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久之,此处便成了冷宫。<br/><br/> 冷宫破败,到处都是蛛网,几处窗户也都破了,窗纸吹得飕飕响。<br/><br/> 郑宓踏上台阶,阶上积了厚厚的雪,无人清扫,云桑推开殿门,跨入其中,殿中昏暗,地上满是落叶灰尘。<br/><br/> “就在后头。”云桑轻声禀道。<br/><br/> 郑宓点了下头,示意另外两名宫人候在外头,自己领着云桑入内。<br/><br/> 这座冷宫住的是前两年才被迁到此处的一名妃嫔,据闻她当年也得过盛宠,但因残害皇嗣被皇帝厌恶,废为了庶人。<br/><br/> 不过宫中一直有传闻,这妃嫔是被冤枉,而冤枉她的人,便是贤妃。<br/><br/> 郑宓今日来此,找的不是她,而是另一人,但她便顺势成了她的幌子,她对外说的是来瞧瞧这妃嫔,问一问当年的旧事。<br/><br/> 众人皆知她与贤妃不对付,来此挖掘贤妃的把柄也是情理之中。<br/><br/> 郑宓扶着云桑的手往里头走,穿至后殿,后殿床上缩着一名披头散发的女子,浑身裹着被褥,见她们进来,口中发出「呜呜呜」的声音,睁大了眼睛看着她们。<br/><br/> 已是疯了。<br/><br/> 郑宓看了她一会儿,没有止步,自后殿的门穿去了后院。<br/><br/> 后院还有一小屋,小屋坐了身着青色宦官服制的老人,那人脸上有好几道疤,其中一条竖穿过了右眼,瞧着极为阴森可怖。<br/><br/> 他抬了抬眼,望了眼来人,看清来人身上的服制,自椅上站了起来:“皇后娘娘……”<br/><br/> 他口中喃喃说道,眼睛直直地盯着郑宓的面容,过了一会儿,像是看清她是何人,又坐回去,极为不敬道:“宫中何时换了位皇后。”<br/><br/> 云桑喝道:“大胆!”<br/><br/> 郑宓抬了下手,自上前了一步,道:“此处荒僻,音讯不通,中贵人不知,今岁夏日,陛下新娶妇,宫中有了皇后。”<br/><br/> 中贵人是对帝后身边得用的宦官的敬称,苏都许久不曾听过这称呼了。<br/><br/> “娘娘费劲寻小的,是有何事吩咐?”苏都依旧坐着,抬眼望着皇后,毫无敬意。<br/><br/> 皇后抬了下手,云桑会意,恭敬一礼,退了下去。<br/><br/> 此处便只剩了两人了。皇后走上前,在边上一杌子上坐下了,并不嫌弃此处污秽。<br/><br/> 苏都似是觉得有趣:“都到这份上了,没想到宫中争斗犹未了,竟有人要寻我这把老骨头。”<br/><br/> “本宫想知道,五年前发生了什么,陛下为何要对郑家痛下杀手。”郑宓径直道。<br/><br/> 自她说出这句话,苏都的神色便沉了下来,本就狰狞的面容显得更加恐怖,待她说完了,苏都站起了身,恭恭敬敬地拱手:“娘娘能给小的什么?”<br/><br/> 郑宓反问:“你要什么?”<br/><br/> “堂堂正正地活着。”苏都答道。<br/><br/> 郑宓点头:“好……”<br/><br/> 苏都也无反抗之力,他躲了五年,容貌尽毁,缩在在冷宫里,靠残羹冷炙活下来,过得比冷宫中的废妃还不如,这日子不知何时是头,苏都甚至想过,便要在此苟延残喘至死了。<br/><br/> 眼下皇后来了,问了他五年前的事,苏都必是要抓住这时机的。<br/><br/> “娘娘如何放我出去?”<br/><br/> 郑宓只说了四个字:“信国殿下。”<br/><br/> 苏都眼睛一亮,像是在冰天雪地之中,看到了赤红的火焰,急问道:“小殿下犹在?殿下可安好?”<br/><br/> “她好……”<br/><br/> 苏都不再犹豫,若是这世上还有一人惦记着郑家,惦记着太傅与先皇后,那必是信国殿下。他显出回忆之色,想了一会儿,似是考虑从何说起。<br/><br/> 过了会儿,他开了口,道:“郑太傅,名泓,本朝第一位三元及第,中状元那年,他才十六岁,是举朝公认的神童。”<br/><br/> 故事很长,要追溯到当年先皇都还是太子的时候。