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这些内侍官员们出宫送御膳的是禁卫军,他们守在各府邸外面,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br />
一套组合拳下来,名义上是“施恩”,实际上将各府情况全都摸查了一遍。<br />
杜晚枫都得拍手叫好了。<br />
看谁以后还说他们张兄是个老实人。<br />
第224章 【大丰收!!】<br />
张明净从太学和画院里挑选出来的那批人,扮作宫中内侍们进入了各大府邸。<br />
府内有多少人、长什么样、年龄几何,一一都被他们记录下来。<br />
然后将这些信息与各大府邸户帖相对应。<br />
所谓户帖,大闽朝进行户籍整理、人口普查时,会给每家每户都颁发户帖。<br />
户帖上会登记户种,例如民户、匠户这些。<br />
还有该户每个人的籍贯,原籍贯,现籍贯,居住地。<br />
以及姓名、年龄、性别、与户主的关系等等,记录得相当完备。<br />
在这基础之上,还建立了黄册体系。这些人的徭役税粮科则,都记录在了黄册之上。且每十年编造一次,中间若有变动也要登记在册。<br />
大闽自杜寒秋主张改革后,在境内人员管理方面井然有序。<br />
虽然中间一度废弃过,但后来又重新拾起来了。<br />
各府增减人员需要拿着户帖去相关部门及时报备跟办理,若查出府内藏有来路不明者,是要被调查跟接受处罚的。<br />
早在两三个月前,杜晚枫便上书鸿康帝,要加强户籍方面的管理,从源头严格管控敌人的渗透。<br />
那时候,朝廷就勒令下去,要各府自查。<br />
还给了他们时间去户部报备,就算之前一时忘了、没想起来,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再拿这个当借口那可说不过去了。<br />
何况都城这段时间戒严,圣人在朝堂之上三令五申,没有哪个官员敢随随便便以身试法。这个时候还以身试法,那天威降临便只能后悔不迭!<br />
禁卫军、户部、龙虎卫、千机卫各方人马行动迅速,互相配合,借着太后“施恩”,一晚上就从京师官员府邸带走了上千号人。<br />
凡府中人员,姓名性别、年龄长相、籍贯口音,跟户帖对不上的,一律带走。<br />
内侍中有人眼光那是相当老辣,看人一眼、听人说句话,就能知道这人不在户帖之上,有些身份信息跟户帖根本对应不上。<br />
这些人,自然不是每个都是敌国奸细。<br />
可他们不按照大闽律例行事,被抓去问话那也别喊冤。<br />
太后一早告诫过花满都,对于抓回来的人,身份查明无误的,可以让户主领回去。但户主和本人都得挨顿板子,然后乖乖交了罚金,再按照户部的规定办理好户籍证明。<br />
谁都不能例外!<br />
这里面,骠勇将军就因为在府里私藏了一胡姬,挨了五十板子,打得他皮开肉绽。<br />
一开始他还气势汹汹,得知这是太后和圣人的命令,犹自叫嚣。花满都将此事上禀后,骠勇将军被连削三级,也是一点脾气都没有了。<br />
朝廷行动颇具成效,这一拨雷霆万钧的行动,将不少隐藏在官员府邸内的敌国奸细给挖了出来。<br />
还有一些人,察觉到情况不对后,想从后门或密道偷偷逃跑。可即便他们避开了禁卫军跟龙虎卫,杜晚枫的寒食早就在暗中蛰伏了。<br />
出手将人拿住打晕,然后丢给了龙虎卫。<br />
一开始龙虎卫还搞不清楚状况,花满都却是了然于心。<br />
让大家不用多管,这些送来的人重点招呼就对了。<br />
经过这一役,敬天府每户人家都积极响应朝廷律令。凡是发现有人家中出现了来历不明的人,直接上告官府。<br />
客栈老板们也不敢收留那些没有路引的客人。<br />
艳雪和炙风神色凝重地将这两日他们的损失一一汇报给了牧城王。<br />
“我们安插在各府的人手,有好多来不及撤离,被朝廷给抓到了。还有一些收到了消息,在逃走的时候,被不知道什么人给堵截了,也都送到了龙虎卫的手中。”<br />
“事先给他们准备的那些假身份,根本糊弄不过去。张明净已经查到户部那位的头上了,他经手过的所有案卷,已经被王大人封存,一一核实过后才会解封。”<br />
同一时刻,户部内正在加班加点,核实那批户籍档案。<br />
张明净也看到了这帮学子们的表现。<br />
深感大闽朝这一代年轻人,着实是年少有为。<br />
他将他们早就盯上的那位户部左侍郎经手的全部户籍档案、黄册、鱼鳞册,都交给了这些学子们。<br />
要求他们在一天的时间里,尽可能找出这里面存在的错误信息。<br />
这无异于是大海捞针。<br />
不但需要极其强大的记忆能力,还要有瞬间发现问题的敏锐判断力。<br />
张明净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br />
大闽朝每年赋税征收几何,各地方徭役相关政策如何规定,哪年又有怎样的调整,他都一清二楚。<br />
在户籍档案上做手脚,简单!<br />
但即便这人在户部中权势不小,能够为他们的人做一些假身份,可经不住人一直往深了查。<br />
每个人成长的痕迹是独一无二的。<br />
编造出来的身份信息,也必然会出现破绽。<br />
