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是他们有史以来死伤得最多的一次,也再无翻身之力。<br />
剩下五名山匪负伤而逃,徐昭等人并未追击,因为要给崔珏留几个人头,不能独吞。<br />
现场血肉横飞,士兵们受伤的有十多人,七人死亡。<br />
有一位被割掉了耳朵,却未抢到人头,不由得崩溃大哭。<br />
胡宴嫌他烦,从腰间解下丢了一颗进他怀里,他笑得开怀。<br />
人们得意洋洋向陈皎炫耀他们砍下的头颅,哪怕身上的伤口还在淌血,仍旧高兴不已。<br />
“九娘子,此次我们立了大功,你可莫要忘了向淮安王报功劳!”<br />
“是啊,盘踞在魏县的毒瘤被兄弟们干掉了,这可是为民除害!”<br />
一群糙老爷们见惯生死血腥,自顾跟她炫耀,丝毫未发现她要绷不住了。<br />
徐昭心细,怕她受不住那冲击,忙道:“你们走开些,莫要吓着九娘子。”<br />
他们似乎这才想起面前的是个女人。<br />
陈皎白着脸强撑,实在憋不住又转身呕了。<br />
众人陆续清理战场。<br />
徐昭差人去把周边的村民叫些来挖坑埋人,伤员该包扎的包扎,尸体该处理的处理。<br />
附近的村民听说山匪被歼,全都欢喜不已。以往他们惧怕官兵,这会儿非常配合拿锄头铲子过来帮忙。<br />
只是那现场实在叫人吃不消,有人被吓晕厥过去,反而添乱。<br />
陈皎独自坐得老远,鼻腔里的血腥味儿怎么都散不去。<br />
徐昭守在一旁,无比警惕。<br />
也不知过了多久,陈皎的脸色才舒缓过来,她疲惫道:“我被吓着了。”<br />
徐昭应道:“九娘子是女郎,没见过这等厮杀也在情理之中。”<br />
陈皎默了默,试探问:“徐都尉以前经历过多少场战争?”<br />
徐昭回答道:“我十五岁从军,经历过大大小小四十七场。”<br />
陈皎:“每一场都像今日这般吗?”<br />
徐昭淡淡道:“这些山匪跟胡人比起来可差远了,你是南方人,不曾见过胡人的凶悍。”<br />
陈皎:“我见过,我们第一次见面的那回。”<br />
徐昭轻轻的“哦”了一声,“那也算有缘分。”<br />
陈皎正色道:“你是我的贵人,没有你徐都尉,就没有我陈九娘的今日。”<br />
徐昭似有感慨,指着还在清理现场的士兵,“他们往日虽然不受约束,行事混账,到底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还请日后九娘子多在主公跟前美言几句。”<br />
陈皎严肃道:“唯有军功赏罚分明,士兵们才会去拼前程。”<br />
提到这茬儿,徐昭颇有几分无奈,“可是上头的人并不一定像你这般开明。”<br />
陈皎:“那可不行,倘若赏罚不明,苛刻军饷,谁还愿意去给你拼命?”顿了顿,“做牛马也得有牛马的盼头。”<br />
她的这份觉悟,令徐昭甚感欣慰。<br />
所幸淮安王身边有一个明事理的人,只要有机会去改变,他们还是比较乐观积极的。<br />
晚些时候崔珏等人过来跟他们汇合,逃过去的山匪被全部处理掉,三十七人全歼,战绩喜人。<br />
见陈皎无恙,崔珏放下心来。<br />
现在天色不早了,他们还有事情要处理,双方商定后,陈皎和徐昭,以及胡宴等人继续回魏县。这边的摊子则留给崔珏,他还要处理法华寺。<br />
一行人再次启程。<br />
路上陈皎问起郑县令之死,徐昭说他走的时候还未查出凶手,陈皎应道:“查不查都没什么关系了。”<br />
徐昭不解道:“此话何解?”<br />
