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晋卿赵鞅,见过大宗伯!如今子明先生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等殊荣,亦是实至名归啊!”<br />
李然则是还礼谦逊道:<br />
“若非将军神威,在下又如何能成此大事?此次朝聘,其实将军才是主角啊!”<br />
赵鞅也知道不少诸侯都已经进驻成周,听了李然所言,更是心下暗喜。<br />
“呵呵,若无先生,鞅也实难成事!如今先生既已成为大宗伯,却不知日后当作何打算?”<br />
李然闻言,却是笑着摆了摆手:<br />
“呵呵,不瞒将军,我这个大宗伯,更多只是个虚职罢了。只因周室衰微,本来也并无太多的对外之事需要处置。不过……这一切倒也正是然心中所求。”<br />
“李然这些年,为谋取天下大定,已是亏欠了家人甚多。所以,还请将军见谅,将军既然已为天下伯主,已无大事要做。且容李然就此隐退,不再过问世事了吧!”<br />
赵鞅听完,也是不由愣了许久,他确是没想到,李然如今所想的,居然会是要急流勇退。<br />
但毕竟是人各有志,赵鞅对此虽是不理解,但他也绝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李然。<br />
“嗯……先生心思,鞅已了然。先生既如此急流勇退,虽是有些可惜,但既然先生执意如此,鞅也绝不敢拂逆了先生之意啊!”<br />
第八百五十七章 孔丘的理想国<br />
李然在见过赵鞅之后,又来到了另一个官驿。<br />
这一处官驿所下榻的乃是鲁国的使团。李然来此,正是为了前来会会许久不见的孔丘。<br />
孔丘为司寇,奉鲁侯一同前来朝聘,自也是对此极为重视。<br />
他不仅是带着鲁侯宋前来,甚至随行的还有自己不少的弟子。<br />
其中子路、冉耕、端木赐等熟悉的面孔皆在其中。<br />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李然都不认识的弟子。毕竟,在李然离开了鲁国之后,孔丘又是招收了不少弟子。<br />
孔丘为之一一引荐,这些弟子中,大都是在七十二贤之内,李然即便是不认识,也曾在久远的未来听过其中的一些名头。<br />
孔丘介绍完毕,最后是面朝众弟子言道:<br />
“子明先生才学渊博,不在为师之下,你们若有机会,日后当可向子明先生请教一二,必将终生受益!”<br />
弟子们纷纷躬身作揖,以表示对李然的敬仰。<br />
毕竟李然在鲁国的所作所为,以及在晋国相助于赵氏以兴王事的举动,早已是传遍天下。而如今鲁国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这其中也不乏李然的作用,这已经为世人所皆知。<br />
李然却是摆了摆手,笑道:<br />
“各位都是仲尼的高徒,日后皆是有一番大事业的,不必如此多礼!”<br />
端木赐还是不改商人的本色,颇是有些兴奋的上前搭讪问道:<br />
“先生,不知少伯兄可在成周?”<br />
端木赐和范蠡两人交情匪浅,可以说是同生共死过的。而且二人皆精通商道,自是有说不完的话题。<br />
李然微笑道:<br />
“哦,他正在外面,子贡可自去寻他!”<br />
端木赐喜道:<br />
“诺!师尊,弟子且先去跟少伯兄照个面!”<br />
孔丘微微点了点头:<br />
“嗯,去吧!”<br />
于是,端木赐当即走出了院子。<br />
待众弟子皆散去过后,李然则是与孔丘入得别屋说事:<br />
“仲尼,不知现在鲁国情形如何?”<br />
孔丘听得此问,却不由是愁眉紧缩,一脸的无奈,并长叹一口气:<br />
“三桓如今倒也是安生了不少,鲁国境内也算生平无事。但是……却与丘心中所念……是相差太远啦!”<br />
孔丘一边说着,一边是替李然沏了一盏茶水。<br />
李然举盏,又不由是追问道:<br />
“哦?却不知仲尼心中的理想之邦,又是何等的模样?”<br />
孔丘却又叹了一口气,长吟道:<br />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br />
李然知道孔丘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舜和禹真伟大!虽然坐拥天下,但却表现得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一样。<br />
李然沉默一阵,不由又浅笑一声,回道:<br />
“呵呵,仲尼兄的这个念想,不免……是太理想了一些。”<br />
孔丘却是无奈道:<br />
“如今君上整天只知安逸享乐,全然忘记了昔日君事之艰难……哎……实让人不得不如此感叹!”<br />
“丘有时在想,是不是因为我等替君上分担得太多,以至于此的……”<br />
