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拜托你的事如何了?”</p><p> “办妥了,今晚散衙后咱们一起过去。”</p><p> 李纤凝道声好,回内宅准备。那日在幽兰坊集会的几位大臣李纤凝搞不定,唯独孔正字,通过先前的接触,性格随和,可以突破。李纤凝遂请仇璋出面将他约到幽兰坊,听听琵琶曲,品品茶,精神一松弛,话也好出口。</p><p> 花露今天穿了一身绛紫衣裳,梳着朝云近香髻,发间插着银篦,浓妆艳抹,非但抹去她本身的特色,反增一丝矫饰的媚态。</p><p> 她怀抱琵琶,坐于绣墩上,转了转琴轴,拨了两下琴弦调试音色,调试妥当了,弹奏起来。潺潺如溪流的琵琶声倾泻而出,一刹那仿佛叫人置身夏日半晚的溪水边,点点萤火浮起,晚风清凉如醉。约二三好友围拢相坐,闲谈旧事。</p><p> 她的曲子给人的正是这样的感觉。</p><p> 李纤凝心神微定,目光从花露身上撤回,移归近前。</p><p> 仇璋和孔正字相谈甚欢,从王维李昭道一路聊到顾恺之陆探微。仇璋深爱陆探微,听闻孔正字家中有他的藏画,忙表示要择空拜访,眼见相谈入机,忘乎所以,李纤凝频使眼色。仇璋示意她稍安勿躁,寻隙将话题引上正路,“我听说有个扬州来的书画商人,手上颇有些珍品,孔老若和他相熟,相烦引荐。”</p><p> “他手上有珍品是真的,我那副王摩诘的画便是从他那里购得。可惜你晚了一步,他已经走了。”</p><p> “走了?”李纤凝插言动问,“什么时候走的?”</p><p> 孔正字闻言道,“李小姐言辞急切,莫非也想买画?”</p><p> 李纤凝不失礼貌地笑了笑,没答言。</p><p> 好在孔正字并不是真要问个究竟,继续说道:“九月初十走的,他今年画出手的快,往年要耽搁两个月,今年半月即售罄,运气实在不错。他下榻在我的别馆,离开那日也没来辞行,只吩咐仆人过来知会一声儿。商人就是这点不好,不讲礼数,枉我收留他一场。”</p><p> 李纤凝暗自寻思,刘通福和达官贵人相交,指望他们做生意,又不是粗俗小贩,怎么可能临行前不向主人家辞行?因问道:“会不会遭遇了什么变故,没来得及辞行?”</p><p> “什么变故?”孔正字不解。</p><p> 李纤凝因把昭国坊空宅内发现尸体一事直言相告,孔正字到底是儒生,一辈子过惯了清平安稳的生活,哪里料想有朝一日会和人命案子扯上关系,大惊失色,“你的意思是刘通福……他死了?”</p><p> “尚在调查中,还不能确定死者身份。”</p><p> “所以文璨今晚邀我来这里另有目的?”</p><p> 仇璋本来还想解释解释,谁知孔正字毫不介意,大手一挥,“我懂了,你们想问什么尽管问,老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你们刚刚说尸体是在昭国坊发现的?”</p><p> “是昭国坊,怎么了?”</p><p> “那倒真有可能是刘通福。”</p><p> “为什么这样说?”</p><p> “刘通福一开始进京的时候,住的是昭国坊,昭国坊离平康坊远,他的生意对象又多在平康坊,来往不便,于是我邀请他住到我的别馆。”</p><p> 如此一来,昭国坊口中的那个商人当真是刘通福,李纤凝精神一振,继续问,“刘通福和房主是什么关系?”</p><p> “他说那是他朋友的房子,知道他来京,特意嘱咐他住在哪里。”</p><p> “他的朋友叫陈半商,在江南做生意?”</p><p> “听说是姓陈。”</p><p> 这样关系就捋清了。</p><p> “刘通福来京的这几日,可曾和人结怨?”</p><p> “生意人最重要的是和气生财,他成天对人摆着一副笑脸,哪里会与人结怨。”孔正字摇头,“没有,没有这种事。”