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平南王!”<br />
“揆一指挥官率部杀至香港海域,于明贼水师爆发激战”<br />
尚可喜眼睛一瞪,急忙开口追问道。<br />
“然后呢?”<br />
传令兵吞咽了一口口水,脸色十分难看的说道。<br />
“揆一指挥官战败被俘,荷兰人的水师全军覆没!”<br />
尚可喜:“...”<br />
“妈了个巴子的,这群洋夷果然都是废物,连明贼的水师都打不过!”<br />
“枉费我大清费尽心力想要同他们联合,一起对付该死的明贼!”<br />
尚可喜愤怒的大吼,甚至直接掀翻了面前的案几。<br />
他的脸色狰狞的吓人。<br />
但却又是无可奈何!<br />
清军在珠江其实也是有一只内河水师的,但荷兰人的舰队都战败了,清军的内河水师就算是出战,那也只是在给光复军送温暖。<br />
不会有丝毫的实际作用!<br />
于此同时,耿精忠也已经动兵攻向了金门和厦门一带!<br />
郑军在金门和厦门布置了重兵,郑成功甚至派出了自己的铁人军,用于阻挡清军的反扑。<br />
双方激烈的鏖战,来回拉锯!<br />
但短时间之内,却是分不出胜负。<br />
另一边,吴三桂已经带兵杀入了缅甸境内。<br />
清军旌旗招展,行军的队伍前后望不到边,精锐的骑马哨探被放出去数里,为大军耳目。<br />
“报平西王,前方五里有一座村庄,可供我军扎营!”<br />
一名哨骑高声汇报道。<br />
吴三桂骑在马背上,一身暗金色棉甲上绣着蟒纹,看起来威风凛凛,挥手下令大军加快行军。<br />
“快,加快行军,不要拖延,一定要在天黑之前抵达扎营地点!”<br />
随着距离掸邦越来越近,吴三桂也开始谨慎了起来。<br />
以他对李定国这个老对手的了解,李定国大概率会在这一带设伏兵阻击他们。<br />
小心一些是不为过的!<br />
清军加快了行军,但却并不是冒进。<br />
被派出去的哨探更多了!<br />
哨探不断的来回奔驰,将侦查所得的消息上报。<br />
“报平西王,前往二十里处发现了大批兵马出没留下的痕迹!”<br />
“报平西王,我军哨骑同明贼哨骑接战!”<br />
“报平西王,我军探知明军主力动向,正在向我军行来!”<br />
“报平西王,明军哨骑接近我军主力不足三里处,我军哨骑拦截失败!”<br />
“...”<br />
随着哨骑不断的回报各种消息,吴三桂脸上的表情开始逐渐变得凝重。<br />
他知道,战事要开始了!<br />
李定国站在明军的大旗下,脸上的表情同样凝重。<br />
这些年来他同吴三桂交战,虽然不时的能打出几场漂亮的反击,但依旧是败多胜少。<br />
如今吴三桂杀来,由不得他不紧张!<br />
“清军有多少兵马?”<br />
李定国询问一名明军的哨探。<br />
哨探开口说道。<br />
“回禀晋王,我军哨探侦知,吴三桂亲率的清军主力,大概在三到四万人的规模。”<br />
李定国微微颔首,但光从面部表情来能就知道他的心中绝不平静。<br />
此次吴三桂亲率的清军有三到四万人,而明军的兵力却是只有不到两万人。<br />
并且,这不到两万人的明军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新兵<br />
双方的实力差距很大,这一仗怕是不好打!<br />
一旁的哈拜开口询问道。<br />
“晋王,这一仗我们怎么打?”<br />
哈拜的脸上满是急色,不断的原地踱步。<br />
李定国抬头望了一眼天色,黑沉沉的天色,像是快要下雨了。<br />
他一挥手下令道!<br />
“快下雨了,此时不宜接战,传令全军后撤!”<br />
另一边,吴三桂接到了李定国所部后撤的消息,忍不住蹙眉。<br />
但因为出于对李定国的忌惮,即使是明军撤了,吴三桂也没下令给清军追击。<br />
清军依旧按照计划,率兵向着扎营地而去。<br />
双方一进一退,之间的距离依旧未变。<br />
只是哨探还在不断的交手!<br />
轰隆!轰隆隆!<br />
天空中响起一阵阵闷雷!<br />
天空中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br />
雨幕中的哨骑厮杀,变得越发的激烈。<br />
第三百一十一章老六李定国<br />
战马的马蹄践踏大地,地面上泥水四溅。<br />
弓箭的威力被降到了最低,双方哨骑接战,只能使用马刀长矛相互厮杀。<br />
战马交错而过!<br />
锋利的马刀撕开衣甲,鲜血泼洒!<br />
长矛甚至能连人带马一起刺穿,锋利无比。<br />
双方将士的热血洒在地上,蒸腾起热气。<br />
双方的交战虽然激烈,但规模并不大,多是哨骑在相互绞杀。<br />
吴三桂坐在大帐中,听着外边淅淅沥沥的雨声,他总算是知道为何李定国要撤了。<br />
现在的雨势虽然不大,却也不是交战的好时候!<br />
“把将士们安顿好,尽量在高处扎营,做好防雨工作。”<br />
吴三桂开口吩咐道。<br />
然后,他就下令召集清军诸将开会,商讨相关战略。<br />
第二日,天气放晴,清军做好了交战的准备!<br />
但清军才刚出营,吴三桂便接到了明军再次后撤的消息。<br />
吴三桂忍不住蹙眉,他倒是没有觉得李定国是怕了自己了。