李然作为过来人,自是非常明白孔丘的心境,但也是颇感无力。他知道鲁国终究不是他实现理想的所在,于是开口道:<br />
“所谓家天下,以一族掌一邦,又岂能世世代代皆为圣贤?而贪图享乐,更是人之常情。仲尼既是以天下为念,恐怕只能是为之代劳了。”<br />
孔丘闻言,不由是瞪大了眼睛。一副颇为惊恐的模样。<br />
“这……这如何使得?我若是代劳了,又与那些个乱臣贼子有何区别?君君臣臣,万不能乱了!”<br />
孔丘对鲁侯宋的很多事情并不满,但是他依旧也只是和颜悦色的去劝说,也从来不当着鲁侯宋的面表达出来。他一直谨守着君臣之道,更是对此不敢有丝毫的逾越。<br />
李然也知道,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孔丘如今还很难走出自己的逻辑怪圈,除非是等到他有一天是彻底醒悟过来。<br />
所以,李然也不再劝说,只得继续发问道:<br />
“那……若是鲁侯做不得尧舜,仲尼又该何去何从?”<br />
孔丘自嘲一笑,摇头道:<br />
“不知……不过丘如今也想像先生那样周游列国。一来,如此可四处宣扬我周邦之礼义。二来,也可四处寻找知己,以兴王化之教。”<br />
李然却不由笑道:<br />
“仲尼若要出奔,但如今已位极人臣,难道也能甘心?”<br />
孔丘却是斩钉截铁道:<br />
“凤者,非梧不栖。丘又岂能是池中之物?”<br />
李然知道,孔丘其实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能够完全接纳他思想的国家。<br />
反倒是到了后来,在其弟子子贡,曾子等人的造圣运动中,这才逐步让孔丘成为了天下读书人的楷模。<br />
再到后来,后世统治者们为了更好推行外儒内法的阶级统治,所以又对孔丘的思想是进行了一番利用,有些地方甚至是极度曲解乃至于相驳。<br />
后世的儒家思想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孔丘,这一点要说起来,未免篇幅太大,在此不做赘述。<br />
而这一切,也并不是如今的李然所能够解释通的。<br />
“呵呵,仲尼其实是有所不知啊!其实在见到你之前,然一直还以为你是一个迂腐之人。未曾想……与你相处的这段时日,确是令我刮目相看呐!”<br />
“尤其是在夹谷之会上的那一番作为,我到现在都是记忆犹新呐!”<br />
孔丘听到这些话,不免是有些莫名,有点听不明白,不过他也没有多想,只苦笑道:<br />
“其实我又如何算不得迂腐之人?如果能够像先生那样见识卓著,持经达变,似乎也是不错的。只可惜……丘实是做不到啊!”<br />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br />
其意便是尧帝真伟大啊!崇高的形象,只有天才能与之比拟,只有尧才是天下人的榜样。浩浩荡荡的天下子民都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形容他们对尧帝的赞美与歌颂。他的功绩真伟大啊,他所制定的各种典章熠熠生辉地真灿烂啊!<br />
李然抿了一下嘴唇,正要开口说话,却听到外面有人进来禀告:<br />
“大人!大事不好,吴国和楚国的使团,在城门发生了冲突,快要兵戎相见了!”<br />
李然闻言,当即是站了起来:<br />
“快!备马!”<br />
范蠡亦是听闻了消息,也顾不上和端木赐在聊下去,急忙牵来两匹驾马,与李然是一起走马而去。<br />
待李然赶到的时候,果然发现吴国使队和楚国使队已经列成两队,尽皆亮出了兵器,在那对峙。<br />
范蠡高马上前,一声大喝道:<br />
“大宗伯在此!不得放肆!”<br />
这一声喊,确是让两队人马都均不由各自退了几步,并拉开了一些距离,李然下了马,走到两者之间,朗声道:<br />
“两边都是前来朝聘周王室的使团。在下作为大宗伯,理应到城门迎接的。之前不曾远迎,还请各位多多海涵!”<br />
这时,楚国使队中有一卒叫唤道:<br />
“我们楚人与吴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又岂能和他们同入一门?”<br />
吴国这边也有人说道:<br />
“呸!手下败将,还有脸在这里叫嚣!我们既能灭楚,今天信不信也能把你们在此通通灭了!”<br />
眼看双方又要争吵起来,李然一声大喝道:<br />
“此乃天子脚下,何人敢造次?你们是由何人率领?”<br />
就在这乱糟糟之际,但见有两个人,是各自排开了人群,来到李然面前。<br />
而此二人也不是别人,正是孙武和沈尹戌!<br />
第八百五十八章 重叙吴楚往事<br />
沈尹戌和孙武各自朝李然行礼,并是异口同声道:<br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br />