陈皎:“只要往士绅身上找,总会有线索。”<br />
当即把那本有关士绅的账簿拿给他看,简直辣眼睛。<br />
徐昭素来不是一个八卦的人,此刻竟也被账簿吸引了,翻看得津津有味。<br />
什么谁家的谁爬灰啊,哪家的又偷人啊,简直五花八门。<br />
“这帮孙子玩得可真花,那王震凤都多少岁数了,竟也年少轻狂过。”<br />
陈皎:“你说我拿到这份账簿,该如何处置?”<br />
徐昭理所当然道:“刀都送到手里了,岂有不用的道理?”<br />
陈皎:“那肯定是要捅篓子的。”顿了顿,“那帮士绅,当初还联名上书告我的状呢。”<br />
“主公不是也没管么?”<br />
“他派崔郎君过来,也是心里头有数,若对我不放心,只怕过来的人就是郑家的了。”<br />
徐昭闭嘴。<br />
陈皎意味深长问:“我若照着账簿杀,那帮士绅只怕会翻天,如果他们又联名上书告我的状,那我是不是得把他们的臭嘴给堵上?”<br />
徐昭:“……”<br />
“徐都尉,你敢不敢堵?”<br />
“……”<br />
“这事我想了许久,现在山匪应该灭得差不多了,待崔郎君把法华寺弄清楚,捉到薛良岳,他估计就会规劝我回去,你说我拿着这样的账簿,舍得回去吗?”<br />
“……”<br />
“我想干一票大的,趁着他在法华寺忙不过来时捅魏县这个马蜂窝,你敢不敢赌一把?”<br />
徐昭听得眼皮子狂跳,“万一我脑袋保不住呢?”<br />
陈皎摆手,“有崔郎君扛着你怕什么?”又道,“你是武将,是可以上战场的人,我爹不至于昏庸到把武将给杀了,至多罚你罢了。”<br />
“吴主记应是不允的。”<br />
“那可不一定,来都来了,总得干些什么才行,倘若这一票赌赢了,不仅我陈九娘步步高升,你们也会鸡犬升天,彻底改变往日的处境。”<br />
“若是赌输了呢?”<br />
“大不了我把责任扛下来,被关进后宅,你们受一顿罚。”<br />
徐昭不说话了。<br />
见他沉思,陈皎也不啰嗦。<br />
过了许久,徐昭才折中道:“眼下魏县没有父母官,州府定要派新的县令下来,到时候再处理账簿的事,可两全。”<br />
这话把陈皎逗笑了,也不知是生气还是无语,她埋汰道:“徐都尉可真会甩锅,你若是新来的县令,在你还没站稳脚跟之前就跟当地的士绅唱反调,这差事能干得下去吗?”<br />
徐昭沉默。<br />
陈皎继续道:“纵使我爹晓得账簿,落到他手里也会大事化小,维持地方稳定。<br />
“那你说我在魏县的所作所为最后是不是又回到了原点?<br />
“老百姓的日子丝毫没有改变,他们又跟往日一样,接受新一轮的压榨。<br />
“新来的县令面对士绅那堆烂摊子有口难言,起初他们应该会温顺着些,待时日长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谁扛得住诱惑?”<br />
一连翻质问堵得徐昭哑口无言。<br />
陈皎无奈道:“徐都尉啊,官场上的那一套莫要用到我身上,我不吃的。我若吃这些东西,大热天的何必出来折腾?<br />
“我坐在家里,享着冰鉴,吃着瓜果,那日子多快活啊,何必跑出来晒成土鳖?<br />
“你也别拿行事稳重计划周全那套来搪塞我,有些事情全凭一股子血性,只有不管不顾闯了,才知道后续该怎么去应对,若瞻前顾后,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br />
她这话说得徐昭心情复杂,许久都没有吭声。<br />
之后两人没再继续谈论这个话题。<br />
