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p> 涂曜顿了顿:“……当时有危险和坏人,你爹这么做,就是为了和他们捉迷藏,让他们捉不到你。”<br />
他当然不会自认就是那“坏人”。<br />
“而且你如今和父皇一起不也很好么?”涂曜摸了几把儿子的头顶:“等战事过去,朕就带你去找你爹。”<br />
“真的吗?”小枸很好哄,闻言立刻抬眼,满怀憧憬的看向涂曜:“我想爹爹妹妹了,以后……能一直在一起吗?”<br />
“当然。”涂曜点头笑道:“没有谁能拆散我们。”<br />
看小枸情绪好些了,涂曜才如同变戏法般拿出了一柄小木剑:“看朕给你做了什么?”<br />
这几日战事紧张,但他还记着给儿子许下的诺言,一闲下来便亲手打磨。<br />
乌木所制的小剑,剑柄剑身都极为光滑,显然是费了心思。<br />
“我的小剑!”小枸大大的眼眸登时亮了,乖乖被收买:“父皇真好……”<br />
涂曜心里暗喜,这还是孩子第一次主动叫他,这些时日的精力总算没荒废。<br />
涂曜抽出剑柄顶住儿子的小剑:“来啊,和父皇过几招。”<br />
小枸挥舞着小剑和涂曜开心对打了一番,拿着小剑便开开心心蹦跳着出去了,一边跑嘴里还喊着:“快来看啊,父皇给我做的小剑,父皇最厉害啦……”<br />
小枸大声道:“我也要和父皇一样,骑着大马上战场……”<br />
“当心脚下。”涂曜啼笑皆非,望着儿子的背影嘱咐了一句,唇边也漾起一丝笑意。<br />
小枸对他倒是越来越亲近了。<br />
以后楚稚看到,心里想必也是欢喜的。<br />
等到战事平底,他们四人便真的能过上平稳的日子了。<br />
上天也算待他不薄。<br />
*<br />
开闸之事很快传到了楚国。<br />
还未等楚稚说什么,楚臣已是义愤填膺。<br />
“此等背负千载骂名之事,雍国难道要让陛下承担吗?”<br />
“雍国究竟是何意?他们出师郑国,身为盟友我们出人出力都成,但想让我们楚国开闸淹了自己的国土,未免欺人太甚啊!”<br />
“……”<br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但大致都很是气愤。<br />
他们争论了半晌,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楚稚还未开口,便都转向楚稚道:“陛下的意思是?”<br />
楚稚淡淡笑了,目光落在地图上:“诸位觉得,雍国这一战胜后,会把矛头指向谁?”<br />
“若这一战得胜,那涂曜定然会顺势一统河山,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楚臣侃侃而谈的语气忽然一滞:“至于矛头对向谁……那……那应该是北方的蛮夷吧……”<br />
“是吗?”楚稚勾唇,挑起一个清清淡淡的笑:“想要江山一统,难道能掠过楚国?”<br />
如今的版图上,若郑国消失,那便只剩下雍楚二国。<br />
涂曜想要统一河山,楚国便甚是尴尬。<br />
“这……”那大臣顿了顿:“雍国陛下和您私交甚好,公主又要出嫁,无论如何都不会……”<br />
虽然这么说,但自己都有些底气不足。<br />
楚稚面容已然冷峻,语气不容置疑道:“孤已决定,疏散百姓,即日开渠。”<br />
众人登时惊变:“开渠?!”<br />
“陛下万万不可啊!此事定要慎重,若雍国兵临城下,我们无奈开渠也就算了,可如今……如今并未有人相逼啊!”<br />
只要一开渠,哪怕一个百姓都未曾伤亡,楚稚仍然会背上千古骂名。<br />
毕竟这是引洪助战,还要淹没不少良田房屋,这都是百姓心血啊。<br />
他们陛下一向体恤百姓,怎会出此下策呢?!<br />
楚稚如何不明白此人所说,但他记得书中的情节,在书中,楚国此时已被盛怒下的涂曜所灭,攻打郑国时,涂曜甚是果决,连夜疏散百姓后立刻打开了位于楚国的永和渠,引水入郑,灭了郑国,民间虽有非议,但涂曜统一天下后,很快平息了种种言论。<br />
可如今因了他和涂曜之间的纠葛,剧情发生改写,涂曜并未攻打楚国,所以这开闸一事,倒轮到由他定夺。<br />
楚稚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不过半年后,他就要离开此地了。<br />
他最在意的是自己来一遭,小枸小暑,以及楚国的百姓,能得到什么。<br />
若此次不开渠,雍军定然能获胜,但想必定有死伤,待自己走后,楚国早晚要落入涂曜手中。<br />
一个远离都城的封地,在涂曜攻打天下的过程中,也并未起到极为突出的作用,别的封地却都是功臣或皇室后裔……楚国的百姓能讨到什么好处?<br />
但若开渠,一切便不同了。<br />
全天下都知道楚国百姓的苦衷,都知道他们的付出的多么惨重,就是再过五年,十年,几十年,只要还是雍国的天下,那皇帝就不得不优待楚国这块封地上的百姓。<br />
他这次的开渠,舍弃的是自己的声命,却为楚国的百姓递上了一份投名状。<br />
只要疏通百姓,便不会有人伤亡,良田虽会被淹没,但总还有褪去的一日。<br />
他看过原书,知道涂曜的性子和做法,心底便明白,自己该如何做。<br />
*<br />
疏散了争执不止的众臣,孟守轻轻跪在了楚稚身侧:“陛下,此番开渠不是小事,臣劝您三思。”<br />