</p><p> “他……他有没有异常的表现,不符合平常举止的言行,即使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也行,请孔正字仔细回忆。”</p><p> 孔正字捋着颌下几绺稀疏的胡子回忆,“还真有这么一桩,想来无关紧要。”</p><p> “孔老说说看。”仇璋道。</p><p> “让我想想,那天是初几还着,二十九,对,二十九,我于家中的花园里办了一场小宴,邀请了几个同僚好友,席间赏析刘通福打扬州带来的字画,当时席上有一人,翰林院修撰刘清标,刘通福对他很在意。说什么与他一位故交的名字重了,还说他那位故交是钱塘县人,问刘修撰是哪里人,席上有知道的便说刘修撰也是钱塘县人,大家感叹了一回真巧。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的。”</p><p> “刘清标本人态度如何?”</p><p> “他好像不大喜欢谈论这件事,毕竟嘛,没人喜欢谈论一个和自己重名的人,刘通福一味说个没完没了,叫他有点不高兴。”</p><p>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值得注意的事吗?”</p><p> 孔正字摇头,表示想不出了。</p><p> 李纤凝也不好一味相问,说了些别的,三人把茶换酒,喝了几盅。孔正字年迈不支,几盅酒下肚,醉意上脸,眼睛饧涩难睁。仇璋将他扶到隔壁休息。</p><p> 夜已过半,坊中禁夜,他们没法离开,只得在此消遣良宵</p> ', ' ')('\n <p>。</p><p> 李纤凝想花露弹了半日的琵琶,臂酸手麻,叫她快别弹了,过来坐。花露放下琵琶,揉了揉酸疼的手臂,紧挨着李纤凝坐下。</p><p> 李纤凝不意她挨得这样近,怔忪着,花露突然挽着她的臂膀说,“想不到你是娘子,不是公子。”</p><p> 李纤凝女儿身的身份早在和孔正字的言谈间暴露。她原本也没有瞒的心思,一切图方便罢了,闻言嗯了嗯。</p><p> “你叫什么名字?”</p><p> “李纤凝。”</p><p> 花露的眼睛倏然放大。</p><p> “我儿时有一个朋友,她名字里也有‘凝’字,和你一样,也喜欢查案。”</p><p> “是么?”李纤凝语气不咸不淡。</p><p> “你会不会就是她?”花露欺的愈发近了,身上的脂粉香气扑鼻而来,李纤凝微微拧眉。</p><p> 将她推开,李纤凝无情道:“假如是我的话,我应该记得你,不是吗?”</p><p> 夜幕深深,烛火带起的光影在花露脸上跳跃,也不知是伤心还是失望,她的眼皮轻轻眨动着,继而无力低垂下来,“是了,是我太天真,以为有生之年还能再遇到她。”</p><p> 李纤凝默默饮酒,不置一词。</p><p> 盈月篇(其七)玉立清标</p><p> 死者身份基本可以确定是刘通福,然李纤凝做事素来严谨,决定派人跑趟扬州,一探虚实。</p><p> “你打算派谁去?”仇璋问她。</p><p> “我正为这事儿踌躇。衙役中数小菲和乙郎最机灵,小菲我随时得用,乙郎尚在家中养病……”</p><p> “韩杞做事沉稳,何不派他跑一趟?”</p><p> “他……”李纤凝语调轻飘,似乎信不过。</p><p> “他有何不好?”</p><p> “好吧,叫他和小姜走一趟。你亲自下令,我可使唤不动他。”</p><p> 仇璋哑然失笑。</p><p> 韩杞对于叫他去扬州的事感到十分意外,却也没有多问,一口应承下来。和小姜准备准备,决定第二天清早动身。</p><p> 黄胖子羡慕不已,尤其当他想到他的第二天清早摸黑早起,提着灯笼踏着严霜绕坊跑两圈,他的怨气简直要冲天。</p><p> “小姜就罢了,韩杞才来几天,凭什么摊到这么好的差事。”</p><p> “还用说嘛,人家长得好看。小姐嘴上说要给他点颜色,颜色没给,给了美差,这意思还不够明显么,怪咱们没生一副好皮囊。”