<br/><br/> 郑泓中了状元,踏入仕途,做的第一个官便是正四品侍讲,每日要做的,便是<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为太子讲学。<br/><br/> 但太子比他还年长四岁,已然及冠,听一小子讲学,自然不服,郑泓走的一路坦途,才学又的确惊艳,自然有几分傲气,太子不服,他便想方设法地使太子服。<br/><br/> 几番交锋下来,太子发现,这小状元长得俊秀,人也确实有才情,脑子更是灵活变通,是名良才。<br/><br/> 而郑泓则发现,太子看似尊贵无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但其实不得皇帝喜爱,身侧还有兄弟虎视眈眈。<br/><br/> 二人相互体谅了难处,又是日日相处,君臣之间竟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情。<br/><br/> 郑泓一心帮着太子,二人周旋了十九年,将那些有野心的兄弟一个一个地按下去,一直到皇帝驾崩,太子登基。<br/><br/> 那时候,郑泓也把官做到了中书令,皇帝登基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拜郑泓为太傅,将独子交到他手中,由他教导。<br/><br/> 之后,郑泓做什么,皇帝都信他,甚至亲口说过,太傅言行,即是朕之言行,汝等不可违逆。<br/><br/> 太傅亦是一心为民,公忠体国。<br/><br/> 君臣无隙,又皆是勤恳政务之人,不过几年,这天下政治清明,海晏河清,民间路不拾遗,朝中廉吏良臣数不胜数,当真一派盛世之景。<br/><br/> 可惜好景不长,六年后,皇帝病重,只留下年仅九岁的太子。<br/><br/> 临终之前,他将太子与太傅唤到病榻前,当着众臣的面,要太子侍奉太傅如同侍奉他,又命朝中大小事皆决于太傅,直至新君亲政。<br/><br/> 皇帝当着众臣的面亲口说的,比遗诏还不容更改。太傅自然含泪应允。<br/><br/> 皇帝驾崩后,太子继位,便是当今。<br/><br/> 太傅仍如往日,一面处理政务,一面又抽出时间,教小皇帝读书。<br/><br/> 小皇帝很聪明,对太傅更是尊敬,甚至喜欢上了太傅的独女,在十五岁那年,亲自向太傅求娶。<br/><br/> 太傅答应了,二人很快成婚。<br/><br/> 皇帝十六岁时,太傅还政。从此,皇帝便亲自处理政务。<br/><br/> “可人都是会习惯的,皇帝到底稚嫩,手段也青涩,处理政务之时也常出错,大臣们是听惯太傅号令的,且太傅把持朝政前前后后十余年,这朝中已多半都是他的门人他的故吏,娘娘说,这情形下。<br/><br/> 若是陛下与太傅起冲突,大臣们是听皇帝的,还是听太傅的?”苏都问道。<br/><br/> 郑宓不答。<br/><br/> 苏都接着道:“小的原是侍奉先帝的,陛下出生后,才到东宫伺候。一路亲眼看着的,可连我,都未瞧出原来陛下对太傅不满已久。<br/><br/> 陛下实在能忍。赵梁入宫时是最底下的杂役,常受人欺负,有一回,他被几名宦官围殴,被郑家小姐看到了,郑家小姐可怜他,将他唤到身前,问他叫什么,何处当差,小小年纪,怎么就入了宫。”<br/><br/> 郑宓垂下眸子,此事她知道,当年姑母身边的宫人曾无意间提起过。<br/><br/> “那时陛下恰好就在身边,郑家小姐动了恻隐之心,便求陛下,能否给他换个差使。<br/><br/> 陛下直接将人调到了身边,当做近侍差遣。那时没觉得如何,而今想来,陛下大抵是将赵梁当做太傅的眼线,让他留在身边……”<br/><br/> 苏都细细地回想,分析,“而后给予好处,收买他,将他变成自己人。因此五年前,赵梁才逃过一劫,直至如今仍受信任。”<br/><br/> 这些年,苏都不知分析过多少回,说的时候有些杂<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