回魏县的路还算顺利,待他们进城后,吴应中已经查出郑县令之死了。果真如陈皎所料那般,是王家使人做的手脚,买通差役钻的空子。<br />
得知他们平安回来,吴应中匆匆回官舍,向陈皎禀明郑县令一事。<br />
对于这个结果,陈皎没什么反应,她只把那本特色账簿递到吴应中手上,让他好好看一看。<br />
吴应中的三观裂开了。<br />
陈皎有些疲惫,人也被晒黑了些。马春心疼她奔忙,问起她前往法华寺的经历。<br />
陈皎怕吓着她,避重就轻,说此行一共斩杀了四十多名山匪。<br />
吴应中从账簿中抬起头,欢喜道:“这一重击,只怕魏县得清净了。”<br />
陈皎点头,“也不枉我冒险跑一趟,待崔郎君处理完法华寺那边,我们多半就会回去了。”<br />
吴应中愣了愣,“这就回了?”<br />
陈皎似笑非笑,“不然呢,你还想作甚?”<br />
吴应中站起身,不由得急了,他指着账本道:“那帮王八羔子就这么放任了吗?”<br />
见他这般态度,陈皎颇觉欣慰,暗搓搓道:“崔郎君只怕不允。”<br />
吴应中理直气壮道:“他可以装傻。”顿了顿,“那小子比狐狸还精,他心里头清楚。”<br />
陈皎忍着笑,“徐都尉……”<br />
吴应中:“他更不需怕,有崔郎君替他背锅。”又道,“做事得讲求有始有终,来都来了,自然不能白走一趟。”<br />
陈皎:“上回他们联名上书告我的状,万一这次又……”<br />
吴应中打断道:“那便把魏县封了,不要让风声漏出去。”<br />
陈皎乐了,指了指他道:“老东西。”<br />
吴应中也指了指她,“狗东西。”<br />
一老一少看着对方,忽地笑了起来,算是达成了默契。<br />
二人决定从郑县令一案上着手,当初瓦解薛良岳时,陈皎用舆论的方式开路,这次故技重施。</p>
剩下五名山匪负伤而逃,徐昭等人并未追击,因为要给崔珏留几个人头,不能独吞。<br />
现场血肉横飞,士兵们受伤的有十多人,七人死亡。<br />
有一位被割掉了耳朵,却未抢到人头,不由得崩溃大哭。<br />
胡宴嫌他烦,从腰间解下丢了一颗进他怀里,他笑得开怀。<br />
人们得意洋洋向陈皎炫耀他们砍下的头颅,哪怕身上的伤口还在淌血,仍旧高兴不已。<br />
“九娘子,此次我们立了大功,你可莫要忘了向淮安王报功劳!”<br />
“是啊,盘踞在魏县的毒瘤被兄弟们干掉了,这可是为民除害!”<br />
一群糙老爷们见惯生死血腥,自顾跟她炫耀,丝毫未发现她要绷不住了。<br />
徐昭心细,怕她受不住那冲击,忙道:“你们走开些,莫要吓着九娘子。”<br />
他们似乎这才想起面前的是个女人。<br />
陈皎白着脸强撑,实在憋不住又转身呕了。<br />
众人陆续清理战场。<br />
徐昭差人去把周边的村民叫些来挖坑埋人,伤员该包扎的包扎,尸体该处理的处理。<br />
附近的村民听说山匪被歼,全都欢喜不已。以往他们惧怕官兵,这会儿非常配合拿锄头铲子过来帮忙。<br />
只是那现场实在叫人吃不消,有人被吓晕厥过去,反而添乱。<br />
陈皎独自坐得老远,鼻腔里的血腥味儿怎么都散不去。<br />
徐昭守在一旁,无比警惕。<br />
也不知过了多久,陈皎的脸色才舒缓过来,她疲惫道:“我被吓着了。”<br />
徐昭应道:“九娘子是女郎,没见过这等厮杀也在情理之中。”<br />
陈皎默了默,试探问:“徐都尉以前经历过多少场战争?”<br />
徐昭回答道:“我十五岁从军,经历过大大小小四十七场。”<br />
陈皎:“每一场都像今日这般吗?”<br />
