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429节
面对这些贵客,铁路局早有准备。<br />
他们将一张地图拿出来,上面是已经初定下的路线。<br />
“这边记下了您的建议,我们内部会考虑您的建议。”<br />
“暂时会将您这个站点定位通州二站,至于结果如何,到时我们会在各个火车站点公示。”<br />
一众贵客突然觉得不对,通州路是什么鬼?他们是四子部,就算起名也该叫四子部站才对!<br />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已经有了一个通州站了。<br />
“你小子什么意思,给爷爷说清楚!”<br />
一群草原大汉闹起来可是非同小可,真打起来那是会打死人。<br />
“诸位,请冷静一下!”<br />
外面揣着枪的安保人员涌入进来,将一众人围了起来。<br />
“住手!”<br />
常宁大步走进来,一脸不悦,“你们来闹什么?”<br />
没错,不善军事,只会吃喝玩乐的恭亲王被他的亲亲三哥和嫂子塞进了铁路局,就是应对这种情况。<br />
都是一起在承德打过猎吃过烤肉的自然是认识常宁。<br />
“恭亲王,你们跟我说说,到咱们四子部的火车站为何叫通州二站,您今日要不给个合理答复,咱们今日就不走了!”<br />
“嘿,不走了!”<br />
“没错,这起的是什么名字,咱们四子部被并入通州了吗?”<br />
“行了,跟我走。”<br />
一众人互相看看,大步向前跟着常宁走了。<br />
常宁领着他们去了旁边一栋楼,这栋楼比之前朴实无华的楼要好看不少,外面还有一块大平地。<br />
进了屋,常宁让他们随意坐,他自个儿也捡了个上首的座椅坐下,还跷起了二郎腿。<br />
“你们想要交代那就给你们一个交代,你们也知道我们铁路局是花大价钱修的铁路,目前收入是入不敷出,上面想了个办法就是将各个路段的名字拍卖出去,通州二路只是暂时命名还没有定下来。”<br />
“目前有晋商王家愿意助一臂之力,捐献百万两白银在某段路改为他王家先人的名字,你们想保住自个儿部的名字也不是不可以。”<br />
他竖起一根手指,“十万两,只要一百万的十分之一就能锁定命名权,怎么划算吧?”<br />
一众人有种听到天方夜谭的念头,为什么到他们自己地头的车站还需要他们自己花钱保住名字?<br />
“没钱!”<br />
有人张口就来。<br />
一提到钱就警惕,早年皇上打三藩都穷疯了,还想找草原部落借钱,他们一个个装穷才躲过,哪里肯这个时候暴露出来?<br />
“对,咱们那只长草,辛辛苦苦放牛放羊一辈子,哪里有钱?”<br />
常宁一摊手,不在意道:“没钱也没关系,或许有其他部愿意出这笔钱。”<br />
他起身一副要往外走的架势。<br />
“哦,对了,只有锁定了命名权才会考虑将车站修到哪里,没有的只能看着火车经过自家门口跑到别的部去。”<br />
什么命名权,摆明了就是逼迫他们自己出钱修车站。<br />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br />
这就是太子被找上的事由。<br />
太子只是去试探了一下,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试探结果出来,太子摆出了一副愧疚表情。<br />
“是孤能力有限,这事已经帮各位问过了,怕是不行。”<br />
不过是帮着问一问,又没承诺能办到,白得一份人情,这事做得值。<br />
皇帝说太子太聪明也不是没有道理,短短两年给他一种太子猛然长大的感觉。<br />
***<br />
宝音翻开书本,她让人寻来不少黄宗羲的著作,有不少都是他的弟子收集。<br />
这些书是竖格式,看着可真是费眼睛。<br />
随意翻了翻,确定看不懂,宝音去找人支援。<br />
她抱着这些书往隔壁乾清宫走去,进门后听见隔壁朗朗读书声,她停下了脚步。<br />
宝音若有所思,本来她是找南书房的侍讲学士,现在一看,上书房的夫子也挺合适。<br />
近两年上书房阿哥们添加了不少课程,不只限于满语蒙语还有汉家四书五经。<br />
年长几个阿哥学的课程里有数学、化学、物理、医学等等。<br />
