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          <p> 他深以为然。</p><p> 于是,继木匠师徒和郑经理之后,学校又多了两名老师。</p><p> 一名姓尹,负责填韩厂长的空,教授两个大班的国文,还要负责印刷部门的油印工作。另一名姓林,说是学过几笔西洋画,识五线谱,也会吹笛子,还会拉小提琴。</p><p> 这两名都是男老师,跟韩厂长不一样,他们都不用负责守校。</p><p> 春妮怀疑,这跟学校目前腾不出多余的房子容纳更多的老师住校有关。</p><p> 不过,她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很快得到解决。</p><p> 学校一下增加了好几号人,不可能都窝在方校长跟韩厂长的小宿舍里办事。那个小宿舍以前只是个五六平方的小门房,塞下六个老师就勉强,更不论其他。</p><p> 要么搬迁,要么原地再盖几间房子办公。二择其一,迫在眉睫。</p><p> 这两间仓房原本是张鹤年先生小舅子的产业,张先生的老丈人以前是青帮大人物,据说还是海城有数的一位闻人。倭人进驻海城之后,几度延请张先生老丈人在新政府任职,均被他托病推辞了。倭国人很不耐烦,曾在各种场合放话,要给这位老爷子好看。</p><p> 老先生如何应对,春妮不知道,只知道老先生的家人被吓得不行。恰逢张鹤年先生遇刺,这下捅了马蜂窝。各房头生怕死期将至,走关系的走关系,卷铺盖卷的卷铺盖卷,不出一月,将家里不方便带走的东西卖的卖,送的送,处置干净之后,留下死活不肯走的老头,携家带口,逃命般地离开了海城。</p><p> 码头的这两间仓库便是张先生趁机便宜买到手上,交给了方校长。</p><p> 江浦报童学校的这块地皮算是半正式地成为了学校校产。</p><p> 所以说,搬迁是不可能搬迁的。以学校的销金能力,还要以此地为据点,长期当钉子户才能活下去这个样子。</p><p> 至于学校为什么一定要设在江浦这里,端看这一带的地形就知道了。</p><p> 前文曾有言,在海城会战那会儿,江浦这一带遭受过倭军的“重点照顾”,这一带废弃的房子非常多,包括王阿进家里的小铺子就是毁在那时候。</p><p> 学校后边就紧邻着一大片废墟。</p><p> 韩厂长去工部局给工厂跑手续时,意外得知,因为这一带毁于战火的房子很多,工部局并没有及时组织人手堪验核实。换句话说,如果操作得当,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划一块地,盖几间房子充作校舍。</p><p> 这会儿盖房子,跟后世差不多,需要问工部局跑手续先买地皮。租界的地皮多贵,哪怕经历过战火,价格有所回落,但把玩具厂的余钱全拿出来,只怕也买不到之前他们一间仓库地皮的一半。</p><p> 学校要盖点房子,只能想些非常规办法。</p><p> 春妮给方校长出了个主意,让他请几名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废墟中拾捡碎砖头收集起来。若遇着有人问,就说学校想撤去原先的木栅子,正式盖个围墙,等砖头攒好之后就正式开工。</p><p> 别说,这个答案一说,堵住了不少好事人的嘴。</p><p> 砖头捡得差不多,附近的废墟清理得也差不多之后,方校长再组织几个学生在空地刨坑。</p><p> 有入行的看着不对,问他:“我怎么看这像是在打地基呢?方校长,你真不是在盖房子?”</p><p> 方校长如今也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说这里啊?这一块是我们想盘个猪圈,等来年养几头猪,年末了也好给学生们打个牙祭。”</p><p> 那人还想再问,方校长笑呵呵地挤开他:“对不住,让让,让让啊。”</p><p> 这附近人多嘴杂,再往后数天,不知是谁背地里把发生的事捅给了巡捕房。</p><p> 大鼻子的英国警长来转了两圈,让方校长请进去喝了杯咖啡,出来时挥舞着警棍,操起生硬的华文一顿大骂:“盖个鸡窝也要找阿sir,盖个猪圈也要找阿sir,阿sir的时间不是时间?谁要是以后没事找事,别怪我请他去巡捕房喝咖啡!”</p><p> 围观人等顿时作鸟兽散。</p><p> 自此之后,江浦学校挖坑也好,搬砖头也好,是再也没有了人敢过问。反正他们又没有真的盖起房子。</p><p> 时间渐渐到了圣诞节,按照常规,租界所有的外国雇员都要放三天假,英国巡捕房也不例外。</p><p> 放假的当天大清早,王家兄弟领着好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力夫推来数车泥瓦和钢筋,沿着废墟划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在学生们提前挖好的几个“坑”边搭开架子,再从教室里扯出条电线,抹泥的抹泥,拌灰的拌灰,日夜开工,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p><p> 等到三天时间一过,英国巡捕们重新上班,学校的新围墙里,多了数间敞亮干净的青砖大瓦房。