“揆一指挥官率部杀至香港海域,于明贼水师爆发激战”<br />
尚可喜眼睛一瞪,急忙开口追问道。<br />
“然后呢?”<br />
传令兵吞咽了一口口水,脸色十分难看的说道。<br />
“揆一指挥官战败被俘,荷兰人的水师全军覆没!”<br />
尚可喜:“...”<br />
“妈了个巴子的,这群洋夷果然都是废物,连明贼的水师都打不过!”<br />
“枉费我大清费尽心力想要同他们联合,一起对付该死的明贼!”<br />
尚可喜愤怒的大吼,甚至直接掀翻了面前的案几。<br />
他的脸色狰狞的吓人。<br />
但却又是无可奈何!<br />
清军在珠江其实也是有一只内河水师的,但荷兰人的舰队都战败了,清军的内河水师就算是出战,那也只是在给光复军送温暖。<br />
不会有丝毫的实际作用!<br />
于此同时,耿精忠也已经动兵攻向了金门和厦门一带!<br />
郑军在金门和厦门布置了重兵,郑成功甚至派出了自己的铁人军,用于阻挡清军的反扑。<br />
双方激烈的鏖战,来回拉锯!<br />
但短时间之内,却是分不出胜负。<br />
另一边,吴三桂已经带兵杀入了缅甸境内。<br />
清军旌旗招展,行军的队伍前后望不到边,精锐的骑马哨探被放出去数里,为大军耳目。<br />
“报平西王,前方五里有一座村庄,可供我军扎营!”<br />
一名哨骑高声汇报道。<br />
吴三桂骑在马背上,一身暗金色棉甲上绣着蟒纹,看起来威风凛凛,挥手下令大军加快行军。<br />
“快,加快行军,不要拖延,一定要在天黑之前抵达扎营地点!”<br />
随着距离掸邦越来越近,吴三桂也开始谨慎了起来。<br />
以他对李定国这个老对手的了解,李定国大概率会在这一带设伏兵阻击他们。<br />
小心一些是不为过的!<br />
清军加快了行军,但却并不是冒进。<br />
被派出去的哨探更多了!<br />
哨探不断的来回奔驰,将侦查所得的消息上报。<br />
“报平西王,前往二十里处发现了大批兵马出没留下的痕迹!”<br />
“报平西王,我军哨骑同明贼哨骑接战!”<br />
“报平西王,我军探知明军主力动向,正在向我军行来!”<br />
“报平西王,明军哨骑接近我军主力不足三里处,我军哨骑拦截失败!”<br />
“...”<br />
随着哨骑不断的回报各种消息,吴三桂脸上的表情开始逐渐变得凝重。<br />
他知道,战事要开始了!<br />
李定国站在明军的大旗下,脸上的表情同样凝重。<br />
这些年来他同吴三桂交战,虽然不时的能打出几场漂亮的反击,但依旧是败多胜少。<br />
如今吴三桂杀来,由不得他不紧张!<br />
“清军有多少兵马?”<br />
李定国询问一名明军的哨探。<br />
哨探开口说道。<br />
“回禀晋王,我军哨探侦知,吴三桂亲率的清军主力,大概在三到四万人的规模。”<br />
李定国微微颔首,但光从面部表情来能就知道他的心中绝不平静。<br />
此次吴三桂亲率的清军有三到四万人,而明军的兵力却是只有不到两万人。<br />
并且,这不到两万人的明军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新兵<br />
双方的实力差距很大,这一仗怕是不好打!<br />
一旁的哈拜开口询问道。<br />
“晋王,这一仗我们怎么打?”<br />
哈拜的脸上满是急色,不断的原地踱步。<br />
李定国抬头望了一眼天色,黑沉沉的天色,像是快要下雨了。<br />
他一挥手下令道!<br />
“快下雨了,此时不宜接战,传令全军后撤!”<br />
另一边,吴三桂接到了李定国所部后撤的消息,忍不住蹙眉。<br />
但因为出于对李定国的忌惮,即使是明军撤了,吴三桂也没下令给清军追击。<br />
清军依旧按照计划,率兵向着扎营地而去。<br />
双方一进一退,之间的距离依旧未变。<br />
只是哨探还在不断的交手!<br />
轰隆!轰隆隆!<br />
天空中响起一阵阵闷雷!<br />
天空中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br />
雨幕中的哨骑厮杀,变得越发的激烈。<br />
第三百一十一章老六李定国<br />
战马的马蹄践踏大地,地面上泥水四溅。<br />
弓箭的威力被降到了最低,双方哨骑接战,只能使用马刀长矛相互厮杀。<br />
战马交错而过!<br />
锋利的马刀撕开衣甲,鲜血泼洒!<br />
长矛甚至能连人带马一起刺穿,锋利无比。<br />
双方将士的热血洒在地上,蒸腾起热气。<br />
双方的交战虽然激烈,但规模并不大,多是哨骑在相互绞杀。<br />
吴三桂坐在大帐中,听着外边淅淅沥沥的雨声,他总算是知道为何李定国要撤了。<br />
现在的雨势虽然不大,却也不是交战的好时候!<br />
“把将士们安顿好,尽量在高处扎营,做好防雨工作。”<br />
吴三桂开口吩咐道。<br />
然后,他就下令召集清军诸将开会,商讨相关战略。<br />
第二日,天气放晴,清军做好了交战的准备!<br />
但清军才刚出营,吴三桂便接到了明军再次后撤的消息。<br />
吴三桂忍不住蹙眉,他倒是没有觉得李定国是怕了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