楚稚道:“自从涂曜踏入郑国,这件事孤已经反复思虑过了。”</p>
他当然不会自认就是那“坏人”。<br />
“而且你如今和父皇一起不也很好么?”涂曜摸了几把儿子的头顶:“等战事过去,朕就带你去找你爹。”<br />
“真的吗?”小枸很好哄,闻言立刻抬眼,满怀憧憬的看向涂曜:“我想爹爹妹妹了,以后……能一直在一起吗?”<br />
“当然。”涂曜点头笑道:“没有谁能拆散我们。”<br />
看小枸情绪好些了,涂曜才如同变戏法般拿出了一柄小木剑:“看朕给你做了什么?”<br />
这几日战事紧张,但他还记着给儿子许下的诺言,一闲下来便亲手打磨。<br />
乌木所制的小剑,剑柄剑身都极为光滑,显然是费了心思。<br />
“我的小剑!”小枸大大的眼眸登时亮了,乖乖被收买:“父皇真好……”<br />
涂曜心里暗喜,这还是孩子第一次主动叫他,这些时日的精力总算没荒废。<br />
涂曜抽出剑柄顶住儿子的小剑:“来啊,和父皇过几招。”<br />
小枸挥舞着小剑和涂曜开心对打了一番,拿着小剑便开开心心蹦跳着出去了,一边跑嘴里还喊着:“快来看啊,父皇给我做的小剑,父皇最厉害啦……”<br />
小枸大声道:“我也要和父皇一样,骑着大马上战场……”<br />
“当心脚下。”涂曜啼笑皆非,望着儿子的背影嘱咐了一句,唇边也漾起一丝笑意。<br />
小枸对他倒是越来越亲近了。<br />
以后楚稚看到,心里想必也是欢喜的。<br />
等到战事平底,他们四人便真的能过上平稳的日子了。<br />
上天也算待他不薄。<br />
*<br />
开闸之事很快传到了楚国。<br />
还未等楚稚说什么,楚臣已是义愤填膺。<br />
“此等背负千载骂名之事,雍国难道要让陛下承担吗?”<br />
“雍国究竟是何意?他们出师郑国,身为盟友我们出人出力都成,但想让我们楚国开闸淹了自己的国土,未免欺人太甚啊!”<br />
“……”<br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但大致都很是气愤。<br />
他们争论了半晌,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楚稚还未开口,便都转向楚稚道:“陛下的意思是?”<br />
楚稚淡淡笑了,目光落在地图上:“诸位觉得,雍国这一战胜后,会把矛头指向谁?”<br />
“若这一战得胜,那涂曜定然会顺势一统河山,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楚臣侃侃而谈的语气忽然一滞:“至于矛头对向谁……那……那应该是北方的蛮夷吧……”<br />
“是吗?”楚稚勾唇,挑起一个清清淡淡的笑:“想要江山一统,难道能掠过楚国?”<br />
如今的版图上,若郑国消失,那便只剩下雍楚二国。<br />
涂曜想要统一河山,楚国便甚是尴尬。<br />
“这……”那大臣顿了顿:“雍国陛下和您私交甚好,公主又要出嫁,无论如何都不会……”<br />
虽然这么说,但自己都有些底气不足。<br />
楚稚面容已然冷峻,语气不容置疑道:“孤已决定,疏散百姓,即日开渠。”<br />
众人登时惊变:“开渠?!”<br />
“陛下万万不可啊!此事定要慎重,若雍国兵临城下,我们无奈开渠也就算了,可如今……如今并未有人相逼啊!”<br />
只要一开渠,哪怕一个百姓都未曾伤亡,楚稚仍然会背上千古骂名。<br />
毕竟这是引洪助战,还要淹没不少良田房屋,这都是百姓心血啊。<br />
他们陛下一向体恤百姓,怎会出此下策呢?!<br />
楚稚如何不明白此人所说,但他记得书中的情节,在书中,楚国此时已被盛怒下的涂曜所灭,攻打郑国时,涂曜甚是果决,连夜疏散百姓后立刻打开了位于楚国的永和渠,引水入郑,灭了郑国,民间虽有非议,但涂曜统一天下后,很快平息了种种言论。<br />
可如今因了他和涂曜之间的纠葛,剧情发生改写,涂曜并未攻打楚国,所以这开闸一事,倒轮到由他定夺。<br />
楚稚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不过半年后,他就要离开此地了。<br />
他最在意的是自己来一遭,小枸小暑,以及楚国的百姓,能得到什么。<br />
若此次不开渠,雍军定然能获胜,但想必定有死伤,待自己走后,楚国早晚要落入涂曜手中。<br />
一个远离都城的封地,在涂曜攻打天下的过程中,也并未起到极为突出的作用,别的封地却都是功臣或皇室后裔……楚国的百姓能讨到什么好处?<br />
但若开渠,一切便不同了。<br />
全天下都知道楚国百姓的苦衷,都知道他们的付出的多么惨重,就是再过五年,十年,几十年,只要还是雍国的天下,那皇帝就不得不优待楚国这块封地上的百姓。<br />
他这次的开渠,舍弃的是自己的声命,却为楚国的百姓递上了一份投名状。<br />
只要疏通百姓,便不会有人伤亡,良田虽会被淹没,但总还有褪去的一日。<br />
他看过原书,知道涂曜的性子和做法,心底便明白,自己该如何做。<br />
*<br />
疏散了争执不止的众臣,孟守轻轻跪在了楚稚身侧:“陛下,此番开渠不是小事,臣劝您三思。”<br />
楚稚道:“自从涂曜踏入郑国,这件事孤已经反复思虑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