徐昭淡淡道:“这些山匪跟胡人比起来可差远了,你是南方人,不曾见过胡人的凶悍。”<br />
陈皎:“我见过,我们第一次见面的那回。”<br />
徐昭轻轻的“哦”了一声,“那也算有缘分。”<br />
陈皎正色道:“你是我的贵人,没有你徐都尉,就没有我陈九娘的今日。”<br />
徐昭似有感慨,指着还在清理现场的士兵,“他们往日虽然不受约束,行事混账,到底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还请日后九娘子多在主公跟前美言几句。”<br />
陈皎严肃道:“唯有军功赏罚分明,士兵们才会去拼前程。”<br />
提到这茬儿,徐昭颇有几分无奈,“可是上头的人并不一定像你这般开明。”<br />
陈皎:“那可不行,倘若赏罚不明,苛刻军饷,谁还愿意去给你拼命?”顿了顿,“做牛马也得有牛马的盼头。”<br />
她的这份觉悟,令徐昭甚感欣慰。<br />
所幸淮安王身边有一个明事理的人,只要有机会去改变,他们还是比较乐观积极的。<br />
晚些时候崔珏等人过来跟他们汇合,逃过去的山匪被全部处理掉,三十七人全歼,战绩喜人。<br />
见陈皎无恙,崔珏放下心来。<br />
现在天色不早了,他们还有事情要处理,双方商定后,陈皎和徐昭,以及胡宴等人继续回魏县。这边的摊子则留给崔珏,他还要处理法华寺。<br />
一行人再次启程。<br />
路上陈皎问起郑县令之死,徐昭说他走的时候还未查出凶手,陈皎应道:“查不查都没什么关系了。”<br />
徐昭不解道:“此话何解?”<br />
陈皎:“只要往士绅身上找,总会有线索。”<br />
当即把那本有关士绅的账簿拿给他看,简直辣眼睛。<br />
徐昭素来不是一个八卦的人,此刻竟也被账簿吸引了,翻看得津津有味。<br />
什么谁家的谁爬灰啊,哪家的又偷人啊,简直五花八门。<br />
“这帮孙子玩得可真花,那王震凤都多少岁数了,竟也年少轻狂过。”<br />
陈皎:“你说我拿到这份账簿,该如何处置?”<br />
徐昭理所当然道:“刀都送到手里了,岂有不用的道理?”<br />
陈皎:“那肯定是要捅篓子的。”顿了顿,“那帮士绅,当初还联名上书告我的状呢。”<br />
“主公不是也没管么?”<br />
“他派崔郎君过来,也是心里头有数,若对我不放心,只怕过来的人就是郑家的了。”<br />
徐昭闭嘴。<br />
陈皎意味深长问:“我若照着账簿杀,那帮士绅只怕会翻天,如果他们又联名上书告我的状,那我是不是得把他们的臭嘴给堵上?”<br />
徐昭:“……”<br />
“徐都尉,你敢不敢堵?”<br />
“……”<br />
“这事我想了许久,现在山匪应该灭得差不多了,待崔郎君把法华寺弄清楚,捉到薛良岳,他估计就会规劝我回去,你说我拿着这样的账簿,舍得回去吗?”<br />
“……”<br />
“我想干一票大的,趁着他在法华寺忙不过来时捅魏县这个马蜂窝,你敢不敢赌一把?”<br />
徐昭听得眼皮子狂跳,“万一我脑袋保不住呢?”<br />
陈皎摆手,“有崔郎君扛着你怕什么?”又道,“你是武将,是可以上战场的人,我爹不至于昏庸到把武将给杀了,至多罚你罢了。”<br />
“吴主记应是不允的。”<br />
“那可不一定,来都来了,总得干些什么才行,倘若这一票赌赢了,不仅我陈九娘步步高升,你们也会鸡犬升天,彻底改变往日的处境。”<br />
“若是赌输了呢?”<br />
“大不了我把责任扛下来,被关进后宅,你们受一顿罚。”<br />
