课农桑……”他列了一系列花销,听着就像花费许多的样子。<br />
然而自先帝病重驾崩,新帝登基,宫中就再未花过国库一分钱,用的都是内库,天子并不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吃穿用度上也大为节俭,后宫也空置,如今算下来,最大的花销还是给先帝后宫的遣散费。<br />
这种情况下,国库空虚这事,绝非天子的过错,而是臣子的无能。<br />
因而唐尚书说着说着,竟也有些脸热。<br />
天子静静听完,却也并未斥责户部无能,办事不力,而是轻叹一声道:“先帝穷奢极欲,耗费无数,爱卿能在此情况下,勉力维持,已是辛苦。”<br />
唐尚书原本以为天子骤然提起此事,是要向自己发难,然而听完这话,才知自己错的离谱。<br />
“臣惭愧!”若说刚才还有些许不服气,那么此时说这话时却是真心无比。<br />
天子宽慰了几句,随后十分体贴道:“既然国库空虚,那么一些不如何要紧的花销,就先停了吧,琼山的行宫、朕宫外的王府,还有朕的陵寝,都暂且搁置。”<br />
其他也就算了,琼山行宫自一开始就拖拖拉拉,现在都没搞出个名堂,越青君先前的王府,倒是已经填了不少银钱进去,只是越青君如今住在宫中,今后想必也不会再去住那王府,烂尾不修也没事。<br />
可新帝陵寝修建却是要紧大事。<br />
若是常人,拖个一两年似乎也无妨,可当今天子这副身子,也不知还能撑几年,修建陵寝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年不止,多半陵寝还没修好,人已经没了。<br />
本就要加急赶工的事,天子还要将其搁置,不是天子体恤还是什么?<br />
这话一出,朝臣们今日午膳多吃两道菜都是他们不懂事。<br />
当今天子对先帝的父子之情是真是假还有待验证,但此人仁善宽和、体恤臣民却是货真价实,不曾掺假。<br />
然而天子能这么说,臣子却不敢真的就不管,实在是担心,将来天子突然驾崩,连个下葬的地方都没有。<br />
于世人而言,死亡是与活着一样大的事。<br />
有人站出来试图劝说,越青君却只是笑笑道:“虽说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但朕心中,活着的人,终究是比死了的人更重要一些。”<br />
所以这就是你那样对待先帝的原因?<br />
朝臣们心中忍不住猜测,莫非天子是为了给先帝过往罪孽翻案,解救那些尚在人世的人,才会如此不顾先帝颜面,连半点粉饰也不肯?<br />
牺牲先帝一个,造福千万人。<br />
若当真如此,那他们这些因新帝对先帝态度大变,而肆意揣测新帝的人实在罪无可恕。<br />
“臣等无知浅薄,不曾领会陛下良苦用心,实在是微臣之过!”有人面露惭愧,甚至忍不住掩面而泣。<br />
有他带头,朝上向天子深表惭愧的人也多了起来。<br />
越青君低头轻咳几声,“只要诸位爱卿心怀家国黎民,纵有一二误会,心也终会合在一处。”<br />
说罢,越青君微微一笑道:“无伤大雅之事,日后不必再提,继续议事吧。”<br />
“是。”<br />
望着堂下众人,越青君微微垂下的眼睫下,掩住了一丝无人察觉的惬意。<br />
时隔两月,越青君再次将卫无瑕的形象拐回纯白,这回,再不会有一个先帝来动摇。<br />
他绝不许卫无瑕身上有半点污迹。<br />
从生到死,他都要他清清白白,纵然手染鲜血,也是被逼无奈,事出有因。<br />
等下了朝,宁悬明抽空寻越青君问:“你不修陵寝,日后是想去哪里?”<br />
越青君眉眼微弯,眼眸清澈望着他,“既许了你,将来烧成灰烬,你且带着我,让我跟随你。”<br />
“如此,无论是生是死,我们也不曾分离。”<br />
宁悬明沉浸在这双眼中,有片刻失神。<br />
纵然提起生死之事,此人也言笑从容。<br />
恍惚间,他好似当真看见了对方谈笑间走入火中的场景。<br />
心中不由微微一紧。<br />
“此时说这些,未免为时过早。”他微微错了错眼神,“你还许过我百年好合,说好了要百年,差一年,差一天也不行。”<br />
越青君难得沉默。<br />
宁悬明反而笑了,伸手拉过他的手,指腹仔细抚摸着那串念珠,似要将每颗珠子的气息都染遍。<br />
“放心,我都给你记着。”<br />
太子已立,越青君便没将人撂着不管,每次早朝和政事堂议政,都会将对方带在身边,让对方旁观,熟悉朝政。<br />
