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日口出恶言,是儿臣的不是。”<br/><br/> 她是认真在致歉。<br/><br/> 兴许是那日梦中感受到的气息与阿宓一模一样,又许是她太过想念她,盼着她回来。她睁眼时确确实实是以为,她真的会看到她的。<br/><br/> 无论是活生生的人也好,魂魄也罢,她真的回来了。<br/><br/> 可当真睁开了眼,才知原来梦到底只是梦。她那时全然失了理智,将怒气发泄在了皇后身上。<br/><br/> 其实她知皇后无辜,她怨的是自己,她竟将旁人当成了阿宓,且还真切地笃定了抱着她的人必是阿宓。<br/><br/> 那一瞬间,她恨极了自己,却连累皇后受了她一痛恶语相对。<br/><br/> 但她真心致歉,郑宓反倒有些不知所措了。<br/><br/> 明苏见此,便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儿臣向娘娘请罪。”<br/><br/> 郑宓过了片刻,方道:“无妨,本宫也未曾怪你。”<br/><br/> 明苏看了看她,确定她说的是真心话,便笑了一下。<br/><br/> 郑宓愈加无措,她觉得明苏今日格外奇怪,她与前些日子很不相同,身上似是没了那股戾气,又或是那戾气沉得深了,深到外人瞧不出来。<br/><br/> 若要细说,明苏眼下的言辞举止,很像从前的她,温润可亲,对宫人也好,妃嫔也罢,时常是笑着的。<br/><br/> 可郑宓却觉得有些慌,骤然的改变必是有事,她端详了明苏好一会儿,方问:“你那日是怎么了?”<br/><br/> 天色暗下来了,过不多久,想必便能开宴了。<br/><br/> 明苏说道:“做了场梦,魇着了。”<br/><br/> “是什么梦?”郑宓又问。<br/><br/> 明苏看了看她,目光落在她的眼睛上,笑着道:“是一场极好的梦,可惜醒来,梦便散了,儿臣生气,冲撞娘娘了,请娘娘别见怪。”<br/><br/> 她这样说,郑宓反倒不好再深问究竟是什么情状的梦了,问了倒好似她在怪她一般。<br/><br/> 她便点了下头,又叮嘱她晚间早些歇息,不要熬得太晚。<br/><br/> 明苏听着,可看到皇后像极了阿宓的目光,她又忍不住出神。<br/><br/> 她还是想不通,为何那日梦中,她竟会将皇后认成阿宓,明明是两个全然不同的人。<br/><br/> 将旁人错认成了她。若是阿宓知晓,必会很失望吧。<br/><br/> 这几日她翻来覆去地想,想了许多事,有真的发生过的,有她自己臆想的,床边的锁链,还放着,她不舍得拿下来,昨夜她睡不着,便将锁链那端镣铐锁在了自己的脚腕上。<br/><br/> 不知怎么,竟有些安心。那时她才忽然想起,阿宓有好久好久没有抱抱她了,她会不会有一日,忘了她抱着她是什么滋味,会不会有一日连阿宓的气息都忘了。<br/><br/> 这样想着,她便怕了,在床脚呆坐了一夜。<br/><br/> 说来也怪,她像是不知什么是疲倦了,接连数日未得安眠,她也感受不到一丝困乏。<br/><br/> 若是长久如此,倒好了,能省出不少辰光,她也能将事情做得更快,更早与阿宓相见。<br/><br/> 她一面分神想着,一面听着皇后说话,待皇后说完,她方笑道:“时候不早,儿臣先退下了。”<br/><br/> 时候确实不早,不好再多耽搁了,郑宓便点了头。<br/><br/> 明苏沿着方才来的路离去。郑宓望着她的背影,很是不安,明苏言辞和气,态度也温和,可不知怎么,她看着她,却觉得比往日或讥嘲或板着脸的模样要疏远得多。<br/><br/> 她到底是怎么了?郑宓担忧不已。<br/><br/> 云桑自假山后头绕出来,提醒道:“娘娘,该走了。”<br/><br/> 郑宓点了下头,走出两步,不由又回身看了一眼,方走出去。<br/><br/> 一到外头,数十名宫人齐整地候着,见她出来,为首的内侍迎上前来,肩舆也跟着压下。<br/><br/> “请娘娘登辇。”