总之满蒙宗学里学的阿哥要学,满蒙宗学里没有的阿哥也要学。<br />
这类通常是琴棋书画和西洋语。<br />
阿哥们的课程被塞得慢慢地,因为有了电灯,他们的学习的时间也在调整,没往少地减,而是多加了半个时辰。<br />
这事宝音挺无语,皇帝是对自己儿子学习管得真严厉。<br />
课程一多,夫子们倒是轻松了,因为多添了几位夫子,他们时间排得更宽松了。<br />
宝音就盯上了教四书五经的那位,好像是叫张廷瓒。<br />
张廷瓒,张英的长子,没有他弟弟出名,主要是死在了张英前头。<br />
当然现在还好好活着,挺受皇帝待见,现在是詹事府少詹事,为太子和皇子服务。<br />
第283章<br />
南书房成立已经有十个年头了, 这里聚集了翰林院里不少博学多才的人。<br />
皇帝求学、疑问,总能在这些人里找到答案,可以说是皇帝的外置大脑。<br />
宝音进去时, 皇帝正和一群精英说话,聊的就是铁路。<br />
他也没有避着她,铁路很重要, 稳定,四通八达,比早前的官道和漕运海运都安全。<br />
火车修到哪里就能控制到哪里, 这一点国内精英已经达成共识。<br />
在宝音看来这群精英更像是皇帝的顾问, 会给他不同角度的建议启发,同样的精英团她也养了, 只是更偏向于商业。<br />
“漠南面积过大, 在哪个地方设立站点不重要, 重要的是几个蒙古旗都要穿过。”<br />
“臣认为最好是草木丰盛偏一点的地方, 火车站建立后可以尝试着让一部分牧民定下来。”<br />
“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 不可能会留在一个地方定居。”<br />
“若是利用火车将远方的优良牧草运送过来呢?”<br />
“这……”<br />
“北边不是有了储备牧草的工艺,据说生意做得还挺大, 科尔沁草原就卖了不少草场的草。”<br />
一众汉臣一个个出主意, 坐在上首的皇帝不作声。<br />
宝音在外间等了片刻, 才听见皇帝将人打发的声音。<br />
“此事再议。”<br />
“见过娘娘。”一个个迎面撞上, 只好拱手请安再退出去。<br />
里面安静下来, 宝音走了进去,皇帝放下杯子正准备起身,看她抱着几本书过来,挑了挑眉。<br />
[借我一个人,帮我翻译一下这些书中内容。]<br />
“哪个人还得让你跟我说借字?”<br />
“张英的长子, 太子身边那个。”<br />
“翻译什么书?”<br />
皇帝走过来从她怀里抽出一本,“是黄宗羲写的?”<br />
“没研究过他的思想理论,这不是想着要见面了吗?先临时抱佛脚了解一下。”<br />
她将书放在桌面上,叹了口气,“之乎者也,看着就心烦,读不进去,好歹找一位学霸帮着翻译一下,倒也不用一字一句翻译,就是帮我提炼一下,这书里到底说了什么。”<br />
皇帝放下书,在她鼻子上刮了一下,“你呀,不学无术。”<br />
“早前就说了让你多读读书。”<br />
宝音反驳。<br />
[我都读了二十年了,有自己的知识框架结构,文言文学的都是千古名篇,不够名气可上不了我的课本。]<br />
说来后世有几个知道黄宗羲?<br />
要说李白那肯定是人人皆知,不知道那就是行走的五十万!<br />
“没必要找张廷瓒,他学识不算拔尖,回头我找几个翰林院侍讲过来,你坐在帘子后面想问什么直接问。”<br />
宝音一听,这样也很不错。<br />
于是就这样决定了。<br />
宝音一连听了三天,又翻看了不少论文,大致明白了这位大儒的思想主张。<br />
这位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不少出名的学生,他的教育主张是将庵堂寺庙都改为学堂。<br />
学校不只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同时也是讨论国家政治的场所。<br />
宝音听完第一个反应就是民国。<br />
民国可不就是施行了这一套。<br />
这教育思想确实超前,可惜这是清初,满族统治下不可能允许。<br />
想象一下,满族为主导的朝廷施展什么政策,下面全是汉人的学校对着这些政策指指点点,这朝廷能忍?<br />