除此之外,太子的课业也增加了不少,开始正经学□□需要学习的东西,每日几乎从早忙到晚。<br />
越青君尚可以将一些事务交给旁的人,太子却不行。<br />
作为一个天子,越青君对储君已经足够好,好到太后都有些犹豫,有时也不由想着,若是就这样下去,让太子在天子驾崩后名正言顺继位,也并无不可,左右天子瞧着也不像是能长寿的样子。<br />
然而就在她渐渐沉溺于此时的安逸时,恰逢天子生辰。<br />
作为天子登基后第一个生辰,众人虽想大办,却又不好不体谅一下去世不算久的先帝。<br />
尚在先帝孝期,想隆重也不行。<br />
最终越青君做主,在宫中办个小宴,将如今尚在的几位兄姐弟妹与他们的孩子请进宫中,也算家宴。<br />
越青君登基后,也给几位兄弟姐妹封了王和长公主,只是没有功绩,封的不过是郡王,公主也是虚封,没有给食邑。<br />
从这点来看,越青君比先帝抠门不少,也不是越青君抠门,应该说先帝肆意妄为,凭借一己之力,将爵位与品级生生往下拉低了好几个档次。<br />
如今越青君不过是让一切重回正轨。<br />
不过,若真要人选,这些人或许宁愿在“抠门”的越青君手底下讨生活,也不愿意再见先帝那张老脸。<br />
天子相邀,纵然他们自觉从前与天子的关系并不熟稔亲近,也不得不应邀进宫。<br />
只是到底担忧着会否有什么意外或者陷阱,他们大多是只身前往,并未带王妃驸马和孩子。<br />
曾经的大皇子,如今的平康王,举杯对着在场众人笑道:“还得多谢陛下今日生辰,否则咱们这些兄弟姐妹,恐怕还没有这么个相聚的好机会,你们说是吗?”<br />
他是笑着,只是笑容里带着几分嘲讽。<br />
说来也可笑,当初先帝在时,他们这些人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如今越青君上位,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也没有亲近很多,但也没了从前那样针锋相对与防备紧张的状态,显得自然轻松许多。<br />
“大哥说的是,臣弟敬陛下一杯,祝陛下松鹤延年,长命百岁。”双胞胎中更为聪明圆滑的哥哥首先举杯一饮而尽。<br />
喝完还感叹一句,“早知今日宫中这么热闹,今日就该将王妃也带进宫,左右孩子有府医和下人们照顾,她留在府上,又不能给孩子治病。”</p>
心腹宫女还以为她念头回转,然而却又听她下一句道:“但哀家还是更相信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br />
也并非没有改变,至少对于天子,太后心中还是多了几分宽和,想着对方若是配合,她也并非一定要赶尽杀绝。<br />
既然身体不好,不如早日退位养病,如从前一般,做个富贵闲人,也不会缺他什么。<br />
这大约是看在越青君信守承诺,言而有信的份儿上。<br />
越青君先前一病,将政务搁置许多,如今虽好转,却也并未再如从前般劳累,反而将诸多事务交给了宁悬明。<br />
因而朝中不少人都能在奏折上看到明显不属于天子的字迹。<br />
说来也怪,从前宁悬明并未帮忙时,纵然他才识能力皆有,可旁人见他,仍只当与寻常人家中娈宠差不多,只是旁人养娈宠,是养在家里,而越青君却是养在朝堂,养在宫中。<br />
先前几位重臣看望天子时,对他多有嘱咐,其实也是如此,不过是属于比较体面的那种。<br />
如今当宁悬明真正代天子行事,众人对他的态度便肃然恭敬起来,也再无人敢在他面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br />
同一件事,手中无权和有权,竟是翻天覆地的差别。<br />
越青君闻言一笑,“如此岂不是正好,我不必是昏君,你也不会是祸水。”<br />
“后人史书,也只会说我眼光独到,你忠心并未错付,你我二人君臣相得,情投意合。”<br />
宁悬明失笑,继而无语,心道此人莫不是还惦记着要什么正大光明,名正言顺?<br />
先不说那般折腾要耗费多少心力,并非他所愿,再说,即便当真做到了,也未必不会有争议。<br />
世上最难的,便是堵住天下悠悠众口。<br />
想了想,他坐到越青君身边,与双肩轻靠。<br />
不知是不是宁悬明的错觉,总觉得越青君好似瘦了一点。<br />
不过转念一想,先前才刚病了一场,消瘦一些也实属正常。<br />