</p><p> 地有了,房子也有了,方校长有关学校的心事去了一大半。</p><p> 只剩下一个要命问题,在时局的催逼下,也必须要做出个决定了。</p><p> 053 太阳</p><p> 学校另外的那个问题, 从常先生遇刺开始,就现出了端倪。</p><p> 不,这个问题不能完全归咎给这件事。</p><p> 毕竟当时学校的老师, 除</p>        ', ' ')('\n          <p>了春妮这个编外体育老师, 有一个算一个,或多或少都参与到了其中。</p><p> 春妮如今驻扎在码头,因缘际会结识各方人物,耳目愈发灵便。</p><p> 早在学校筹划盖房子前,她隐约听到过消息,倭国人对包括常先生在内的海城教育界人士异常恼火。只是吴江大学原本就是外国人办的学校,倭国人碍于常先生和吴江大学现在被英国人护得密不透风, 又处在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好下手, 只好在其他方面使力。</p><p> 张鹤年先生的遇刺是其一,张先生遇刺没有两天,他在华界开设的两处难民技术学校以窝藏抗倭分子的名义被迫关张。据说当时76号大张旗鼓地冲进学校,打杀学生和教职工, 抓走包括学校校长和老师在内的好几人回那魔窟,这几人至今还身陷其中, 不知生死。</p><p> 同月,女子救亡组织的一名领导人在海城的一处夜校教书时遇刺身亡。</p><p> 照此思路,随着倭国人对海城的掌控日深, 他们即使会容忍报童学校的存在,也不可能放任学校将其发展成为抗倭宣传阵地。</p><p> 毕竟, 随着海城重开水运,租界方同时失去了租界以北苏河的控制权,还有, 以76号为中心的城西越界筑路地区也渐渐落入倭国人手中。</p><p> 租界东南两方管辖权</p><p> 落在奉倭国为主的维新政府手中,倭国人的合围之势即将形成,租界即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孤岛。</p><p> 倭国人步步紧逼,很难说为了安抚倭国人,这些西方人会妥协到什么地步。</p><p> 这其中报童学校失去三名校董,背后没有其他靠山,是最可能最先被牺牲掉的地方。</p><p> 既然早知倭国人迟早会将屠刀举到学校身上,他们不能坐以待毙。</p><p> 为此,方校长丢下诸多事务,亲自去见过常先生和张先生两位校董,回来时宣布了一个消息。</p><p> 江浦报童小学要改名了。</p><p> 两位先生都说,校长和□□们对学校付出颇多,这所学校是所有老师们的结晶,将取名权让给了他们。再者,倭国人已经盯上他们,学校不仅不宜跟他们再扯上关系,更应该尽早去掉他们的烙印。</p><p> 方校长跟老师们开会时,红着眼睛道:“两位先生不计名利,一心为学校,为学生,为我们这些教职工着想。我们如今迫于形势易名,但不能忘记先生对学校的贡献,和对我们的期许,大家明白吗?”</p><p> 老师们站起来,齐声应是:“请校长,请先生们放心。”</p><p> 春妮惊讶地发现,方校长这样说时,学校的几个旧人没有异议不说,就连新来的两位老师也神态肃穆,深以为然。</p><p> 不管怎么说,经历了这些事,学校上下还能保持一心,这很难得。</p><p> 春妮对接下来同学校,同这些人一起度过难关,有了更多的信心。</p><p> 老师们表完态,接着是投票表决新校名。</p><p> 方校长重点强调,新校名不能跟“报童”“难民”“救亡”等字眼扯上关系,最好类似“振兴”“振华”的字眼也要避免。</p><p> 最后,经过集体表决,王老师建议的“江浦基础技能学校”这个平平无奇的名字获得了全票通过。</p><p> 工部局更名手续办下来,正式更换新校名的那天,方校长没有通知大家。</p><p> 在学校的所有老师不约而同聚集到了学校门口,大家仰起头,默默看着报童小学江浦校区从学校大门的牌匾上撤下,又默默注视着“江浦基础技能学校”这几个字锲入牌匾。</p><p> 在铁锤单调的敲击声中,所有人什么话都没说,又仿佛什么话都说了。</p><p> 学校的这次变化,不止带来的是名字的更改。</p><p> 因为更名后的学校更侧重于职业技能培训类的学校,原本不再适合招收小学生,但春妮提了个建议,说可以灵活变动一下,将学校分为三个部分,一个初级班,一个中级班,一个高级班。</p><p> 初级班只教授识字算数,招收的学生年龄不限,中级班在通过考核之后,加设绘图,美术等课程,高级班目前就只是教授木工手艺。</p><p> 说穿了,目前学校所有的职业技能学习都是为了玩具厂设置的。</p><p> 所有的学生既可以单独报一个班,也可以在初级中级和高级任意择选两到三个班同时报名,但报名中高级班的学生必须通过初级班考试。