<script>read_xia();</script></p>
李然则是还礼谦逊道:<br />
“若非将军神威,在下又如何能成此大事?此次朝聘,其实将军才是主角啊!”<br />
赵鞅也知道不少诸侯都已经进驻成周,听了李然所言,更是心下暗喜。<br />
“呵呵,若无先生,鞅也实难成事!如今先生既已成为大宗伯,却不知日后当作何打算?”<br />
李然闻言,却是笑着摆了摆手:<br />
“呵呵,不瞒将军,我这个大宗伯,更多只是个虚职罢了。只因周室衰微,本来也并无太多的对外之事需要处置。不过……这一切倒也正是然心中所求。”<br />
“李然这些年,为谋取天下大定,已是亏欠了家人甚多。所以,还请将军见谅,将军既然已为天下伯主,已无大事要做。且容李然就此隐退,不再过问世事了吧!”<br />
赵鞅听完,也是不由愣了许久,他确是没想到,李然如今所想的,居然会是要急流勇退。<br />
但毕竟是人各有志,赵鞅对此虽是不理解,但他也绝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李然。<br />
“嗯……先生心思,鞅已了然。先生既如此急流勇退,虽是有些可惜,但既然先生执意如此,鞅也绝不敢拂逆了先生之意啊!”<br />
第八百五十七章 孔丘的理想国<br />
李然在见过赵鞅之后,又来到了另一个官驿。<br />
这一处官驿所下榻的乃是鲁国的使团。李然来此,正是为了前来会会许久不见的孔丘。<br />
孔丘为司寇,奉鲁侯一同前来朝聘,自也是对此极为重视。<br />
他不仅是带着鲁侯宋前来,甚至随行的还有自己不少的弟子。<br />
其中子路、冉耕、端木赐等熟悉的面孔皆在其中。<br />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李然都不认识的弟子。毕竟,在李然离开了鲁国之后,孔丘又是招收了不少弟子。<br />
孔丘为之一一引荐,这些弟子中,大都是在七十二贤之内,李然即便是不认识,也曾在久远的未来听过其中的一些名头。<br />
孔丘介绍完毕,最后是面朝众弟子言道:<br />
“子明先生才学渊博,不在为师之下,你们若有机会,日后当可向子明先生请教一二,必将终生受益!”<br />
弟子们纷纷躬身作揖,以表示对李然的敬仰。<br />
毕竟李然在鲁国的所作所为,以及在晋国相助于赵氏以兴王事的举动,早已是传遍天下。而如今鲁国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这其中也不乏李然的作用,这已经为世人所皆知。<br />
李然却是摆了摆手,笑道:<br />
“各位都是仲尼的高徒,日后皆是有一番大事业的,不必如此多礼!”<br />
端木赐还是不改商人的本色,颇是有些兴奋的上前搭讪问道:<br />
“先生,不知少伯兄可在成周?”<br />
端木赐和范蠡两人交情匪浅,可以说是同生共死过的。而且二人皆精通商道,自是有说不完的话题。<br />
李然微笑道:<br />
“哦,他正在外面,子贡可自去寻他!”<br />
端木赐喜道:<br />
“诺!师尊,弟子且先去跟少伯兄照个面!”<br />
孔丘微微点了点头:<br />
“嗯,去吧!”<br />
于是,端木赐当即走出了院子。<br />
待众弟子皆散去过后,李然则是与孔丘入得别屋说事:<br />
“仲尼,不知现在鲁国情形如何?”<br />
孔丘听得此问,却不由是愁眉紧缩,一脸的无奈,并长叹一口气:<br />
“三桓如今倒也是安生了不少,鲁国境内也算生平无事。但是……却与丘心中所念……是相差太远啦!”<br />
孔丘一边说着,一边是替李然沏了一盏茶水。<br />
李然举盏,又不由是追问道:<br />
“哦?却不知仲尼心中的理想之邦,又是何等的模样?”<br />
孔丘却又叹了一口气,长吟道:<br />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br />
李然知道孔丘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舜和禹真伟大!虽然坐拥天下,但却表现得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一样。<br />
李然沉默一阵,不由又浅笑一声,回道:<br />
“呵呵,仲尼兄的这个念想,不免……是太理想了一些。”<br />
孔丘却是无奈道:<br />
“如今君上整天只知安逸享乐,全然忘记了昔日君事之艰难……哎……实让人不得不如此感叹!”<br />
“丘有时在想,是不是因为我等替君上分担得太多,以至于此的……”<br />
李然作为过来人,自是非常明白孔丘的心境,但也是颇感无力。他知道鲁国终究不是他实现理想的所在,于是开口道:<br />