“我想过了,你将来必定是要入皇陵的,而你走后,我自然也不再是什么引人瞩目的重要人物,待到故去后,托人烧成灰烬,洒在四周,或者放进墓中,旁人便也分不开。”<br />
如此,也算合陵同寝了。<br />
虽未明言,可字字句句皆是越青君先走于他之前。<br />
饶是越青君有意隐瞒,宁悬明从未提起。<br />
但却始终心如明镜,有人在前,有人在后,且其中差距,兴许要比他想的还要久。<br />
越青君握着宁悬明的手略微收紧,半晌,方才低沉着声音应了一句,面上挂着一丝盈盈浅笑,语气刻意轻松:<br />
“好……”<br />
“我也随你烧在一处,合在一起,任凭风霜雨雪,沧海桑田,也休想分离。”<br />
第86章 家宴<br />
自病情好转后,越青君便将上朝的时间改成了辰时,另外,还吩咐宫中膳房给众位朝臣准备朝食。<br />
只是这朝食并非免费,而需用银钱自愿购买。<br />
天子也并不贪图那点银钱,卖得的银钱除去本钱,多的部分都留给了膳房,全当他们赚的外快。<br />
如此一来,官员及其家人也不必起得从前那般早,大可以睡到自然醒后才慢悠悠进宫,再顺便和同僚们一起吃个早膳。<br />
他们得了方便,天子得了名声,御膳房的人也得了利,伺候起来都更贴心了许多,知道天子身子不好,许多菜肴都不能吃,于是每日变着花样给天子做吃食。<br />
用实际行动向越青君证明了,当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某件事,能达到怎么样的效果。<br />
就是这样的其乐融融下,天子在早朝上毫无预兆提起了过去许久的事。<br />
“先前听唐尚书说国库空虚,官员俸禄也难以为继,当真如此?”<br />
唐尚书骤然被点名,倒也没有慌乱,只是在心中暗骂了一句宁悬明这个告状精,天子也是个听枕头风的。<br />
“回陛下,确有此事,春耕时发放良种工具,劝课农桑……”他列了一系列花销,听着就像花费许多的样子。<br />
然而自先帝病重驾崩,新帝登基,宫中就再未花过国库一分钱,用的都是内库,天子并不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吃穿用度上也大为节俭,后宫也空置,如今算下来,最大的花销还是给先帝后宫的遣散费。<br />
这种情况下,国库空虚这事,绝非天子的过错,而是臣子的无能。<br />
因而唐尚书说着说着,竟也有些脸热。<br />
天子静静听完,却也并未斥责户部无能,办事不力,而是轻叹一声道:“先帝穷奢极欲,耗费无数,爱卿能在此情况下,勉力维持,已是辛苦。”<br />
唐尚书原本以为天子骤然提起此事,是要向自己发难,然而听完这话,才知自己错的离谱。<br />
“臣惭愧!”若说刚才还有些许不服气,那么此时说这话时却是真心无比。<br />
天子宽慰了几句,随后十分体贴道:“既然国库空虚,那么一些不如何要紧的花销,就先停了吧,琼山的行宫、朕宫外的王府,还有朕的陵寝,都暂且搁置。”<br />
其他也就算了,琼山行宫自一开始就拖拖拉拉,现在都没搞出个名堂,越青君先前的王府,倒是已经填了不少银钱进去,只是越青君如今住在宫中,今后想必也不会再去住那王府,烂尾不修也没事。<br />
可新帝陵寝修建却是要紧大事。<br />
若是常人,拖个一两年似乎也无妨,可当今天子这副身子,也不知还能撑几年,修建陵寝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年不止,多半陵寝还没修好,人已经没了。<br />
本就要加急赶工的事,天子还要将其搁置,不是天子体恤还是什么?<br />
这话一出,朝臣们今日午膳多吃两道菜都是他们不懂事。<br />
当今天子对先帝的父子之情是真是假还有待验证,但此人仁善宽和、体恤臣民却是货真价实,不曾掺假。<br />
然而天子能这么说,臣子却不敢真的就不管,实在是担心,将来天子突然驾崩,连个下葬的地方都没有。<br />
于世人而言,死亡是与活着一样大的事。<br />
有人站出来试图劝说,越青君却只是笑笑道:“虽说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但朕心中,活着的人,终究是比死了的人更重要一些。”<br />
所以这就是你那样对待先帝的原因?<br />
朝臣们心中忍不住猜测,莫非天子是为了给先帝过往罪孽翻案,解救那些尚在人世的人,才会如此不顾先帝颜面,连半点粉饰也不肯?<br />