就好比说,一个原籍贯是甘州、后来来到敬天府定居的人,他的黄册和鱼鳞册记录的徭役税粮和田亩征课,与当地的赋税政策有出入,那定然是有问题的。
一套组合拳下来,名义上是“施恩”,实际上将各府情况全都摸查了一遍。<br />
杜晚枫都得拍手叫好了。<br />
看谁以后还说他们张兄是个老实人。<br />
第224章 【大丰收!!】<br />
张明净从太学和画院里挑选出来的那批人,扮作宫中内侍们进入了各大府邸。<br />
府内有多少人、长什么样、年龄几何,一一都被他们记录下来。<br />
然后将这些信息与各大府邸户帖相对应。<br />
所谓户帖,大闽朝进行户籍整理、人口普查时,会给每家每户都颁发户帖。<br />
户帖上会登记户种,例如民户、匠户这些。<br />
还有该户每个人的籍贯,原籍贯,现籍贯,居住地。<br />
以及姓名、年龄、性别、与户主的关系等等,记录得相当完备。<br />
在这基础之上,还建立了黄册体系。这些人的徭役税粮科则,都记录在了黄册之上。且每十年编造一次,中间若有变动也要登记在册。<br />
大闽自杜寒秋主张改革后,在境内人员管理方面井然有序。<br />
虽然中间一度废弃过,但后来又重新拾起来了。<br />
各府增减人员需要拿着户帖去相关部门及时报备跟办理,若查出府内藏有来路不明者,是要被调查跟接受处罚的。<br />
早在两三个月前,杜晚枫便上书鸿康帝,要加强户籍方面的管理,从源头严格管控敌人的渗透。<br />
那时候,朝廷就勒令下去,要各府自查。<br />
还给了他们时间去户部报备,就算之前一时忘了、没想起来,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再拿这个当借口那可说不过去了。<br />
何况都城这段时间戒严,圣人在朝堂之上三令五申,没有哪个官员敢随随便便以身试法。这个时候还以身试法,那天威降临便只能后悔不迭!<br />
禁卫军、户部、龙虎卫、千机卫各方人马行动迅速,互相配合,借着太后“施恩”,一晚上就从京师官员府邸带走了上千号人。<br />
凡府中人员,姓名性别、年龄长相、籍贯口音,跟户帖对不上的,一律带走。<br />
内侍中有人眼光那是相当老辣,看人一眼、听人说句话,就能知道这人不在户帖之上,有些身份信息跟户帖根本对应不上。<br />
这些人,自然不是每个都是敌国奸细。<br />
可他们不按照大闽律例行事,被抓去问话那也别喊冤。<br />
太后一早告诫过花满都,对于抓回来的人,身份查明无误的,可以让户主领回去。但户主和本人都得挨顿板子,然后乖乖交了罚金,再按照户部的规定办理好户籍证明。<br />
谁都不能例外!<br />
这里面,骠勇将军就因为在府里私藏了一胡姬,挨了五十板子,打得他皮开肉绽。<br />
一开始他还气势汹汹,得知这是太后和圣人的命令,犹自叫嚣。花满都将此事上禀后,骠勇将军被连削三级,也是一点脾气都没有了。<br />
朝廷行动颇具成效,这一拨雷霆万钧的行动,将不少隐藏在官员府邸内的敌国奸细给挖了出来。<br />
还有一些人,察觉到情况不对后,想从后门或密道偷偷逃跑。可即便他们避开了禁卫军跟龙虎卫,杜晚枫的寒食早就在暗中蛰伏了。<br />
出手将人拿住打晕,然后丢给了龙虎卫。<br />
一开始龙虎卫还搞不清楚状况,花满都却是了然于心。<br />
让大家不用多管,这些送来的人重点招呼就对了。<br />
经过这一役,敬天府每户人家都积极响应朝廷律令。凡是发现有人家中出现了来历不明的人,直接上告官府。<br />
客栈老板们也不敢收留那些没有路引的客人。<br />
艳雪和炙风神色凝重地将这两日他们的损失一一汇报给了牧城王。<br />
“我们安插在各府的人手,有好多来不及撤离,被朝廷给抓到了。还有一些收到了消息,在逃走的时候,被不知道什么人给堵截了,也都送到了龙虎卫的手中。”<br />
“事先给他们准备的那些假身份,根本糊弄不过去。张明净已经查到户部那位的头上了,他经手过的所有案卷,已经被王大人封存,一一核实过后才会解封。”<br />
同一时刻,户部内正在加班加点,核实那批户籍档案。<br />
张明净也看到了这帮学子们的表现。<br />
深感大闽朝这一代年轻人,着实是年少有为。<br />
他将他们早就盯上的那位户部左侍郎经手的全部户籍档案、黄册、鱼鳞册,都交给了这些学子们。<br />
要求他们在一天的时间里,尽可能找出这里面存在的错误信息。<br />
这无异于是大海捞针。<br />
不但需要极其强大的记忆能力,还要有瞬间发现问题的敏锐判断力。<br />
张明净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br />
大闽朝每年赋税征收几何,各地方徭役相关政策如何规定,哪年又有怎样的调整,他都一清二楚。<br />
在户籍档案上做手脚,简单!<br />
但即便这人在户部中权势不小,能够为他们的人做一些假身份,可经不住人一直往深了查。<br />
每个人成长的痕迹是独一无二的。<br />
编造出来的身份信息,也必然会出现破绽。<br />
就好比说,一个原籍贯是甘州、后来来到敬天府定居的人,他的黄册和鱼鳞册记录的徭役税粮和田亩征课,与当地的赋税政策有出入,那定然是有问题的。