宝音对这位改观了,看来能够被称为大儒也不是没有道理。
他们将一张地图拿出来,上面是已经初定下的路线。<br />
“这边记下了您的建议,我们内部会考虑您的建议。”<br />
“暂时会将您这个站点定位通州二站,至于结果如何,到时我们会在各个火车站点公示。”<br />
一众贵客突然觉得不对,通州路是什么鬼?他们是四子部,就算起名也该叫四子部站才对!<br />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已经有了一个通州站了。<br />
“你小子什么意思,给爷爷说清楚!”<br />
一群草原大汉闹起来可是非同小可,真打起来那是会打死人。<br />
“诸位,请冷静一下!”<br />
外面揣着枪的安保人员涌入进来,将一众人围了起来。<br />
“住手!”<br />
常宁大步走进来,一脸不悦,“你们来闹什么?”<br />
没错,不善军事,只会吃喝玩乐的恭亲王被他的亲亲三哥和嫂子塞进了铁路局,就是应对这种情况。<br />
都是一起在承德打过猎吃过烤肉的自然是认识常宁。<br />
“恭亲王,你们跟我说说,到咱们四子部的火车站为何叫通州二站,您今日要不给个合理答复,咱们今日就不走了!”<br />
“嘿,不走了!”<br />
“没错,这起的是什么名字,咱们四子部被并入通州了吗?”<br />
“行了,跟我走。”<br />
一众人互相看看,大步向前跟着常宁走了。<br />
常宁领着他们去了旁边一栋楼,这栋楼比之前朴实无华的楼要好看不少,外面还有一块大平地。<br />
进了屋,常宁让他们随意坐,他自个儿也捡了个上首的座椅坐下,还跷起了二郎腿。<br />
“你们想要交代那就给你们一个交代,你们也知道我们铁路局是花大价钱修的铁路,目前收入是入不敷出,上面想了个办法就是将各个路段的名字拍卖出去,通州二路只是暂时命名还没有定下来。”<br />
“目前有晋商王家愿意助一臂之力,捐献百万两白银在某段路改为他王家先人的名字,你们想保住自个儿部的名字也不是不可以。”<br />
他竖起一根手指,“十万两,只要一百万的十分之一就能锁定命名权,怎么划算吧?”<br />
一众人有种听到天方夜谭的念头,为什么到他们自己地头的车站还需要他们自己花钱保住名字?<br />
“没钱!”<br />
有人张口就来。<br />
一提到钱就警惕,早年皇上打三藩都穷疯了,还想找草原部落借钱,他们一个个装穷才躲过,哪里肯这个时候暴露出来?<br />
“对,咱们那只长草,辛辛苦苦放牛放羊一辈子,哪里有钱?”<br />
常宁一摊手,不在意道:“没钱也没关系,或许有其他部愿意出这笔钱。”<br />
他起身一副要往外走的架势。<br />
“哦,对了,只有锁定了命名权才会考虑将车站修到哪里,没有的只能看着火车经过自家门口跑到别的部去。”<br />
什么命名权,摆明了就是逼迫他们自己出钱修车站。<br />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br />
这就是太子被找上的事由。<br />
太子只是去试探了一下,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试探结果出来,太子摆出了一副愧疚表情。<br />
“是孤能力有限,这事已经帮各位问过了,怕是不行。”<br />
不过是帮着问一问,又没承诺能办到,白得一份人情,这事做得值。<br />
皇帝说太子太聪明也不是没有道理,短短两年给他一种太子猛然长大的感觉。<br />
***<br />
宝音翻开书本,她让人寻来不少黄宗羲的著作,有不少都是他的弟子收集。<br />
这些书是竖格式,看着可真是费眼睛。<br />
随意翻了翻,确定看不懂,宝音去找人支援。<br />
她抱着这些书往隔壁乾清宫走去,进门后听见隔壁朗朗读书声,她停下了脚步。<br />
宝音若有所思,本来她是找南书房的侍讲学士,现在一看,上书房的夫子也挺合适。<br />
近两年上书房阿哥们添加了不少课程,不只限于满语蒙语还有汉家四书五经。<br />
年长几个阿哥学的课程里有数学、化学、物理、医学等等。<br />
总之满蒙宗学里学的阿哥要学,满蒙宗学里没有的阿哥也要学。<br />
这类通常是琴棋书画和西洋语。<br />