牺牲先帝一个,造福千万人。<br />
若当真如此,那他们这些因新帝对先帝态度大变,而肆意揣测新帝的人实在罪无可恕。<br />
“臣等无知浅薄,不曾领会陛下良苦用心,实在是微臣之过!”有人面露惭愧,甚至忍不住掩面而泣。<br />
有他带头,朝上向天子深表惭愧的人也多了起来。<br />
越青君低头轻咳几声,“只要诸位爱卿心怀家国黎民,纵有一二误会,心也终会合在一处。”<br />
说罢,越青君微微一笑道:“无伤大雅之事,日后不必再提,继续议事吧。”<br />
“是。”<br />
望着堂下众人,越青君微微垂下的眼睫下,掩住了一丝无人察觉的惬意。<br />
时隔两月,越青君再次将卫无瑕的形象拐回纯白,这回,再不会有一个先帝来动摇。<br />
他绝不许卫无瑕身上有半点污迹。<br />
从生到死,他都要他清清白白,纵然手染鲜血,也是被逼无奈,事出有因。<br />
等下了朝,宁悬明抽空寻越青君问:“你不修陵寝,日后是想去哪里?”<br />
越青君眉眼微弯,眼眸清澈望着他,“既许了你,将来烧成灰烬,你且带着我,让我跟随你。”<br />
“如此,无论是生是死,我们也不曾分离。”<br />
宁悬明沉浸在这双眼中,有片刻失神。<br />
纵然提起生死之事,此人也言笑从容。<br />
恍惚间,他好似当真看见了对方谈笑间走入火中的场景。<br />
心中不由微微一紧。<br />
“此时说这些,未免为时过早。”他微微错了错眼神,“你还许过我百年好合,说好了要百年,差一年,差一天也不行。”<br />
越青君难得沉默。<br />
宁悬明反而笑了,伸手拉过他的手,指腹仔细抚摸着那串念珠,似要将每颗珠子的气息都染遍。<br />
“放心,我都给你记着。”<br />
太子已立,越青君便没将人撂着不管,每次早朝和政事堂议政,都会将对方带在身边,让对方旁观,熟悉朝政。<br />
除此之外,太子的课业也增加了不少,开始正经学□□需要学习的东西,每日几乎从早忙到晚。<br />
越青君尚可以将一些事务交给旁的人,太子却不行。<br />
作为一个天子,越青君对储君已经足够好,好到太后都有些犹豫,有时也不由想着,若是就这样下去,让太子在天子驾崩后名正言顺继位,也并无不可,左右天子瞧着也不像是能长寿的样子。<br />
然而就在她渐渐沉溺于此时的安逸时,恰逢天子生辰。<br />
作为天子登基后第一个生辰,众人虽想大办,却又不好不体谅一下去世不算久的先帝。<br />
尚在先帝孝期,想隆重也不行。<br />
最终越青君做主,在宫中办个小宴,将如今尚在的几位兄姐弟妹与他们的孩子请进宫中,也算家宴。<br />
越青君登基后,也给几位兄弟姐妹封了王和长公主,只是没有功绩,封的不过是郡王,公主也是虚封,没有给食邑。<br />
从这点来看,越青君比先帝抠门不少,也不是越青君抠门,应该说先帝肆意妄为,凭借一己之力,将爵位与品级生生往下拉低了好几个档次。<br />
如今越青君不过是让一切重回正轨。<br />
不过,若真要人选,这些人或许宁愿在“抠门”的越青君手底下讨生活,也不愿意再见先帝那张老脸。<br />
天子相邀,纵然他们自觉从前与天子的关系并不熟稔亲近,也不得不应邀进宫。<br />
只是到底担忧着会否有什么意外或者陷阱,他们大多是只身前往,并未带王妃驸马和孩子。<br />
曾经的大皇子,如今的平康王,举杯对着在场众人笑道:“还得多谢陛下今日生辰,否则咱们这些兄弟姐妹,恐怕还没有这么个相聚的好机会,你们说是吗?”<br />
他是笑着,只是笑容里带着几分嘲讽。<br />
说来也可笑,当初先帝在时,他们这些人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如今越青君上位,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也没有亲近很多,但也没了从前那样针锋相对与防备紧张的状态,显得自然轻松许多。<br />
“大哥说的是,臣弟敬陛下一杯,祝陛下松鹤延年,长命百岁。”双胞胎中更为聪明圆滑的哥哥首先举杯一饮而尽。<br />
喝完还感叹一句,“早知今日宫中这么热闹,今日就该将王妃也带进宫,左右孩子有府医和下人们照顾,她留在府上,又不能给孩子治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