“所谓家天下,以一族掌一邦,又岂能世世代代皆为圣贤?而贪图享乐,更是人之常情。仲尼既是以天下为念,恐怕只能是为之代劳了。”<br />
孔丘闻言,不由是瞪大了眼睛。一副颇为惊恐的模样。<br />
“这……这如何使得?我若是代劳了,又与那些个乱臣贼子有何区别?君君臣臣,万不能乱了!”<br />
孔丘对鲁侯宋的很多事情并不满,但是他依旧也只是和颜悦色的去劝说,也从来不当着鲁侯宋的面表达出来。他一直谨守着君臣之道,更是对此不敢有丝毫的逾越。<br />
李然也知道,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孔丘如今还很难走出自己的逻辑怪圈,除非是等到他有一天是彻底醒悟过来。<br />
所以,李然也不再劝说,只得继续发问道:<br />
“那……若是鲁侯做不得尧舜,仲尼又该何去何从?”<br />
孔丘自嘲一笑,摇头道:<br />
“不知……不过丘如今也想像先生那样周游列国。一来,如此可四处宣扬我周邦之礼义。二来,也可四处寻找知己,以兴王化之教。”<br />
李然却不由笑道:<br />
“仲尼若要出奔,但如今已位极人臣,难道也能甘心?”<br />
孔丘却是斩钉截铁道:<br />
“凤者,非梧不栖。丘又岂能是池中之物?”<br />
李然知道,孔丘其实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能够完全接纳他思想的国家。<br />
反倒是到了后来,在其弟子子贡,曾子等人的造圣运动中,这才逐步让孔丘成为了天下读书人的楷模。<br />
再到后来,后世统治者们为了更好推行外儒内法的阶级统治,所以又对孔丘的思想是进行了一番利用,有些地方甚至是极度曲解乃至于相驳。<br />
后世的儒家思想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孔丘,这一点要说起来,未免篇幅太大,在此不做赘述。<br />
而这一切,也并不是如今的李然所能够解释通的。<br />
“呵呵,仲尼其实是有所不知啊!其实在见到你之前,然一直还以为你是一个迂腐之人。未曾想……与你相处的这段时日,确是令我刮目相看呐!”<br />
“尤其是在夹谷之会上的那一番作为,我到现在都是记忆犹新呐!”<br />
孔丘听到这些话,不免是有些莫名,有点听不明白,不过他也没有多想,只苦笑道:<br />
“其实我又如何算不得迂腐之人?如果能够像先生那样见识卓著,持经达变,似乎也是不错的。只可惜……丘实是做不到啊!”<br />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br />
其意便是尧帝真伟大啊!崇高的形象,只有天才能与之比拟,只有尧才是天下人的榜样。浩浩荡荡的天下子民都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形容他们对尧帝的赞美与歌颂。他的功绩真伟大啊,他所制定的各种典章熠熠生辉地真灿烂啊!<br />
李然抿了一下嘴唇,正要开口说话,却听到外面有人进来禀告:<br />
“大人!大事不好,吴国和楚国的使团,在城门发生了冲突,快要兵戎相见了!”<br />
李然闻言,当即是站了起来:<br />
“快!备马!”<br />
范蠡亦是听闻了消息,也顾不上和端木赐在聊下去,急忙牵来两匹驾马,与李然是一起走马而去。<br />
待李然赶到的时候,果然发现吴国使队和楚国使队已经列成两队,尽皆亮出了兵器,在那对峙。<br />
范蠡高马上前,一声大喝道:<br />
“大宗伯在此!不得放肆!”<br />
这一声喊,确是让两队人马都均不由各自退了几步,并拉开了一些距离,李然下了马,走到两者之间,朗声道:<br />
“两边都是前来朝聘周王室的使团。在下作为大宗伯,理应到城门迎接的。之前不曾远迎,还请各位多多海涵!”<br />
这时,楚国使队中有一卒叫唤道:<br />
“我们楚人与吴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又岂能和他们同入一门?”<br />
吴国这边也有人说道:<br />
“呸!手下败将,还有脸在这里叫嚣!我们既能灭楚,今天信不信也能把你们在此通通灭了!”<br />
眼看双方又要争吵起来,李然一声大喝道:<br />
“此乃天子脚下,何人敢造次?你们是由何人率领?”<br />
就在这乱糟糟之际,但见有两个人,是各自排开了人群,来到李然面前。<br />
而此二人也不是别人,正是孙武和沈尹戌!<br />
第八百五十八章 重叙吴楚往事<br />
沈尹戌和孙武各自朝李然行礼,并是异口同声道:<br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br />
<script>read_xia();</scrip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