徐昭不说话了。<br />
见他沉思,陈皎也不啰嗦。<br />
过了许久,徐昭才折中道:“眼下魏县没有父母官,州府定要派新的县令下来,到时候再处理账簿的事,可两全。”<br />
这话把陈皎逗笑了,也不知是生气还是无语,她埋汰道:“徐都尉可真会甩锅,你若是新来的县令,在你还没站稳脚跟之前就跟当地的士绅唱反调,这差事能干得下去吗?”<br />
徐昭沉默。<br />
陈皎继续道:“纵使我爹晓得账簿,落到他手里也会大事化小,维持地方稳定。<br />
“那你说我在魏县的所作所为最后是不是又回到了原点?<br />
“老百姓的日子丝毫没有改变,他们又跟往日一样,接受新一轮的压榨。<br />
“新来的县令面对士绅那堆烂摊子有口难言,起初他们应该会温顺着些,待时日长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谁扛得住诱惑?”<br />
一连翻质问堵得徐昭哑口无言。<br />
陈皎无奈道:“徐都尉啊,官场上的那一套莫要用到我身上,我不吃的。我若吃这些东西,大热天的何必出来折腾?<br />
“我坐在家里,享着冰鉴,吃着瓜果,那日子多快活啊,何必跑出来晒成土鳖?<br />
“你也别拿行事稳重计划周全那套来搪塞我,有些事情全凭一股子血性,只有不管不顾闯了,才知道后续该怎么去应对,若瞻前顾后,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br />
她这话说得徐昭心情复杂,许久都没有吭声。<br />
之后两人没再继续谈论这个话题。<br />
回魏县的路还算顺利,待他们进城后,吴应中已经查出郑县令之死了。果真如陈皎所料那般,是王家使人做的手脚,买通差役钻的空子。<br />
得知他们平安回来,吴应中匆匆回官舍,向陈皎禀明郑县令一事。<br />
对于这个结果,陈皎没什么反应,她只把那本特色账簿递到吴应中手上,让他好好看一看。<br />
吴应中的三观裂开了。<br />
陈皎有些疲惫,人也被晒黑了些。马春心疼她奔忙,问起她前往法华寺的经历。<br />
陈皎怕吓着她,避重就轻,说此行一共斩杀了四十多名山匪。<br />
吴应中从账簿中抬起头,欢喜道:“这一重击,只怕魏县得清净了。”<br />
陈皎点头,“也不枉我冒险跑一趟,待崔郎君处理完法华寺那边,我们多半就会回去了。”<br />
吴应中愣了愣,“这就回了?”<br />
陈皎似笑非笑,“不然呢,你还想作甚?”<br />
吴应中站起身,不由得急了,他指着账本道:“那帮王八羔子就这么放任了吗?”<br />
见他这般态度,陈皎颇觉欣慰,暗搓搓道:“崔郎君只怕不允。”<br />
吴应中理直气壮道:“他可以装傻。”顿了顿,“那小子比狐狸还精,他心里头清楚。”<br />
陈皎忍着笑,“徐都尉……”<br />
吴应中:“他更不需怕,有崔郎君替他背锅。”又道,“做事得讲求有始有终,来都来了,自然不能白走一趟。”<br />
陈皎:“上回他们联名上书告我的状,万一这次又……”<br />
吴应中打断道:“那便把魏县封了,不要让风声漏出去。”<br />
陈皎乐了,指了指他道:“老东西。”<br />
吴应中也指了指她,“狗东西。”<br />
一老一少看着对方,忽地笑了起来,算是达成了默契。<br />
二人决定从郑县令一案上着手,当初瓦解薛良岳时,陈皎用舆论的方式开路,这次故技重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