阿哥们的课程被塞得慢慢地,因为有了电灯,他们的学习的时间也在调整,没往少地减,而是多加了半个时辰。<br />
这事宝音挺无语,皇帝是对自己儿子学习管得真严厉。<br />
课程一多,夫子们倒是轻松了,因为多添了几位夫子,他们时间排得更宽松了。<br />
宝音就盯上了教四书五经的那位,好像是叫张廷瓒。<br />
张廷瓒,张英的长子,没有他弟弟出名,主要是死在了张英前头。<br />
当然现在还好好活着,挺受皇帝待见,现在是詹事府少詹事,为太子和皇子服务。<br />
第283章<br />
南书房成立已经有十个年头了, 这里聚集了翰林院里不少博学多才的人。<br />
皇帝求学、疑问,总能在这些人里找到答案,可以说是皇帝的外置大脑。<br />
宝音进去时, 皇帝正和一群精英说话,聊的就是铁路。<br />
他也没有避着她,铁路很重要, 稳定,四通八达,比早前的官道和漕运海运都安全。<br />
火车修到哪里就能控制到哪里, 这一点国内精英已经达成共识。<br />
在宝音看来这群精英更像是皇帝的顾问, 会给他不同角度的建议启发,同样的精英团她也养了, 只是更偏向于商业。<br />
“漠南面积过大, 在哪个地方设立站点不重要, 重要的是几个蒙古旗都要穿过。”<br />
“臣认为最好是草木丰盛偏一点的地方, 火车站建立后可以尝试着让一部分牧民定下来。”<br />
“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 不可能会留在一个地方定居。”<br />
“若是利用火车将远方的优良牧草运送过来呢?”<br />
“这……”<br />
“北边不是有了储备牧草的工艺,据说生意做得还挺大, 科尔沁草原就卖了不少草场的草。”<br />
一众汉臣一个个出主意, 坐在上首的皇帝不作声。<br />
宝音在外间等了片刻, 才听见皇帝将人打发的声音。<br />
“此事再议。”<br />
“见过娘娘。”一个个迎面撞上, 只好拱手请安再退出去。<br />
里面安静下来, 宝音走了进去,皇帝放下杯子正准备起身,看她抱着几本书过来,挑了挑眉。<br />
[借我一个人,帮我翻译一下这些书中内容。]<br />
“哪个人还得让你跟我说借字?”<br />
“张英的长子, 太子身边那个。”<br />
“翻译什么书?”<br />
皇帝走过来从她怀里抽出一本,“是黄宗羲写的?”<br />
“没研究过他的思想理论,这不是想着要见面了吗?先临时抱佛脚了解一下。”<br />
她将书放在桌面上,叹了口气,“之乎者也,看着就心烦,读不进去,好歹找一位学霸帮着翻译一下,倒也不用一字一句翻译,就是帮我提炼一下,这书里到底说了什么。”<br />
皇帝放下书,在她鼻子上刮了一下,“你呀,不学无术。”<br />
“早前就说了让你多读读书。”<br />
宝音反驳。<br />
[我都读了二十年了,有自己的知识框架结构,文言文学的都是千古名篇,不够名气可上不了我的课本。]<br />
说来后世有几个知道黄宗羲?<br />
要说李白那肯定是人人皆知,不知道那就是行走的五十万!<br />
“没必要找张廷瓒,他学识不算拔尖,回头我找几个翰林院侍讲过来,你坐在帘子后面想问什么直接问。”<br />
宝音一听,这样也很不错。<br />
于是就这样决定了。<br />
宝音一连听了三天,又翻看了不少论文,大致明白了这位大儒的思想主张。<br />
这位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不少出名的学生,他的教育主张是将庵堂寺庙都改为学堂。<br />
学校不只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同时也是讨论国家政治的场所。<br />
宝音听完第一个反应就是民国。<br />
民国可不就是施行了这一套。<br />
这教育思想确实超前,可惜这是清初,满族统治下不可能允许。<br />
想象一下,满族为主导的朝廷施展什么政策,下面全是汉人的学校对着这些政策指指点点,这朝廷能忍?<br />
宝音对这位改观了,看来能够被称为大儒也不是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