</p><p> “不想活了,说这种没根没据的话,传到小姐耳朵里,不割了你们舌头才怪!”解小菲厉声斥责。</p><p> 大头菜把手拢在袖子里,满脸不以为然,“你不往外说,小姐怎么会知道。”</p><p> “大头菜,你什么意思?”</p><p> “你用不着耍威风,我看要不了多久韩杞就能替代你,到那时候,你还不是和我们一样。”</p><p> 众人窃笑。</p><p> “谁和你们一样,一群饭桶、酒鬼、懒虫。背后嚼舌根的渣滓。”解小菲深得李纤凝真传,上前照着说闲话人的脑袋,一人一巴掌,“你们说我在小姐面前嚼舌根是吧,那好,我这就去告诉她,你们自求多福吧!”</p><p> “别啊,小菲,好好的说着话,你怎么还恼上了,大家这么多年好兄弟。不帮着我们在小姐跟前说好话,反害我们。”</p><p> “我可没看出来你们拿我当好兄弟!”</p><p> “大家伙儿开玩笑呢,你别往心里去。”众人把他围拢回来,“散值了咱们去虾蟆陵喝酒,阿婆清!”</p><p> “你们请客。”</p><p> “我们请我们请。”</p><p> 解小菲这才作罢。</p><p> 杨州一来一回费时不短,李纤凝这期间也没闲着,综合手上的线索,走访了一遍沈子期和刘清标。</p><p> 沈子期好见。</p><p> 两人约在上次的茶楼,李纤凝拐弯抹角问了他初十前后的行踪,沈子期何等聪明,一语道破:“李小姐怀疑我杀了刘通福?”</p><p> 李纤凝道:“我没这么说。”</p><p> 沈子期蔑然一笑,“一定是周彦同李小姐说了什么。”</p><p> “何以见得?”</p><p> “我们两个皆是近两年崭露头角的画师,年龄相仿,画风相类,难免被人放在一起比较,私下里视对方为竞争对手。我先一步进了集贤院,周彦心中不平,希望我惹上麻烦也在情理之中。”</p><p> “沈公子十分通透。”</p><p> “过奖。”</p><p> 一壶茶饮罄,李纤凝再未问过与案情相关的问题。</p><p> 下一个刘清标。他在花露给出的名单上,说明他初八那日晚也在幽兰坊。按照孔正字的说话,二刘第一次相见是在他宅上,上月二十九日。当时刘清标一直被刘通福反复提及名字的事,有些许不快,此后再无公开的交集,直至九月初八日。</p><p> 刘通福邀请卖过他画的多位达官贵人到幽兰坊玩乐,刘清标能在受邀之列,说明他也买了刘通福的画,但据李纤凝后来询问孔正字,二十九那日在他宅上,刘通福出手不少幅画,受邀前来的文士中好几个都买了,他们还互相品鉴,当时的这些人中并无刘清标。</p> ', ' ')('\n <p>“那只能是私下买的了?”</p><p> 孔正字摇头持反对意见,“刘通福带来的百十来幅我均一一过目,良莠不齐,好的早在蔽宅就被挑走了,剩下的画皆是他扬州当地籍籍无名画师所作的庸作,刘修撰眼光不俗,清高自许,如何会买那种东西?”</p><p> 如此只能归结到刘通福圆滑的性格上去。他商人出身,逐利是天性,刘清标任翰林院修撰,刘通福想结识他情理之中。多一分人脉他的画也多一分销路。</p><p> 尽管如此,李纤凝仍旧寄希望于有意外收获。</p><p> 上次按照花露给的名单走访调查的时候,李纤凝曾到刘宅拜访,吃了闭门羹。这次李纤凝学乖了,得知他是幽兰坊常客,暗中交待花露,刘清标过来时知会她。</p><p> 花露乖巧,从公孙大娘那里得知刘清标晚上会过来,特地遣丫头来给她送信。</p><p> 令李纤凝意外的是,刘清标竟然是个美男子。</p><p> 他年约四十,白面微须,容貌俊雅。若时光回溯个十年八年,落点于他意气风发的年岁,这副好相貌不知要迷倒多少名门闺秀。而今也不逊色,尤其那份从容优雅的气度,不经岁月洗礼如何沉淀得出来?</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