<br/><br/> 至延福宫,殿中已亮起灯火,皇子宗亲已到齐了。<br/><br/> 郑宓先去后殿,等了一会儿,待皇帝到了,方一齐入殿。<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帝后一至,宴方开始。今日是家宴,到的都是皇亲,且不分男女席,约有三十余人,将大殿坐满了。<br/><br/> 郑宓的目光在殿上一转,有几位皇亲,她从前并未见过,云桑便在一旁轻声提醒,不多时,郑宓便将人都认全了。<br/><br/> 她的目光在明苏身上略略停留了片刻,见她正与近旁三皇子说话,面上略略带着些笑意,与漫不经心,与往常别无二致。<br/><br/> 像是察觉了她的目光,明苏望过来,目光随性,举杯站了起来,冲着上首并列而坐的帝后,高声道:“儿臣为父皇与娘娘上寿,恭祝父皇与娘娘新岁安康,鸿气东来!”<br/><br/> 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br/><br/> 皇帝道了声好举杯将酒一饮而尽,郑宓也跟着饮了。明苏与皇帝说了两句,坐下了,转头又去敬淑妃。<br/><br/> 郑宓再三留意,确定她并无异常,方才假山后所见,便像是她过于担心她而生出的错觉一般。<br/><br/> 殿中丝竹悠扬,歌舞升平。有明苏这开头,众位皇亲相互间开始敬酒,说话,皇子们也以长幼为次,接连为帝后上寿。<br/><br/> 郑宓从前见过皇长子几回,但成了皇后之后,还是第一回见他。<br/><br/> 皇长子穿的是朝服,可却未戴朝冠,而是以一玉冠将发丝束了起来,两鬓垂下两绺发丝,瞧着飘逸出尘。<br/><br/> 这是道士的装扮。<br/><br/> 他身旁也没什么人,便自饮自酌。<br/><br/> 郑宓只看了他一眼,便又与旁的妃嫔说话。<br/><br/> 忽然,皇帝出声道:“明苏,你皇兄给了你什么好东西?”<br/><br/> 虽是家宴,歌舞悠然,可当着帝后的面,众人哪有当真轻松用膳的,闻言,殿上便静了下来,众人不知是什么事,只听着皇帝的语意,不是什么坏事,便皆带了笑意,朝信国殿下望去。<br/><br/> 明苏拿出一小匣子,朝着上首笑道:“是大皇兄亲自炼成的丹药。”<br/><br/> “哦?”皇帝饮了酒,已是微醺,闻言,朝着明苏那端探了探身,扬了下下巴,道:“打开看看。”<br/><br/> 众人面面相觑,殿中更是一点说话的声响都没了。<br/><br/> 三皇子蹙了下眉,瞧着明苏手中的匣子便似瞧什么毒物一般。<br/><br/> 五皇子则面上一紧,望向大皇子的眼中有些警惕。<br/><br/> 大皇子则施施然坐着,像是什么都不在意。<br/><br/> 明苏将手中匣子打开了,里头是一层软软的绸布,绸布之上是枚鸽子蛋大小的药丸,棕黑色。<br/><br/> “儿臣方才还在与皇兄说,这么大,如何下咽?”明苏笑道。<br/><br/> 皇长子抬了抬眼,道:“切开来,就着三春之水,每日口服一丸,可延年益寿,永葆青春。”<br/><br/> 此言一出,众皇亲皆变了脸色,三皇子厌恶的目光更是自丹药挪到了长兄身上。<br/><br/> 炼丹求长生,是自古便有的,可也是朝廷讳莫如深的。<br/><br/> 世人虽不敢明言,却是人人心知肚明,天子若求长生,便与昏庸不远了。<br/><br/> 殿上情形顿时有些紧绷。<br/><br/> 郑宓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她望向了明苏,眼中含着些猜测,明苏朝她一瞥,略略将下颔往下一压,这是一个极为轻微的,点头的动作。<br/><br/> 郑宓心一紧,忽然一笑道:“三春之水可是有什么讲究?”<br/><br/> 皇帝正眯着眼,远远地看着,他到底上了年纪,又饮了酒,看不清那丹药究竟是何模样,正失了兴致,闻皇后<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