</p><p> 这样变化的目的只有一个:在合规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招收那些失学儿童。</p><p> 这是学校创办的初衷,哪怕名字变了,这个初衷也绝不能改变。</p><p> 学校初级班的学制仿照当今年代通行的小学学制,略作了改变,最高有四个学年。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一般在初级班学过两年,或者知识累积达到二年级的,年龄稍大的学生也可以报名中级班和高级班。</p><p> 当然制度是制度,学校在草创阶段,只设立了框架,实际操作还需要更灵活的变化。</p><p> 像是春妮,她现在带的木工班学徒们在学校学习了统共不到半年,只是他们年龄太大,需要迫切寻个工作立身。因此,只要是年龄合适,手略稳些,刨出的木头能看一些</p>        ', ' ')('\n          <p>的学生,都被调去了高级班。</p><p> 虽然情势变化不得不如此,方校长还是专门向这些学生们训了话,要求他们边学木工,边学认字,要是有一样不合格,毕业后不能进入玩具厂工作。</p><p> 是的,学校已经通过了决定,学生们毕业后将会优先录取进入玩具厂。</p><p> 得知这个消息,哪怕是初级班,像夏生那样大的小鬼头都开心得不得了——哪怕他们或许十年内都没法达到玩具厂的最低工作年龄。</p><p> 只要读书就会有工作,而这里读书还免费!这个诱惑力太大了。</p><p> 会议决定传出去之后,学校又迎来了一拨报名的热潮,哪怕学校派人在校门口一再重复说明,这个时候并不是他们招生的季节,他们短期内也没有招生计划,狂热的报名人群仍是源源不绝赶来。</p><p> 因为报名的人太多,学校不得不又开了次会,出了次题,特招了一批要么有学习经验,要么有木工经验的大龄学生,还为他们特设了两个短期学习班,作为玩具厂的后备生力军补充。</p><p> 在此期间,学校向工部局又申请了一块厂牌。</p><p> 这次的厂牌是为学校的印刷室申请的。</p><p> 依方校长的意思,学校只是偶尔接一些街坊邻居的散单印刷,赚的钱勉强可以覆盖几位老师和学生的工资,办厂牌的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赚回来,这块厂牌没必要办。</p><p> 但常先生提醒他说,如今倭国人对舆论的管制越发厉害,稍微大些的报纸都被安插进了倭国人,或是倭国人走狗,连带的印刷厂受到清洗,关张了不少,他们必须也早作打算。</p><p> 办厂牌不是小事。</p><p> 方校长犹豫许久,终是舍不得学校的第一件校产,赶在年前将厂牌办了回来。</p><p> 至此,学校名下正式有了两个产业,两个厂子一个学校帐目互相独立。其中的盈利,除去分给投资人的部分,留一半作为工厂的发展基金,另一半则分批拨入学校充为经费。</p><p> 不得不说,方校长的念旧情有时也有好处。</p><p> 十一月份春妮和夏风萍曾经在金小姐的酒席上做过一波宣传,一个多月过去,在两人以为自己拉下脸来干的好事只能为几名落魄舞女寻金主时,学校来了份大订单。</p><p> 却是当时宴上一位舞女的金主辗转寻到他们,说是他家一有一号生意要关张,临行前准备清仓大甩卖,委托他们赶制一批传单出来。</p><p> 因为这位老板只要求宣传单作工便宜,压价压到不可思议,没人肯做,最后单子落到了他们手上。</p><p> 别人怕压价,学校不怕他压价啊!</p><p> 毕竟学校目前唯一的诉求是,只要利润够付老师和学生的工钱就行。而且当时学校为了印教材,囤了一大堆便宜纸,后面油墨钱给不出来后,这批纸也囤在了这。这会儿什么都涨,包括纸价也涨,显得他们更加地物廉价美。</p><p> 再者说,印刷厂最大的老板——学校都不求赚钱,价钱还降不下来才是有鬼了。</p><p> 这单生意一做,那位老板大约是觉得压得有些不厚道,在朋友里为他们宣传一圈,又逢着年关,印刷厂总算打开了局面。</p><p> 学校产业越来越多,方校长再托朋友寻来一个可靠的老帐房做工厂的帐,又点了性格沉稳细心的王老师兼任出纳,这一拨广纳贤才的行动算是暂时停顿下来。</p><p> 学校盖房子招人,动作不断,玩具厂这段时间的变化则更大。</p><p> 为了今天的事情,早在工厂拉到投资之前,学校的老师就筛选出了一批合适的学生,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春妮的木工课上。</p>        ', ' ')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雨天下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